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起,建館7年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隆重推出第一個館藏作品展——「客人的到來」。作為中國首家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的館藏作品逐步築建起上海當代藝術的「收藏家當」,從零開始的PSA收藏並非來自購買與捐贈,而是來自一場場基於研究的展覽,這區別於國外各大當代藝術博物館。「我們的館藏是給上海的禮物,是對未來的承諾。」館長龔彥說。
圖說:展覽現場 官方圖
PSA的館藏實際上並沒那麼豐富,從2012年至今,總共收藏了140多件。此次展覽被視為一場濃縮的展覽史,將展出當代館PSA所收藏的近40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總計60餘件作品,內容涵蓋影像、攝影、繪畫、雕塑、裝置、文獻等多種形式。
展覽將以一間位於PSA二樓平臺的「開放庫房」作為始發點,將平日身處幕後的藏品庫房推至前臺,使觀眾得以從藏品照料、復原、運輸、研究等多方角度走近藝術,近距離感受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種狀態。「跟國際上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對標,別人家的館藏數以萬計,我們遠遠比不上,怎麼用很少的家當去做展覽?當時我就想到,如果從庫房出發,以庫房本身的豐富性,結合奇珍陳列室的感覺,再加上一點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感覺,也許是個討巧的方式。」策展人項苙蘋表示。
圖說:展覽現場的「開放庫房」 官方圖
本次展覽將是PSA自2012年建立館藏後的一次系統性梳理,並首次對公眾呈現,再次展示的作品將共同串聯起PSA展覽的歷史,力圖描繪兼具態度與視野的當代藝術圖景。展覽容納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價值的藝術家作品,極具潛力和能量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兼顧歷屆上海雙年展部分展品和為PSA空間定製的作品。
「客人的到來」是PSA持續收藏中的一次臨時態,它有別於結果型的展覽,而是強調「收藏」這一行進中的工作,嘗試打破藝術家(作為創造者)、美術館(作為照料者)、作品(作為從屬者)三者之間穩定傳統的關係。展覽期待回望與挖掘館藏作品中所蘊含的充沛、前沿的藝術思考,並嘗試解答或衝擊現代社會中某種固化的思想與認知。
展覽持續半年,免費向公眾開放,至明年3月8日。(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