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訪古之405】禹王店追蹤(1)禿尾巴老蒼龍,龍魂不死

2021-02-16 南陽訪古尋蹤

2014年5月,【南陽訪古之150 遮山行(6):禿尾巴蒼龍爺,遮山的保護神】寫到:「蒼龍爺是遮山的保護神,相傳就居住在山東北的蒼龍潭中,他的老家在禹王店。」

禹王店位於黃臺崗鎮,十裡河東岸。

在這裡,「蒼龍出世」的傳說攜風帶雨、播撒千年:這蒼龍爺姓孫,家住禹王店東北五裡的大龍泉,其母親姓許,家在河西二裡的莊兌莊;其母年逾四十而尚未有一子半嗣。

一日,蒼龍爺的父親從河裡打撈出一個像鴨蛋的東西,其母吃後妊娠十一月,於九月十三日誕下一蒼色小龍,時接生婆魂飛魄散奪門而逃,其母餵奶時亦被嚇死,其父聽到驚叫衝進屋中,見此物兇神惡煞,怕它日後禍國殃民,遂拿起菜刀高高舉起欲斬之。 

禹王店村邊有一龍母冢,冢前有一石碑,碑額曰;「流芳百代」 ,碑中大書 「龍母塚」三字。

碑文記載的便是這樁離奇的舊事:「宛東南四十裡禹王店,在傳孫姓婦許媼,年四十懷妊過期,於其年九月十三日誕生一龍,有蒼色,家甚驚駭,懼不敢棄,比乳時許輒氣絕,孫公斬之」。

蒼龍爺疼痛至極,騰空而起,將屋頂衝出個大洞,腥風血雨向東北方竄去。 

時烏雲蔽日,天搖地動,碑文繼續寫道:「龍飛馳入騎立潭中,僅禿其尾。自後時去時來即大風雨雹,幻冥晝晦。至去後乃已,許亦尋卒,於是乎葬葬後歷百年所」。

蒼龍爺飛馳而入的騎立潭,即五垛山三潭,鎮平也便因此成為蒼龍爺的第二故鄉。因為蒼龍爺被其父砍掉了半截尾巴,所以都叫他禿尾巴老蒼龍。

過去天旱時節,官民祈雨,人們皆言去三潭最為靈驗,甚至這邊人剛出發未至半道,家裡已經大雨傾盆,人們都說蓋因蒼龍爺眷念家鄉之故。

當地還流傳著每年二月二春夏之交這一天,雷聲響處,風雨晦冥,人們就把菜刀扔到院門外去,這樣蒼龍爺就不敢也不再誤闖誤撞進來驚嚇家人。

其實,這是每年身在異鄉的蒼龍爺回家到墳上叩見其母,故風雲同行,啼哭落淚所致。「每春夏交風雨之災,往往如前俗謂蒼龍顧母也,遠近傳聞莫不知而厭道之,而亦卒無有墾易其土者,故謂為龍母冢,其信然耶」。

龍母冢碑舊有碑樓,古色古香;碑面光滑清晰,碑文無有落款,僅雲「歲在癸丑仲春吉旦」,但觀碑制及碑文最後「前明有為其志,其巔末甚鑿,鼎革之際沒於兵燹矣」,應是清初所立。

太平盛世,兵燹未見,但前年碑樓被拆,連這塊珍貴的石碑也斷為兩截,殊為可惜!可嘆!可恨!

龍母冢碑所載的傳說和千百年來鄉人口口相傳的內容基本一樣。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傳說的年代還被推到了上古的夏朝,言及老蒼龍曾化身如犁,開鑿溝渠,輔佐大禹治水驅魔;而在周邊的十裡八鄉,也還流傳著蒼龍爺後來的故事。

 

蒼龍爺尾巴上被其父砍了一刀,疼痛難忍,慌不擇路,來到了禹王村東北方的桐河,桐河不僅是人們熟知盛產貢品桐蛋的地方,《光緒新修南陽縣誌》記載到:「桐河北魏之洞川也,出橋頭鎮,有泉上出,多蚌蛤,秋夜月明中網之,輒得珠粒,所謂宛珠也」,司馬遷《史記》所記「宛珠」也即此。

桐河上遊有清河和珍珠河兩源,在高廟東北匯流而稱桐河。「高廟到桐河,七十二潭窩」,這近二十裡地界,河床曲灣多潭,最深的叫黑龍潭。據說,被斬斷尾巴的蒼龍爺一開始就藏身於此。

每年汛期發大水時,附近的人們都能看到一條獅頭蒼龍瞪著銅鈴般的巨眼在河中翻騰,細看,原來是那禿尾巴老蒼龍憑一己之力在與興風作浪的惡龍爭鬥、分水避禍。

 

農耕時代,旱澇蝗蟲乃是痼疾大患。農諺曰:「庚子遇雙春,糧食貴如金」。2020年又是一個兩頭立春的年份,在民間解讀中,這一年會有災星,應予以重視防範。

禹王店北舊有蝗蟲廟,後頹敗不存,幸有《蔣公賑蝗碑》殘碑遺棄於荒溝。鄉賢王進超辛苦尋之,將其載回所辦民俗館,碑文漫漶,然「何止蝗蟎遍野」之嘆息清晰可見。

年前,還以為今年或如有歷史上有蝗蟲飛掠一樣的自然災害或乾旱水澇。殊不知,一場終將載入史冊的天災人火卻訇然而至。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衣,八人封寇,九州閉虎,終致家國停擺,誤我昌盛國運,害我黎民百姓,蒼天昏晦,天人共憤。故近來時時喟嘆竟歷如是之事,哀之、痛之、恨之、惜之。

2月4日,立春;6日,正月十三,乃發微信記之:「精選十枚雞蛋,孵化小雞,到19天時將蛋頭朝上放置,此謂大頭落地。翻看日曆,正農曆二月初二。過兩日,小雞即破殼而出。古人云: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後天地開闢,萬物復生。天道有序,萬物有時,不可微逆。應吉象,南陽衣情此時也將得以徹底轉折。」

天右蒼生,眷念萬敏,二月二將至,南陽衣情連續數天為零記錄,社會經濟秩序有望漸次恢復、休養生息;然武漢等地仍處水神火熱之中尚待時日。。。

 

春潮帶雨,其後頌揚讚美必將如又一波浪潮洶湧;然惶恐旌旗鮮花背後,又復忘酷男西生,更不論是非短長。非店之鑑本不遠,今人若記之哀之,警心常存,新官一衣又何至於重蹈覆轍、哀鴻遍野?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自古天道有序,萬物有時,不可違逆。何獨有不哀前世之哀者?復使後人而復哀今日?

禹王店行雲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蒼龍爺早已不知去處。

嗚呼,惟願龍魂不死,江山無恙;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相關焦點

  • 「南陽訪古之405」禹王店追蹤(1)禿尾巴老蒼龍,龍魂不死
    2014年5月,【南陽訪古之150 遮山行(6):禿尾巴蒼龍爺,遮山的保護神】寫到:「蒼龍爺是遮山的保護神,相傳就居住在山東北的蒼龍潭中,他的老家在禹王店。」 禹王店位於黃臺崗鎮,十裡河東岸。 在這裡,「蒼龍出世」的傳說攜風帶雨、播撒千年:這蒼龍爺姓孫,家住禹王店東北五裡的大龍泉,其母親姓許,家在河西二裡的莊兌莊;其母年逾四十而尚未有一子半嗣。
  • 「南陽訪古之416」你捐·我贈,共享閱讀和文化遺產
    9月19日,周六上午,一捲圖書,一壺清茶,「訪古尋蹤·南陽文化遺產保護公益團隊」攜手共享閱讀,在建業凱旋廣場共享閱讀店組織了一場《你捐·我贈,共享閱讀和文化遺產》主題活動。在民權街老孟處購買的近百本《文史知識》南陽專刊成為這些年的基礎贈送書籍;在《南陽訪古之376;
  • 【南陽訪古之407】叩尋豐山十七章(上)
    豐山突兀在縣北群嶂之間、白河之濱,風景秀麗,在古代要道交叉處」,《南陽縣地名志》寫到。 豐山,這座南陽第一上古名山,銘記著上古那一個充滿傳說與魔幻的大荒時代,並隱含著重大歷史事件的蛛絲馬跡。本篇將從幾則關於豐山的資料中,結合《【南陽訪古之374】黃山考古,向上古的探源與思索》《【南陽訪古之375】老子留下的驚天秘密》《【南陽訪古之383】神遊八荒:對黃山、豐山上古的臆測》《【南陽訪古之386】「再向黃山豐山行」斷章》的思考,換一種視角和思路,繼續抽絲剝繭來叩尋、解讀豐山留下的上古密碼。
  • 【南陽訪古之401】臥龍崗一名最早來自姜子牙!
    【南陽訪古之401】臥龍崗一名最早來自姜子牙原創 寫秋齋主人喬治邦南陽訪古尋蹤 今天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倒是南陽志書上多有記載:「紫山有鳳雛臺,相傳為龐統隱居之地。內塑龐統坐像,廟前有碑,未知始自何時。」 我認為:龐統隨劉備入川不幸早逝,夷陵之戰後,其弟龐林隨黃權降魏來到南陽,龐林即於其兄當年隱居之地建廟祭祀。這便是今天的鳳雛臺,從那裡綿延南下的崗脈也因此被稱為:翔鳳崗。
  • 「南陽訪古之402」龜崗迷蹤
    在《【南陽訪古之401】臥龍崗一名最早來自姜子牙》一文中曾經寫到:「臥龍崗這一脈從紫山逶迤而來,依次有翔鳳崗、龜崗、麒麟崗和臥龍崗之細分。。。這道崗脈的臥龍崗、麒麟崗和翔鳳崗因為姜子牙、百裡奚、劉秀、諸葛亮和徐庶的先後隱居蟄伏而成就了南陽獨具特色的「隱聖文化。。。。而龜崗則是源自另外一段神秘的故事了。」
  • 【南陽訪古之408】叩尋豐山十七章(中)
    六、舜帝在南陽留下的足跡​虞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其仁孝開明,被尊為道德文化的鼻祖,故《史記》記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墨子·尚賢中》: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
  • 禿尾巴老李在膠東地區的傳說
    在萊陽很多地方就說禿尾巴老李的老家在海陽縣,而棲霞則有不少地方傳說禿尾巴老李的家在萊陽。棲霞的龍母墳的土是從萊陽取回去的,而萊陽龍母墳的土則是從海陽的九龍山取回來的,因此,我在小時候一直以為禿尾巴老李的家鄉就是海陽。不僅如此,在萊陽還有一句流行非常廣泛的俗語:「南邊不打張家灌,北邊不打沐浴店。」據說,沐浴店在城北二十裡,是禿尾巴老李的姥姥家,他的姥姥家都在萊陽,他的家會遠嗎?
  • 「南陽訪古之313」和放羊老漢一起給牛郎織女起源地揭碑(上)
    我也因此於2009年度開始關注牛郎織女傳說,並於這一年的七夕撰寫了【南陽訪古之十·牛郎織女傳說發生地之爭】,據南朝梁殷雲《小說》所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廢織紝,責令歸河東」,呼籲南陽桑林和牛郎莊兩地擯棄爭議,將桑林和牛郎莊這分居河西河東絲絲相扣、一脈相承的故事延續下來,共同致力於南陽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的宣傳。
  • 「南陽訪古之412」關於統籌打造黃龍廟文化創意社區的報告
    郡之西七裡有臥龍崗,橫亙於淯水西北崗上,諸葛亮躬耕於此;崗下淯水迴環處,有一古村名曰:黃龍廟,乃黃承彥隱居地,皆淳樸有上古之風。《南陽訪古之361:為臥龍崗景區提升謀對草廬十三策》中寫到:「在黃龍廟復建黃承彥故居,藉助「諸葛亮招親」和三顧橋與臥龍崗相呼應。
  • 「南陽訪古之314」和放羊老漢一起給牛郎織女起源地揭碑(下)
    這塊漢畫像石生動形象的把星宿與傳說結合在一起,被命名為牛郎織女星座圖,成為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的重要物證之一。這些也更充分證明了南陽黃牛的悠久歷史,構成了南陽豐富多彩牛文化的重要一筆,使河南三寶和全國五大優質牛之一的南陽黃牛更加聲名遠赫。
  • 「南陽訪古之406」遮山行(7)遮山,到底在遮掩什麼秘密?
    遮山是南陽城西部的重要節點和制高點,所以其雖孤懸潦河之西、鎮平境內,卻仍入列南陽九架孤山;而不為人知但非常重要的是:遮山與紫山連線構成了北鬥七星的勺柄,是故遮山之巔曾建有寨池,扼秦楚古道咽喉,更處宛城、涅陽之間,乃是驅動輪轂之軸,鬥轉星移之樞,乃兵家必爭、堪做勝負手之地。
  • 民間故事:禿尾巴老李傳說之落難篇
    相傳禿尾巴老李被分配管轄山東地區的降雨後,任勞任怨勤奮的把老家山東治理的不旱不澇,風調雨順。為了讓雨水降的更均勻,時時候飛的特別低,以至很多人都遇見過,也因此在後來的一次降雨中差點就掉性命。相傳,一年夏天,正值玉米發育期,需要一場及時雨。
  • 【夏後君】詠南陽!
    【夏後君】 詠南陽原創 夏後君南陽訪古尋蹤 今天,古稱淯水。注釋: 1、千裡麗質潤宛城 言南陽(秦嶺)伏牛山脈連綿千裡,護佑並滋潤著宛城大地。2、萬載南都靚且明 南都亦南陽別稱,言南陽歷史悠久。靚為風景優美,明為文化光明。緣於夏朝開闢於南陽。
  • 千古名園禹王臺
    禹王臺公園位於開封市區東南隅,雖然遠離熱鬧和喧囂,顯得低調而落寞,然而名氣卻很大,從春秋時期衛國的儀邑之地算起,已有2700多年歷史。音樂聖祖師曠的古吹臺,唐代三大詩人的三賢會,清朝兩代皇帝的御筆題詞都在這裡。1樂聖古吹臺。
  • 青島即墨地區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人們把李黑龍稱為「沒尾巴老李」或「禿尾巴老李」。母親逝世後禿尾巴老李又回到了東北大江邊,這時江中住著一條白龍,白龍作惡多端威害周邊的姓,禿尾巴老李便潛入白龍江把白龍趕走,為當地除了一害,天上的龍王便封李黑龍為白龍江王,從此禿尾巴老李便鎮守白龍江,白龍江便被人們稱為黑龍江。
  • 「南陽訪古之417」這一站「漢畫淺談」出了限量版的紀念封
    宛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南陽漢畫傳拓名家王力勇徐徐展開幾幅拓片,啟動《【訪古尋蹤第91站】講座:民間漢畫像石淺談》。「當年一代國畫大家吳冠中先生外出兩個月做文化調研,回去後曾寫過一篇調研報告,文中寫到:這麼長時間,在南陽漢畫館之所見,乃是此行最大的收穫。」王力勇從吳冠中先生對南陽漢畫的流連忘返一事說起南陽的大漢流韻。
  • 富水河裡故事多,老李成了禿尾巴!
    富水河發源於棲霞市牙山前,河水蜿蜒向南,經過海陽市徐家店鎮,在萊陽山前店鎮崖東夼村入境萊陽。然後富水河繼續南行至萬第鎮儒林泊村東與昌水河匯流,合力往西南曲折蜿蜒,過河馬崖到五處渡,在神山攜芝水河掉頭向北。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去年春天,跟隨二弟自駕遊,去了南陽、襄陽和漢中,一路經過河南、湖北和陝西,觀山賞水、尋古訪賢,是一次很有趣的文化之旅,至今記憶猶新。這次出遊,最初想法是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一下三國文化。先訪南陽,再訪襄陽、漢中,三處都有武侯祠,一處勝似一處,算是一次系列之旅。而漢中,更早還是漢家文化起源地,更值得探訪。
  • 千古名園禹王臺:見證李白結良緣。
    禹王臺公園位於開封市區東南隅,雖然遠離熱鬧和喧囂,顯得低調而落寞,然而名氣卻很大,從春秋時期衛國的儀邑之地算起,已有2700多年歷史。1樂聖古吹臺。我國歷史上有壘築高臺的傳統,比如商紂王兵敗自焚的鹿臺、魯迅寫詩感嘆的靈臺等等。相傳春秋時晉國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高臺上鼓琴吹奏,召開個人音樂會,所以後人稱古吹臺。圖示。
  • 禹王臺篇!
    NO.1 | 壹在每個南區人民的心中對於故土的一腔熱愛總有著說不盡的故事、執著與回憶無論那些依然堅守於此的人們《清明上河圖》中展現的上善門、虹橋、古汴河等原址也均在禹王臺轄區曾經盛世展現更為關鍵的是禹王臺區所擁有的古吹臺、繁塔、紅洋樓、古城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