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爬」回正常軌道:太空加油?不可能

2020-12-20 太平洋電腦網

6月19日,長徵三號乙遙二十八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過程中運載火箭出現異常,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不過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經過10次軌道調整、爬升近2萬公裡後,衛星於7月5日成功進入預定軌道,而且工作正常。

衛星發射不成功還能搶救,吃瓜群眾紛紛給中國航天點讚,但衛星究竟是如何完成自救的?對於後續運行又有什麼影響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委員楊宇光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首先,衛星要攜帶能支撐其變軌的燃料,否則一切無從談起;其次,如果變軌後衛星燃料所剩無幾,也沒有挽救的意義;第三,如果衛星所在軌道近地點高度低於200公裡,會因所受大氣阻力太大而很快墜落,就不具備「搶救」的條件。

據了解,長三乙火箭因為在第三級滑行過程中的姿態控制出了問題,錯誤地把中星9A送入了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1.6萬多公裡的軌道,實際速度約為每秒9.68公裡,比預定速度慢了每秒500多米。

隨後,在衛星飛到近地點附近時,地麵團隊控制它靠自身攜帶燃料加速,多次加速之後衛星速度達到預定的每秒10.24公裡,之後完成入軌。

其實,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2004年6月,前蘇聯的天頂號3SL火箭沒能將星網-18(原亞太五號)衛星送到遠地點約3萬6千公裡、近地點760公裡的地球轉移軌道,而是將其拋在了遠地點為2.1萬公裡的軌道,後利用自帶燃料變軌,但使用壽命從17年縮短到13年。

中星9A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變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使用壽命預計從原定的15年縮短到11年。

衛星燃料的主要用途是進入和保持軌道,因為即便進入軌道後,衛星還會受到地球、太陽、月球引力和大氣層摩擦阻力等的影響,軌道會發生微小變化,必須不斷進行修正和保持,所以燃料的多寡,就決定了衛星的壽命。

那麼,能不能給衛星空中加油呢?

理論上是可行的,中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剛剛多次完成了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在軌推進劑加注,實現了巨大技術突破,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對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實施過這種操作,原因就是太費錢,還不如用完了再發射一顆。

另外,中星9A只是一顆普通的通信衛星,並沒有設計受油功能,也沒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麼做過。

相關焦點

  • 韓國火箭偏離軌道 衛星或成「太空垃圾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綜合韓國媒體報導,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於當地時間8月25日下午5時發射升空,火箭發射約70分鐘後,韓國當局宣布「羅老」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韓國政府表示,「羅老」號火箭發射部分失敗的原因是衛星整流罩的一側未能正常打開。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嫦娥」探月行動的「繞、落、回」正在穩步推進,被命名為「天問」的探測器,業已飛向火星。不過,飛向「深空」只是中國航天的一面,對於習慣了「舉國體制」的中國航天而言,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一個未來更激烈的競爭在那裡等待。這個領域,就是衛星網際網路。
  • 太空中有多少衛星?
    圖為把衛星體積放大後的想像圖,並非真實照片 根據UNOOSA(聯合國外太空事務辦公室)發布的數據,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向太空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1開始截止2019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按照計劃,「清潔太空一號」將由「織女星-C」火箭發射升空,先被部署到5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進行一系列的測試。當衛星的狀態確認正常後,將會逐步調高軌道,開始進行捕捉「維斯帕」的工作。在此過程中,衛星將以自動化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工作,但在一些關鍵的狀態點,仍然需要人工介入,確認能否繼續。
  • 天天科普 | 太空也有「天氣預報」嗎?「下雨」了衛星要打傘嗎?
    隨著航天活動增多及其相關應用的推廣普及,空間天氣這種太空中的「陰晴雨雪」,對人類社會的正常運作產生的影響正與日俱增。同時,空間天氣還能對電網造成破壞性幹擾,從而對社會運行所依賴的基礎設施產生巨大的影響。
  • 俄火箭2020年將把日本太空垃圾清理衛星送上軌道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發射服務運營商俄航天技術設備總公司(Glavkosmos,屬於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表示,該公司與日本一家公司籤署合同,2020年用俄「聯盟-2」號運載火箭將ELSA-d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旨在測試清理軌道垃圾的技術。
  • 中國明年給太空通網。網友:通往太空的電梯啥時候能建?答案來了!
    他受當時新建的艾菲爾鐵塔的啟發,開始認為,如果該塔能夠建造到3.6萬千米的高度,那麼它將直接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因此不需要火箭就可將宇宙飛船送入太空。 雖然太空電梯造價昂貴,但建成之後的運行費用會比運載火箭低兩個量級,且可以24小時連續運轉。英國的一項測算顯示,用太空電梯運送1個人和貨物的費用相當於太空梭運費的0.25%。
  • 太空中加油,SpaceX計劃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NASA重返月球
    這種設計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星艦需要在地球軌道上加油,之後它將能夠將多達100噸的貨物運輸到月球,隨後用於將太空人從月球軌道運輸到地面並返回月球軌道。星艦的大小遠遠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太空飛行器,因此它到達地球軌道後,沒有足夠的燃料繼續飛往月球了。SpaceX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地球軌道上為星艦加油。軌道加油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首先,專門儲存燃料的星艦(特殊設計)將首先被送往地球軌道,然後要去往月球的星艦發射,送往地球軌道。
  • 中國向太空發射了一個「球」:這個球形衛星充滿黑科技
    國內第一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球狀結構讓衛星體積增大了數倍,如同為衛星展開一面「風帆」。帆球既可作為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也可作為衛星通信的大型天線,球狀結構相比傳統設備更輕,發射前的體積也更小。
  • 日本數據中繼衛星升空 助衛星數據快速回傳
    搭載日本數據中繼衛星的H2A火箭43號機,今天下午4時25分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成功發射。
  • 3次「加油」萬無一失 天舟加油!中國加油!
    在測控通信系統的精確控制和密切監視下,天舟一號經兩次制動,軌道高度不斷下降,最後進入大氣層燒毀。3次「加油」萬無一失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為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為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為空間站階段。
  • 趣讀丨WiFi「搬到」太空中,衛星網際網路就要來了!
    如果把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範疇擴展到語音通話服務,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還可追溯至上個世紀80年代的「銥星」計劃。當時,人們希望通過發射66顆軌道衛星,組成一個以提供語音和低速數據傳輸為主的「太空網絡」。雖然此後「銥星」計劃發展幾經波折,但它點燃了衛星網際網路發展的「星星之火」。
  • 航天六院發動機推舉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進入預定軌道
    央廣網西安5月22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張平 張鵬)5月21日5時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送入預定軌道,推舉其升空的發動機均由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提供,此次成功發射為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搭起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通信衛星7月9日20時11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亞太6D通信衛星直衝雲霄,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亞太6D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 我國衛星傳回高清影像 太空之眼發現大美中國[組圖]
    29日,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我國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從太空發回的精美圖像。通過太空之眼發現,大美中國欣欣向榮。(記者胡喆,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29日,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我國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從太空發回的精美圖像。通過太空之眼發現,大美中國欣欣向榮。(記者胡喆,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按照計劃,「清潔太空一號」將由「織女星-C」火箭發射升空,先被部署到5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進行一系列的測試。當衛星的狀態確認正常後,將會逐步調高軌道,開始進行捕捉「維斯帕」的工作。在此過程中,衛星將以自動化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工作,但在一些關鍵的狀態點,仍然需要人工介入,確認能否繼續。
  • 7000多噸垃圾,太空汙染遠比你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從1963年,人類徵服太空的副產品——太空垃圾,就開始讓人類頭痛不已。目前,人類發射的衛星中有4300顆依然在太空漫遊,只有約1200顆依然在運作,約有75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且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這些不受控制的太空垃圾無時無刻不對衛星、太空梭以及國際空間站的安全構成威脅。
  • 人類該如何建立一座太空博物館?
    參觀結束之後,遊客們會飛抵附近一座漂浮的博物館大樓,將飛船停靠在那裡,然後爬進去。他們可以從咖啡館裡買上一杯熱巧克力,再逛逛禮品店,買一塊兒太空垃圾碎片當做此行的紀念品。  碰巧,世界各地的商業公司都在積極思考如何處理近地軌道上的數千個物體。
  • 中國空天飛機是「俄羅斯套娃」?美國人:在太空放出神秘物體
    9月4日,中國利用長徵2號F運載火箭發射了一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太空飛行兩天之後成功返回地面。這次發射非常神秘,從火箭發射升空到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收回沒有傳出一張照片,對事件的報導也非常簡短。外界普遍推薦,中國此次發射的是與美國X-37B相似的一款無人太空梭,也可能是幾年前曝光的「神龍」空天飛行器。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衛星太空看洪災:安徽巢湖一個月暴漲46%身在太空的多顆通信、導航、遙感等衛星及其應用裝備近日投入到抗洪一線,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高分系列、風雲系列衛星。7月25日的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7月25日13時許,安徽巢湖主體及周邊水域晴空區可見水體面積相比6月30日監測結果擴大了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