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叔
圖侵刪
自從米國給我們穿小鞋以後,我們在晶片領域就處處受氣,不過一家名為長江存儲科技的企業讓我們狠狠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半年,他們正式對外宣布,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研發成功。下半年11月份又傳來好消息,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計劃量產,並且和華為強強聯手,成為後者的供應商。
長江存儲科技其實是一家非常年輕的企業,它2016年才在武漢成立,但你別因此小瞧了它。它在存儲晶片領域的地位,相當於華為、小米在手機通訊領域的地位,有著「中國存儲晶片三巨頭之一」的美譽。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多隻基金,並且整合了大量中國晶片產業資源和人才成立的一家晶片企業。它的起步投資就超過240億美元,就是奔著世界級半導體存儲企業的目標去的。
存儲技術簡析
現今常見的存儲技術有三類:
第一類是光存儲,是使用雷射與介質相互作用的一種存儲技術,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刻光碟。大家應該對光碟非常熟悉,但這種技術由於讀取和存儲都很慢,基本上現在已經被淘汰了。
第二類是磁存儲,由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像很多電腦用到的所謂機械硬碟和企業的大數據中心用的硬碟,就是這種技術。不過它對於現在的存儲需求來說,存取速度還是較慢,機械結構更複雜,對工作環境要求又高。
第三類就是今天的主角-快閃記憶體技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半導體存儲或者存儲晶片,也有稱它為快存技術的。其實您對它並不陌生,現在您手機裡面的SD存儲卡、筆記本電腦裡的固態硬碟、部分高速的U盤就是使用這種技術。
存儲晶片是塊肥肉,各路巨頭虎視眈眈
光和磁作為存儲介質的產品,目前看來除了少數特殊場景之外,需求量持續在下滑。而快閃記憶體晶片不管是在運行的可靠性,還是存儲的速度上,都有巨大的優勢。業界普遍認為,不光是手機、筆記本這些場景,未來包括臺式機,甚至大型的數據中心,都會逐漸用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存儲取代現在用的磁硬碟。
而且由於這些突出的優點,整個存儲晶片市場在2017年之後,已經超過了處理器晶片,成為世界上市場份額最大的晶片類別。2019年在半導體市場周期下行的基礎上,依然有1064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佔到全球晶片市場大概四分之一。
因此,如果我國能夠在存儲晶片中的快閃記憶體領域拿下一塊份額的話,無疑是國產晶片一次巨大的勝利。
遺憾的是,中國存儲晶片產業起手就是把爛牌,在14年國家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立以前,不管是民間的相關投資,還是技術積累,基本約等於零。而全球存儲晶片技術發展這麼多年後,已被如英特爾、東芝、三星等科技巨頭完全壟斷。巨頭之間的拼殺已經十分激烈,中國存儲晶片這隻菜鳥想要殺出重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存儲晶片的技術,可以粗略用晶片層數的多少來劃分優劣。過去幾年裡大概經歷了32層、64層、96層、128層的四代技術。晶片裡的層數越多,意味著數據存儲的容量和效率越高,市場競爭力越強。而每一代之間,大概有著2年左右的技術差距。
按照這個方式計算,16年成立的長江存儲起步就和全球存儲晶片技術差了4到5年。由於沒技術積累,長江存儲是從32層存儲晶片開始研發,一路窮追猛趕,到2019年64層快閃記憶體晶片量產之後,這個差距就縮小到大概2年左右。
64層快閃記憶體晶片突破後,長江存儲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跳過96層快閃記憶體晶片,準備彎道超車,把全部精力撲倒128層的研發上。
僅僅過了一年時間,長江存儲在20年上半年對外宣布,研發128層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成功!要知道這個時候,科技巨頭因特爾的128層快閃記憶體晶片還在研發當中。
我們的國產存儲晶片不僅趕上了世界一線技術水平,而且還反超了,這是怎樣的逆風大翻盤?
更讓人驚喜的是,從長江存儲對外公布的數據來,這次研發成功的存儲晶片還做到了三個業界第一:
·面積最高密度
·單顆最高容量達到 1.33Tb
·業界最快速度(1.6G/s)
按照這個速度,相信不久我們就能用到長江存儲的晶片,非常值得期待
結語:
長江存儲還是一家位於我國武漢的企業,武漢封城至今,依然堅持生產,而且還零感染。自主研發的成功,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封城以後,武漢形勢瞬間嚴峻起來,人們開始緊張,很多人在逃離武漢,但也有很多人選擇逆行。
科技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金錢的堆砌,更離不開人的努力,我無法想像他們付出了什麼樣努力,只有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