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歌舞片潮流的《紅磨坊》,愛情悲劇的背後是對理想的思考

2020-12-07 宿夜花

文:宿夜花

2001年的歌舞片《紅磨坊》是引領新世紀歌舞片潮流的重要影片,儘管最終它在第7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競爭上落敗於《美麗心靈》僅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紅磨坊》商業上的成功仍舊開啟了新千年歌舞片復興的局面。

在此,將從視聽造型特色、愛情悲劇中的人物命運等角度簡要地分析影片在華麗的視聽盛宴背後,為觀眾所帶來的思考與啟迪。

新世紀歌舞片潮流的開啟

歌舞片是早在好萊塢片廠時代(即「經典好萊塢」時期)便興盛的一種類型片,從30年代的《綠野仙蹤》到60年代的《音樂之聲》,以音樂敘事、用唱歌跳舞作為主要劇情表現形式的歌舞片,大多有著輕鬆幽默的調性,華麗奢靡的視覺風格,是好萊塢「用電影製造夢想」的體現。而在80年代家庭溫情片、冒險動作片興起後,歌舞片迅速衰落。《紅磨坊》商業上的成功(全球1.8億美元票房)某種程度上是新世紀歌舞片復興的標誌,日後,《芝加哥》、《愛樂之城》等歌舞片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

01.電影·舞臺·小說:「套層結構」中的致敬與開創

從影片開頭與結尾的舞臺式的開幕、閉幕,將故事置於舞臺之內;繼而以男主角作為敘事視角的畫外音自白,又通過打字機把故事放在男主角自傳體小說的之中,完成了由觀眾與電影,電影中的觀眾與舞臺,舞臺中的角色與小說多重鏡像關係套層結構的設置,融合了戲劇舞臺到電影的多重元素。

從開場時直接化用《音樂之聲》的配樂,到模仿《雨中曲》的飛舞,對古典歌舞片的致敬是不言而喻的。而影片最大的特點即是在於它並非是單調重複宣揚古典歌舞片中的真善美、愛與夢,而是轉向一種諷喻、戲謔的基調快速剪輯的敘事節奏、後現代式的碎片化拼貼,無不是新一代觀眾喜愛的風格。

02.表現主義風格的影調

影片的導演巴茲·魯赫曼在前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已經完成了對傳統莎士比亞名劇目的解構,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展現出十足的表現主義特色。因此,《紅磨坊》的歌舞片屬性使得這種表現主義表現得更為酣暢淋漓。

影片開頭灰暗、昏黃的懷舊色調,將視點聚焦於1900年的巴黎蒙馬特村,紙醉金迷、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物慾橫流的「紅磨坊」。在這裡,既有附庸風雅的貴族,也有隨處可見的窮困潦倒的漂泊者。打破常規的構圖、應接不暇的特效、凌亂無序的景別,製造出一種絢爛滿目的效果,一副喧鬧、浮華的巴黎圖景浪漫又夢幻。高反差的色彩是影片重要的表意元素,例如,象徵著欲望與罪惡的紅色,憂鬱冷峻的藍色,末世夢魘般的灰黃。

此外,對多莉·帕頓、麥當娜、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等經典流行曲做出不同形式的戲仿,這些音樂歌舞也是作為推動情節的重要敘事內容,而這些歌舞段落自身也具備劇情說明與闡釋、人物諷刺、角色互動與質疑等多重功能。

愛情悲劇背後的人生思考

對於歌舞片這一注重鏡頭語言的電影類型來說,文本與臺詞的功能是被弱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影片的內容與主題就可以被輕率地處理。任何優秀的歌舞片創作者在把握人類的時代變遷、精神世界的基本母題上都是獨具慧眼的,因為拋離了人文關懷的內核,一切紛繁華麗的視聽表達便無從落腳。

《紅磨坊》的故事仍舊是基於一個無關文化背景、語言環境的全人類普遍困境,即是在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之下理想之殤,對愛情的堅守、對藝術的初心、對夢想的執著,在現實中不斷妥協與消解,在人生理想與現實中不斷調和。而本片中的舞女薩汀與青年詩人克裡斯蒂安的愛情悲劇正是這一主題最通俗化的形式,而在前些年的《愛樂之城》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也仍舊不脫離這種母版。

01.理想主義者之殤:對真理、自由、美與愛的嚮往

以《猜火車》廣為人知的伊萬·麥克格雷格在扮演男主角克裡斯蒂安時則恰恰處在一個黃金年齡,在青春韶華、意氣風發的人生階段,詮釋起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中產家庭出身的浪漫詩人,可謂是創造了一種演員本人都難以複製的表演。

純淨的眼神、天真的笑容,無不是對那個浪漫、自由、叛逆的克裡斯蒂安最好的註解。這種表演上的渾然天成,正使得角色成為對影片所強調的波西米亞(美好、真理、自由、愛情)精神最有力的闡釋。克裡斯蒂安因落魄而頹廢,因流浪而孤苦,因漂泊而迷惘,卻唯獨沒有在世俗法則的侵染下隨波逐流,仍舊保持著心中的詩意、為了理想不惜一切永不妥協

從19世紀末的巴黎波西米亞革命,到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精神,因為反叛俗世紛擾下的拜金嗜利、爾虞我詐、利益傾軋,從而轉向一種輕盈與浪漫的生活哲學,在叛逆中完成個體的自由表達與自我價值探索。

他沒有像公爵之類的貴族般將舞女薩汀視作權勢徵服下的物件,而是體會到了她內心的孤獨與脆弱、掙扎與痛楚。而他註定難以與腐朽的貴族社會對抗,當他最終在公爵的霸蠻之下抱起了被折磨殆盡而香消玉損的薩汀痛哭,影片完成了一則關於理想主義者的悲劇寓言。

02.「表演」中的自我迷失與對理想的反思

薩汀一角無疑是影片的靈魂角色,不僅是故事矛盾的集中點,還承載著主題背後的反思與批判。值得稱讚的是,妮可·基德曼完全把握到了薩汀一角的精髓。薩汀是個具有表演型人格的舞女,而這種性格並非是與生俱來,而是一種迫於生存意志而練就的職業技能。出身清貧的薩汀因為卑微身世、出於對貧窮的恐懼、對生存的渴望,不得不物化自我來在獲取生存空間

她可以根據觀眾的需要、他人的喜好裝飾成任何樣子,卻唯獨不會以最真實的自我示人。觀眾眼中的她就像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眾人傾慕她的容顏,卻無人願意關注她的心靈。因此,她可以是清新、嬌柔、嫵媚、邪魅、狂狷,而在這些曖昧、迷離、神秘的個性背後,看似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性格,其實是自由人格的喪失,只得以遮掩自我、粉飾個性來依附上流社會的權貴存活

妮可·基德曼完全展示了薩汀這種自我喪失、以「表演」生存的悲劇性,縱使知曉自己淪為利益傾軋、金錢遊戲中的棋子,仍舊無可奈何,只得延續這種偽裝與矯飾,繼續「表演」下去。妮可·基德曼既非完全以角色塑造能力見長的演技派,亦非導演道具般的功能化花瓶,她的性格特質與表演潛力需要在不同角色、不同導演的啟發下得以拓展。從《紅磨坊》中將個人特質完美融於角色與影片,到《時時刻刻》中維吉尼亞·伍爾芙的脫胎換骨,她的表演終獲奧斯卡的認可。

影片中的薩汀這種為了取悅諂媚討好公爵與其代表的上流貴族而進行的「表演」,以「紅磨坊」這一符號被導演巴茲·魯赫曼進一步拓展引申至各種領域、不同形式的表演,從舞臺到影視,各種表演秀都在自我表達與觀眾審美之間不斷調和,從而衍變成了一種互相愚弄

在這場表演互動中,觀看者與表演者,或沉溺其中,或苦不堪言,他們都深陷其中,無法停止。這也是影片「表演仍需繼續」寓言的真正含義,儘管在影片中反諷與批判的對象更多是被集中在對那個時代的西方上流貴族,但這仍舊是好萊塢電影人對自己作為藝術創作者的一種自嘲,在一年後的《芝加哥》中這種行業內部的反思得到了更為淋漓盡致的呈現。

如何在保有大眾娛樂性的同時,完成藝術創作的初衷,為觀眾奉獻出更有意義的文藝作品?這是影片所引發的關於電影人自身的思索。而影片在給觀眾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同時,也在喚起觀眾對自己人生與理想的思考。而對於每個人而言,對人生價值的追逐都需要保持一份清醒與自知,並為之努力。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15年後重返《紅磨坊》
    而4公裡外的塞納河畔,或許兩個剛吃完麻辣小龍蝦的饕餮遊客正在打聽:"紅磨坊咋走?有沒有馬車到?"  一百年後,這樣的問題似乎顯得有點可笑,不論是旅行攻略還是導航APP,都會準確無誤地把你引領到紅磨坊。這裡已經成為在老佛爺買買買、在艾菲爾鐵塔拍拍拍後的巴黎又一地標建築。
  • 《紅磨坊》Moulin Rouge
    劇情簡介   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是一個令所有醉心於藝術的人所嚮往的夢幻之都。
  • 《紅磨坊》紅牌歌妓愛上貧窮作家,對真愛的神往與追尋
    時間過去了這麼久,用現在的眼光來看2001年的《紅磨坊》依然很好看,如果經歷數年後,我想電影會成為歌舞電影的一個經典代表作品。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大段大段華麗歌舞唱段,康康舞和甲殼蟲、艾爾頓·約翰、麥當娜、斯汀、涅磐、皇后、U2等樂隊們耳熟能詳的現代名曲交織在一起。
  • 妮可基德曼的《紅磨坊》,30+美女的翻身之作!姐姐是巨星!
    如果要選20世紀經典的歌舞片,那麼一定不要錯過《紅磨坊》。如果沒有看過這部影片,那你很可能看過妮可基德曼這張風情萬種的照片。《紅磨坊》是由巴茲 魯赫曼導演、妮可基德曼、伊萬·麥克格雷格、約翰·雷吉扎莫和吉姆·布勞德本特等主演的歌舞喜劇片。
  • 《愛樂之城》:對比經典歌舞片,如何做到繼承和創新
    在20世紀60年代後,好萊塢歌舞片慢慢走向低谷,直到21世紀《紅磨坊》、《芝加哥》、《愛樂之城》等歌舞片的出現,我們似乎又看到歌舞片重新振興的希望。其中,《愛樂之城》更是獲得奧斯卡14次提名11個獲獎的好成績。影片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兩人從相遇到相愛後互相扶持,卻經歷事業一系列分歧後選擇分開的愛情故事。
  • 以《紅磨坊》為例,解讀西方「舞女」文化——越濃豔越悲傷
    十幾年過去了,就算用現在的眼光回看2001年的《紅磨坊》,還是那麼好看。這部電影成為歌舞電影中的一個代表作品,在各種歡快的歌舞下,講述的卻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作為好萊塢歌舞片的代表,《紅磨坊》取材於法國巴黎著名的夜總會場所,因其華麗的歌舞表演聞名,這種夜夜笙歌,燈紅酒綠的場面恰恰是巴黎紙醉金迷生活的真實寫照。《紅磨坊》在紅磨坊中有兩類人:西裝革履的貴族和流光溢彩的舞女。
  • 《紅磨坊》在喜劇歌舞下,偷偷地談戀愛
    一、喜劇歌舞場面《紅磨坊》是一部喜劇愛情電影,而其中最搞笑的喜劇歌舞,是在沙婷和作家單獨在屋子裡面,被公爵誤會他倆偷情。為了不影響公爵的投資,紅磨坊眾人集體即興編劇。右 公爵 左 juyuanlaoban在《紅磨坊》中劇院老闆為了糊弄公爵,演唱了這首《Like a Virgin》,主要想表達的是,沙婷因為愛慕公爵,所以去找牧師去懺悔,她希望他們結婚的時候能夠拋棄過去
  • 紅磨坊使妮可基曼成劇情片女王
    紅磨坊使妮可基曼成劇情片女王  電影「紅磨坊」在臺北上映三周以來,根據電影公司今天公布的資料顯示,累積票房已超過三千多萬元臺幣,遠超過女主角妮可基曼過去演過的電影,「紅」片大賣除重新開啟歌舞片熱潮,並有可能為她個人演藝生涯推向另一個高峰。
  • 我們為什麼拍不好歌舞片?新世紀國產電影的一個發展困境
    華語影壇,也曾經掀起過幾次歌舞片的熱潮,如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從早期的新華公司、電懋公司,到後來的邵氏公司,曾製作過《桃花江》《龍翔鳳舞》《千嬌百媚》《花團錦簇》和《萬花迎春》等佳作;在七十年代的臺灣,出現了大量根據暢銷小說作家瓊瑤的愛情小說改編的「瓊瑤歌唱片」;而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內地,眾多的印度歌舞片和
  • 《紅磨坊》:有你陪我活在這個世上,生活是多麼的甜美
    《紅磨坊》被認為是近年來最好的歌舞片。Ewan和Nicole的嗓音讓人眼前一亮,Nicole在片中的造型更是美豔不可方物。影片榮獲了金球獎最佳影片,Nicole也收穫最佳女主角。的確,《紅磨坊》劇情爛俗,靠帥哥美女和各種噱頭賺眼球的所謂大片,熱片。可是它卻給了人對一直在等,在找,無數次想放棄,卻從未放棄的愛情,多了一點信心和執著。電影的主題包括最後片尾提到的,真理,美麗,自由,尤為重要的是愛。就像片中所表現的,愛,其實又包含著嫉妒,佔有欲。真正的愛,應該是2個人為愛而付出,而不是愛。
  • 《搖擺樂時代》:好萊塢歌舞片的標杆,反映出長期的「種族痼疾」
    「後臺歌舞片」形式初成與「海斯法典」下的諷刺批判不同於後來的《紅磨坊》、《芝加哥》中「歌舞」可以自然無痕地穿梭在舞臺空間與生活細節之中,早期的歌舞片多是屬於「後臺歌舞片」(backstage),歌舞以「戲中戲」的方式呈現,歌舞表演者在電影中的角色身份本身即是劇場演員、舞蹈老師等,其歌舞段落也明確發生在舞臺中
  • 《愛樂之城》內地「水土不服」 難破歌舞片魔咒
    但在小編看來,相比歌舞的精彩程度、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愛樂之城》最令人興奮的點是,它以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形式為觀眾造夢,並且讓更多年輕觀眾開始願意了解歌舞片。目前,《愛樂之城》在內地斬獲1.3億票房(北美1.2億美元),創下內地歌舞片票房新紀錄,但與影片的質量相比,這樣的成績似乎不太盡如人意。其實,內地觀眾對歌舞片不買帳,這已經不是頭一回了。
  • 重溫《紅磨坊》,一部讓人回味與思考人生的電影!
    導語:重溫《紅磨坊》,一部讓人回味與思考人生的電影!巴茲·路爾曼的《紅磨坊》是一部在結構上很獨特的影片,它以在紅磨坊中演出的「國王和公主的故事」為契機,為中樞,在一種別樣的戲謔方式裡,把紅磨坊中的戲劇演出和莎汀與克裡斯迪的人生界限徹底模糊,對「戲劇人生」這樣一個有著哲學意味的命題出色地進行了藝術的演繹。
  • 《紅磨坊》:花花世界裡的愛情很珍貴,它能讓你學會最偉大的東西
    我想,這應該就是《紅磨坊》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故事,也是女主角莎婷香消玉損臨走前拜託男主角克裡斯蒂安把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講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說實話,看《紅磨坊》,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小仲馬的《茶花女》,只是茶花女的故事更加虐心。
  • 伊萬《紅磨坊》後沒人找演音樂片歌舞片《美女與野獸》即將上映
    (資料圖) 《紅磨坊》今年迎來了上映15周年紀念日,雖然已經過了這麼久,但這部影片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該片的男主角伊萬·麥克格雷格自那之後十五年都沒有再出演過音樂片,而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他參演的歌舞片《美女與野獸》就要上映了。這部電影根據迪士尼公司1991年出品的同名動畫電影改編,麥克格雷格在片中的角色是燭臺先生魯米埃。
  • 《紅磨坊》妮可·基德曼巔峰之作:陷入愛情之前,請看看自己
    《紅磨坊》是妮可與阿湯哥離婚後的作品,導演是鼎鼎大名的巴茲·魯赫曼,另外還有伊萬·麥克格雷戈等好萊塢大牌傾情演繹。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落魄作家克裡斯蒂安和美豔歌女莎婷的愛情故事。克裡斯蒂安對音樂的天賦果然引來眾人的圍觀,他被引薦給「紅磨坊」夜總會的老闆哈羅德,打算要為高級夜總會「紅磨坊」編寫一系列新的歌舞作品,機緣巧合之下,克裡斯蒂安被人誤當作是家財萬貫的公爵,和紅舞女兼高級妓女莎婷浪漫邂逅。
  • 淺談電影《紅磨坊》,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
    紅磨坊日日歌舞昇平。夜總會,康康舞,這是個男人們花天酒地的享樂國度。然而,這兒的愛情,卻無比純淨動人。 克裡斯蒂安(伊萬·麥戈雷格 Ewan McGregor 飾)是年輕的鋼琴詩人,擁有美麗的歌喉。莎婷是紅磨坊的當家花旦,被譽為「璀璨鑽石」,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然而她並不滿足於賣唱的生活,想要藉助公爵的力量,成為一名真正的巨星。克裡斯蒂安的到來,打亂了她結識公爵的計劃,卻闖入了她的內心。英俊的少年用歌聲,向莎婷訴說著「自由」、「美」、「真理」,並給她帶來了她從未感受過的「愛」。莎婷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渴望同她心愛的男人一同完成。然而,公爵的阻撓卻讓一切變得艱難。愛情,要怎樣,與命運抗衡。
  • 沈從文的愛情小說:翠翠代表的愛情悲劇美,是湘西純情兒女的靈魂
    他的感情表達是十分節制的,從來不會出現歇斯底裡的吶喊,有的只是徐緩的悲傷和哀戚,在輕描淡寫中,展現湘西小人物美好愛情遭受摧殘毀滅的故事。這種平靜背後蘊藏的悲傷力量,往往會勾出我們內心的同情和期望。沈從文在描寫這對苦命的苗族青年時,並沒有站出來指責舊社會、舊制度,也沒有表現自己的憤怒,但我們卻從他清淡浪漫的描寫中,感受他的所要傳達的悲劇力量,而這一愛情悲劇引起我們對社會的思考,引發我們的悲憤、同情、淚水和內心深處的痛苦。
  • 妮可-基德曼《紅磨坊》之後 再演音樂劇(圖)
    晨報綜合消息曾在《紅磨坊》裡一展歌喉的妮可·基德曼有望再露嗓門。據悉,她將與曾主演過《莎翁情史》的英國演員朱迪·丹奇一起加盟《芝加哥》導演羅伯·馬歇爾的歌舞片《九》。而該片的主演還包括西班牙女星佩內洛普·克魯茲、法國女星瑪麗昂·歌狄亞和義大利傳奇女影星索菲婭·羅蘭。
  • 連這部電影都不賣座,內地可以不用引進歌舞片了
    要知道,作為歌舞片代表作的《紅磨坊》也僅有7.9分,去年在奧斯卡大包大攬的《愛樂之城》豆瓣評分也才不過8.3分,他們之間的差距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都算是8分左右的品質佳作。很多人對歌劇的印象還停留在《白毛女》《劉三姐》的階段,音樂劇恐怕能知道一個《雪狼湖》就已經燒高香了,這樣的環境下讓人們對歌舞片趨之若鶩,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國產歌舞片更是風毛麟角,比如周杰倫的《天台愛情》,還有一個黃渤主演的《高興》,票房口碑就不說了,看得就叫一個尷尬。國產歌舞片從歌曲到編舞的業餘,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