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溝遺產,揚州唐代木橋、茱萸灣石閘,淮安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

2020-12-11 小周周有話說

涵閘遺存

邗溝現存涵閘遺存 10 處,古橋梁(或遺址)14 處,堤壩堰埭遺物與遺蹟 11 處,船塢和碼頭遺址 4 處。

現存最早的橋梁遺址,是揚州市文昌中路的一座唐代木橋考古遺蹟,橫跨唐代古河道,可惜只能依據考古遺存的基座木樁,遙想唐時面貌。其餘多為明清遺存,宋元實物都已經很難見到,且直接跨邗溝主幹的橋梁基本沒有,多為邗溝沿線市鎮內支流橋梁,如瘦西湖上的五亭橋、長春橋、大虹橋等,即便這些橋梁也非明清原貌,長春橋和大虹橋均為 20 世紀 80 年代重建。

廿四橋和灑金橋都曾埋於地下,1949 年拆除城牆,填平汶河,灑金橋埋入地下,2005 年發掘清理,並得到修復,而廿四橋在 1996 年因拓寬公路,被全結構埋入地下,此橋在李鬥的《揚州畫坊錄》被指認為唐代的「二十四橋」(李鬥認為「二十四橋」只是一座橋的名字),又稱吳家磚橋或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豐子愷讀詩詞而慕二十四橋之風採,曾專門趕來觀看此橋,實則此橋只是一座荒郊小橋,豐子愷為此十分失望;寶應、淮安等地有一批橋梁保存相對較好,尚能看到明代的風貌。

涵洞、船閘多為現代涵閘取代,即便有遺蹟存留的古代船閘,也都較原狀發生了較大變化。例如,素有「江北第一閘」之稱的真州鎮老閘,1958 年大躍進時,被改為涵洞,旁邊存有一段 20×2 米的青石板路;而歷史上大名鼎鼎淮安碼頭三閘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續拆除,僅能大致指出原址的位置,現立碑將遺址定為淮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揚州茱萸灣石閘和淮安清江大閘,基本完好。茱萸灣石閘是清代遺物,閘東西兩岸建有磚砌券門,分別有阮元題寫的「古茱萸灣」、「保障生靈」,是難得的藝術史材料;清江大閘是京杭大運河僅存的一座明代古閘,建於永樂年間,歷史延續六百餘年,後世多次修葺,這裡曾經是漕船必經之地,繁華之至,亦甚為兇險,歲月變遷,現在閘下的清江浦平靜安流,水流衝擊對閘的破壞性已經大大減弱;另外,高郵船閘保存也很好,此閘是用庚子賠款所建,歷史雖短,但意義比較大。

碼頭和船塢都是船隻停泊之處。古碼頭的現代作用不大,早已隨著運河交通功能衰退,運河城市地位下降,碼頭亦逐漸沒落;船塢是給船隻避風浪的設施,高郵萬家船塢和楊家船塢保存較好,是清代遺存,目前仍在使用中。

堤、壩、堰中部分遺存,歷史較為悠久。如南北貫穿古雷塘的灘田堤壩遺址,是宋代文物,而高郵湖東堤長 30 公裡,上層護坡為現代重建,下層條石是宋代建築,唐宋古稱「平津堰」。洪澤湖大堤是現存最長的運河大堤,全長 67 公裡,清代沿堤設有「仁義禮智信」五壩,現「信」字壩尚存,壩呈蔽籠形。

雕塑遺存

兩淮鹽漕察院舊址石刻、中州會館石獅、白塔河都天廟石獅,是建築毀壞後留下的附屬物。明代遺物耿廟石柱,也是古廟附屬建築,不過,它有明確的水利導航作用,耿廟已毀,石柱現存兩根,位於高郵鎮通湖路運河對岸,原為廟柱,後作運河航標之用。

淮安、揚州兩地,均有鐵牛雕塑遺存。揚州邵伯鎮 1 只、高郵馬棚 1 只、高堰渡口 1隻、洪澤湖高良河節制閘西 2 只、三河閘南 2 只,形制大體相同,據《續纂清河縣誌》記載:康熙四十年(1701)5 月 5 日,時任河道總督張鵬翮主持,鑄造「鎮水犀」16 只,分別置於邗溝各節點,藉以鎮水防洪。

民間有「九牛二虎一隻雞」的傳說,皆為沿岸所設鎮水神獸雕塑。據上引《續纂清河縣誌》,現知鎮水鐵牛不止 9 個,雞的雕塑實物杳無蹤跡,而所謂虎,實指「壁虎」,據載為萬曆年間遭遇水患,而於揚州灣頭鎮和泰安鎮各置一個,現存灣頭鎮壁虎壩村的壁虎石雕,通長 1 米,寬 0.55 米,頭部、尾部和右爪皆毀,在我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該壁虎已經被大量建築廢料掩埋,此前政府曾設圍欄保護,顯然監測和保護的力度遠遠不足。

除「永葆人民利益碑」為1945 年所立,其餘均為明清作品,且清代作品居多。這些碑刻大致可分為工程碑、南巡碑、嘉獎碑三類,工程碑用以記述運河、碼頭、建築等工程的緣起、興建以及工程所耗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南巡碑為康乾二帝南巡所留遺蹟,嘉獎碑是帝王褒獎河臣所立。

邗溝石刻遺產的雕塑和石工圖,表達了民間對風調雨順的嚮往,是訴諸於神話、信仰的祈盼;而碑刻類遺產中的帝王巡視碑、褒獎河臣碑,體現出官方治理河患的意願和決心。古人對邗溝的態度,一方面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在無奈之下又寄託於超自然力量,邗溝石刻遺產全面體現了官方意志、民間文化創造的特徵。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 淮安清江浦區知名旅遊景區
    景區包含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兩處遺產點(清口樞紐、清江大閘)和一處遺產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景區分為「起」、「承」、「轉」、「和」四大板塊,集高端論壇、文化旅遊、生態養生、商務休閒以及特色主題樂園多功能於一體。
  • 大運河淮安段文化遺產
    4.淮安段有豐富的涵閘遺存,主要有清口水利樞紐遺址、清江大閘、清口石閘、碼頭三閘遺址、活動壩節制閘、王營減水壩遺址(西壩)、鹽河頭雙金閘、鹽河閘、仲莊閘、陶莊閘遺址、淮陰船閘等。有豐富的古建築及遺址,如清江浦樓、鎮淮樓、文通塔、淮安府衙、漕運總督府遺址、河道總督府遺址、清江浦豐濟倉遺址、淮安鈔關遺址、清江督造船廠遺址、韓侯釣臺、韓信故裡等。
  • "乘風破浪的淮安"氣質滿分
    &34;這裡有世界第一懸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有世界文化遺產、千年古堰——洪澤湖大堤有千裡長淮第一閘——三河閘——清江大閘有中國大運河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清口樞紐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遺產區2處(清口樞紐、漕運總督遺址)河道1段(淮揚運河淮安段)
  • 洪澤湖大堤是世界文化遺產,已有1千多年歷史,被稱為「水長城」
    位於江蘇和安徽交界處、淮安和宿遷境內,目前由淮安和宿遷共同管轄,其中,淮安位於洪澤湖的南面,宿遷位於洪澤湖的北面。淮河流域是洪澤湖的重要航運樞紐,其漁業、水產品等都十分發達,有「日出鬥金」之稱。另外,洪澤湖歷史悠久,湖泊面積大,自然景觀好,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來此觀光,我這次來到的是位於淮安一側的洪澤湖。
  • 有感於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無錫淮安兩市同時舉行
    第一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是去年在揚州舉行的。大運河在江蘇的流經地,由北到南依次為: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計8個城市。既然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是輪流坐莊,我估計明年會給到蘇州市去具體承辦。
  • 世界遺產古邗溝
    在吳王夫差開邗溝時,這一斜向東北的水系是古邗溝的必由之路。它從清水潭入蕩,斜向東北方向直至臨澤。明代隆慶《高郵州志》載:(郭真湖)「在州治東北一百四十裡中臨村。通鹽城縣河。」下有一按語:「博支湖,恐博支誤為郭真也」。該明志圖上,在臨澤鎮之北,興化的沙溝、時堡之西,繪有郭真湖。其北為寶應的廣洋湖。由郭真湖、廣洋湖,入射陽湖,再斜向西北約經由今澗河、頭溪河至淮安末口入淮河。
  • 藝研薦讀|"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名城·淮安》帶你暢想大運河之美
    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也被寫進2018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全省工作重點。從北向南,大運河依次流經江蘇省內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8個城市,其中有「運河之都」美譽的淮安,在整個中國大運河中地位突出,實屬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
  • 寶藏如皋|聽說過如皋村、如皋港和唐代「邊檢」嗎?
    城內西漢古邗溝部分(玉帶橋—老文峰大世界—繪園新村—如泰運河)已經被填埋,上建道路或房屋。這一段在唐代已相當繁華,即圓仁和尚記述的「水路左右,富貴家相連」。目前,內城河迎春橋段、城東郊區有漢代邗溝殘段。
  • 這,就是淮安!
    淮安之名始見。 淮安的城市發展史要比「淮安」名稱的出現早得多。今淮安市域地跨古淮河兩岸,夏、商、西周時期為「淮夷」「徐夷」聚居地。春秋戰國時期,市境先後屬吳、越、楚國。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修築邗溝,溝通江淮,從淮安古末口入淮。秦時,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在淮河、泗水交匯處設淮陰縣,為淮安建置之始。西漢大體屬臨淮郡,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
  • 舌尖上的江蘇十三太保,萬千芳華的中國河運之都淮安
    ,有大運河僅存最完好的古閘清江大閘,有大運河最具含量的樞紐工程清口樞紐;這裡鍾靈毓秀,人才輩出,眾多名人故居保存完好。 一、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來到淮安,一定會去了解這裡的河運文化和歷史,感受河運魅力,這裡包含著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兩處遺產點:清口樞紐、清江大閘;一處遺產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清江浦是淮安市原清河、青浦兩區的古稱,這裡的古蹟大部分集中在中洲島附近;這裡有慈雲寺、國師塔、清江浦樓、名人館、淮安戲曲博物館等;夜遊運河,兩岸燈光璀璨
  • 江蘇文旅頭條 • 運博會|淮安:「運河之都」續寫生態文旅水城新篇章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9月3日至7日舉辦,即日起,「江蘇文旅頭條」正式推出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巡禮系列,聚焦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實踐成果、特色亮點和發展舉措,讓大運河這條江蘇的美麗縱軸,留住「又綠江南」的詩意,帶來「水韻江蘇」的美好。
  • 唐代的揚州為什麼如此繁榮?江海形勢圖告訴你
    唐代揚州地理位置示意圖(《中國歷史地圖集》「唐時期·淮南道圖」)唐代揚州繁盛的原因,要歸於其地處長江、運河交匯地帶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水運條件。一方面,揚州是隋唐大運河邗溝段的起點,這條最初由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運河,歷經隋煬帝時期的疏浚、整治,到唐代已經成為溝通長江、淮河流域的紐帶,也是通往長安、洛陽的重要水路。另一方面,唐代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流域的經濟地位有所提升,揚州和益州(即成都)兩大經濟中心甚至超越北方的長安、洛陽,成為全國工商業和貿易發展最為繁盛的地方,稱為「揚一益二」。
  • 淮安在全省率先導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
    近日,我市在清江大閘、中洲島、文廟、御碼頭、楚秀園、清晏園等地新建了多處導覽導視牌,標牌的醒目位置標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LOGO字樣和圖案標識。目前,我市已經全面完成清江大閘核心展示園、總督漕運公署核心展示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的導入工作,成為全省率先完成今年任務的地級市。
  • 既空既色,不空不色,漫步茱萸灣,心遠地自偏
    雨後初霽的日子,跟著我的腳步,到茱萸灣遊玩吧。無論一兩個人,還是一大家子,茱萸灣都能給你最好的遊玩體驗。今天的茱萸灣公園是揚州的動物、植物園。動物園可以滿足孩子們對動物天然的親近心理。各種植物,又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之餘,學到很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就算不看動物,不懂植物,沒關係。茱萸灣位居揚州大市之外的灣頭鎮東邊,優美環境,空氣品質比市區高了不是一點兩點。
  • 既空既色,不空不色,漫步茱萸灣,心遠地自偏
    雨後初霽的日子,跟著我的腳步,到茱萸灣遊玩吧。無論一兩個人,還是一大家子,茱萸灣都能給你最好的遊玩體驗。今天的茱萸灣公園是揚州的動物、植物園。動物園可以滿足孩子們對動物天然的親近心理。各種植物,又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之餘,學到很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就算不看動物,不懂植物,沒關係。茱萸灣位居揚州大市之外的灣頭鎮東邊,優美環境,空氣品質比市區高了不是一點兩點。
  • 航拍「城市綠肺」茱萸灣:兵家必爭之地,曾是隋煬帝的行宮
    位於揚州市東部的灣頭鎮,東臨古運河,西傍大運河,北通邵伯湖,南望江都水利樞紐工程。《重修揚州府志》載:「漢吳王劉濞開此通海陵倉(是以此為起點開挖邗溝通往泰州)」,因此地北有茱萸村,並遍植茱萸樹南宋末,元兵犯揚州,其主力軍即駐此。清時,亦派遣川軍和應延吉的軍隊屯集於茱萸灣和瓦窯鋪。太平軍守揚州,經常出擊清兵,茱萸灣是活動的據點之一。
  • 踏青遊/賞花遊/採摘遊/親水遊,春遊淮安,領略家門口的風景
    清明臨近,淮安的春天踏著點兒來赴約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蠢蠢欲動的心情需要一場春遊來釋放激情。  春遊去哪兒?一年一度的老話題,一年一度的新答案。遊在淮安,今年春天,你一定會發現更多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 大運河申遺揚州牽頭 瘦西湖是重要「景觀遺產」
    千年邗溝最早運河是這樣形成的央視攝製組邀請到揚州市文物局原局長、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原主任顧風介紹揚州和運河的故事。顧風先帶著攝製組來到大王廟,參觀古邗溝遺址。「揚州建城史可追溯到春秋吳國建設的邗城,距今2500年。揚州城的北面是長江的古岸,江岸高地上的水流下來,形成一個自然的溝壑。
  • 【淮安城市驗客】品美食、遊運河、逛古鎮,盡在江蘇淮安
    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淮安人文薈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