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大熱:綜藝在向有價值的音樂靠攏

2020-12-21 經濟日報

《樂隊的夏天》火了。節目播出的三個月中,7萬網友衝進豆瓣為其打出了8.7分;百度的搜索指數峰值超過了84.5萬,基本上是上半年綜藝節目裡最高的;節目前11期,總共霸佔了全網233個熱搜榜;還產生了超過快1.4萬篇的媒體報導……這些數據都說明,在這個夏天,樂隊們以音樂性和個人魅力徵服了觀眾。

《樂隊的夏天》確實帶火了這個「夏天」。近期,節目出品人馬東、總製片人牟頔,參與樂隊方代表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以及樂隊代表參加多個論壇,讓我們了解到節目更多的臺前幕後故事,以及為太多人帶來的改變。

揭秘過去

馬東兩個「靈魂拷問」拿下沈黎暉

一年前,馬東和牟頔找到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說自己想做一檔樂隊的綜藝節目,邀請摩登天空旗下的籤約樂隊參與。當時,馬東用兩個「靈魂拷問」徵服了沈黎暉:「第一,你相不相信愛奇藝S+級的資源?第二,你相不相信米未傳媒?」雙方十分鐘內敲定了合作。在沈黎暉的幫助下,馬東又聯繫上了太合、街聲等音樂機構,順便還搞定了播出平臺愛奇藝。

《樂隊的夏天》中,沈黎暉和摩登天空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參賽的31支隊伍中,有摩登天空旗下的新褲子、痛仰等五支樂隊,節目七強中一半來自摩登天空,HOT5的前兩名新褲子和痛仰都籤約沈黎暉旗下。

找到了沈黎暉,其實就找到了開啟樂隊大門的鑰匙。

尊重作品並突出音樂人個性

在馬東的記憶裡,節目的錄製過程,「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牟頔對比做偶像節目和樂隊節目的不同說,「如果我做偶像類節目,可能我自己的控制力會放得更大一些。但是做樂隊節目,時刻得提醒策劃團隊收一些,因為樂隊的能量太大了,樂手都很有個性,我們能做的就是給意見,每一個樂隊選曲的時候都會進行溝通。」

參賽的面孔樂隊主唱陳輝現身說法,「之前我們是拒絕上節目的,我跟三哥(貝斯手歐洋)幾次碰面,都覺得別到時候弄成晚節不保啊,我們可是有氣節的。我們其實是最後一個加入節目的。」陳輝承認,之所以同意參賽是被米未傳媒感動了,「《樂隊的夏天》完全打破了真人秀裡面的東西,就是突出音樂,對所有音樂人的個性、作品都非常的尊重,這是節目做得最棒的地方。」

當然,雙方的磨合也是有技巧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我們做樂隊節目導演80%都是女生。」牟頔說。

陳輝的體會是,「20歲的女生跟你說,『陳輝能不能換一首,這首真的受不了』。我們立馬就換歌。」

透露現狀

「你知道彭磊一年掙多少錢嗎」

中國的音樂生態環境中,獨立音樂人生存之難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許多人覺得,這其中樂隊的處境更差。但是,當《樂隊的夏天》把這些「珍重氣節、拒絕商業」的樂隊拽到大眾面前時,人們才發現,真實的情況和想像中差距很大。

「節目播了大概三期以後,一個好多年沒聯繫的女孩,突然在微信上給我轉了一萬塊錢,『請你一定轉交給彭磊,他太不容易了。』我回了一句,『你知道他一年掙多少錢嗎?』」彭磊所在的新褲子樂隊目前已籤約摩登天空長達22年,「樂隊參加音樂節是有固定收入的,《樂隊的夏天》之前,新褲子每場40萬,痛仰45萬。」沈黎暉在接受《貴圈》採訪時曾經算過帳,「中國一年有300個音樂節,(樂隊)唱夠20場,年收入接近1000萬;拿票房分成的Livehouse,一年演50場不在話下,如果每場200塊錢一張票,1000個觀眾就是20萬。」參加節目之後,痛仰的出場費沒有漲,但新褲子大概漲了12%。沈黎暉認為,這兩支樂隊本身已經起點很高了。參加節目給新褲子帶來最直接的變化是,粉絲量的增長。節目開播過半時,新褲子樂隊離百萬粉絲還差88萬。節目結束時,他們的粉絲量突破了115萬。

用牟頔的話說,新褲子和痛仰上節目,「他們玩得開心最重要」。在「夏天」中,獲益最多的恐怕是苦熬多年的刺蝟樂隊、盤尼西林、click#15、果味VC、九連真人這樣的年輕樂隊。

雖然果味VC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但是主唱劉子滔介紹,「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平均有3場演出,今年我們是7場,數字確實提升了」; Indie Works召集人劉瑾表示,旗下廠牌的樂隊比如刺蝟、click#15的商業價格在原有基礎上增長超過10倍;「夏天」讓Mr.Miss的名氣幾何式飆升,接活量大幅提升,收入稍有提升。

綜藝在向有價值的音樂靠攏

對於與「新褲子」一樣處於樂隊食物鏈頂層的面孔而言,上節目主要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許多人在微博上看到了我們、加了我們,之後不管我們演出到哪兒,他們都會來。我們沾了『夏天』的光,不止是我們,很多人因為我們而去聽以前那個年代的歌,甚至聽那個年代的樂隊,去感受那個年代,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事兒。「陳輝說。

同時,陳輝也認為,「夏天」沾了面孔的光,「我覺得面孔樂隊可能讓《樂隊的夏天》更上檔次。」沈黎暉同意這種相互成全的說法。「綜藝和音樂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拿我們自己舉例子,確實是因為『快男』唱了《董小姐》,才讓我們有了更大的傳播點。後來,『好聲音』又把《南山南》唱火了,節目組還想邀請馬頔(原唱)與學員合唱,結果他死活不去。」

沈黎暉說,「今年至少有七八檔綜藝節目是與原創音樂相關的。綜藝在向原創音樂傾斜、在向真正有價值的音樂靠攏的時候,這兩者沒有那麼多矛盾的點,這是大趨勢。」

追問未來

為購買力最強的人群還是為年輕人服務?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會火?很多人認為,它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兩個原因,第一找到了好的樂隊,第二抓住了沉默的中年人。一些不看綜藝的人開始看綜藝了,一些不聽搖滾樂的人開始聽搖滾樂了。不過,後一點可能與馬東的想法並不一致。「我並不理解什麼叫圈層,從對客戶的服務、營銷、市場的定位上講,所有的東西上都應該有這個強烈的意識——要服務更多人。在我們心中,米未一直是有針對性的服務年輕人的內容生產機構,針對18-35歲的人群,也就是整體購買力最強的人群。」

他以米未傳媒的拳頭產品《奇葩說》為例,「做第一季時,我們的總導演25歲,到第四季的時候他已經快30歲了。伴隨我們一路走下來的觀眾也是,他們是我們的鐵粉,他們要求節目更有深度、更有哲思,但是大多數年輕人並不買帳。

「所以到了第五季,我們放下了這些鐵粉——把他們的意見放在了一邊。我們覺得,還是應該為20-25歲的人服務,《奇葩說》第一季的時候,他們還在看《快樂大本營》,那時候15歲,根本不為戀愛、職場、跟父母的關係以及很多社會因素所困擾,到他們20歲的時候,他開始著急的時候,《奇葩說》第五季可能幫助到這些年輕人。這樣做的結果是,《奇葩說》第五季的流量數據比第四季整翻了一番還多。」

這個策略同樣會用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也許今天《樂隊的夏天》第一季觸動了我身邊很多30歲上下人群的回憶。但是我說第二季的目標是什麼,是更年輕,讓樂隊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共鳴。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相信真正觸動人的只有內容本身,而不是你當初所謂的市場定位、方向。」

能喚醒中年人的音樂節熱情嗎?

為年輕人服務,對於樂隊而言可能更加迫切。「以前我們從來不看數據,按照自己喜歡的就好了,但是最近這兩年偶爾也看看數據。」沈黎暉介紹,每年草莓音樂節大概在線下可以賣100萬張門票。

到底草莓音樂節是多大歲數的人來?數據表明,草莓音樂節最高峰值的觀眾,80%左右的觀眾是19歲,18—20歲的人佔了將近80%-90%的體量,這裡面又有75%左右是女孩。以Hip-Hop為主的MDSK音樂節主流觀眾年齡更小——17歲。

「音樂節的觀眾真的是非常年輕。國外的音樂節可以看到很多40歲、50歲的人,中國完全不一樣,中國一到30歲、40歲,生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想一想的課題。」沈黎暉說。

那麼,《樂隊的夏天》有沒有喚醒中年人的音樂節熱情呢?沈黎暉回答,「從整個音樂節數量來講,可能會面臨一個大的或者小幅提升,從音樂節的門票銷售速度來講,我們發現這個節目之後也會更快一些,但是對於整體音樂節而言,沒有那麼大的改變,說明很多人還沒有變成行動。」

相關焦點

  • 「五音不全」的馬東嘗試音樂綜藝,樂隊真能迎來事業的「夏天」嗎?
    5月25日,由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聯合出品並製作的2019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開播。這次,曾笑言「說的比唱的好聽的」馬東帶領《奇葩說》團隊嘗試了「音樂節目」。一直以來,作為綜藝類型中備受關注的一類,從「想唱就唱」的造星狂歡到考記憶力、觀察力的接歌詞、猜歌手,再到實力歌手的舞臺對決……音樂類綜藝節目在爆款頻出的同時,賽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每經記者注意到,除了昨晚開播的《樂隊的夏天》,2019年愛奇藝的《我是唱作人》、優酷、燦星出品的《這!就是原創》等音樂綜藝節目均已上線。
  • 《樂隊的夏天2》:不止是一場小眾音樂的勝利
    歷經三個多月的錄製,舞臺上的樂手們看起來似乎沒有變化,Joyside依然不羈、大波浪的李劍嘴角還掛著壞笑、達達的彭坦仍然少年般模樣、五條人用塑膠袋收納獎盃演繹著市井、華東仍如最初登臺時用最標準的姿勢向觀眾鞠躬致謝……但一切似乎又好像變了,在樂隊的帶領下,以往偏向小眾風格的音樂開始被更多人發現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廣告代言和音樂節也讓市場看到了樂隊背後的價值
  • 《樂隊的夏天》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成愛奇藝最賺錢綜藝,情懷和理想如何變現?
    為樂隊灑下的每滴淚,投入的每份熱情以及為了追節目而買的愛奇藝會員,都會通過流量,變現為各種商業價值。不過,成為招商大戶的《樂隊的夏天》,並不想被情懷和理想的標籤綁定。據一名從事音樂產業的工作人士透露:第一季結束後,盤尼西林在音樂節的報價是老牌樂隊萬能青年旅店和後海大鯊魚的1.5倍。這種報價顯然與這3支樂隊的「江湖地位」並不匹配。唯一的差別在於,盤尼西林參加了《樂隊的夏天》。有了這場節目的加持,盤尼西林實現了反超,演出費也漲了20倍。樂隊成為各種廣告的新寵。
  • 周日熱推:綜藝《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電視劇《河神2》
    綜藝《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伊姐推薦該綜藝是一檔由愛奇藝、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重磅原創音樂綜藝,由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擔任超級大樂迷。節目集結了野孩子、達達、joyside、後海大鯊魚、重塑、傻子與白痴、福祿壽等33支最具代表性的青年原創樂隊,他們將通過一場場精彩的現場表演,多維度呈現樂隊的獨特風格和魅力,競逐2020年度HOT5樂隊。伊姐推薦:《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賽制方面迎來了殘酷升級。
  • 高曉松又熱愛音樂了,樂隊的夏天,到了嗎?
    綜藝節目或許就是將他們推向大眾的平臺——《樂隊的夏天》播出前,「樂隊要火了」和「樂隊要完了」兩種聲音一直在圈內爭執不休,節目播出後,收穫知乎、抖音、愛奇藝等全端熱搜。樂隊大肆生長的盛夏,或許就要來了。1995年,臺灣就已經開辦了墾丁音樂節和野臺開唱音樂祭,2001年,金曲獎首次設立最佳樂團獎,被五月天拿下,標誌著樂隊勢力在臺灣樂壇的崛起。2007年,臺灣政府通過樂隊出版補助政策,進一步促進了非主流音樂的製作出版,每都有約200個樂隊提出申請。有臺媒估計,臺灣有原創作品、並可演出的樂隊數目,2009約為500-600支,2013年則已達1500支左右。
  • 有樂隊的夏天,才像夏天的樣子
    有樂隊的夏天,才像個夏天的樣子。《樂隊的夏天2》終於開播了。穿越了疫情的綜藝,都是英雄。因為能給人帶來希望。而「樂夏2」給人們帶來的希望,還不僅僅是穿越疫情。《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絕對是去年綜藝最大的碩果。它讓人們知道,在紛擾的生活洪流中,還有那麼多熱愛音樂的人在為理想而燃燒;並且,那些看似沒心沒肺的後浪們,在技術上,在音樂理念上,比前浪要先進不少,明確不少。不說別的,就一個現場效果十分驚豔的click15,就足以證明放克音樂在這片土地上並不荒蕪。
  • 樂隊的夏天幕後:偉大的音樂理想從來不是米未的事
    前段時間大熱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也為樂夏的到來埋下了彩蛋——劇中的插曲和片尾曲均來自樂夏2的參賽樂隊後海大鯊魚樂隊、Joyside以及Muma木馬樂隊的歌。甚至導演辛爽本人就是joyside的前任吉他手。排面有了,期待有了,節目播出後的效果也沒讓人失望。
  • 《樂隊的夏天2》不僅有音樂還有感動,這些樂隊值得收藏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相比較上一季來說,參賽樂隊增多、音樂風格更為豐富,賽制也有了一些變化,喜歡上一季的觀眾未必能適應這些改變。但不管如何,充滿爭議的《樂隊的夏天2》還是成為了許多人的夏天記憶。我的深情就是個笑話觀眾除了能在《樂隊的夏天》發現一堆寶藏樂隊,許還會喜歡上一位寶藏男孩——大張偉在各大綜藝裡活躍自如的大老師,在《樂隊的夏天》也是金句頻出。
  • 刺蝟樂隊熱度高漲超30倍!《樂隊的夏天》真的來了麼?
    《樂隊的夏天》帶火新老樂隊 人氣高漲商業價值翻倍《樂隊的夏天》節目開播以來,在豆瓣上的評分一路從7.2分飆升到8.7分,成為今年夏天檔綜藝節目中最大的一匹黑馬,微博熱搜閱讀量單條最高超過2.2億,百度指數搜索峰值一度高達845825,成為2019上半年上新綜藝中百度搜索指數最高綜藝節目。
  • 《一起樂隊吧》再侵權,音樂綜藝真就什麼都不怕?
    今年4月,《歌手2019》涉嫌侵權翻唱皇后樂隊四首歌曲,同時,節目中也另有三首作品被質疑沒有獲得授權,而在《一起樂隊吧》被指侵權哪吒樂隊前,節目第五期中也未經授權使用椎名林檎歌曲的編曲,兩日前音樂人林海也發現了節目的侵權表演行為。可以說,在音樂侵權這件事上,音樂綜藝的底線總是超出人們想像。面對明顯的違法行為,他們就真的什麼都不怕?
  • 愛奇藝《樂隊的夏天》讓樂隊文化得以傳揚
    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重磅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賽程播至過半,呈現熱度持續走高的趨勢。其中,節目展現的樂隊音樂文化和精神收穫了大量海內外媒體的好評。英文媒體Radii China表示,《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為中國獨立音樂人提供了走向主流大眾的舞臺;國內方面光明日報則發表評論:《樂隊的夏天》讓樂隊文化得以傳揚,每個個體的獨特性都得到了尊重,也讓充滿包容性和多樣性的中國文化釋放出了自信的魅力。截至目前,《樂隊的夏天》口碑持續走高,豆瓣評分升至8.5分,並登頂微博綜藝榜TOP1。在社交端熱度方面,共產生了微博熱搜42個,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超48億。
  • 比起這檔神仙綜藝,《樂隊的夏天》到底輸在哪裡?
    兩年前的夏天,《中國有嘻哈》徹底點燃了國內的嘻哈音樂市場,也再次直接帶動了這兩年的選秀熱潮。去年的夏天,熱度則屬於女版《創造101》,一個楊超越橫空出世。而今年夏天,歡呼聲屬於樂隊們。在仍然以旋律和歌詞為欣賞重點的亞洲,這一小塊默默無聞的樂隊土壤,終於被打開了。更有趣的是,樂隊選秀這座寶礦,在這個夏天同時中國和韓國被發掘了。中國這邊,愛奇藝自製了一檔樂隊綜藝叫《樂隊的夏天》,豆瓣評分7.3。
  • 溫拿樂隊2020年啟動巡演,不排斥參加《樂隊的夏天》
    新京報訊(記者 楊暢)2019-2020跨年夜,由譚詠麟、鍾鎮濤、陳友、彭建新和葉智強組成的46年老牌樂隊溫拿樂隊與TFBOYS的合作舞臺引起了諸多觀眾關注。1月8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溫拿五虎」此次合體之後,全新巡演將會在今年啟動,預計登陸內地多個城市。
  • 《樂隊的夏天》讓樂隊出場費增長20倍:搖滾的貧窮與夢想​
    而作為圈層文化的音樂節,影響力向主流範圍擴大,入場人數的增多,與這個夏天最火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息息相關。「仿佛又回到了大學時光,又看到那些在Live house看過的小眾樂隊實在太美好了。」一位被現實生活打磨掉文藝稜角的朋友,在看了節目後這樣說道。「謝謝節目,讓我認識了這麼多沒聽過的樂隊。原來還是挺好聽的。」一位平時聽流行樂較多的普通青年則表示。
  • 巡演一票難求,愛奇藝《樂隊的夏天》如何挖掘內容IP長尾效應?
    (「樂隊的夏天HOT巡演」鄭州站) 愛奇藝出品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作為今年的現象級綜藝,帶火了多個樂隊一夜出圈,樂隊音樂逐漸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風潮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在前一期的改編賽中,為其他樂隊提供備選的《愛情買賣》《套馬杆》《我們不一樣》等歌曲曝光時,也引發了一大波爭論。有人說「讓搖滾樂隊唱口水歌、神曲太違和」,還有人說「音樂風格沒有高下」,「上節目就該遵守規則」。我們無需把話題引入「音樂風格有沒有高下」這個難用三兩句話說清的話題,只需坦承,這些歌曲的風格與參賽樂隊固有的風格大相異趣。
  • 「像一個古城變成了網紅」,綜藝讓樂隊身價暴漲了嗎?
    「主要是今年來的知名樂隊太多了。」小白看了兩季《樂隊的夏天》(下文簡稱《樂夏》),自稱是半個新樂迷。今年的北京草莓音樂節集中了新褲子、重塑雕像的權利(以下簡稱重塑)、五條人、九連真人、大波浪等眾多節目中的人氣樂隊,「我身邊很多人想來,但都買不到票。」樂隊成為商業噱頭,是從2019年《樂夏》第一季橫空出世起。
  • 《樂隊的夏天》與樂隊的冬天秋天和春天
    2013年,音樂雜誌《我愛搖滾樂》停刊;2015年,《當代歌壇》停刊;2018年,《通俗歌曲》停刊。樂隊的秋天,秋意漸濃。《樂隊的夏天》2019年夏天,國內持續數年的綜藝熱終於在轉了一圈題材之後,想起了樂隊。
  • 《樂隊的夏天2》「撈人」忙,小眾綜藝在遊戲與規則中夾縫求生
    回想去年夏天,《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剛開播便好評如潮,如同打開了搖滾樂魔盒一般,大多數搖滾樂迷表達出「喝到嗆口但好喝老酒的舒暢」,非搖滾樂迷受眾也為節目展現出的新鮮和熱情感動,一下子點燃了夏天,也點燃了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的網綜節目市場。節目幕後製作者是曾經鼓搗出熱門網綜《奇葩說》的馬東和米未傳媒,他們以較強的遊戲精神,把搖滾樂隊PK賽做成了新鮮有趣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