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都江堰航協·孫建老師
攝於2020年08月12日下午2點
▲洩洪中的魚嘴
第一道工程是魚嘴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彎道處,洶湧的水流到了這裡會被這道「分水堤」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內江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
二八分沙:所謂「二八分沙」,實際上從魚嘴開始,泯江水80%的沙石流入外江,只有20%的沙石進入內江。
在魚嘴分流的地方,內江處於凹岸,外江處於凸岸,根據彎道的水流規律,澄澈的表層水流流向凹岸,渾濁的底層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會被外江帶走。▲洩洪中的飛沙堰
▲圖源:何勃
▲洩洪中的寶瓶口
寶瓶口這裡本來是玉壘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時,花了8年時間將石壁鑿開,形成了如今千年不變的寬度,因為它的形狀像瓶口,故命名為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形狀如石堆,後人稱之為離堆。
修建寶瓶口的目的是分流和灌溉,約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時期,大量的水被寶瓶口阻攔,水面就會上升,當水面超過旁邊的飛沙堰時,就會被飛沙堰後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達到二次排洪。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
二王廟牆壁上刻畫的李冰傳世的六字訣、八字格言和治水三字經。
深淘灘是歲修時,淘灘(清淤)河道的深度,必須挖到李冰埋下的石馬,才能保證內江(灌區)的進水量。低作堰是飛沙堰修築高度,必須低於內江河道,才能確保排沙洩洪的效率。
遇灣截角 逢正抽心
遇灣截角是說河流彎道中「凸」起的地方,要在歲修時截去銳角,改變流向,減輕對堤岸衝擊力。逢正抽心是說在順直的河段,要在歲修時把河床挖成「凹」字型,使江水安流順軌。
乘勢利導,因時制宜是說,要充分利用岷江流量大、坡度陡、流速快和枯水、洪水期不同的特點,合理安排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水、洩洪、排沙、歲修等工作。
到了清代,在前人經驗之上,總結出治水三字經,全文僅60字。中間三句系統描述了歲修的施工流程,首尾兩句則諄諄告誡,必須以李冰的教誨防患未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
部分圖片來自攝影老師
水靈妹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