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衝毀的運河大堤高郵段如何重建的?

2020-12-06 綠楊夜話

方曉偉

康乾時代,清朝儘管國內形勢極度繁榮,但對西洋諸國,卻不能不深懷畏忌之心。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宣布開海設關,在東南沿海設立閩、粵、江、浙四個海關開展海上貿易,加強了對外的經濟、政治交往,當時在中國沿海的四個通商港口,前來進行貿易與投機的洋商日益增多。但是縱然如此,西方各國攜國書的朝貢使團,仍然按例由廣州登岸,輾轉抵達江寧(今江蘇南京)以後沿運河北上到達北京。當時的揚州仍然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是這些使團從廣州北上北京時由陸路轉向水路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在李坦主編的《揚州歷代詩詞》第三冊中收錄了康熙年間(1662-1722)在世的江蘇貢生葉舒穎的一首《丁未瓜洲閘口見荷蘭貢使歸國》:「白氈波斯駕海航,吹螺遙夜指南方。黃羅帕子薰香捧,新譯天朝詔幾行。」丁未是康熙六年(1667),據相關文獻記載:「(康熙六年五月十七日),荷蘭東印度公司遣使團至京獻禮物,商談通商事宣。清廷宴賞之,並交彼一密封詔書和禮部移文,通知荷蘭人,今後不進貢不許貿易,進貢只許從廣州入境。」由此看來,葉舒穎在瓜洲閘口見到的或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使團。葉舒穎不是專業外交人員,因此把荷蘭貢使誤稱為「白氈波斯」。

乾隆五十八年(1793)10月,英國大使馬戛爾尼所率的使團回程時,也是乘船由京杭大運河南下,沿途經過天津、滄州、德州、臨清、東昌府(今聊城)、濟寧、微山湖、黃河、揚子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等地,於11月11日抵達杭州的。馬戛爾尼的這一段行程,用時一個月有餘,英國使團廣泛了解了直隸,山東、江南、浙江等省的情況。馬戛爾尼在他的日記(即《乾隆英使覲見記》)中,兩次提到揚州,字裡行間充滿了未能在揚州停留的憧憬和遺憾。

當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甚至遠至歐洲的義大利、俄羅斯、希臘都有頻繁互利的貿易、外交往來。描寫康乾時期中國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的現實小說《紅樓夢》,借小說中人物王熙鳳自為得意的話「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是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家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洋貨都是我們家的」,說明當時確有內務府官員在江浙一帶專門負責皇宮內府所需物品的徵集、製造,替朝廷接待海外商船以及外來人員。

成書於乾隆六十年的《揚州畫舫錄》,也記載了琺瑯、玻璃、眼鏡、自鳴鐘、西洋畫、巴洛克紋樣等一系列舶來品,充分反映了當時揚州社會生活「近來事事誇洋款」的國際化色彩。同樣,在外國人眼裡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揚州古運河,在英國人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裡,在日本人德富古峰的《中國漫遊記》裡,在另一個日本人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裡,在英國人戴德生的自傳裡,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

1931年6、7月間,三次特大暴風雨席捲中國大部分地區,給運河大堤高郵段造成了巨大的壓力,8月26日清晨,運河大堤終於被撕開了若干個缺口,洪水淹沒了裡下河地區的糧田和村莊,使高郵、興化、泰州、東臺、鹽城等地成為一片汪洋。1931年9月底,在泰州傳教的美國傳教士託馬斯·漢斯伯格(中文名何伯葵)駕駛著自家的住房船,從泰州到高郵實地考察。

在高郵,他對大堤進行了全面察看,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隨後,他將調查的結果寫成書面材料,又親自到上海向華洋義賑會(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 CIFRC)秘書長威廉姆·紹特請求捐助重建大堤。他的請求得到了華洋義賑會的認可。託馬斯被委派全權負責運堤修復資金和工程質量管理,1932年初,託馬斯偕全家再次來到高郵,投入運堤修復工程。他們全家住在狹小的船上,時時受著疫病的威脅,常常遭到兵匪的幹擾,與中國的工程師和民工們生活在一起整整七個月。終於,運河大堤高郵段重又屹立起來了。因為運堤修復工程的節約、優質,託馬斯獲得了中外賑災委員會的盾牌獎章。

相關焦點

  • 一位美國人82年前募資修了高郵「最好的大壩」
    史蒂夫介紹,他正在對1931年中國洪災作進一步調查,那場導致中國裡下河地區7萬多人死亡的洪災,是20世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記者查實,1931年,淮河流域發生了一場特大的洪水,其範圍之廣、災情之重都是歷史上罕見的。當年8月26日,高郵發生特大水災。高郵湖湖西圩破,裏運河堤高郵段缺口十多處,僅擋軍樓一處就死亡、失蹤一萬多人。
  • 被一碗陽春麵喚醒的高郵,氤氳著「小確幸」
    高郵市南端的淨土寺廣場上,淨土寺塔聳立。淨土寺塔又稱東門寶塔,始建於明朝神宗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1906年(清光緒年間)曾大修過一次。民國三十四年因戰爭被炮火損壞一角,次年修復。
  • 京杭運河高郵段新增20個繫船墩
    京杭運河高郵段新增20個繫船墩繫船墩,是船舶停靠的必需設施。6月,京杭運河高郵段航道內新增了20座繫船墩並順利投入使用,極大方便了往來待閘船舶安全帶纜,明顯改善了周邊船舶停靠秩序。京杭運河高郵段處於邵伯船閘和淮安船閘之間,航道內待閘船舶一直較多。
  • 邗溝遺產,揚州唐代木橋、茱萸灣石閘,淮安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
    其餘多為明清遺存,宋元實物都已經很難見到,且直接跨邗溝主幹的橋梁基本沒有,多為邗溝沿線市鎮內支流橋梁,如瘦西湖上的五亭橋、長春橋、大虹橋等,即便這些橋梁也非明清原貌,長春橋和大虹橋均為 20 世紀 80 年代重建。
  • 「郵驛路 運河情」美展高郵開幕
    &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蘇網訊 9月28日,第三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在高郵開幕。&nbsp&nbsp&nbsp&nbsp為彰顯郵驛文化風貌,延續運河歷史文脈,中國美術家協會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從2018年起,將連續共同舉辦五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
  • 大運河全域遊:從洪澤湖大堤東坡走到西坡,體會1800年的開鑿歷史
    在拍攝大運河全域遊紀錄片的一開始,我來到了位於江蘇淮安的洪澤湖,洪澤湖是連接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兩條運河的節點,往東是京杭大運河,往西是隋唐大運河。我剛登上洪澤湖大堤時,以為可以看到大堤西面的洪澤湖了,沒想到這裡曾經是洪澤湖大堤的潰堤處,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如果當時想到了,可以用視頻好好拍一拍,介紹一下。這段潰堤現場大概是這樣,洪水退去,把洪水衝毀的堤岸的補上之後,在大堤的外圍,又加了一個半圓的第二圍堰,防止原大堤潰口處修補的不夠牢固,這個範圍很大,直線距離超過500米。
  • 揚州高郵鎮以花為景激活運河文旅資源
    在揚州高郵鎮大運河之畔,村民張國清笑著對記者說。今年,張國清和妻子韋素蘭有了一個新身份:湖濱人家土菜館老闆。菜館位於高郵運河大橋以西濱湖花海景區一棟兩層小樓房裡,一共11個包間,裝修不算豪華,但清新雅致。「上個月景區舉辦油菜花節,生意也是好得不行,一個月營業額超過了10萬元。」
  • 高郵首屆「運河宴」美食節盛大開幕
    為弘揚傳承運河文化,彰顯高郵美食魅力,提升高郵市的影響力與美譽度,力促「後疫情時期」高郵旅遊市場加速復甦,為建設文化文明新高郵貢獻應盡的社會責任。高郵首屆運河宴美食節於7月31日在匯富金陵大飯店盛大開啟。
  • 航拍揚州市高郵鎮國寺:有「運河佛城」之稱
    高郵鎮國寺,現為世界遺產、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是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的京杭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江蘇省高郵市京杭大運河中間,東臨高郵市區,西近高郵湖。
  • 第三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在高郵開幕
    9月28日,第三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在運河之畔江蘇高郵開幕。  據了解,為彰顯郵驛文化風貌,延續運河歷史文脈,中國美術家協會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從2018年起,將連續共同舉辦五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江蘇高郵:60多年老船廠蝶變運河生態風光帶
    寬敞的停車場、紅色塑膠跑道、鬱鬱蔥蔥的綠植、河邊步行走廊……這是江蘇省高郵市運河西堤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鄉村有顏值村民有「錢景」 高郵鎮激活運河文旅資源
    在高郵市高郵鎮大運河之畔,村民張國清笑著對記者說。今年,張國清和妻子韋素蘭有了一個新身份:湖濱人家土菜館老闆。菜館位於高郵運河大橋以西濱湖花海景區一棟兩層小樓房裡,一共11個包間,裝修不算豪華,但清新雅致。「上個月景區舉辦油菜花節,生意也是好得不行,一個月營業額超過了10萬元。」
  • 這位高郵攝影家拍攝大運河60多年 用鏡頭講述揚州運河故事
    張元奇介紹,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80年代,高郵經歷了從防洪水利建設,到農田水利建設的轉變,那時候每到農閒,運河沿線都是「抗旱排澇風車人踩、開河挖溝人山人海」。正是有了那時人背肩扛、日夜不休的努力,才使高郵從一個水患多發的城市,變成如今這樣的美麗水鄉。
  • 世界最長運河——京杭大運河傳奇
    25天,這是沿運河自杭州至北京的最快速度。為了這25天,忙壞了運河上的所有人。 首先是運河上所有的撈淺工全部出動,不分晝夜,挑挖有礙船隻通過的淤淺。在淮揚運道,儀真、江都、高郵、寶應及山陽等一線建有閘23座,設淺鋪51處,各處投撈淺船2隻、撈淺夫10名,常年從事撈淺疏浚,以保證但許深湖,不許高堤,通過疏浚維持深湖低堤。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高郵出了一個汪曾祺,去高郵主要為了看看汪曾祺筆下的風土人情。高郵是江蘇省揚州市的縣級市,一個運河邊上的小縣城,西鄰高郵湖,南接揚州。高郵的名字很特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築高臺、設置郵亭,得名高郵,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郵」字命名的城市。
  • 高郵啟動新一輪「十百千萬」工程 90裡「清水通道」築牢綠色屏障
    與南水北調大運河僅僅一堤之隔的穿心河新貌,正是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成就之一。「從規劃上看,高郵大部分鄉鎮都在生態大走廊建設範圍內。」高郵市委書記勾鳳誠告訴記者,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正式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高郵在江淮生態大走廊規劃面積中佔了三分之一多,有650平方公裡,長度約45公裡,所以圍繞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我們既要研究吃透有關要求,又要結合高郵實際,認真謀劃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 一城一景一味之揚州市「高郵市」!大閘蟹很好吃
    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高郵民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高郵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菱塘清真寺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遺產點之一。高郵先後榮獲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市、國家生態市、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等稱號。高郵孕育了好事成雙這一獨特的文化IP。好事成雙在高郵,源自歷史饋贈。
  • 對話「一線指揮官」: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節點城市 好事成雙在高郵
    經過測繪人員的專業測算,答案就是揚州高郵。這座千年古城在新時代如何踐行初心?又準備好了哪些創新元素對接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把這400多戶兜底保障到位之後,我可以負責任地講,高郵最貧困的人我們都關心到位了。高郵歷史上就是一個農業大縣,但始終不是一個農業強縣。2017年,高郵啟動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性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三級書記領辦致富項目,鼓勵村幹部來帶頭創業富民,選派30名企業家擔任第一書記,制定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方案。
  • 高郵湖大閘蟹旅遊美食節
    由高郵市人民政府主辦,高郵市旅遊局、高郵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高寶邵伯湖漁管會、菱塘回族鄉人民政府、界首鎮人民政府等聯合承辦的「醉美秋色 蟹逅高郵」2016首屆高郵湖大閘蟹旅遊美食節暨長三角地區千名攝影家大型高郵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於8月15日舉行,來自長三角地區的800多名攝影家們齊聚一堂,切磋攝影技藝,暢談高郵美景,品嘗高郵美食
  • 總投資3764萬元,建設工期15個月 高郵莊臺漫水閘將拆除重建
    昨天,記者從揚州市水利部門獲悉,省發改委、水利廳發文批覆了《高郵湖控制線莊臺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莊臺漫水閘拆建方案正式獲批。批覆總投資3764萬元,建設工期15個月,運行近50年的莊臺漫水閘即將功成身退、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