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名家多倫多懸壺濟世開壇講養生(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國中醫名家多倫多懸壺濟世開壇講養生(圖)

2014-07-30 13:36: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承辦的中醫文化與養生之道名家講壇活動,當地時間7月29日夜,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六百多位華僑華人蒞臨現場,與來自中國的兩名中醫名家交流互動,共沐中醫文化,分享養生之道。圖為主講嘉賓楊金生(右)向前來與會的華僑華人

    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承辦的中醫文化與養生之道名家講壇活動,當地時間7月29日夜,在加拿大多倫多盛大舉行。六百多位華僑華人蒞臨現場,與來自中國的兩名中醫名家交流互動,共沐中醫文化?

  中新網多倫多7月29日電 (記者 徐長安)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承辦的中醫文化與養生之道名家講壇活動,當地時間7月29日夜,在加拿大多倫多盛大舉行。六百多位華僑華人蒞臨現場,與來自中國的兩名中醫名家交流互動,共沐中醫文化,分享養生之道。

  當天舉行的活動是中國國僑辦《文化中國 名家講壇》品牌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2月中國國僑辦主任裘援平訪問多倫多時,曾在多個場合提出在海外舉辦中醫講座,以中醫養生知識服務海外華僑華人。時隔半年後,當初設想變成現實。

  29日夜晚的中醫講座邀請來自中國的兩位中醫領域重量級人物。主講嘉賓之一的楊金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秘書長,還是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司庫,師從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

  楊金生當晚講座主題為《中醫藥文化與養生之道》,他從中醫文化講起,闡述中醫藥文化天人合一的整體觀、陰陽五行的動態觀和三因制宜的辯證觀,進而生發至養生之道。楊金生分析認為,現代人之所以患病多,因為「三多一少」:飲食多、毒素多、壓力多、運動少。上醫未病先防,養生尤為重要。他從「順應自然、養心處事、適度鍛鍊、管住自己的嘴、注意體質調養和進行穴位保健」等方面,向在場華僑華人介紹養生之法,並傳授與會者治療頸椎的「八步操」。

  另一位主講嘉賓程凱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程凱還是「程氏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四代傳承人,中醫針灸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程莘農之孫。當晚講座中,程凱講述了中醫穴位養生治療方法,尤其講解了勞宮穴、湧泉穴、極泉穴等重點穴位的治病養生方法,現場聽眾跟隨程凱講述,臨摹學習,掌握自我養生訣竅。

  由於楊程二位名家在中國國內也難得一見,多倫多聽眾有幸聆聽他們的講座,更不願意輕鬆放棄這個當面問診的機會。講座期間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高潮迭起。不時有觀眾迫不及待舉手提問,待到提問環節,眾人更是爭先恐後。當晚講座在一個室內籃球場舉行,六百多觀眾將籃球場坐得密密麻麻,年齡最小者十幾歲,最年長者已經年過九十,眾人不懼風雨,滿懷熱情前來。講座從晚間7時開始,一直持續到10時。散場後,二位專家更被華人華僑裡外三層包圍,現場解答各類提問。整場活動持續時間超過三個半小時。

  楊金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傳播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醫藥養生保健的方法,讓民眾正確認識中醫藥,科學使用中醫藥,讓中醫藥、針灸為老百姓的養生保健提供多一個選擇。楊金生表示,中醫藥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要充分利用海外華人華僑,把中華文化傳播下去,也希望各國的註冊中醫針灸醫師,做好這一份工作,讓更多的民眾認識中醫藥。另外,作為中國政府兌現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諾,也有必要在全世界推廣中醫藥,讓中醫針灸造福更多民眾。

  來到多倫多之前,楊金生等一行在溫哥華也舉行了類似講座,觀眾爆滿。相比其他形式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活動,楊金生表示,中醫藥養生保健更受關注。前來加拿大之前,楊金生剛剛在臺灣進行了為期11天的中醫藥養生知識傳播活動,他介紹,在臺灣的活動出乎意料地受到歡迎,在高雄的講座引來1500多名現場觀眾,在宜蘭的講座,觀眾將現場圍得水洩不通。楊金生表示,只要將來有需要,還會舉行類似的中醫藥講座。(完)

相關焦點

  • 王氏中醫:一脈四代懸壺濟世 巾幗傳人不讓鬚眉
    濟寧市十大中醫世家之一的王氏中醫的第四代傳人,同時作為唯一一位女傳承人,39歲的王永華在中醫事業道路上,繼續用腳踏實地的態度把祖傳醫術傳承下去,續寫著祖輩懸壺濟世的傳說。  牢記教誨,繼承家學,祖父創辦中醫研究所  大學畢業後的王永華就跟著祖父王作人學習認藥、抄方,那時祖父一談到他的父親就會想到早先嚴格教育他學醫的事。
  • 千年古村的懸壺濟世的老中醫
    有多少人曉得千年古村伏溪,就有多少人曉得橋頭有個懸壺濟世的老中醫,濟世爺。       在我的老家,爺奶叔嬸,皆出口分明。唯有濟世爺,村裡村鄰,年老年少皆呼之,大有敬重之意,無亂輩之嫌。      濟世爺名聲響亮,概因濟世爺醫術高明,還有一手絕活——針炙。      那年頭,缺醫少藥,村民有個頭痛腦熱、受涼發燒、胃腸不適之類的小毛病,都找濟世爺。
  • 褲襠巷的中醫名家
    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數十年間,褲襠巷裡聚居著一批懸壺濟世的醫家,他們對祖國的傳統醫學有著深厚的造詣,陸陸續續開設中醫診室掛牌行醫,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喉科等,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褲襠巷成為望、聞、問、切,聽診施藥的杏林一條巷,「有病就去褲襠巷」成了當時臺城家喻戶曉的口頭語。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黃花菜能治中醫的「抑鬱」嗎?
    從豬蹄廳長、打通任督二脈到黃花菜治抑鬱,有人歸結為不準確的傳播讓人對中醫產生誤解。誠如斯言,相關說法的確過於簡單,中醫需要更精確地傳播,不能因此消解中醫的嚴肅性。不嚴肅的傳播達不到傳播效果,甚至給抹黑中醫的人以口實。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理解中醫需要比理解西醫更複雜的文化基礎,電影《刮痧》那樣的劇情,普遍存在於當今「中醫粉」和「中醫黑」公然撕裂的社會現實之中。
  • 湖南省基層名中醫尹新生:仁醫濟世 名醫傳神
    常寧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尹新生,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詹正骨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他扛起學術大旗,29年來紮根骨傷科臨床一線,全心鑽研技術、治病救人,將「南詹正骨」療法不斷發揚光大,造福了無數病人,並於近日被光榮的評選為湖南省基層名中醫。
  • 青雲志手遊天音寺門派詳解 懸壺濟世普度眾生
    青雲志天音寺門派介紹: 門派: 天音寺一個懸壺濟世,普度眾生的地方,是佛教聖地,是一個非常具有正義的地方,而且在幾個正道門派中,天音就是佛祖的象徵,創始人大梵般若悟源本身,須彌芥子,擅長使用真氣來固本培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國內首個中醫共享執業平臺邀您加盟
    尤其在江西贛州,國內第一個中醫共享執業公共服務平臺,已經誕生: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人民政府聯合社會力量,共同打造了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中醫師執業平臺——中國(贛南)健康城「中醫養生街」。     這是一個新時代下的中醫藥產業孵化基地、中醫共享平臺,它以「匯聚頂尖中醫專家,建設一流中醫平臺」為目標;集醫療、健康、人文、養生為一體;匯聚國內外中醫名家、特色療法、中醫養生美容、藥膳食療;它的誕生,將形成江西省中醫藥產業全新格局:  「北有宜春樟樹中藥交易城,南有贛州章貢中醫診療街」  在中醫養生街,中醫師們無需再為任何問題犯難,店面難找、牌照難辦、推廣難做
  • 科學網—把「潘多拉魔盒」變成「濟世懸壺」
    美國將首次進行CRISPR人類體內臨床研究:
  • 鴻仁堂名中醫報導 柳亞平 由死的邊緣到生的希望
    這個女孩就是柳亞平,在多年之後,她也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中醫。父親自經歷這件事後,開始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主動影響和引導著女兒學習中醫常識,中醫文化這粒種子在柳亞平的心中漸漸地生根、發芽......從了解中醫到喜歡上中醫,1997年她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系統地學習中醫知識。
  • 盤龍雲海創始人曾立品亮相北中醫宣傳片
    被譽為「中國中醫藥領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學府」的北京中醫藥大學便是最好的例證。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高等教育主動服務國家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為實現「健康中國」「全民健康」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排毒養顏膠囊」「胃蘇衝劑」等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太空養心丸」為神州飛船的航天員提供中醫藥保健。這些鮮活的例子,都是北中醫人精誠濟世、責任擔當的縮影。
  • 寶乾堂——「道醫養生」背後的故事,真實存在
    祖師丘處機汲取了《黃帝內經》、《千金要方》、《混俗頤生錄》等養生典籍中的精髓與智慧,將人體臟腑的理論與四時、五行等相聯繫,寫下醫學養生著作《攝生消息論》,傳世後繼。  祖師丘處機為人重善重道,主張「文以載道、文道並重」,行醫布施,濟世救人,豐富了唐末五代興起的內丹學,也奠定道教醫學養生文化的根基。
  • 人贊回春手,醫傳蓋世功-記退伍軍人楊仟行醫救患,弘揚中醫文化
    講誠信守紀律,創業不忘軍人本色  楊仟先生,1986年6月入伍,1990年退伍,從部隊退伍之後,都從事著和醫療有關的行業,在這個關乎生命安全的行業裡  1990年退伍之後,楊仟也和父祖輩一樣用家傳秘方懸壺濟世。在部隊4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他學到了一輩子受用的遵紀守時,振窮濟華。楊仟不僅對貧困的人進行幫助,對於戰友更是無私的幫助。樓先生是楊仟當年的戰友,患有嚴重的牛皮癬,在楊仟這裡治療之後,恢復了健康,但是楊仟卻分文未收。
  • 中醫養生,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法華寺公開千年秘密 法華養生秘笈震動學界
    、周鐵農、王忠禺、桑國衛、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啟立、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外交部部長楊潔篪、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出席大會並頒獎。在這次華商大會上,千年古剎法華寺攜法華生物科技向全球公開千年醫宗秘笈,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隻眼球,在傳統醫學界引起震動,與會各界華商代表在驚嘆祖國傳統中醫博大精深的同時,也被古老的中華文化深深折服。    華商大會作為在全世界華僑華人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華人商界的盛會,對中華民族凝聚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年的大會一如既往的倍受矚目,星宿雲集。
  • 於衛東:讓中醫在海外發揚光大
    「中藥不僅可以養生、治病,還能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在溫哥華中醫眼科大夫於衛東看來,中醫就是中國在海外的一張名片。多年來,他憑藉對中醫的嫻熟掌握,幫助700多位「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重見光明。 20餘年來,於衛東身體力行地向加拿大社會展現華人醫生的形象,讓中加兩國民眾的心越走越近。
  • 專家正本清源揭批五大「偽中醫養生」
    面對目前來勢洶湧的養生熱,9月13日,在中國科協第8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中國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中醫主任醫師溫長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養生康復科主任張國璽,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與科學普及部主任王奕等中醫專家,就社會上的養生熱、「偽中醫養生」鑑別和科學養生方法與媒體進行交流。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中醫的發展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勇嘗百草,到春秋戰國時期時期各種醫學著作理論的誕生,中醫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一下在我國醫學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十大名醫。發明了四診法(望、聞、問、切)著作:《內經》和《外經》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所著醫書《青囊經》已佚。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 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在京舉辦!|北京中醫藥大學|...
    2020年12月5日,「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暨「2020海峽兩岸中醫全科醫療學術大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隆重舉行。
  • 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印象 >> 養生 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