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開幕

2021-01-12 澎湃新聞
「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開幕

2020-12-16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2月15日—2021年1月17日

上海魯迅紀念館 「奔流藝苑」專題展廳

2020年12月15日,由上海魯迅紀念館主辦的「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專題展廳開幕,展期至2021年1月17日。

經歷了七十年的奮鬥和發展,上海魯迅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8萬餘件(套);累積出版學術研究成果138種;年均舉辦展覽16個;年均舉辦專家講座、名家誦讀、版畫拓印等教育活動近百場;年均接待觀眾及遊客近90萬人次。時光荏苒,上海魯迅紀念館的七十年,記載著許多已經離開工作崗位的老同志艱苦奮鬥付出的辛勤勞動,也凝聚著在職職工勇於拼搏的心血和汗水,同時,也蘊含著眾多關心和支持我館發展的社會公眾的深情厚誼。

展覽突出介紹上海魯迅紀念館在1951年建館、1956年遷館、1999年改擴建的重要歷史節點,結合七十年來不同形式的歷史見證物28件(套)和在職職工的攝影書畫作品61幅,從不同角度彰顯出上海魯迅紀念館的「前世今生」。

重點展品

1950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許廣平一行赴上海

幫助籌備上海魯迅紀念館的批示

1950年7月15日,華東文化部向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報告上海籌設魯迅紀念館的工作計劃,並要求轉請魯迅夫人許廣平來滬指導建館和恢復故居,獲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支持。8月4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批示:「同意許副秘書長於十月中赴滬一行。」

1956年照片簿

1956年1月初,國務院決定對上海虹口公園重新規劃,進行改建,遷建魯迅墓並興建紀念館於公園內。10月10日,上海魯迅紀念館竣工。10月14日,魯迅靈柩由萬國公墓遷往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遷葬全過程的照片被專門黏貼保存。

1999年上海魯迅紀念館改擴建完成

1999年9月25日,上海魯迅紀念館改擴建完成之後舉行了隆重的新館落成典禮,此圖為魯迅紀念館大門。

2011年「人之子」魯迅生平陳列現場照片

2011年,歷時3年籌備的「人之子」魯迅生平陳列對公眾開放,呈現出當時魯迅研究的新成果。此圖為陳列展覽第二部分「首在立人」的現場照片,展覽被評為第十屆(2011-201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錄劉長卿《聽彈琴》五言詩軸(魯迅手跡)

2008年9月25日,湮沒半個多世紀的魯迅詩軸《聽彈琴》由來自日本的古西暘子女士捐贈給上海魯迅紀念館。此條幅是1935年魯迅親筆書寫贈送給日本友人增井經夫的唐代詩人劉長卿作《聽彈琴》,以謝邀請去日本療養之情。捐贈手跡的古西暘子女士是魯迅好友田中慶太郎的外孫女,增井經夫的女兒。

《悼丁君》七絕詩軸(魯迅手跡)

2011年,曾經被著名書法家沈尹默譽為「魯迅生平寫得最好」的一幅書法《悼丁君》真跡由法學家曹漫之夫人蔡志勇女士捐贈上海魯迅紀念館。1933年,左翼作家丁玲被捕後杳無音訊,並傳言被害。魯迅聽聞十分悲憤,在日記中,記載有這首七言詩。時居杭州的周陶軒託好友鬱達夫向魯迅請墨寶,於是魯迅書寫了這幅字。9月21日,在《濤聲》發表這首詩時冠以「悼丁君」,並略作改動。

2011年上海市紀念魯迅誕辰130周年大會

上海市紀念魯迅誕辰130周年大會於2011年9月23日上午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來自上海市文化界、學術界、新聞出版界的代表、國內外有關魯迅研究的學者共500餘人,出席了紀念大會。此圖為大會現場照片。

《上海魯迅研究》

1979年,上海魯迅紀念館創辦館刊《紀念與研究》,1988年更名為《上海魯迅研究》。

《魯迅致趙家璧信札》

趙家璧先生將珍藏的魯迅致其書信45封及另4封魯迅書信(含許廣平手抄1封)於1970年捐贈上海魯迅紀念館。在趙家璧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上海魯迅紀念館特少量影印手工複製《魯迅致趙家璧信札》以資紀念。

上海魯迅紀念館精品活動「魯迅作品經典誦讀」

上海魯迅紀念館一直致力於為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觀眾提供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作為館內精品活動,「魯迅作品經典誦讀」 力求多角度挖掘文學經典中的紅色文化基因,呈現愛國情懷在文學作品中的賡續和傳承。

信息來源:上海魯迅紀念館

原標題:《「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開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開幕
    12月16日電(周卓傲)2020年12月15日,由上海魯迅紀念館主辦的「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開幕,展期至2021年1月17日。  此次展覽突出介紹上海魯迅紀念館在1951年建館、1956年遷館、1999年改擴建的重要歷史節點,結合七十年來不同形式的歷史見證物28件(套)和在職職工的攝影書畫作品61幅,從不同角度彰顯出上海魯迅紀念館的「前世今生」。
  • 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了
    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了 2021-01-0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鄭亞
    「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近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對外展出,這是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第七十年,展覽呈現了關於建築的建造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在魯迅研究中,用文物「說話」
    「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近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對外展出,這是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第七十年,展覽呈現了關於建築的建造、搬遷、擴建,也記錄了社會各方面對魯迅紀念館的支持與付出。
  • 「魯迅先生是看不盡的畫」,上海魯迅紀念館展館藏美術品
    「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看不盡的畫。通過這些美術作品,可以發現魯迅是豐富而多元的人,有著非常深厚的精神世界來供現代的藝術家去探索。」上海魯迅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說。澎湃新聞獲悉,8月21日,展覽「願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以此呈現魯迅與青年間亦師亦友的關係。
  • 上海魯迅紀念館全新揭幕 魯迅家用菜譜露面(圖)
    9月25日是魯迅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日。歷經三年多的醞釀和半年多的施工,上海魯迅紀念館新的「魯迅生平」陳列展今日以全新的面目揭幕。該館館長王錫榮在接受採訪時說,陳列展最大的變化,莫過於著力於表現一個更加豐富完整的魯迅不僅是大寫的、偉大的人,同時也是日常、普通的人。展覽中,不僅有瞿秋白當年贈送魯迅兒子周海嬰的鐵質玩具,還有由許廣平親自記錄的魯迅家用菜譜,還原濃濃生活味。
  • 來魯迅紀念館看看吧
    圖說:展品新青年四卷五號 官方圖今天起,由上海魯迅紀念館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共同舉辦的「偉大覺醒——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史料圖片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開幕,展期至今年5月10日。展覽還特別展出了上海魯迅紀念館藏《新青年》四卷五號,該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以及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仿真複製件,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有力印證。圖說:展品《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官方圖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兩件。
  • 喬麗華: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魯迅詩歌手稿題記
    他曾發表《魯迅先生與上海》一文,追憶了魯迅與內山書店的關係。[16]1951年王寶良將此件藏品交給上海魯迅紀念館寄存,此後特地寫信給遠在日本的內山完造,徵得了他本人的同意,欣然將詩軸捐贈我館。[17]   在魯迅題贈給他人的詩幅中,這幅最為幽默。其一,本詩各句沒有標點,僅在第一聯下面有一冒號,提示冒號後面都是內山所見所聞。
  • 新中國第一家人物類紀念館在上海走過70年
    1月7日下午,上海魯迅紀念館萌芽廳裡,一群孩子跟著工作人員嘗試木版拓印。將紙張放在拓版上,再輕輕刷上色,揭開紙張,魯迅紀念館青瓦白牆的外觀顯露出來,孩子們興奮起來:「成功了!」這一天是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年的日子,除了版畫拓印體驗活動,「魯迅作品經典誦讀」自1月8日起連續在線上推出5堂「研誦小課堂」。在魯迅紀念館工作34年的老館長王錫榮感慨,「宋代詩人、魯迅同鄉陸遊有詩云『七十年間人換盡,放翁依舊醉春風。』今天,魯迅先生依然端坐在魯迅紀念館裡和魯迅墓前,還走到廣場上,走到人民群眾中,可謂『魯翁依舊坐春風』。」
  • ...生第三黨支部赴魯迅紀念館和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11月24日,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在指導老師梁茂宗和支部書記張智騁的帶領下赴魯迅紀念館和上海城市規劃館參觀學習。支部還召開組織生活會,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和在上海考察時的相關講話精神。
  • 魯迅紀念館的設計理念
    新建的魯迅紀念館於去年9月25日對外開放後,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一致稱譽。一些外國行家表示,它在國際上也屬於「FirstClass」。魯迅紀念館在整個建築風格和環境氣氛上,建築師力圖體現一、是「偉人」紀念館;二、要有「魯迅」個性特色;三、要有「紀念館」特性。
  • 魯迅詩軸手跡為何50年後從日本回歸上海魯迅紀念館?
    2008年7月在上海日本學會副會長吳寄南先生陪同下,山口力先生夫婦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當他們來到展廳一角內山書店裡,正在學中文的山口力太太看到了一本書――《魯迅與日本友人》,這本書裡詳細記載了魯迅與田中慶太郎交往故事以及魯迅贈增井經夫詩軸的過程,山口力太太看了很激動,因為,她就是田中慶太郎的孫女、增井經夫的侄女,從小一直與田中慶太郎夫婦生活在一起,她馬上買下了這本書。
  • 廈門大學校史館 魯迅紀念館 人類博物館開館
    (記者 林世雄 )    為紀念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80周年、魯迅逝世70周年,4月3日上午,廈門大學舉行魯迅紀念館重修開館儀式暨魯迅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魯迅於1926年-1927年在廈門大學任國文教授與國學研究院教授。為紀念和學習魯迅,廈門大學於1952年10月在魯迅在校任教時居住過的集美樓創設魯迅紀念室。
  • 探訪新中國首個名人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名人紀念館,收藏大量許廣平、周海嬰等家人朋友捐贈的遺物、史料照片、所著重要文章的出版物等文物展品,展示出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弘揚「民族魂、愛國心」的文化力量,對凝聚當時社會中國人尤其時代進步青年團結奮進所做的貢獻,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上海又一公園走紅,原名虹口公園,實為紀念魯迅而建,地鐵可直達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上海又一公園走紅,原名虹口公園,實為紀念魯迅而建,地鐵可直達中國本身就有悠久發展歷史,在國內能找到數量較多的旅遊資源,還有一些很特殊的旅遊景區,是為了紀念某人專門修建的,因為在國內擁有很多人的出現
  • 「5·18國際博物館日」魯迅博物館舉辦魯迅紀念月活動成果展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5月18日,是「5·18國際博物館日」,「香遠益清」——2017「魯迅紀念月」藝術活動成果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廳序幕廳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作品的作者,從八九歲的文學少年,到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子,再到年逾耄耋的矍鑠老者,它們用美術、文學、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對魯迅先生做出了他們的當代理解和詮釋。
  • 北京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由原北京魯迅博物館和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2014年7月合併組建而成,包括北京魯迅博物館館區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區
  • 紀念湖南雷鋒紀念館建館50周年 全國第二屆「雷鋒杯」公益書畫作品...
    11月20日上午,中國夢·雷鋒情——全國第二屆「雷鋒杯」公益書畫作品展在湖南雷鋒紀念館開幕。本次活動由湖南省美術家協會、長沙市文聯、望城區委宣傳部指導,湖南雷鋒紀念館、長沙市書法家協會和望城區文聯共同舉辦,旨在用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紀念湖南雷鋒紀念館建館50周年,進一步宣傳雷鋒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造雷鋒家鄉文化品牌。海軍原副政委、中國學雷鋒「兩會」主任冷寬宣布書畫作品展開幕。
  • 全國六家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聯盟 要為魯迅做些什麼?
    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廈門、紹興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首次以「魯迅博物館聯盟」的形式參展,讓人眼前一亮。魯迅博物館聯盟,要為魯迅做些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讓韓曉挺眼前一亮的是,全國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都帶來了各自的魯迅文創產品,小到鑰匙扣、冰箱貼、書籤、尺子、筆袋等系列產品,大到書籍、木刻版畫、服裝等一應俱全。北京魯迅博物館和紹興吾是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推出了「迅鄉」品牌系列茶葉,從設計包裝上看,將魯迅著作封面作為茶葉盒設計的主要元素,文化味濃鬱之餘還有些許新潮。
  • 八道灣魯迅紀念館在北京35中落成 復原《阿Q正傳》的誕生
    八道灣魯迅紀念館昨天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落成。紀念館再現了近百年前魯迅生活創作的場景,復原了《阿Q正傳》的誕生,全面詮釋了阿Q形象。2014年,為保護八道灣胡同十一號魯迅先生的舊居,西城區人民政府決定將北京三十五中遷址於此;學校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指導下,雙方聯合共建,對八道灣十一號魯迅舊居進行了四年的基礎建設和內涵發掘之後,設立「八道灣魯迅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