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千年後重見天日,僅存於青銅器銘文中的「霸國」真的存在嗎?

2020-12-16 輕言留史

2007年,在翼城縣城以東6公裡大河口村附近的一塊高地上,由於幾個盜墓賊的盜掘,引起了省、地、縣文物部門的注意,因而開始了長達3年的古墓搶救性發掘之旅。從此,一個前所未有的墓葬群震撼披露,成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一大考古奇蹟。

此次發掘的墓地被稱為大河口墓地,該墓地迄今為止共出土文物總計約15000餘件套,其中青銅器近220件,器類如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均有發現。還有陶器六百餘件,以、鬲罐、罐、鬲盆罐組合為主。玉器和串飾也較多。在部分墓葬中發現有金器、錫器和原始瓷及漆器等。隨葬海貝、蛤蜊及蚌器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成果使考古界十分震驚。

據考證,這是傳說中的霸國貴族墓葬群,那麼霸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其來龍去脈如何?

史籍中從無記載的諸侯國,它的來歷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發掘過程中專家們發現,這裡與先前發掘過的絳縣橫水國墓地非常近似,顯示了相同相近的文化習俗:墓主絕大多數頭向西,墓穴有斜洞、腰坑、殉狗、祭狗現象,但無殉人。墓主葬式以仰身直肢為主,次為仰身屈肢,未發現俯身葬,隨葬青銅器較多,顯得身份不凡。車馬坑位於主墓的東側,絕大多數為東西向。這證明這個墓葬群與國一樣,都是狄人建立的國家,這與周叔虞封唐時周圍多狄人部落的情形一致。

據專家考證,倗國以外還有一個狄人族群,那就是「霸國」,這個國家最遲在晚商時期,可能屬於商王朝的封國,受中原商文化影響巨大。武王滅商後,這些原本臣服於商或與商結盟的族群,迫於軍事壓力和自身生存環境的制約,自然要接受新王朝的統治領導,也必然要臣服聽命於周,周王朝對他們進行了重新分封或遷封。

大河口墓葬最早年代不超過西周早期,因此推斷他們可能是被周王朝從其他地方遷移分封到這裡來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證明,「霸國」的確存在,與其他諸侯國一樣,同是周天子的封君,具有相對獨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由周王朝直接統轄。

不過霸國是小國,晉國是大國,小國國君的地位與大國的大臣相當。對於國、霸國這些小國而言,晉國的國君就是作為地區領袖的方伯了大河口墓地發掘資料還顯示,西周末年,墓地即已衰落,未發現晚於春秋初年的墓葬。究其原因,很可能春秋初年,晉國武公、獻公對外擴張,霸國被並了。

霸國,一個僅存在於青銅器上的國度。

對於霸國墓葬群的認定,不僅僅限於歷史推理中更多的認定是從出土的青銅器中得到的。

一、在《三代吉金文存》裡,收錄了格伯作晉姬簋銘,大意為:格伯為其妻晉姬作銅簋這裡提的「格」也就是「霸」「格」與「霸」是同字異構,「格」乃「霸」的形,古音相同。在曲沃縣曲村墓地中也曾發現一件霸伯製作的青銅器物霸伯簋,鑄有銘文「霸伯作寶尊彝」。當初發現這件青銅器時,關於「霸」在何方?霸伯是何人?一時難以索解。這樣的疑惑在大河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中得到了解釋。

這次出土有很多帶有「霸」字的銘文的青銅器,比如1號大墓出土的一件三足簋,蓋內和腹底內壁均鑄有銘文「芮公舍霸馬兩、玉、金,用鑄造簋」的字樣,意為周王室重臣芮公賜給霸兩匹馬、玉和青銅,用來鑄造這件。

專家考證說,「霸」是族群的名稱,族群就是邦國,此處「霸」字表明這個族群就是霸國。霸伯的「伯」字,在這裡不是公、侯、伯、子、男的「伯」,而是嫡長子的稱謂,霸伯就是族群之長,是這裡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或為國君。原來,霸國就在翼城一帶,霸伯就是霸國的國君,這個歷史的疑難被破解了。

二、霸國墓葬群中出土的青銅器,數目之多,世所罕見,比如該墓葬群墓中出土了一件較大的青銅盂。盂的內壁有一篇長達116字的銘文,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唯三月,王使伯考蔑尚歷…霸伯拜,稽首,對揚王休,用作寶盂,孫子子其萬年永寶。」這是記載霸伯回贈伯考和周王禮物青銅器中的銘文。可見霸伯與周王交往密切,可以證明霸國在周王朝初期地位很高。此外,在這些青銅器銘文中,還記載了霸國與的關係,霸國與燕國的關係,霸國與晉國的關係,這都是研究西周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及族群融合等問題的重要資料。

三、墓葬群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及漆木器,是國寶級文物。大河口1號墓的四壁,先後發現了11個壁龕。在過去發掘的西周墓葬中,像1號墓這樣一下子發現這麼多壁龕,考古人員沒聽說過,也沒見過。

首先,在1號墓壁龕中,發現了3件瓷尊,這是原始瓷器,在北方是一種稀罕東西。因為它比青銅器更少,因而更珍貴。專家說,凡是出現這種器物的墓葬,墓主一定是地位較高的高等級貴族。

此外,在其餘的壁龕中,還發現了許多漆木器,計有漆木俎、雙耳杯、單把杯、碗、犧尊、豆、壺、屏風等,這些多為祭祀用的禮器。在1號墓的二層臺上,還發現了兩個高約120釐米的漆木俑。這批漆木器保存如此完好,這在北方很少見的。尤其是兩尊120釐米高的漆木俑,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漆木俑,它比春秋晚期楚國的木俑早300年,比秦始皇的兵馬俑要早800年。

四、墓葬群中出土的燕國青銅器,是稀世珍寶。在1號大墓中,還發現了幾件燕國青銅器,計有青銅卣2件,尊1件,爵2件,觚1件。在最大一件帶蓋的青銅卣內,放置著一套7件酒器,分別是:鬥1件,單耳罐1件,大小不同的觶5件。在這件最大青銅卣蓋的內面和器底內面,都鑄造有一篇銘文,內容是「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意為「燕侯旨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器物」。這裡的燕指北燕,即姬姓周人的燕。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代國君。燕侯旨的小姑姑是燕國第一代國君燕侯克的妹妹、召公奭的女兒。從燕國的青銅器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霸國也在諸侯國中具有一定地位。

五、墓葬群中出土的鳥形盉,是件難得一見的青銅珍品,也能證明霸國國君的地位崇高。這件鳥形器,鳥兒昂首挺胸,雙足直立,形體飽滿雄壯。腹部向前上方伸出一個管狀長流,扁平板狀尾,尾下腹底有一象首足,象鼻外卷。其頭、頸、腹、背、兩翼與雙腿,均有華麗的紋飾。此器背上有一個桃形口,桃形蓋子於鳥背的後部。蓋頂面前端,有一個扁環狀紐。

蓋內有一篇五十餘字的銘文,大意是:其發誓說,我若不遵守公命,而抗拒履行諾言,那麼活著就甘願身受鞭刑,死後只能用蓆子裹身而葬。我已發誓說我遵守公命,假若不按我說的做,就將死無葬身之地。為了記錄公命我發誓這件事,製作了這一套水器盤與盉。這件器物自命為「」,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了一件新器形。

這些青銅器足以證明霸國的存在,所以說其是僅存於青銅器上的國家也是毫不為過的,畢竟史書從未提及該國,要知道西周前後分封諸侯國多達1700多個,想霸國之類的小國難免數不勝數,不在史籍中記載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大河口西周墓葬群的考古工作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結束,出土的青銅器甚至有的還未打開,但就墓葬群的性質而言,經過多方的仔細論證,已經確定是霸國墓葬群遺址無疑,該墓葬群的發現不僅對研究西周歷史具有極大的意義,更對當時少數民族狄人的研究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如今墓葬群的室內考古還在進行,接下來它還會給我們如何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發現霸國》、《山西考古發現》、《中國史研究》等

相關焦點

  • 比天子還多15個鼎的霸氣神秘古國——霸國:珠玉瑪瑙
    但當它在地下埋藏三千年重見天日的時候,人們卻發現它不是一般的牛,在西周的時候就能稱霸,為何?在山西翼城縣城東郊有一片名叫大河口的灘地,是澮河的幹流與一條支流交匯而成的三角洲。2007年這裡發現了一個深藏三千餘年的秘密,在大河口村北高臺地上發現了一個西周古墓群,這是一個從來沒有文獻記載、文物部門也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古墓群。
  • 「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1 10:55 來源: 文物局網站    7月29日,由首都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 古代青銅器名字為啥有點「怪」?帶銘文的青銅器更值錢
    曰爵、曰觚、曰觶、曰角、曰斝,古器銘辭中均無銘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如飲酒器「觚」,便是宋人定下的舊稱,迄今這類青銅器上仍未發現「觚」字。宋人的這種叫法對不對?還真難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觚,鄉飲酒之爵也」;東漢學者鄭玄又稱:「古文觚皆為觶」。而觚、爵、觶實是不同造型的青銅酒器。如何給青銅器起名字?
  • 青銅器上33字銘文,讓專家倒吸一口涼氣,研究價值不同凡響
    我們知道,青銅器本身就是國家嚴格管控的文物,是不允許交易的。青銅器的價值,大體又是由它的規模、精美程度和銘文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越是厚重或精美的青銅器,它的地位越高,比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代表。另一方面,銘文數量的多寡和記載內容的重要,也是反映青銅器地位的因素。
  • 紀王崮春秋墓青銅器銘文解讀:墓主或為紀侯夫人
    銘文中很多古字難用現代字表示  記者今天採訪任相宏教授時,他告訴記者,他和邱波此次發表的文章是8月17日發表在《中國文物報》上的,是關於此次出土的兩件青銅器上銘文解釋的專題文章,但因為很多銘文很難用現代字表示,所以解釋起來有點困難。此次出土的兩件帶銘文的青銅器中,第一件是鼎,另一件是盂。
  • 青銅器銘文揭秘3000年前軧國:邢侯曾派軍隊鎮守
    戴永州回憶,此後兩位學者聯合署名,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解開了銅器銘文之謎。  據介紹,出土的34件青銅器,以「臣諫簋」和「叔 父卣」兩件器物上的文字內容最豐富。  「臣諫簋」的銘文中提到,戎人侵擾軧地,邢侯委派臣諫率領一支軍隊駐紮於軧地。臣諫向邢侯稟告,說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亡,而胞弟有長子(名字已缺),把他託付給邢侯,讓他學習政事。
  • 龍真的存在嗎? 真龍現身崑崙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蛟龍之一
    龍真的存在嗎? 真龍現身崑崙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蛟龍之一時間:2016-12-14 14:2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龍真的存在嗎?真龍現身崑崙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蛟龍之一 龍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的四靈之一,龍在漢族傳說中是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龍代表著神聖皇權,統治四海之力,龍這種神秘的生物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龍真的存在嗎?
  • 伯盂:第一次看懂青銅器上的銘文
    昨天文章最後放了張青銅器銘文拓片。這個拓片來自伯盂,那是故宮的一件藏品。如果之前的文章都看過,拓片上的字大多能認出來。不過,我懷疑有沒有人把這一系列無用的文章都看了……第一個字是「白」,在這釋作「伯」,正是這件青銅器名字的由來。白,畫了一個大拇指,代表老大的意思,是「伯」的本字。「伯仲叔季」,「伯」排行老大就這麼來的。
  • 在熱播的《秦嶺神樹》中,產生幻覺的青銅樹,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知道,在現在熱播的《盜墓筆記·秦嶺神樹》中,有一個神奇的青銅樹,這棵樹有很多奇特的功能。很多人都認為這個秦嶺神樹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其實不是的,這棵樹在歷史上真的存在,作者所描述的青銅樹是有原型的。
  • 利簋:西周第一青銅器
    1976年3月上旬,陝西臨潼縣零口公社(今西安市臨潼區零口街道)西段大隊的農民搞水利建設時,挖出了一個青銅器地窖。臨潼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聽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這批銅器的出土地點是一處周代的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
  • 江西千年古寺黃龍寺大雄寶殿遺址重見天日
    千年古寺黃龍寺大雄寶殿遺址重見天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千年古寺黃龍寺大雄寶殿遺址重見天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千年古寺黃龍寺大雄寶殿遺址重見天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千年古寺黃龍寺大雄寶殿遺址重見天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 蘭州出土「詭異」青銅鼎,銘文竟有外文字母,專家說:這是啥意思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蘭州城隍廟古玩市場,只要一提到青銅器,人們第一反應就會想到一件鼎,究竟是什麼鼎呢?您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據古玩城的行家反映,鼎是解放前有人在田裡幹活時挖到的,後來幾經轉手,就被當地的一位收藏家購入。直到前幾年,收藏家將鼎帶到古玩城和幾位專家交流,這才得以重見天日。
  • 西周《大盂鼎》銘文拓片
    盂在銘文中說明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與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西周周康王時期著名青銅器。
  • 河北元氏縣村民耕田,挖出文物青銅器,專家:讓警方協助保護現場
    人們曾在黃河流域找到許多古文化遺址,河北石家莊的元氏縣便是眾多遺址中的一個,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元氏縣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趙靈王的兒子公子元的封地。在歷史足跡中,元氏縣也出現過許多優秀的人才,例如元代優秀的數學家李治、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等等。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考古也慢慢的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 專家百萬「搶買」青銅器,有人卻說他「老馬失蹄」,今成國寶文物
    公正的說,「曲村案」轟動考古圈,但由於並未見到實物,至今仍不能統計丟失文物的數量,這也成了眾多考古專家心中的痛;再到1992年,「曲村案」流失文物陸續在市面中出現,原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老先生在香港發現並帶回了數件「晉器」。
  • 青銅器上的法律史
    青銅器上的法律史 文 / 攝影 | 冰玉 青銅器是人類文明的物化標準之一,以青銅器的使用為標誌的文化發展階段被稱為「青銅時代」。
  • 周邦肇作 ——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述評
    從載於史籍的西漢時期的「尸臣鼎」到晚清時出土的「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兩千年來,寶雞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新中國成立以來,寶雞發現的青銅器更是令世人矚目,西周初年的重器何尊,岐山董家、扶風莊白、眉縣楊家村青銅器窖藏,都極大地震撼了世人對西周歷史的認知。
  • 【陝西文物覽】青銅器——大豐簋:西周最早、最有代表性的青銅器
    器物銘文中有「王又(有)大豐,王凡(風)三方,王祀(於)天室降,天亡又(佑)王。」劉心源認為 「天亡,據文義決是作器者名」,故定名為「天亡簋」。唐蘭根據銘文「隹(唯)朕又(有)蔑」,定名為「朕簋」。郭沫若認為「大豐」即「大封」,定名為「大豐簋」。大豐簋在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縣,還有一說與毛公鼎同出土於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