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老胡同,尋覓胡同深處的美食

2020-12-21 靜聽海風海浪聲

北京旅遊,單就遊玩知名旅遊景點少說也可以派上半個月的日程吧!

旅遊景點人太多,如果想感受一下安靜的北京,建議你走進北京的老胡同,一邊感受老百姓的生活,一邊尋覓胡同深處的美食。

今天給大家介紹3家。

藏紅花:五道口胡同64號

五道口胡同有很多特色小店,西班牙料理店藏紅花是家老店了,環境、菜品、服務都不錯。上次一個人去的,所以主菜沒有點西班牙海鮮飯,而是點了一道義大利麵條。

朝物夕拾(前門總店):棕樹二條

朝物夕拾前門總店,位於珠市口商圈內的胡同深處,是一家茶室&甜點店,店內陳設簡潔大氣,陽光從天窗投射進來,靜謐溫馨;點心超極可愛,不忍下手。

朝物夕拾(前門總店):去之前請確認是否恢復營業信息。

Berry Beans:朱家胡同7號

Berry Beans Coffee Lounge,距離朝物夕拾不遠,小小門面,門口只是懸掛一個簡單的招牌,不注意發現不了的小店。進門後有一個小院落,一邊是櫃檯(操作間),一邊是客人用餐廳,靠裡右手邊一個窄窄地、感覺坡度有45度的小樓梯通向陽臺上,在這裡可以邊喝咖啡邊看附近老房子的屋頂!

黑糖玉桂拿鐵超讚!

相關焦點

  • 北京的胡同|在百花深處流連忘返
    「如今就這老北京啊 才在北京迷路呢。」——《百花深處》北京的胡同兒已然是越來越少了,它們正一點點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有數據顯示,民國晚期北京有3200多條胡同,現如今只剩下不足1000條。在歷史的長河裡,它們出現,又消失,能留下來的除了昔日胡同人家鐫刻在腦海裡的記憶,怕是只剩下那一張張記錄歷史的照片和一幀幀畫面供人緬懷。說起我對於胡同的模糊印象,最早應該是高中時期看過的一部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系列之《百花深處》。
  • 北京——誤入胡同深處
    如今的四九城,已難看到「碧綠的天色」了,然而跟隨著課本上的腳步,總覺得有種「老北平」氣兒還存留於老胡同中,於是,欣然規往——不為別的,就為這種想念已久的「京城之風」。雖說此前從未踏入北京的胡同,但憑著課本裡的印象,我腦海中的北京胡同是這麼回事兒:不寬的青石板路,高高的青灰色的磚牆,抬頭全是明清時期的瓦當和起伏的屋簷。
  • 百花深處 · 保留至今的老北京胡同生活
    ///深藏的百花記錄來來往往的文人過客鐫刻世世代代的瑣碎雜陳北京的老胡同——百花深處01北京胡同-百花深處北京最有詩意的胡同名字被寫進歌詞的地方搖滾青年的巡禮地之一保留著老北京的生活氣息"新街口百花深處胡同16號"是北京最早的幾個錄音棚之一,當年不少音樂人在這裡折騰過音樂和夢想。
  • 北京親子遊之開在胡同深處的兩家胡同博物館有什麼異同
    都說北京的胡同三千六,北京不但胡同多,連胡同博物館都開了兩家。東四胡同博物館一家是位於東四四條胡同,名字就叫東四胡同博物館。遊覽一般需要2-3個小時,疫情之前有專業的北京老人兒講解知識點。周邊好吃的北京小吃比比皆是。附近的增盛魁小吃羊肉包子(早點)和爆肚很地道。爆肚嫩,香,脆,滑,30元一盤很實惠。
  • 北京胡同遊推薦之後溝胡同 當西方教堂遇上東方胡同
    上周,我又好好逛了逛北京那些「非著名」胡同,幾十年過去了,有的胡同仍然雍容華貴深不可測,而有的胡同一轉身,我已經幾乎認不出模樣。北京胡同遊推薦之後溝胡同 當西方教堂遇上東方胡同 這裡的一花一草,一舉一動都跳躍著老北京的韻味和溫情。隨著胡同向右一拐,崇文門堂的標牌與兩扇紅色的高牆大門映入視線。小橙心中一陣疑惑,難道這宛如迷宮般的胡同深處坐落著一個西方教堂?小橙走進院子,美國近代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暗灰色建築沉靜地佇立著,清水磚上的十字架標誌格外顯眼。莊嚴的氣氛並不排斥孩子們的笑聲,幾個小朋友在家長的呵護下圍著兩顆老樹追趕轉圈。
  • 北京胡同影像 留下胡同深處的故事
    每一條北京胡同都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故事書,細細讀來可以了解到北京歷史的面貌。這些歷經700多年的老胡同,有些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有的破敗不堪,面臨消失危機,但無論如何都是攝影師的心頭好。一、方家胡同北京方家胡同位於自古京城文化核心地帶,北臨國子監、孔廟地區,東有雍和宮創意產業園
  • 與伴遊深入老北京城,尋覓隱藏在時光中小巷胡同
    話說北京的胡同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通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蘊含著濃鬱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漫步其中,到處都是名勝古蹟,細細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書,不少胡同中的一塊磚、一片瓦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 你對北京胡同知多少?在北京,不敢在午夜問路,我走到了百花深處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那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北京胡同的那些事。北京胡同之一百花深處胡同「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蠻多人應該都聽過,或者說熟悉這段歌詞。這段歌詞,裡面提到的百花深處,有的朋友可能會對它有所誤解。這裡的意思不是戲說因為不敢問路,而導致迷路。
  • 這些胡同多老北京
    有這麼多北京的胡同,而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味道,胡同是北京的靜脈,承載著老百姓的記憶和感情。體驗老北京在胡同~感受北京胡同經過時間和歷史的雕琢,你會發現除了京味兒和厚重的歷史細節之外,還有柴米、米、油、鹽、醬油、醋和茶的味道~我想給大家展示一些有趣的胡同。
  • 北京胡同深處的咖啡小館
    來隨小編一起探尋帝都這些隱匿在胡同深處的咖啡小館吧~Part 1:五道營胡同 Barista店面不大但是很溫馨有格調,一進店就能聞到濃濃的咖啡香。座位是圍著吧檯的,可以邊品嘗咖啡邊觀賞咖啡師純熟的手藝。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也是來店裡必點的美食之一。
  • 轉轉北京的老胡同
    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來概數北京的胡同,據近期統計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條,直接稱為「胡同」的共有1316條,要是把這些胡同連在一起,不比萬裡長城短。在眾多的胡同中,輩份最大的該是三廟街。
  • 看完《芝麻胡同》,江南深處尋老醬
    不過,《芝麻胡同》的主創人員,可不敢稱沁芳居的原型是六必居。畢竟,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是郭寶昌。那誰,劉家成導演,不知是不是贊成我這個理兒?相傳有近500年歷史的六必居在北京,六必居的年頭可長了。相傳,「六必居」三個字,是明代嘉靖朝的內閣首輔嚴嵩的手筆。嚴嵩奸名遠揚,不過,這店招牌寫得,倒也是端方得體且有些韻味的。
  • 北京西總布胡同-近距離望見中國尊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的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生活居住的地方,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深深地記錄著市井生活軌跡。小紅書:李33北京西總布胡同,位於北京城的根。又是一條與熱鬧的王府井僅一街之隔的老胡同。西總布胡同寧靜低調卻能眺望北京繁華CBD地標建築-中國尊和國貿三期等。
  • 京味兒濃鬱的胡同—「北京胡同」,老舍的靈感也由此而來
    「胡同」,這兩個詞原來都是蒙古語翻譯出來的。元代建大都於1267年沿襲下來,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北京歷史上以胡同眾多而聞名,民間有「有名的胡同三千六百、無名的賽牛毛」之說。所以北京胡同作為歷史悠久的產物,既代表了北京歷史的面貌,又具有豐富的內涵。
  • 走進北京老胡同,參觀傳統四合院,體驗獨具特色的北京文化!
    胡同,是北京對當地狹窄小巷和街道的一種叫法。這些小胡同連接著許多北京人居住的四合院。可以說,胡同在北京創造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社區,透過胡同,你可以看到北京當地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來到北京後,我花了一些時間參觀了北京的胡同,我很喜歡這裡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並且寫了這篇介紹北京胡同的文章。當你到北京遊玩時,一定要去胡同逛逛。但是北京有很多胡同,你該如何選擇呢?我來告訴你3個我最喜歡的!北新胡同我對這個胡同有一點偏愛,因為它離我住的地方很近。
  • 胡同深處的北京:鑼鼓巷裡無鑼鼓 護國寺吃貨扎堆
    原標題:胡同深處的北京:鑼鼓巷裡無鑼鼓 護國寺吃貨扎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條胡同,居然會有如此漂亮的標誌性建築,這在北京也是屈指可數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古老,更因為它的年輕。」這是紀錄片《北京的胡同》中,對南鑼鼓巷的一段描述。
  • 北京有哪些胡同值得去?北京老胡同推薦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旅遊特色之一,它不僅見證了北京發展的歷史,也是幾代人生活記憶的承載體。來北京旅遊,一定要來看看這些胡同,才能感受到北京的生活文化。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如今是北京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在這裡有很多的美食小吃,特色小店,而它最根本的特色還是胡同風景。南鑼裡的每條胡同街道都不是特別的寬闊,充滿了古風古色。
  • 全長786米的胡同,卻是北京最火爆景區,深受文藝青年喜愛還免費
    然而,要說北京哪是最有京味兒的地方,那必須得是「北京的血管——胡同」,胡同是北京這座城市珍貴歷史的見證者。昔時古舊的民風與居民的樸實之情,都凝固在這一條條窄窄錯綜的小巷內。今兒就帶大家走進南鑼鼓巷,看看這條胡同都有著哪些有趣的故事。南鑼鼓巷地處北京的市中心,是一條集小資情調和老北京韻味為一體的胡同,也是北京的時尚地標之一。
  • 北京胡同
    胡同 | 北京有多少胡同?4.以方位命名   許多胡同在起名時為了好找,還在胡同名稱前加上了東、西、南、北、前、後、中等方位詞,如:東壇根胡同、西紅門胡同、南月牙兒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戶胡同、後泥窪胡同、中帽胡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