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這樣做,讓家的「年味」特別濃!

2020-12-21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

「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春節將近,不知你和身邊人是不是發出這樣的感嘆?

的確,如今生活好了,平時想吃啥吃啥,想買啥買啥,沒了以前的念想和盼望,春節除了休息幾天,貌似和其它日子沒什麼兩樣,沒什麼意思。

話雖這樣說,但是,事情怎麼樣,從某種程度來說,取決於你怎樣看、怎樣做。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要、最隆重,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為人父母的你,完全可以從裝扮小家開始,讓孩子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春節。

近幾年,儀式感越來越被提起,「讓生活擁有儀式感」成了好多人的嚮往和追求。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快過年了,趕快行動起來,讓家裡充滿「年味」,讓春節更有儀式感:

1、春節前洗刷刷

小時候,每到臘月,家裡就開始刷牆、灑掃的大工程,斷斷續續大半個月。

現在,倒不必每年都粉刷了,但是,拆洗被褥、窗簾、沙發套、衣物,收拾、擦拭各個房間還是少不了的。

兒子出生後,為讓年過得更有年味,我每年都要「忙年」,第一步就從洗刷開始,白天上班,這些活兒都要放在晚上,擦洗、收拾真的很累。我以為其它人也像我一樣,也是搞衛生作為忙年的第一步,但是,和同事朋友聊天才發現,好象人這一步也免了,不過,只要自己開心,都無謂了。

洗刷、收拾房間時,最好帶著孩子一起,尤其6歲以後的孩子,完全可以加入進來,父母選擇適合他們的家務,或讓孩子洗自己的衣物,或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讓孩子參與春節前的清潔工作,讓節日更有參與感。

圖片來源網絡,與本文無關

2、巧用裝飾,增添年味

窗明几淨,接下來,就要上演重頭戲了——用裝飾來增添年味。

紅色是最不二的選擇,在總體家具、家居不變的情況下,趁著過年,給家添把中國紅的單人沙發,或一兩個有紅色元素的靠枕,或者添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今,各種牆面貼、背景牆貼很多、也很漂亮、有的很吉祥,每年過年,我都會精心選擇一些,貼到需要裝飾的地方,既美觀,又讓家裡煥然一新,增加節日氣氛。

臥室的裝飾上,每到春節,我都新換床單、被罩,更換床品,床品是臥室的點睛之筆,床品換新,整個房間也大變樣兒。

餐廳的餐墊、桌布也是每年春節必換,日系風、ins風、田園風,各種風格隨意切換,喜歡的杯子、碗盤也在我的春節採購清單裡,通過小物品的更換,給家人新鮮的感覺。

節日彩燈、紅燈籠也是我很重視的扮年物件。

閃閃的彩燈一打亮,節日的氛圍馬上就有了,不花多少錢,效果卻滿格,實在贊!每到過年,兒子就主動掛燈籠、點亮彩燈,在他看來,燈籠已經成了過年的代名詞。

此外,還可以買些花卉、小擺件等,增加溫馨祥和的氣氛。

在總體風格保持不變的情況 下,力求美麗又有新意,是我的春節主張,這樣忙活下來,總能在不經意間,給家人和孩子以驚喜,年的感覺油然而生。

選擇節日裝飾品,最好與整個房間的裝修風格相配,這樣才能突出每個飾品的特色,讓人感覺舒服和諧。

簡單地說,儀式感在於不將就,不對付。認真過好每一天,在於細節的累積,在於精心的營造,前提是,要有一顆愛生活、愛孩子、愛家人的心。

用心對待春節,你家的「年味」自然撲面而來,孩子的對春節自然有別樣的感受。

這個春節,你怎樣扮靚家居,讓家裡的年味越來越濃呢?歡迎分享留言!

相關焦點

  • 年味越來越濃,你家去糖坊做這個了嗎
    過年的氣氛就是不一樣,在我們這裡每家每戶都要去糖坊,做上一鍋米糖,給做過年做準備的小點心,家裡來客人第一個小點心就是這炒米糖了。走在大街上,很多小吃店現場就在熱火朝天的做著這個小點心,看著店老闆忙的連笑的功夫都沒有,後面還排了好長好長的隊伍呢,我也迫不及待要買的回家過年了。
  • 很多人都說四川地區過年的年味最濃,真的是這樣嗎?
    而全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其年俗卻不是很相同。很多都說四川人過年時候很熱鬧,這也是一個事實,畢竟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年關到來,外地打拼的四川人都回到了家鄉,這樣肯定會為家鄉帶來更多的人氣,年味自然會濃很多。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四川的年味最濃呢?我個人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年味最濃的地方,在餐桌
    臘月二十二有多少人已經帶著對家的思念踏上歸途?還有多少人返鄉成功,正在為年夜飯的烹製,做足了準備?又有多少人無奈留在異鄉,只能通過手機,饞一饞家鄉味?每到過年都有一個話題,就是年味,年味最濃的地方,究竟在哪裡?
  • 到底是年味變淡還是變濃了?老農民的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
    所以一些農民,特別懷念那時候的日子,認為那個時代過年的年味很濃。眾所周知,那時候農民日子並不好過,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是省吃儉用,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捨得大手大腳。因此那時候過年看起來喜慶又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流露著滿足的笑容,過年互相打招呼問好,都起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
  • 小時候過年,穿著母親縫製的衣服,吃著粗茶淡飯,但是年味很濃
    網絡配圖但是,那個時候過年,年味很濃,也很溫馨。但是我家兄妹幾個過年穿的新衣服,是我母親為親自為我們做的。印象特別深的是我老媽經常在年三十的時候,在煤油燈下忙到深夜,為的是給我們兄妹幾個趕做新衣服。我們過年穿的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全是我媽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 這樣過春節年味濃,人情味更濃……(圖)
    近年來,每逢新春佳節,在萍鄉各地農村,悄悄興起村民辦「村晚」,同吃「團圓飯」新風尚,並已成為當地「新年俗」,讓農村「年味」在傳統中不斷升華。據不完全統計,自1月底以來,萍鄉市共湧現出近百場村民辦「村晚」,同吃「團圓飯」的歡慶新春佳節的活動。
  • "李子柒式"過年走紅 今年春節山西年味最濃
    一邊是返鄉潮北上廣「空城」、煙花爆竹禁令,大城市越來越沒有「年味」;一邊是體味年俗、開灶燒飯,圍爐團圓…今年春節,「李子柒式過年」走紅。「城裡人」流行起下鄉體驗田園生活和傳統年俗、參加農村生活體驗、吃農家年夜飯。
  • 春節哪裡年味最濃?答案也許就在你家門口!
    春節哪裡年味最濃?答案也許就在你家門口!有些小區已經張燈結彩裝扮了起來你家的年味是不是也越來越濃了呢?小時候過年弄堂裡的爺叔忙著殺雞斬鴨嬸嬸慢火做著蛋餃孩子們穿新衣、「軋鬧猛」家家戶戶忙著貼福字、看春晚、放鞭炮……滿滿都是鄰裡親如一家的回憶殺!
  • 「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真相扎心:不是年味淡了,是你老了
    街道邊的商店裡傳出喜洋洋的歌曲,十字路口的巨幅液晶屏上滾動著琳琅滿目的年貨廣告;空氣中飄過熟悉的味道,一股久遠的溫暖而又親切的思緒在腦海裡瀰漫開來……到了臘月,鄉下的年味就特別濃了。打餈粑是很辛苦的活兒,需要五六個人一起配合出力,往往是一次下來,個個滿頭大汗;可正是這樣熱火朝天的場面,才更顯年味濃厚,日子紅火。到了除夕前夜,母親早早地就開始在廚房忙碌起來了,炸圓子、包餃子、炒瓜子、煮花生……為第二天的團年飯準備食材。 這個時候,我就時不時地跑過去,這個嘗一口,那個吃一點,當個美食品嘗家。
  • 到底是年味變淡還是變濃了?老農民的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
    到底是年味變淡還是變濃了?老農民的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每一個新年,都是這360天交替的節點,我們向過去揮揮手,說一聲永別了;然後張開我們的雙臂,去迎接美好幸福的明天,就這樣周而復始,一直未曾改變。然而有些人說現在的年味味變淡了,可是有人卻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濃厚了。
  • 快過年了,這美味我家每年沒斷過,一做就是10幾盤,送人特有面子
    快過年了,小寒節氣一過,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都已經開始備年貨了,我們家每年都是春節前一個月就開始備年貨了,各種臘肉、臘腸需要提前醃製晾曬,還有一些過年必吃的小零食也是不能少的。小時候過年,我們老家都喜歡自己炸油果、油餅,蒸年糕等等,這些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零食小吃之一。
  • 年年過年年年過,年味都去哪了,這樣過年的家庭有年味還必然興旺
    年年過年年年過,家家回家家家回,杯杯乾杯杯杯乾,歲歲添歲歲歲添。過年除了吃喝玩樂「腐敗」之外,怎樣讓年過得更充實有價值?能給過年這樣加道菜的家庭,擋不住會興旺發達!親人團聚是偉大的,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或多或少地覺得過年沒味兒,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大家都在尋找年味,可什麼是年味呢?為什麼會尋找年味?杯杯乾杯杯杯乾,歲歲添歲歲歲添。過年了,自然要吃喝玩樂,走親訪友。當然,過年當中,老人小孩一般還是快樂著,可是作為成年人的中間層,過年你快樂嗎?
  • 過年紅怎樣用才顯得高級又年味十足?
    與其不斷說年味變淡,不如多花點心思好好布置,給家添點新年的喜氣。  窗簾也選印花的  / 沙發 /  想快速給待客區換個色調,在沙發上做文章就是最快的方法。,在餐桌也添點紅色的小布置,家的年味會更濃哦!
  • 過年團聚增添年味,不妨試試這款年味更濃的好酒
    除了購置年貨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過年中最大的歡樂就是合家團聚、祝福和喜慶的情感在一頓團年飯中得到了升華和表達。出門在外的遊子,外出打工的兒女,遠方讀書的孩子,此刻都會聚在一起,讓彼此的心情再一次更加親近。來上一點適合合家共享的小酒瀘州原漿,讓大家互相祝福,同時打開話匣,交流交流家中一年的得失心情。成為合家歡樂的一部分。
  • 這樣做藕酸甜可口,加上「一點紅」,過年必備下酒菜,年味十足
    這樣做藕酸甜可口,加上「一點紅」,過年必備下酒菜,年味十足過年的時候會做各種各樣的涼菜,其中黃瓜和藕可以說是每家的必備涼菜了,尤其是藕,可以燉湯,可以炒著吃,還能做成涼菜,買幾斤藕可以做成好幾道菜,味道還都不一樣,都好吃。
  • 年味越來越濃!不能回家過年的我們錯過了什麼?
    當窗外年味漸濃,父母那頭的電話,是不是也開始催促你計算著回家的日子。漸漸的,行李包被一個個給家人的禮物撐的滿滿當當,匆忙的腳步開始踏上思念的列車,從四面八方朝著家的方向匯聚。此刻思念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每年這個時節,身邊很多戰友都會接到親人的電話「今年過年回家麼?」伴隨著的回答大多帶些辛酸和遺憾「今年不回去過年了。」誰不思念自己的父母和親人,誰不嚮往和家人一起過個年,誰不願意和自己所愛的人廝守,但是這樣的話,鋼槍誰來握,哨位誰去守?
  • 你家過年有年味嗎?2020北京春節年味攻略,帶孩子感受真正的年俗
    今天打開日曆突然發現,還有半個月就要過年了,遙想七年前的除夕自己發朋友圈寫到:年年有今日,歲歲甚寂寥。那個時候的自己是剛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小鮮肉。但是今年的春節就不同了,因為我已經是一個兩歲寶寶的母親了。
  • 近200人一起團年,年味特別濃
    吃出年味 巴中□張敏本報記者史曉露發自巴中「以前過年都是自家人一起過,今年全社的人一起過,年味兒特別濃!」從安徽返鄉的村民陳建華說。  沙壩子村4社共211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達158人,是該村最大的勞務輸出社。「這是社裡第一次舉行的大團年活動。為辦好這次活動,我們專門成立了聚會管理委員會,通過微信、電話聯繫在外務工者。絕大多數返鄉務工人員都參加了。」
  • 尋上海最濃年味?快去迪士尼小鎮
    在上海生活了30年,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或許本來在上海這樣的移民城市本就沒有那麼繁複的過年傳統,父母年紀大了,親戚走動少了,外環內也不能放鞭炮了,過年似乎就和其它長假沒有什麼分別了。過年去哪裡呢?國內遊春節期間很多服務幾乎停擺,國外遊價格飛漲。上海市內的城隍廟豫園去太多次,早已沒有了新鮮感,今年我們全家在迪士尼小鎮找到了不一樣的年味!
  • 《過年》:一部帶民俗味道的年味電影!
    農村的年味很足,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滿滿一大桌的年夜飯。加上一家子的歡聲笑語,要多熱鬧就有多熱鬧。《過年》這部帶著民俗味道的年味電影,可是經典流傳,帶著普通人的樸實,讓觀眾看到一家人的冷暖生活。影片以改革開放的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北方的一個13口之家。在外做工的父親回家過除夕,帶回了辛苦掙的八千元錢。母親辛苦做了一大桌的年夜飯,可是兒孫們一個都沒回家過年。等到初一,兒女們都回到這個大家庭吃團圓飯了,可是他們各懷心思。只有二女兒和女婿才是實實在在地回家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