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1月7日
上海魯迅紀念館
迎來建館70周年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人物類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同時管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和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魯迅故居」。
紀念館初設於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10號。1950年7月批准建制,8月政務院副秘書長許廣平女士來滬指導上海魯迅故居陳列復原,11月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題寫館名,1951年1月面向公眾開放。
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前夕,為進一步加強對魯迅的紀念,魯迅墓遷入虹口公園(現名魯迅公園),並於公園東南角建館。新館由建築大師陳植設計,青瓦白牆、馬頭式山牆,頗具江南民居風格。
1999年9月,上海魯迅紀念館在原址基礎上改擴建後重新對外開放。新館既保留原二層庭院式的江南民居風格的建築特色,粉牆、黛瓦、花崗石牆裙,造型簡潔、樸實、雅致,同時又融入了現代博物館的功能。2016年,該建築入選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的「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經過七十年的奮鬥和發展,上海魯迅紀念館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藏品體系,現有藏品8萬餘件(套);直接參與並推動了魯迅文化研究,累積出版學術研究成果138種;堅持舉辦、引進及輸出各類專題展覽,年均舉辦展覽16個;不斷加強館校合作,聚焦「名家講魯迅」「魯迅經典誦讀」「追摹版畫」三條主線,年均舉辦教育活動近百場;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年均接待觀眾及遊客近90萬人次。
為慶祝建館70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於近期集中奉上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精品展覽、紀念交流、版畫拓印、「寄心語 留感言」、研誦小課堂等,來共同構成對一代代上魯人辛勤耕耘、砥礪奮進70年的重溫與回顧。
01
耕耘·收穫——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紀念展
時間:2020.12.15-2021.1.17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專題展廳
展覽突出介紹上海魯迅紀念館在1951年建館、1956年遷館、1999年改擴建的重要歷史節點,結合七十年來不同形式的歷史見證物28件(套)和在職職工的攝影書畫作品61幅,從不同角度彰顯出上海魯迅紀念館的「前世今生」。
02
「寄心語 留感言」
時間:2021年1月1日-7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大堂
觀眾可在服務臺領取「心語卡」,寫下對上海魯迅紀念館70周年館慶的生日祝福、新年願望以及對魯迅先生的追思。參與者可領取魯迅文化宣傳資料包一份。(每日限量50份。)
03
上海魯迅紀念館版畫拓印活動
時間:2021年1月7日(周四)下午13:30—15:30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萌芽廳」
魯迅說過,版畫「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內心一直的要求。……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因此也常常是現代社會的魂魄」。為慶祝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激發和培養觀眾對版畫的興趣,特準備上海魯迅紀念館、魯迅墓魯迅坐像、上海魯迅故居外觀拓版供館慶嘉賓及現場觀眾壓印留念。
04
魯迅作品 經典誦讀——上海魯迅紀念館研誦小課堂
時間:2021年1月8日-12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官方微信
「上魯研誦小課堂」共5節課,在誦讀篇目選擇上,注重挖掘與上海魯迅紀念館「人之子——魯迅生平陳列」中的展項有關聯的、且適合青少年誦讀的作品,作品涉及小說、散文、雜文、舊體詩、演講稿,由專業青年誦讀,學生志願者、本館優秀講解員分別示範解讀,表現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偉大成就,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感人至深的民族精神。以上活動均面向社會公眾,市民朋友可蒞臨展廳
綜合整理
原標題:《今天,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