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入海口最後一個小鎮,復建的孤島汽車站,回到曾經的激情歲月

2020-08-08 乍暖

東營,山東東北邊的一座石油之城

想必,因石油而知曉的東營地人不在少數

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東營

今日,它更是居於黃河入海口的城市

東營是萬裡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在東營黃河口鎮,離黃河口景區驅車10多分鐘,有一個名為「知青小鎮」的地方,它是黃河入海口最後的一個小鎮。

這裡最大的特色便是「紅色」特質的民宿,你可以說這裡延承了紅色文化的根脈,也可以說這裡是黃河口人最地道的生活另一種表達……走進這裡,你可以感受生活的寧靜、質樸,來這裡放空一下,就是最好的打開方式。


黃河口知青小鎮將黃河文化的內涵和軍墾、農墾、知青等紅色文化基因相融合,更是依託了原有黃河農場遺留的建築群,規劃出一個與黃河口相依靠的知青小鎮。

一入知青小鎮,便可有激情歲月的懷舊園、知青博物館、知青藝術館、知青大食堂等具有知青文化元素的場館,自然可參觀、也可在知青大食堂品味最地道、最淳樸的特色美食。


除去這些場館,最最特別的該是小鎮中一排排的民宿。

以黃河文化、知青文化、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民宿區,一排排一個個的小院子組成。

每一個院子都不盡相同,院子裡有花開、院子外是綴著棗子的棗樹、荷塘等等,被壓彎了腰的大樹圍繞……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都是最自然的存在。

院子裡客房,房型不一,適合情侶、親子,若是一大家人一起更好。

這一次院子裡新增設了一些研學、寫生、團建等項目,可以一群人來一起大膽的浪費時光喲。


慢慢的在這個小鎮中閒晃,它散發著很直接的接地氣的感覺,磚牆上色的大字,滿滿的時代感,恍若回到上個世紀。場館中陳列著的破舊軍大衣、漆面的軍水壺、生鏽的搪瓷盆、泛黃的獎狀……這些無不在昭示著過往的樣子,這些老物件撞見今時今日的我們,似乎也有了溫度。


走過民宿區,赫然看見一棵偌大的古榆樹,想必這樹也有一定的年紀了。

被磨盤環繞的古樹旁便是1:1復建的「孤島汽車站」,這汽車站本是在黃河口鎮上了,挪到了此。回望時光,曾經這個汽車站便運輸著老一輩油田人的相思和記憶。


在知青小鎮,濃縮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軍墾、農墾,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知青下鄉以及山東建設兵團等不同時期的文化元素,猶如一部內涵豐富的歷史巨著。

去知青小鎮,就住下來,慢慢地、靜靜地去感受生活。

【關於作者】

(圖文/乍暖 微信 lf-tingting 微博 @乍暖_V)

相關焦點

  • 黃河入海口的最後一個小鎮知青小鎮:特殊時代印記的人文景觀
    這裡是黃河入海口的最後一個小鎮;這裡是留存著生命記憶的情感原點;這裡是融匯了紅色基因的教育基地;這裡是散發著藝術氣息的康養中心;這裡,是黃河口知青小鎮!由東營東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東營商會共同投資建設、運營的黃河口知青小鎮,充分利用黃河口入海口自然景觀和原山東建設兵團一師舊址的天然資源。
  • 騎行東營黃河入海口
    最美中國,遊在中國快樂騎行,享受健康,使每一個騎行人的目標,本次騎行黃河入海口,我們厲時三天時間,總行程491公裡,圓滿完成前期預定計劃
  • 這座小城私藏了黃河最美的秋,錯過可惜!
    東營是山東東北邊的一座石油之城,也是居於黃河入海口的城市。黃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全境,從濟南出發,乘坐一輛Z9257列車,僅2小時3分鐘的路程,你就可以在這裡,看見其他城市沒有的勝景。在東營黃河口鎮,有一個名為「知青小鎮」的地方,它是黃河入海口最後的一個小鎮。
  • 黃河入海口 (86)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裡,孕育著中華文明。「黃河入海流」,它會有想像中的澎湃、蒼茫和沉雄嗎?       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這道入海口形成不足200年,是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的。黃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留在了黃河下遊。
  • 來自重點工程項目一線的報導|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擦亮「黃河入海...
    5月19日上午,記者一行走進黃河口知青小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比一複製當年建築風貌的孤島汽車站,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上世紀60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這座汽車站是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原建築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是通向山東建設兵團一師的唯一交通站點。」
  • 青年作家徒步黃河:從黃河入海口到三江源(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太原11月11日電 題:徒步黃河:從黃河入海口到三江源  作者 高瑞峰  「我要從黃河入海口走到黃河源頭。」11月11日,是青年作家扶小風徒步黃河的第137天,他將從山西偏關縣老牛灣進入內蒙古。
  • 談古論今話山東-3 黃河入海口
    黃河從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一路呈「幾」字形縱橫5464公裡奔向渤海,以天然的大手筆打造了無數的自然景觀,同時,大河兩岸也有中華兒女創造了無數美麗的人文景觀。僅黃河入海口就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東營是黃河入海之地,它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溼地生態系統,有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人們譽為鳥類的天堂。
  • 「騎黃河、愛中國」沿黃河騎行團隊抵達黃河入海口
    52天,4000公裡,從黃河源頭到黃河入海口,一群平均年齡64歲以上的騎行「老少年」追尋著一條大河的足跡。6月30日,一場名為「騎黃河、愛中國」的沿黃河騎行活動在東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6月28日,騎行隊伍進入東營境內,東營車友南志斌帶隊趕到牛莊迎接,大紅色的條幅上寫著:黃河入海 我們回家。東營車友的熱情讓騎行隊伍深受感動。「沿著黃河騎行了這麼久,陪伴黃河一路從青藏高原奔流入海,來到黃河口真的感覺回家了。」夢飛說,「2013年我曾經來過東營,現在又來到東營,感覺東營變化好大,道路非常寬闊平坦,尤其是路邊的騎行綠道,非常適宜騎行,有機會我們還要再到東營來。」
  • 黃河入海口攬勝之旅
    去年因疫情去的樂埠山與浮煙山,今年還有疫情,還得去一個空曠的地方玩!於是,我提議去國家5A級風景區黃河入海口的溼地公園玩。大家都沒去過,一致同意我的建議。因節日休班,景點的觀光車不開,我們只好直接驅車達黃河岸邊。入海的輪船也休班,只好在碼頭附近觀光。由於有霧,遠望樓上用望遠鏡也看不清大海的模樣。只好在碼頭附近玩,大家到寫有「黃河入海口」的大石前留影,然後觀滔聽浪,黃河之水,波濤洶湧,一瀉千裡,「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
  • 你見過黃河入海口嗎?
    黃河入海口(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sea),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
  • 這裡是黃河入海口,九曲黃河奔流萬裡,在這裡流入大海,景觀壯美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李白和王之渙兩位唐代大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向我們展示了黃河的氣勢磅礴和最後流入大海的壯麗景色,那麼黃河是從哪裡流入大海的呢?世界上只有一條黃河,黃河也只有一個入海口,這個入海口就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
  •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二、黃河入海口為何沒有大城市?  1、開發歷史短  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穩定。  1855年黃河改道經由山東入渤海,這導致黃河三角洲的歷史只有150餘年,而今天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長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形成有幾千年歷史,城市有充足的時間發展。
  • 曾經的黃河入海口,由衝積平原形成的海濱特大城市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孕育了一方文明。從古至今,黃河重要的改道達26次之多。現如今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為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但歷史上,黃河曾經從今天的天津入海,天津這座城市所在的區域正是由黃河入海帶來的泥沙形成的衝積平原而形成的。準確的說,古黃河孕育了一個如今的特大城市,造就了一方文明歷史。天津是我國的直轄市,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天津也是一個海濱城市,作為首都北京的門戶,天津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黃河入海口
    看到大門口處懸掛的「黃河入海,我們回家」八個大字,我的思緒飛到黃河源頭,隨著河水從遙遠的巴顏克拉山奔流而下,來到入海口——回家!黃河是黃土高原的搬運工,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岸上是一望無際的蘆葦,陽光灑在葦絮上泛著閃閃銀光。我們乘著電車穿行在蘆葦中,風吹葦花扶我面,葦花是我,我是葦花。
  • 黃河入海口,形成黃河沿岸唯一天下奇觀,遊客紛紛表示從未見過
    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養育了無數的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對她的讚嘆歌頌就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對於它的「養育之恩」,還是對於黃河及黃河兩岸的無限風光,總是引起文人雅士的靈感,最讓人們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李白的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黃河入海口:俺不是東營唯一的景點
    一提到東營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黃河入海口啊,可是你還知道東營有哪些地方值得去轉一轉嗎?小編現在就要把自己對東營景點的了解告訴你喲,你要仔細聽哦,不要忘記把你認為的不同告訴小編哦!黃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有詩曰中國的第二長河《黃河》(左河水):「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雲致雨嘯蒼穹。」
  • 黃河入海會有怎樣的奇觀呢,小編帶你探索一下神秘的黃河入海口
    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可能大多數人只知道黃河水夠「黃」,卻很少有人知道黃河入海口是什麼樣子,本文由小編帶領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神秘的黃河入海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 東營黃河入海口:長河落日下黃龍入海
    滔滔黃河攜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使這裡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土地,也為東營市留下了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  東營北部以黃河入海口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氣勢磅礴,景象奇特,成為山東省八大旅遊區之一。
  • 美國NASA衛星監控中國黃河20年:黃河入海口變化驚人
    世界文明基本上都發源於河流,中國的華夏文明也是如此,黃河和長江兩條大河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黃河更是被稱為「母親河」。但顧名思義,黃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地球上沉積量最多的河流。隨著黃河流動到下遊地區,水流會逐漸減慢,水中攜帶的泥沙也會緩慢的沉澱並積累起來,因此,黃河入海口也會「生長」。1989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監測了黃河在渤海入海口的樣子,衛星的自然彩色圖像顯示了,黃河含沙量巨大的河水向東南匯入渤海,黃河泥沙沉積起一片暗黃的三角洲。同時,含沙量巨大的河水與藍色的海水也產生了「涇渭分明」的奇觀。
  • 為給鳥兒「騰窩」 黃河入海口億噸級油田不採了
    為生態環境「讓路」,勝利油田300口油水井生產設施退出自然保護區  黃河口億噸級油田不採了  為給鳥兒「騰窩」,黃河入海口附近的億噸級油田不採了。  12月16日一早,在地處黃河入海口的黃河故道,46歲的石油工人方海軍開始了一天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