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 · 英雄烈士譜】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2021-02-07 呂梁第一民生

解放雙眼  用耳聆聽

不方便閱讀的朋友可以聽語音呦

今天的英雄烈士譜給大家介紹的是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莫那·魯道,1882年生於臺灣南投大山裡的霧社部落。他強健魁梧、膽識過人、公道正派,是受到敬重的部落首領。

1929年前後,日本殖民當局在霧社等地大肆掠奪森林和礦藏等資源,強迫少數民族同胞從事非人的勞動。由於不堪壓榨和凌辱,莫那·魯道帶領霧社族人,聯合馬赫坡、波瓦侖、斯固等多個部落,於1930年10月27日,利用殖民當局搞「神社祭日」、舉辦運動會的時機發動起義。他們襲擊日本警察派出所13處,殺死日本人134名,傷26名,奪取槍枝180支、彈藥23000發,破壞電線和通信設施,引起巨大震動,史稱「霧社起義」。

起義爆發後,日本殖民當局出動軍警1400多人,動用飛機大炮,甚至使用化學毒氣殘酷鎮壓。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莫那·魯道率起義同胞憑藉山林險隘頑強抵抗36天。最後一批起義者燒毀自己的家園後,在馬赫坡社後山巖窟集體自殺。莫那·魯道英勇不屈,在山洞內飲彈自盡。據統計,起義者共有343人戰死,包括莫那·魯道本人在內有296人自殺身亡。


▲溫馨提示:
觀看視頻請注意流量,儘量在Wifi環境觀看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呂梁第一民生」(微信號:LLDYMS)原創首發

版權歸呂梁廣播電視臺「第一民生」所有

我們為您提供了三種方式(視頻、語音、圖文)了解新聞

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焦點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靜靜矗立著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為的是紀念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50年,寶島各族同胞自發組織起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頑強鬥爭,起義烽火連綿不息,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魯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莫那•魯道——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
    莫那·魯道,1882年生於臺灣南投大山裡的霧社部落。這裡位於臺灣島中心位置,到處是深峻的溪谷和起伏的山巒,森林茂密,物產豐富,莫那·魯道和族人世居於此。他強健魁梧、膽識過人、公道正派,是受到敬重的部落首領。
  • 莫那·魯道: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新華社臺北7月6日電(記者查文曄、陳君)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靜靜矗立著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為的是紀念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莫那·魯道雕像 新華社發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50年,寶島各族同胞自發組織起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頑強鬥爭,起義烽火連綿不息,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魯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莫那·魯道,1882年生於臺灣南投大山裡的霧社部落。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原標題: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裡,靜靜矗立著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為的是紀念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 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50年,寶島各族同胞自發組織起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頑強鬥爭,起義烽火連綿不息,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魯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莫那·魯道
    這部抗日史詩巨片聚焦日本統治之下的臺灣往事,展現臺灣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了莫那·魯道及臺灣少數民族至死不渝的抗日精神。  莫那·魯道,中國臺灣少數民族抗日起義霧社事件領導人。1880年出生於賽德克族德克塔雅群的馬赫坡社。身材高大魁梧(身高將近190釐米)且膽識過人,是少數不是通過世襲取得社群頭目地位的人。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鐵血戰士高文亮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昆明10月18日電(記者王研) 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烈士陵園陳列室的「和平衛士」牆上,一級英模高文亮的面龐是那麼年輕。小時候,參與過淮海戰役的父親就教育高文亮要向黃繼光等英雄模範人物學習。1979年初中畢業後,高文亮主動報名參軍,在軍隊因表現優秀被任命為副班長,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2年10月,高文亮退伍後成為硯山縣公安局一名民警。報到時,父親囑咐他:「你頭頂的國徽,是代表國家、代表人民的。
  • 葉挺:鐵骨錚錚 戎馬一生(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在日寇入侵、國家存亡之際,葉挺毅然歸國,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開展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一年內對敵作戰達500多次,斃傷日偽軍超過7000人。1940年,葉挺率部取得反「掃蕩」重大勝利。1941年,皖南事變震驚中外,葉挺談判時被非法扣押,先後被囚於上饒、桂林等地。
  • 一腔熱血 守護安寧(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據新華社電(記者韓朝陽)河南省洛陽市烈士陵園內,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烈士紀念碑巍峨聳立,人民好衛士、洛陽市交警支隊民警姚次會便安葬在這裡。1994年3月7日,姚次會被公安部追授「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範」稱號。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姚次會同志為革命烈士。姚次會自1971年參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來,二十二年如一日忠於職守,先後7次不顧個人生命安危,制止滋擾事件,先後5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9次被評為優秀民警。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譚念:捨身為民好戰士
    譚念的英雄事跡傳開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原公安部邊防局為其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其為烈士,廣東省委省政府追授其「捨身為民好戰士」榮譽稱號。譚念生前執勤戰鬥過的崗位被命名為「譚念崗」,所在的班被命名為「譚念班」。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邰忠利:縱身一躍感天地
    整理烈士事跡的時候發現,當兵僅3年的邰忠利曾有過多次救人壯舉——2006年10月,邰忠利乘長途車返回連隊。一名乘客突發腦溢血,邰忠利立即把他送進醫院,用身上僅有的500元錢交了住院押金,還在住院單「與患者關係」一欄上鄭重填上「親人」。2007年4月,村民王春水家失火。
  • 「霧社事件」折射臺灣少數民族困境
    一些學者認為,臺灣人在不斷回望歷史的同時,對於「霧社事件」的不同詮釋開始逐漸裹挾著政治訴求和各種政治利益,「少數民族」成為「泛政治化」社會中各方可以善加利用的「符號」。其中,有的是為了迎合新的「臺灣民族」意識形態,另外一些把「霧社事件」作為抗議精神的宣言。臺灣歷史的想像,都在「霧社事件」上折射出來。
  • 英雄烈士譜丨王盡美:27年人生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王盡美:三首小詩與27年人生■蕭海川1925年8月,青島。病榻上的青年,面貌英挺、身材清癯,卻已是病入膏肓。開欄的話:中華民族偉大悠久的歷史,由一代代民族英雄兒女熱血譜就。近現代以來,英雄故事尤為慷慨,民族史詩何其壯烈!他們或艱難求索,或奮鬥奉獻,或以身許國……奏響人生壯歌的最大信念和精神意志,是為中華民族之崛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臺灣太魯閣人抗日英雄雕像設立 族人盼找回英雄
    太魯閣族抗日英雄哈魯閣·那威的故事被後代族人遺忘,布洛灣山月村為他塑像立碑,找回這段歷史,昨天由族人以「出草」方式揭幕。聯合報圖 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臺灣率領太魯閣族對日抗戰長達18年的總頭目哈魯閣·那威,後代族人卻鮮少知道這段歷史。成立11周年的布洛灣山月村找來石雕家葉大·莫那為哈魯閣·那威雕塑高達200釐米的石像,盼為替太魯閣族找回他們的英雄。
  • 蒙山人民對日本侵略的反抗——抗日英雄記
    ▲抗日時期的臺灣然我政府,尤復交鄰以道,在在讓人,彼旋認為奇貸可居,節節辱我。抗日空軍英雄莫更莫更,又名莫運烈,蒙縣陳塘寺村人。1930年考入縣立初級中學第一班。在日寇侵入中國,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際,他於1932年毅然投筆從戎轉讀廣西軍校童軍養成所。1933年考取廣西航空學校,決心以身報國。他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優異,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學校獎勵。
  • 威海:首個烈士紀念日 傾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編者按    烈士,是一個神聖光榮的稱號,是最可敬佩、最值得我們銘記的英雄。他們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獻出了最可寶貴的生命。今年9月30日是我國設立的首個烈士紀念日,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烈士的親人和朋友,傾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烈士的獻身精神,在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為了新中國——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出版
    為了建立新中國,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緬懷他們的英雄事跡,新中國成立後,各地陸續矗立起一座座豐碑,所刻碑文讓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一代代流傳。  為了讓更多當代人了解碑文背后豐富的革命歷史內涵,弘揚先烈身上承載的偉大民族精神,2020年9月,專欄文章由山東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該書成功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 風雨巴山遺恨遠 至今人念大將軍(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鄒容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主義壓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敢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集中反映在《革命軍》一書中。《革命軍》全篇兩萬餘字,鄒容特地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他以青年志士的豪情,潑辣犀利的文筆,鞭笞封建專制制度,抨擊列強侵略,呼喚建立中華共和國,以實現民族復興。」嚴昌洪說。  嚴昌洪表示,鄒容及他撰寫的《革命軍》影響巨大,他的革命思想為孫中山所接受。
  • 【英雄烈士譜】何寶珍:英勇堅決 為女黨員之傑出者
    4月5日清明節,紅網、時刻新聞從這一天起,推出「為了民族的復興英雄烈士譜」大型系列報導,紀念為了民族復興事業而奮鬥、犧牲的英烈,弘揚傳承英烈精神和社會正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何寶珍。何寶珍臥室遺址。何寶珍故裡已打造為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 科研報國 一生「追光」(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這是國際上首次觀察到這一譜區的螢光輻射。然而,當時的外國專家認為,馬祖光的成果是使用國外的實驗設備取得的,在論文中把馬祖光的名字寫在了第三位。馬祖光據理力爭,最終,這項發現被認定只屬於他一個人。「我爭的是國家的聲譽、國人的尊嚴。這是中國人做出來的,榮譽應該屬於中國。」馬祖光說。馬祖光科研、治學極為嚴謹。
  • 捨生忘我 義無反顧(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同年,龐幫榮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龐幫榮犧牲一個月後,南京警方將龐幫榮犧牲時所在的特巡警大隊武裝巡邏車組,命名為「幫榮號」車組。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由10餘名青年民警組成的隊伍,每天以夫子廟和新街口為巡邏中心,守護轄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