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外:夜泊楓橋(此生必遊古鎮系列-3)

2020-12-14 歌地的瘋狂之旅

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唐伯虎口中的楓橋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早在5.6千年的新石器時期,楓橋的先祖就已在此地勞耕繁衍。後來,唐代世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更是讓楓橋名滿天下……。

太平天國於1860年進軍蘇州時,清軍的付之一炬曾使得十裡楓橋塘化為灰燼。經後世努力修復,重建才有了今日之貌……。

楓橋因楓溪而得名。楓溪屬於清秀的山間水溪,源頭是東源黃檀溪和西源白水溪,二者于楓橋南大竺園處匯合,名楓溪。在隋朝時期,府衙曾在楓溪渡口建橋設驛站,稱楓橋或楓橋驛。由此,楓橋地名便應運而生。

在清代,楓橋為全國最大的米糧集散中心。

「楓橋塘上聽米價」一句古語可知當時。

楓橋的節慶活動有很多。要是你想參與感受一下當地民俗,可參考以下時間:

正月15,元宵燈會。

鄧尉探梅,農曆二月。

百花花日,二月十二。

曝書翻經,農曆六月六。

扎神仙,農曆四月十四。(呂洞賓仙誕)

石湖串月,農曆六月十八。

雷素齋,農曆六月二十四。

這些都是蘇州主要的民俗風情,熱鬧程度可想而知……。

楓橋不大,但處處都值得細品。但若問主景,以下是也:

楓橋五古:古運河,楓橋古鎮,寒山古寺(1400年歷史)鐵嶺古關,江楓古橋。

江楓草堂,聽鐘樓。明清街坊,驚鴻渡。唐燈,古戲臺,漁隱村,楓橋苑……。

楓橋的每一處,每一石一瓦都值得你細細觀賞。不為別的,只因它是文萃楓橋……。

蘇州的美食偏甜:蘇式醬方,木桶牛肉,清炒蝦仁,松鼠桂魚,螞蟻上樹,櫻桃肉,糖醋裡脊,大閘蟹,清蒸鱸魚,清蒸中華鱘,四喜丸子等等等等還有各類數不盡的民間傳統小吃,味道絕對值得你掏銀子再掏銀子,控制不住的還掏銀子……。

木桶牛肉

櫻桃肉

松鼠桂魚

楓橋及附近有很多實惠又舒適的民宿客棧,價格從70到幾百更多的都有。至於去楓橋的路線太多了,到了蘇州火車站從哪兒都能輕易去到,因為楓橋離城區只有3.5公裡而已,但,鬧中取靜的現今古代……。

臨江住上一晚,聽一下寒山寺的晨鐘暮鼓,楓江的溪水流唱。品一壺清茶,享一杯愜意。人生,不過如此……。

清幽秀美的古鎮,唾手可得的時空穿越,你沒理由拒絕景區免費的傲嬌楓橋……。

寫到這裡,恍惚間仿佛依稀聽見了張繼的那首詩,你聽見了嗎?要是聽見就讓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吧。日落~烏啼,預備:起~~~。

作者:歌地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蘇州:夜泊楓橋 訪碧瓦黃牆的寒山寺
    導讀:楓橋景區距蘇州古城3.5公裡,佔地面積10公頃。 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古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
  • 寒山寺《楓橋夜泊》碑背後的詛咒!嚇跑日本掠奪者
    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我們小時候所學過的一個詩句,但是今天要為大家說的並不是這句詩的背景或者是意義,今天要為大家說的是關於寒山寺的一個故事,而且是關於和日本相關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從中國搶奪了很多的文物,而在寒山寺有一塊石碑,上面刻的就是楓橋夜泊,這座石碑被稱為中華第一碑。日本人當然也知道這是好東西,甚至是早已覬覦許久了,於是在蘇州淪陷之後,這座石碑也成為了他們的目標。可是就在他們密謀將這座石碑運回日本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們放棄了。
  • 學詩計劃丨《楓橋夜泊》:夜泊人,姑蘇城,寒山寺……
    如今,來到蘇州,人們總要去看看寒山寺,去聽聽古樸的鐘聲,一座古寺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這還要追溯到唐代的一個秋夜,泊船於蘇州城外的張繼,觸景生情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為蘇州打造了一張「金名片」。楓橋夜泊張  繼
  • 蘇州楓橋景區,因唐詩《楓橋夜泊》而走紅,卻與寒山寺分開經營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代進入到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當時那個叫張繼的失意落榜書生在流落在蘇州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個平常的月落烏啼的夜晚,寒山寺鐘聲敲打響起,於是才有了這首羈旅詩《楓橋夜泊》,如今看來並不出奇,但是當時作為落榜書生的他,內心其實有很多惆悵。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唐詩張繼的《楓橋夜泊》,以其空靈曠遠的意境傳達出詩人清寂孤單的羈旅愁懷,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在日本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使蘇州的寒山寺成為名寺古剎,被無數佛教弟子奉為聖地。據日本學者考證,早在日本南北朝時期,《楓橋夜泊》就風靡於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
  • 姑蘇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外是楓橋
    唐代詩人張繼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著。如今流行歌手毛寧的《濤聲依舊》又把楓橋和寒山寺紅了一把。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因《楓橋夜泊》聞名——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所寫。 提到這首詩,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畢竟是教科書是有的。《楓橋夜泊》中說的寒山寺,是中國四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到唐朝的時候,唐朝的僧人寒山因曾在必寺居住,所以改名為感山寺。寒山寺,位於蘇州姑蘇區,開始的名字為「妙利普明塔院」。
  • 《楓橋夜泊》描寫的空靈而闊大的意境就在這裡
    楓橋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城西3.5公裡處的古運河畔,佔地面積10公頃,是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遊覽內容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楓橋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古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嶺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貌岸然屏障。楓橋景區從1986年開始規劃建設,被國家旅遊局納入國家旅遊發展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旅遊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具有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風景名勝區。
  • 蘇州寒山寺的名人故事,除了《楓橋夜泊》張繼你還能記得誰?
    寒山寺寺內的古鐘才是有故事的。最有故事最有名的當然是每年跨年夜那晚必然敲響的那口銅鐘。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口鐘就是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中所聽到的那口鐘所敲出來的鐘聲,其實不是。寒山寺最原始的那口古鐘,因為張繼的《楓橋夜泊》而名聲大噪,據說它鐘聲宏亮,夜深人靜時敲擊,連七八裡外的蘇州城內也能隱約聽見。
  • 寒山寺《楓橋夜泊》碑為何出現南京總統府?背後竟隱藏一段悲壯的...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本不知名的寒山寺成為遠近周知的名寺。 ,在《楓橋夜泊》詩碑前與另8名日本人合影。而且刻了《楓橋夜泊》詩碑,更是被視為國寶。
  • 蘇州楓橋夜泊景區的前世今生
    深秋的一個夜晚,他泊船於蘇州寒山寺邊上的楓橋,在靜謐的夜色裡聽著悠遠的古寺鐘聲,望著江上的點點漁火,聯想到動亂的時期和自己的一路漂泊,張繼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當年詩人張繼即泊船於此,牆前面的詩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筆跡。圖片中間即為楓橋,楓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為清代同治六年(1867)重建,橋上銘文詳記其事:「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唐】張繼
  • 蘇州人少景美的古鎮,因《楓橋夜泊》得名,景中有畫,畫中有詩
    那今天就來看看蘇州這個小眾古鎮,因為一首詩得名,也因為這首詩它走近了大眾的視線,曾有無數的詞人為它駐足,現在景點免費開放,來到這個的遊客越來越多。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都在課本上學過,這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過蘇州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楓橋夜泊》,所以,這個古鎮就叫楓橋古鎮,聽名字就知道,它是個景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地方。因為這首詩,讓楓橋景區名氣大增,被人熟知;因為這首詩,楓橋旁邊的寒山寺門庭若市,白天遊山玩水看風景,晚上住進特色的民宿感受當地的風情,又是舒舒服服的一天。
  • 古詩《楓橋夜泊》朗讀+知識點
    [注釋]  ①楓橋夜泊——在靠近楓橋的岸邊停船過夜。楓橋,在江蘇蘇州市西郊。  ②江楓——江邊的楓樹。  ③漁火——夜間捕魚用來照明的燈火。  ④姑蘇——蘇州的別名。  ⑤寒山寺——楓橋西面不遠地方的一座寺院,由於初唐詩人寒山和尚曾經住過而得名。  ⑥夜半鐘聲——當時寺院有半夜敲鐘的習慣。
  • 《楓橋夜泊》張繼
    《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兩句寫詩人羈旅途中,夜泊楓橋時在舟中所見和所感。長夜難眠,四周的各種事物都能刺激到詩人的敏感神經,月亮漸漸落下去了,夜已過半,在樹上露宿的烏鴉因這光線的變化而在睡夢中啼叫了幾聲,傳到了詩人的耳中。觸動起詩人"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幽深感觸;詩人隱約感到江岸上有一排排的楓樹,但在夜色中顯得十分朦朧,無法看清。
  • 蘇州寒山寺天下聞名,楓橋夜泊的詩碑有個詛咒,知道的人卻不多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蘇州園林和寒山寺,寒山寺曾經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至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千年中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爭相見過它的風採,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關於寒山寺流傳千年的詛咒傳說也是和他這首詩有關,我們先來講下寒山寺名字的由來。
  • 《楓橋夜泊》的一樁公案
    唐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個現象自古有之,所以,宋人石湖居士範成大就在《吳郡志》裡寫道:楓橋,在閶門外「九裡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張繼的《楓橋夜泊》應該是最早的「楓橋題詠」,在這之後,杜牧、陸遊、高啟、唐寅、王士禎、俞樾等人都來了,他們把自己的故事,同時又附加在張繼的詩裡,將一部楓橋詩學史進行了亙古不斷的演繹。
  • 《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無意中使寒山寺成為旅遊勝地
    在這類的詩篇中,張繼的《楓橋夜泊》是最具特色的一首。張繼,字懿孫,襄陽人。他是天寶進士,曾做過鹽鐵判官、檢校祠部郎中,官都不大,很不得志。他喜歡遊歷,寫了不少登臨紀行的詩,也都不甚引人注意。惟獨這首《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廣為傳誦,好像為楓橋建了一塊紀念碑,使楓橋、寒山寺以及寺內的那座大鐘變成了國內外知名的勝地和古董。
  • 張繼與《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首詩可以成就一個人,《春江花月夜》讓我們記住了張若虛,《題都城南莊》讓我們記住了崔護,同樣,千古絕唱《楓橋夜泊》讓我們記住了這個名字——張繼。在唐代眾多詩人中,張繼並不是很有名,他博學多才,為人清高耿直,為官正直清廉,從不貪汙受賄,也不搜刮民財,時刻關心國家命運、百姓疾苦,在當地聲譽非常好。
  • 寒山寺「楓橋夜泊」詩碑由他題寫,清末著名學者俞樾
    俞樾是清末大儒、著名學者,蘇州寒山寺中的「楓橋夜泊」詩碑就是請他題寫的,詩碑的拓片一度成為蘇州的名片,南來北往的遊客都要帶走一張。俞樾是浙江湖州人,幼年時投奔身居杭州的外祖父,所以他對杭州這座名城感情十分深厚。俞樾在道光末年進士及第,入翰林院為官。鹹豐登基之後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將他外放河南為官。在河南做官期間,他主持鄉試時犯下了嚴重錯誤,朝中御史找了個理由將他參奏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