中國晶片的歷史罪人,騙走11億研發經費,葬送國產晶片黃金時代

2020-12-20 數碼小妖精

海思麒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高通驍龍對國產手機廠商的壟斷,而紫光展銳、平頭哥、中芯國際等國產晶片巨頭的崛起,預示著我國晶片產業步入正軌並為海外晶片巨頭帶來壓力。不過,由於我國晶片產業起步較晚,因此跟發達國家的晶片巨頭相比依舊處於弱勢。

提及此,筆者不得不說到中國晶片的歷史罪人,要不是他,如今國產晶片的成績或許更出色,實力更強大,這個罪人名為陳進。早在20世紀初,我國便意識到了晶片等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因此計劃大力發展晶片產業,一方面是讓國家更強大,一方面也是為了不受海外技術的掣肘。

除了鼓勵企業研發晶片技術之外,我國還斥巨資邀請留學海外的相關技術人員回國領導晶片項目的研發,陳進就是受邀回國主持晶片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據了解,陳進在回國前是美國德州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具備十分豐富的項目領導經驗。

所以陳進受到了項目團隊的重視,成為「漢芯」項目負責人,帶領一眾精英投身到國家863項目漢化晶片研發中。短短半年,陳進就陸續公布多項研發成果,「漢芯一號」、「漢芯二號」相繼問世。如此出眾的成績自然為陳進帶來了豐厚的物質獎勵以及諸多殊榮。

其中就包括國家為獎勵陳進團隊劃撥的11億研發資金,可這11億人民幣最終並沒有被應用到國產晶片的研發中,反而都跑到了陳進的口袋裡。據悉,就在陳進沉浸在眾人的誇獎和追捧中時,一封舉報信揭露出陳進醜惡的真面目,也戳破了眾人對國產晶片美好未來的幻想。

舉報信指出,陳進所公布的「自研」晶片其實是花錢購買的摩託羅拉晶片,而需要陳進做的只不過是將晶片上的logo改為「漢芯」,並且公布為「自研晶片」而已。這場天大的騙局被舉報之後,有關機構立刻介入調查,而陳進則攜帶11億研發資金出逃海外。

原以為,在海歸精英的帶領下,國產晶片會以最快的速度追趕上發達國家,但沒想到的是國產晶片的黃金時代就這樣被同根生的華人一手葬送。至於後期陳進有沒有被捉拿歸案筆者不知,不過好在中國晶片產業已經崛起,未來可期。

文/諦什麼林

相關焦點

  • 他騙國家11億經費,葬送國產晶片黃金時代,如今出逃美國逍遙法外
    這其中,以漢芯1號的創造者陳進最為著名,這位海歸博士騙取了祖國11億經費,更是讓中國晶片停滯13年出逃美國,如今逍遙法外。陳進:海歸博士,回國發展陳進出生於1968年,在那時,中國大多數人民還掙扎在維持溫飽都尚且是個難題之時,出生於富庶之家的陳進早已吃喝不愁。
  • 他騙祖國11億經費逃往美國,讓國產晶片停滯13年,近況如何?
    但讓許多人擔憂的是晶片工業的發展,至今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並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因此,晶片從此成了大家心裡的一塊心病。這個還真不能怨國家不重視這個領域的發展,其實早在很多年前,還是曾經大力積極支持過的,但是因為這一個叫陳進的人,弄出來一次「晶片造假」的事件,讓國家對這個領域的發展開始持保留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陳進讓國產晶片停滯了13年。那麼,他現在的情況是如何呢?
  • 國產芯正式崛起!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名榜:國產麒麟飆升至第五
    偌大一個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終於有了強大的「中國芯」近日,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發布了2018年全球前10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根據排名榜單顯示,在去年(2018年)全球IC設計產值同比增長8%,達到了驚人的1094億美元,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創下新高
  • 海光晶片助推晶片研發技術,提升行業新高度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我國網絡建設也開啟了迅速發展模式,當下,許多5G產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為此,各大晶片企業也在不斷發力。海光晶片作為市場中的一份子,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科技能力,規劃伺服器產品。近兩年發展來看,關於「晶片」的討論也是越來越激烈,各國更是針對晶片業務做出了一定調整。我國眾多晶片企業更是抓住國產替代的機遇,加大晶片相關技術的研發,促使晶片快速崛起,更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視線。海光晶片作為主角之一,更是獲得了產業資本對海光晶片技術和業務前景的認可。然而,美國作為半導體行業的發源地,晶片製造卻呈現衰退趨勢,這不得不讓美國重新思考晶片行業的未來發展。
  • 臺灣晶片大佬對國產晶片讚不絕口!國產晶片前景遠超你想像!
    臺灣晶片大佬對國產晶片讚不絕口!國產晶片前景遠超你想像!文:王者創意 原創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一直以來,我國電子產業所使用的晶片主要依靠進口,大部分人對國產晶片並沒有什麼了解,聯發科和高通曉龍的晶片都挺不錯的。在電子產品中,晶片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並不了解自己手機的晶片產自哪個國家。
  • 國產「晶片」大躍進,晶片製造難於「兩彈一星」?對此你怎麼看?
    在半導體處於當今科技前沿,技術變化更新快,產業競爭格局變化快的背景下,國產晶片進程卻出現了如「武漢弘芯晶片項目爛尾「等一擁而上的行業發展畸形現象。在美國宣布制裁後,華為晶片斷供,國人自己研製晶片的口號成了行業的發展口號,有人說,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晶片」嗎?我們可以自己研發製造。晶片技術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中國晶片業的落後,看似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晶片領域。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報告:一文看懂真實國產晶片現狀
    從區域上看,WSTS數據顯示北美(美國)地區市場銷售額為864.58億美元,同比增長31.9%,增幅提升36.6%,居全球首位,佔到全球市場的21.2%的份額,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其他地區(主要為中國)銷售額為2478.34億美元,同比增長18.9%,佔到全球市場總值的60.6%。半導體帶動上遊設備創歷史新高。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2017年10月,公司和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署了存儲器研發相關合作協議,合作開展工藝製程19nm存儲器的12英寸晶圓存儲器(含DRAM 等)研發項目,即合肥長鑫,目前研發進展順利。 公司與美國嘉柏合作CMP項目,並已於2017年11月獲得第一張國產CMP研磨墊的訂單。 北方華創:國產設備龍頭 北方華創作為設備龍頭,深度受益本輪晶圓廠擴建大潮,公司業務涵蓋集成電路、LED、光伏等多個領域,多項設備進入14納米製程。
  • GPU晶片毛利高達71%,高端晶片,誰能承擔國產替代的重任?
    在國產替代是未來的大背景,因為在集成電路半導體晶片產業中,我國的自給率嚴重不足,大部分還是需要進口,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國產化替代等GPU應用領域的崛起,想要擺脫被制裁的瓶頸,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展自己的半導體晶片產業,所以說未來幾十年科技興國這一戰略顯得尤為重要。
  • 從國產晶片發展歷程,看中國企業自強不息奮鬥史
    ICC訊 縱觀國產化晶片發展歷史,在小編看來可以用楚國士大夫屈原的《離騷》裡的一句話來概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納芯微電子市場副總裁高洪連曾經對國產晶片發展道路也有過總結:「這條路可以總結為:從『三不』到『大門開啟』」。
  • 因特爾沒研發出的晶片,這家武漢企業成功了
    文/M叔圖侵刪自從米國給我們穿小鞋以後,我們在晶片領域就處處受氣,不過一家名為長江存儲科技的企業讓我們狠狠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半年,他們正式對外宣布,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研發成功。下半年11月份又傳來好消息,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計劃量產,並且和華為強強聯手,成為後者的供應商。
  • 一年3040億美元,為什麼中國晶片總是靠進口,而不自主研發呢?
    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晶片產業技術上確實落後不少。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額為3040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晶片到底有多重要?在很多人印象裡,以為只是手機、電腦等產品需要用到晶片,實際上,晶片應用範圍非常廣,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要用到晶片,家電、汽車、航天、通信等等行業,晶片無處不在,而且是絕對「心臟」。之前有人說中國企業只知道圖眼前利益,一心發展規模,卻忽視研發,這是導致晶片落後於人的原因。這可能是很多企業的心態,但晶片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不是一般企業能夠做到的。
  • 日本:中國研發晶片最好堅持5年,不能靠高薪挖臺灣、韓國人才!
    日本:中國研發晶片最好堅持5年,不能靠高薪挖臺灣、韓國人才!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中興和華為被美國制裁以後,不少科技企業都開始意識到掌握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股自主研發晶片的潮流,目前已經有包括華為、阿里、小米、紫光等眾多的國產科技企業都開始布局晶片產業了,這也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國產晶片的希望!
  • 國內首款全自研通用並行晶片「點亮」!國產CPU龍頭要來了 概念股...
    在性能方面,公司介紹BI晶片使用7納米製程及2.5DCoWoS封裝技術,容納240億電晶體,性能達市場主流產品的兩倍。天數智芯官網資料顯示,天數智芯是中國第一家專注於GPGPU晶片高性能計算系統的硬科技企業。什麼是GPGPU?
  • 中興依然是很牛的科技公司,但中國晶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興消費者終端戰略部負責人呂錢浩介紹,中興擁有核心的自主研發能力,近年來已經累計研發各種晶片100餘種,覆蓋承接、接入、終端和應用等多個領域,在5G多模晶片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斬獲了2019年「中國芯」的稱號。
  • 純正國產晶片網卡GC902E成功量產
    導讀 光潤通自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打造中國自己的民族企業的重任,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助力「中國強芯夢」實現。
  • 中國晶片的短板與突圍|田豐產業觀
    海關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額3040億美元,超過原油、鐵礦砂、糧食總和的3016億美元。全球每產出3個晶片,就有1個晶片用於中國產業。美國通過「晶片+OS」戰略,控制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發展命脈。中國則是美國晶片企業的最大客戶,成為「晶片稅」的主要買單方。
  • 中國國產晶片技術突破,摘下三項國際桂冠,實力驚豔全球
    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因為困難而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直面困難迎難而上,近日中國的晶片技術便取得了突飛猛進。中國晶片領域曾依賴進口晶片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件在中國無疑有著很大的市場,但是由於中國在計算機晶片方面研究力度不是很足,並且資金也比較差,所以中國的晶片大多都依靠進口。但在之前由於某些國際原因,使得國外禁止了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遏制住了中國的咽喉。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 國產晶片隱形巨頭,獨佔中國40%的市場,年銷9億顆晶片全球第一
    據CINNO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屏下指紋手機出貨量同比大增614%,至2.0億臺。這一數字在2024年,有望猛增至11.8億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