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就這老北京啊 才在北京迷路呢。」
——《百花深處》
北京的胡同兒已然是越來越少了,它們正一點點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有數據顯示,民國晚期北京有3200多條胡同,現如今只剩下不足1000條。
在歷史的長河裡,它們出現,又消失,能留下來的除了昔日胡同人家鐫刻在腦海裡的記憶,怕是只剩下那一張張記錄歷史的照片和一幀幀畫面供人緬懷。
說起我對於胡同的模糊印象,最早應該是高中時期看過的一部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系列之《百花深處》。
這部陳凱歌導演的短片,用10分鐘的時間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老北京搬家的故事。
老戲骨馮遠徵在短片裡飾演的是一個精神有點問題的「瘋子」馮先生。這位在我童年時期憑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一角色給我留下心理陰影的演員,在這部片子裡,又以一種特別的身份給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
故事很簡單,馮先生找到搬家公司的人,讓他們到百花深處胡同幫自己搬家。然而到了地方之後搬家公司的人卻傻眼了。所謂的家,只是一片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土丘,不遠處一棵大槐樹落寞地立在那兒,像是試圖證明著什麼。
不過為了那一筆出車費,搬家公司的人配合著馮先生進行了一場搬家表演。工人們從面帶譏笑像看傻子一樣的表情到仿若一臉認真,搬起金魚缸抬起清朝的大花瓶,一板一眼地將「家具」往貨車上抬……直到工人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才打破了寧靜……
畫面初看讓人忍俊不禁,但細思卻著實讓人覺得心酸。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高樓大廈一幢幢出現了,也有很多東西不可避免地被消滅了。而這個過程,對於那些親歷其中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刮骨的疼痛呢。即便是做他人眼裡的瘋子,可是記憶卻一直深植在自己的腦海深處啊,就連路邊的被泥土蓋上了的每一個大坑都記得清清楚楚。
你問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其實好像也不太重要了吧。導演用幾秒鐘的動畫帶我們回到了昔日落英繽紛的百花深處,畫面很美,我卻悵然若失。
但「百花深處」這個名字也就從那時候開始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盼著能有一天踏上那個遙遠的地方。
直到多年以後我出乎意料地來到北京。
百花深處胡同位於北京西城區東北部,東起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
而這條光聽名字就給人無限遐想的胡同,也流傳著一個頗為浪漫的故事呢。雖然事實已經無法考證,不妨就當是聽個段子罷。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有對姓張的年輕夫婦,在新街口以南的地方買了20多畝地用於種菜。20畝啊,這聽上去就是土豪啊,擱現在可發大了。
話說這張氏夫婦不滿足於種菜,之後又在園子裡種起了牡丹、芍藥,荷藕等。漸漸地,這個園子就有了名氣,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來這裡吟詩作對以文會友。百花深處這個名字便由此而來。
雖然在張氏夫婦過世以後園子因無人打理逐漸荒廢,但百花深處這個名字卻是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百花深已經看不出傳說中的那般詩情畫意,附近就是熱鬧的護國寺大街,店鋪林立,遊人如織。
然而百花深處卻是出奇地安靜,就好像被人遺忘了一般。它只是靜默地立在那兒,是在等待著你我不經意間的探尋嗎?
虛掩的大門,油漆掉落得一片斑駁,亦別有一番情趣。門後不知住的什麼人家呢。無意驚擾,記錄下這一刻,匆匆離開。
在胡同裡遇到面目慈祥的老奶奶,竟主動開口問候著我們,我亦笑著回應。
這一刻,時光溫柔如水。
如果你是奔著傳說中的「百花深處」而去,恐怕你會失望而歸,因為那兒並無半點遺蹟供你比對。有的也只是那個美麗的名字了罷。
有時候並不需要事事帶著目的,就只是不經意間遇見,遇見一條有著美妙名字的胡同,遇見這一片寧靜,不是也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