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處,老北京很少見的不帶胡同、街巷等後綴的胡同,也是一條浪漫且有故事的胡同。
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有戶張氏人家,在這兒買了二十畝地,種青菜為生。然後,又在園裡種了牡丹、芍藥,荷花蓮藕等等,慢慢的,這個花園有了名氣,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紛紛來這裡賞花賦詩,於是就有了百花深處這個風雅浪漫的名字。
這裡的16號是個錄音棚,當年這裡搖滾得不要不要的,很多搖滾專輯都出在這裡。
抗日戰爭的時候,我黨有個黃浩特工聯絡組,就建在百花深處。後來黃浩身份暴露,一天兩輛滿載鬼子的卡車突然停到了黃浩的門前,於是他,登上房頂,穿越圍牆,穿過胡同,依靠百花深處的有利地形逃了出去。
老舍先生在他的《老張的哲學》中這樣描寫百花深處:「胡同是狹而長的。兩旁都是用碎磚砌的牆。南牆少見日光,薄薄的長著一層綠苔,高處有隱隱的幾條蝸牛爬過的銀軌。往裡走略覺寬敞一些,可是兩旁的牆更破碎一些。」
顧城有《題百花深處》詩一首,「百花深處好,世人皆不曉。小院半壁陰,老廟三尺草。秋風未曾忘,又將落葉掃。此處勝桃源,只是人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