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氣!因特爾沒研發出的晶片,這家武漢企業成功了

2020-12-21 愛科學的M叔

文/M叔

圖侵刪

自從米國給我們穿小鞋以後,我們在晶片領域就處處受氣,不過一家名為長江存儲科技的企業讓我們狠狠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半年,他們正式對外宣布,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研發成功。下半年11月份又傳來好消息,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計劃量產,並且和華為強強聯手,成為後者的供應商。

長江存儲科技其實是一家非常年輕的企業,它2016年才在武漢成立,但你別因此小瞧了它。它在存儲晶片領域的地位,相當於華為、小米在手機通訊領域的地位,有著「中國存儲晶片三巨頭之一」的美譽。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多隻基金,並且整合了大量中國晶片產業資源和人才成立的一家晶片企業。它的起步投資就超過240億美元,就是奔著世界級半導體存儲企業的目標去的。

存儲技術簡析

現今常見的存儲技術有三類:

第一類是光存儲,是使用雷射與介質相互作用的一種存儲技術,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刻光碟。大家應該對光碟非常熟悉,但這種技術由於讀取和存儲都很慢,基本上現在已經被淘汰了。

第二類是磁存儲,由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像很多電腦用到的所謂機械硬碟和企業的大數據中心用的硬碟,就是這種技術。不過它對於現在的存儲需求來說,存取速度還是較慢,機械結構更複雜,對工作環境要求又高。

第三類就是今天的主角-快閃記憶體技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半導體存儲或者存儲晶片,也有稱它為快存技術的。其實您對它並不陌生,現在您手機裡面的SD存儲卡、筆記本電腦裡的固態硬碟、部分高速的U盤就是使用這種技術。

存儲晶片是塊肥肉,各路巨頭虎視眈眈

光和磁作為存儲介質的產品,目前看來除了少數特殊場景之外,需求量持續在下滑。而快閃記憶體晶片不管是在運行的可靠性,還是存儲的速度上,都有巨大的優勢。業界普遍認為,不光是手機、筆記本這些場景,未來包括臺式機,甚至大型的數據中心,都會逐漸用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存儲取代現在用的磁硬碟。

而且由於這些突出的優點,整個存儲晶片市場在2017年之後,已經超過了處理器晶片,成為世界上市場份額最大的晶片類別。2019年在半導體市場周期下行的基礎上,依然有1064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佔到全球晶片市場大概四分之一。

因此,如果我國能夠在存儲晶片中的快閃記憶體領域拿下一塊份額的話,無疑是國產晶片一次巨大的勝利。

遺憾的是,中國存儲晶片產業起手就是把爛牌,在14年國家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立以前,不管是民間的相關投資,還是技術積累,基本約等於零。而全球存儲晶片技術發展這麼多年後,已被如英特爾、東芝、三星等科技巨頭完全壟斷。巨頭之間的拼殺已經十分激烈,中國存儲晶片這隻菜鳥想要殺出重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存儲晶片的技術,可以粗略用晶片層數的多少來劃分優劣。過去幾年裡大概經歷了32層、64層、96層、128層的四代技術。晶片裡的層數越多,意味著數據存儲的容量和效率越高,市場競爭力越強。而每一代之間,大概有著2年左右的技術差距。

按照這個方式計算,16年成立的長江存儲起步就和全球存儲晶片技術差了4到5年。由於沒技術積累,長江存儲是從32層存儲晶片開始研發,一路窮追猛趕,到2019年64層快閃記憶體晶片量產之後,這個差距就縮小到大概2年左右。

64層快閃記憶體晶片突破後,長江存儲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跳過96層快閃記憶體晶片,準備彎道超車,把全部精力撲倒128層的研發上。

僅僅過了一年時間,長江存儲在20年上半年對外宣布,研發128層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成功!要知道這個時候,科技巨頭因特爾的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還在研發當中。

我們的國產存儲晶片不僅趕上了世界一線技術水平,而且還反超了,這是怎樣的逆風大翻盤?

更讓人驚喜的是,從長江存儲對外公布的數據來,這次研發成功的存儲晶片還做到了三個業界第一:

·面積最高密度

·單顆最高容量達到 1.33Tb

·業界最快速度(1.6G/s)

按照這個速度,相信不久我們就能用到長江存儲的晶片,非常值得期待

結語:

長江存儲還是一家位於我國武漢的企業,武漢封城至今,依然堅持生產,而且還零感染。自主研發的成功,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封城以後,武漢形勢瞬間嚴峻起來,人們開始緊張,很多人在逃離武漢,但也有很多人選擇逆行。

科技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金錢的堆砌,更離不開人的努力,我無法想像他們付出了什麼樣努力,只有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微軟因特爾加入VR大戰 虛擬實境諾亞方舟人滿為患!
    還有,因特爾也被傳聞稱正在開發增強現實頭盔。看來這VR大戰越來越激烈了啊。微軟因特爾加入VR大戰 虛擬實境諾亞方舟人滿為患!(3)[/page]  傳英特爾正在開發增強現實頭盔  據知情人士透露,晶片巨頭英特爾正在研發一款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可穿戴頭盔,這款頭盔將擁有該公司RealSense 3D相機技術。目前蘋果、微軟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都已經加入了虛擬實境或增強現實的戰局。
  • 武漢新芯:聯合研發的新冠病毒特性檢測晶片生物指標驗證成功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7月3日,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宣布,其與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上海)」)以及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生產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各項生物性能指標驗證成功
  • 上海企業研發出晶片和算法 為國內外多個港口、保稅區服務
    原標題:上海企業研發出晶片和算法,為國內外多個港口、保稅區服務 人工智慧讓碼頭理貨員變白領讓他們工作環境大幅改善的,正是上海西井信息科技公司研發出的人工智慧晶片和算法。該公司正在開拓港口碼頭、保稅區等市場,目前已與國內外多家企業籤約。  為人工智慧晶片找到市場  西井科技得名於上海朱家角鎮的西井街。公司市場部總監趙楨介紹,創業團隊有不少人從小生活在朱家角,當年,西井街是他們上學的必經之路。
  • 武漢新芯晶圓級三維集成技術研發成功
    晶片技術被推上了21世紀技術爭奪的風口浪尖。12月3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新芯」)對外宣布稱,基於其三維集成技術平臺的三片晶圓堆疊技術研發成功。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漢為例,武漢光谷已聚集了以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為龍頭的集成電路企業百餘家,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5億元,專業從業人員近萬人。這其中,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承載著中國集成電路存儲晶片產業規模化發展「零」的突破,對於填補國內主流存儲器領域空白、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日本晶片是如何被美國幹趴的?
    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NEC又將相關技術分享給了三菱等日本公司,使得日本晶片行業正式起航。 官產學研合作是重大科技研發領域的一種組織模式,該模式中,研究所和大學負責技術攻關,相關企業負責研發和市場應用。其中,日本通產省組織實施的VLSI研發項目是構建官產學研合作的典型代表。
  • 日本突然發力,成功研發6G晶片,會成為華為勁敵嗎?
    最近日本在通信領域又有新的動作,原來日本宣布6G晶片已研發成功,並且和印度走到了一起,答應幫助印度同時發展5G和6G的通訊技術。日本成功研發6G晶片,又打算制定6G規則,會成為華為勁敵嗎?日本突然高調宣布6G的晶片成功,更大的目的是想在中國之前把6G的標準給制定出來,從而和華為當時的5G一樣,在未來靠著6G絕地反擊。那麼日本真的可以成功嗎?
  • 低調的中國晶片巨頭,名氣不如華為海思,卻設計出7nm晶片
    低調的中國晶片巨頭提到國內的晶片企業,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華為海思,因為它是全球排名第五,國內排名第一的晶片設計公司。雖然海思並不具備生產晶片的能力,但是由它自主研發的麒麟系列處理器在性能和各方面的表現上,已經達到了頂尖水平!可惜的是,如今華為海思囿於美國的晶片規則,導致其設計出來的晶片得不到代工,而國內的基礎工業水平無法滿足海思晶片的製造條件。
  • 國家隊發力晶片存儲 習近平還考察武漢新芯
    年,央地政府持續大手筆投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資金密集、周期長,這家在2017年前持續虧損的企業也在爭議中奮力突圍。 國家隊將如何支持晶片產業,大基金將主要投向哪些方向獲關注。4月2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紫光集團長江存儲下屬的武漢新芯調研時提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裝備製造業的晶片,相當於人的心臟。心臟不強,體量再大也不算強。要加快在晶片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導體存儲科技高峰。
  • 被壟斷的軍用晶片,這家中國巨頭耗時12年,成功打破技術壁壘
    時至今日,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上依舊落後於美日韓等企業,但好在許多意義重大的晶片已經成功實現自研,例如北鬥衛星定位晶片、軍用GPU晶片等等。據悉,在2010年,景嘉微的自主圖形處理晶片項目,便獲得了「高核基」項目的支持;短短三年後,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發出首款GPU晶片JM5400,隨後該晶片便被應用於國內新研軍用飛機的圖形顯控領域。
  • 現在的生活離不開晶片-我們今天去看看晶片的發展史。
    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離不開晶片。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晶片也在快速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所有的電器幾乎都離不開晶片。今天讓我們前往美國舊金山旁邊的矽谷。來探索一下晶片的發展史。今天我們來到了,因特爾博物館。讓我們來參觀一下晶片的發展史。在美國舊金山旁邊的矽谷地帶。高科技公司雲集,在我身後的這個標誌就是英特爾的標誌。它的創始人是-羅伯特諾伊斯。
  • 武漢新芯與量準(上海)合作研發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
    2020年7月3日,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一家領先的集成電路研發與製造企業,宣布其與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上海〕」)以及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生產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各項生物性能指標驗證成功。
  • 荷蘭工程師:看不懂中國,買下3臺AMSL光刻機卻不用來研發晶片?
    半導體行業掀起的巨大波瀾,讓晶片製造、光刻機研發等都受到了影響,中國一直以來就受到了光刻機方面的技術限制,如果想要打破半導體行業如今的局面,突破光刻機技術也是重中之重,就有荷蘭工程師:看不懂中國,買下3臺AMSL光刻機卻不用來研發晶片?
  • 中國晶片的歷史罪人,騙走11億研發經費,葬送國產晶片黃金時代
    海思麒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高通驍龍對國產手機廠商的壟斷,而紫光展銳、平頭哥、中芯國際等國產晶片巨頭的崛起,預示著我國晶片產業步入正軌並為海外晶片巨頭帶來壓力。不過,由於我國晶片產業起步較晚,因此跟發達國家的晶片巨頭相比依舊處於弱勢。
  • 武漢新芯3D NAND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武漢2015年5月11日電 /美通社/ --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XMC),一家迅速發展的300MM集成電路製造商,今日宣布其3D NAND項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個具有9層結構的存儲測試晶片通過存儲器功能的電學驗證。
  • 樂鑫宣布完成C輪融資_武漢夢芯自主研發「中國芯」
    麒麟980這一招近乎無敵; 4.賀利氏看好電子領域增長機會 招聘得力幹將開疆拓土; 5.倪光南回憶造芯:沒做成事之前 都可能被當成唐吉訶德; 6.武漢夢芯:年底發布國內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晶片; 1.樂鑫宣布完成C輪融資 Intel投資與芯動能基金聯合領投; 物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樂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鑫」)宣布完成
  • 武漢新芯三維晶圓堆疊技術成功,大陸相關應用將提速
    12月3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稱,基於其三維集成技術平臺的三片晶圓堆疊技術研發成功。該消息一出,就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其原因在於三維晶片具備多重優勢,因此武漢新芯在三維晶圓堆疊技術方面的突破勢必會引發大家的熱議。
  • 一年3040億美元,為什麼中國晶片總是靠進口,而不自主研發呢?
    在很多人印象裡,以為只是手機、電腦等產品需要用到晶片,實際上,晶片應用範圍非常廣,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要用到晶片,家電、汽車、航天、通信等等行業,晶片無處不在,而且是絕對「心臟」。之前有人說中國企業只知道圖眼前利益,一心發展規模,卻忽視研發,這是導致晶片落後於人的原因。這可能是很多企業的心態,但晶片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不是一般企業能夠做到的。
  • 重獎30萬元武漢新芯晶片工程師獲「武漢工匠」
    半導體是一個重資金、重技術的行業,國內有強大的市場需求,也有資金投入,但是缺人才、缺技術,甚至可以說技術=人才,沒人才就沒技術。現在中國的晶片技術人才也出頭了,武漢新芯科技的工程師胡勝就獲得了「武漢工匠」的稱號,獎金30萬元。日前湖北政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屆「武漢工匠」評選情況。
  • 海光晶片助推晶片研發技術,提升行業新高度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我國網絡建設也開啟了迅速發展模式,當下,許多5G產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為此,各大晶片企業也在不斷發力。海光晶片作為市場中的一份子,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科技能力,規劃伺服器產品。近兩年發展來看,關於「晶片」的討論也是越來越激烈,各國更是針對晶片業務做出了一定調整。我國眾多晶片企業更是抓住國產替代的機遇,加大晶片相關技術的研發,促使晶片快速崛起,更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視線。海光晶片作為主角之一,更是獲得了產業資本對海光晶片技術和業務前景的認可。然而,美國作為半導體行業的發源地,晶片製造卻呈現衰退趨勢,這不得不讓美國重新思考晶片行業的未來發展。
  • 不能低調了,「不務正業」的電商企業成為晶片巨頭,打破國外壟斷
    全球晶片的研發領域上,晶片生產巨頭公司臺積電的晶片技術是最為頂級的。晶片市場上,許多的供貨量,都出自這家工廠。晶片技術可以上電子產品上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對於自身的電子晶片技術來說,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