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翼城縣城以東6公裡大河口村附近的一塊高地上,由於幾個盜墓賊的盜掘,引起了省、地、縣文物部門的注意,因而開始了長達3年的古墓搶救性發掘之旅。從此,一個前所未有的墓葬群震撼披露,成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大考古奇蹟。
此次發掘的墓地被稱為大河口墓地,該墓地迄今為止共出土文物總計約15000餘件套,其中青銅器近220件,器類如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均有發現。還有陶器六百餘件,以、鬲罐、罐、鬲盆罐組合為主。玉器和串飾也較多。在部分墓葬中發現有金器、錫器和原始瓷及漆器等。隨葬海貝、蛤蜊及蚌器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成果使考古界十分震驚。
據考證,這是傳說中的霸國貴族墓葬群,那麼霸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其來龍去脈如何?
史籍中從無記載的諸侯國,它的來歷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發掘過程中專家們發現,這裡與先前發掘過的絳縣橫水國墓地非常近似,顯示了相同相近的文化習俗:墓主絕大多數頭向西,墓穴有斜洞、腰坑、殉狗、祭狗現象,但無殉人。墓主葬式以仰身直肢為主,次為仰身屈肢,未發現俯身葬,隨葬青銅器較多,顯得身份不凡。車馬坑位於主墓的東側,絕大多數為東西向。這證明這個墓葬群與國一樣,都是狄人建立的國家,這與周叔虞封唐時周圍多狄人部落的情形一致。
據專家考證,倗國以外還有一個狄人族群,那就是「霸國」,這個國家最遲在晚商時期,可能屬於商王朝的封國,受中原商文化影響巨大。武王滅商後,這些原本臣服於商或與商結盟的族群,迫於軍事壓力和自身生存環境的制約,自然要接受新王朝的統治領導,也必然要臣服聽命於周,周王朝對他們進行了重新分封或遷封。
大河口墓葬最早年代不超過西周早期,因此推斷他們可能是被周王朝從其他地方遷移分封到這裡來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證明,「霸國」的確存在,與其他諸侯國一樣,同是周天子的封君,具有相對獨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由周王朝直接統轄。
不過霸國是小國,晉國是大國,小國國君的地位與大國的大臣相當。對於國、霸國這些小國而言,晉國的國君就是作為地區領袖的方伯了大河口墓地發掘資料還顯示,西周末年,墓地即已衰落,未發現晚於春秋初年的墓葬。究其原因,很可能春秋初年,晉國武公、獻公對外擴張,霸國被並了。
霸國,一個僅存在於青銅器上的國度。
對於霸國墓葬群的認定,不僅僅限於歷史推理中更多的認定是從出土的青銅器中得到的。
一、在《三代吉金文存》裡,收錄了格伯作晉姬簋銘,大意為:格伯為其妻晉姬作銅簋。這裡提的「格」也就是「霸」「格」與「霸」是同字異構,「格」乃「霸」的形,古音相同。在曲沃縣曲村墓地中也曾發現一件霸伯製作的青銅器物霸伯簋,鑄有銘文「霸伯作寶尊彝」。當初發現這件青銅器時,關於「霸」在何方?霸伯是何人?一時難以索解。這樣的疑惑在大河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中得到了解釋。
這次出土有很多帶有「霸」字的銘文的青銅器,比如1號大墓出土的一件三足簋,蓋內和腹底內壁均鑄有銘文「芮公舍霸馬兩、玉、金,用鑄造簋」的字樣,意為周王室重臣芮公賜給霸兩匹馬、玉和青銅,用來鑄造這件。
專家考證說,「霸」是族群的名稱,族群就是邦國,此處「霸」字表明這個族群就是霸國。霸伯的「伯」字,在這裡不是公、侯、伯、子、男的「伯」,而是嫡長子的稱謂,霸伯就是族群之長,是這裡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或為國君。原來,霸國就在翼城一帶,霸伯就是霸國的國君,這個歷史的疑難被破解了。
二、霸國墓葬群中出土的青銅器,數目之多,世所罕見,比如該墓葬群墓中出土了一件較大的青銅盂。盂的內壁有一篇長達116字的銘文,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唯三月,王使伯考蔑尚歷…霸伯拜,稽首,對揚王休,用作寶盂,孫子子其萬年永寶。」這是記載霸伯回贈伯考和周王禮物青銅器中的銘文。可見霸伯與周王交往密切,可以證明霸國在周王朝初期地位很高。此外,在這些青銅器銘文中,還記載了霸國與的關係,霸國與燕國的關係,霸國與晉國的關係,這都是研究西周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及族群融合等問題的重要資料。
三、墓葬群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及漆木器,是國寶級文物。大河口1號墓的四壁,先後發現了11個壁龕。在過去發掘的西周墓葬中,像1號墓這樣一下子發現這麼多壁龕,考古人員沒聽說過,也沒見過。
首先,在1號墓壁龕中,發現了3件瓷尊,這是原始瓷器,在北方是一種稀罕東西。因為它比青銅器更少,因而更珍貴。專家說,凡是出現這種器物的墓葬,墓主一定是地位較高的高等級貴族。
此外,在其餘的壁龕中,還發現了許多漆木器,計有漆木俎、雙耳杯、單把杯、碗、犧尊、豆、壺、屏風等,這些多為祭祀用的禮器。在1號墓的二層臺上,還發現了兩個高約120釐米的漆木俑。這批漆木器保存如此完好,這在北方很少見的。尤其是兩尊120釐米高的漆木俑,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漆木俑,它比春秋晚期楚國的木俑早300年,比秦始皇的兵馬俑要早800年。
四、墓葬群中出土的燕國青銅器,是稀世珍寶。在1號大墓中,還發現了幾件燕國青銅器,計有青銅卣2件,尊1件,爵2件,觚1件。在最大一件帶蓋的青銅卣內,放置著一套7件酒器,分別是:鬥1件,單耳罐1件,大小不同的觶5件。在這件最大青銅卣蓋的內面和器底內面,都鑄造有一篇銘文,內容是「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意為「燕侯旨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器物」。這裡的燕指北燕,即姬姓周人的燕。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代國君。燕侯旨的小姑姑是燕國第一代國君燕侯克的妹妹、召公奭的女兒。從燕國的青銅器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霸國也在諸侯國中具有一定地位。
五、墓葬群中出土的鳥形盉,是件難得一見的青銅珍品,也能證明霸國國君的地位崇高。這件鳥形器,鳥兒昂首挺胸,雙足直立,形體飽滿雄壯。腹部向前上方伸出一個管狀長流,扁平板狀尾,尾下腹底有一象首足,象鼻外卷。其頭、頸、腹、背、兩翼與雙腿,均有華麗的紋飾。此器背上有一個桃形口,桃形蓋子於鳥背的後部。蓋頂面前端,有一個扁環狀紐。
蓋內有一篇五十餘字的銘文,大意是:其發誓說,我若不遵守公命,而抗拒履行諾言,那麼活著就甘願身受鞭刑,死後只能用蓆子裹身而葬。我已發誓說我遵守公命,假若不按我說的做,就將死無葬身之地。為了記錄公命我發誓這件事,製作了這一套水器盤與盉。這件器物自命為「盉」,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了一件新器形。
這些青銅器足以證明霸國的存在,所以說其是僅存於青銅器上的國家也是毫不為過的,畢竟史書從未提及該國,要知道西周前後分封諸侯國多達1700多個,想霸國之類的小國難免數不勝數,不在史籍中記載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大河口西周墓葬群的考古工作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結束,出土的青銅器甚至有的還未打開,但就墓葬群的性質而言,經過多方的仔細論證,已經確定是霸國墓葬群遺址無疑,該墓葬群的發現不僅對研究西周歷史具有極大的意義,更對當時少數民族狄人的研究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如今墓葬群的室內考古還在進行,接下來它還會給我們如何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發現霸國》、《山西考古發現》、《中國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