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絕大多數行業都遭受巨大衝擊,企業破產、員工失業等情形並不鮮見,但許多城市特別是國際大都市房價卻不降反升。
韓國首爾房價暴漲
韓國首爾近期出現了一波漲價搶房潮。據韓聯社援引一份社會組織發布的報告,今年5月份,韓國首爾公寓售價從2017年5月的8.4億韓元,躍升至12.9億韓元,平均上漲4.5億韓元(約37.5萬美元),漲幅高達53%,為近30年來最高。
房價急劇上漲的同時,還伴隨著成交的大規模放量。韓國官方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韓國房產交易量達14.1萬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10%。今年1-7月累計交易量更是高達76.2萬套,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月度交易量和累計交易量雙雙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恐慌性購房已經引發出了一個負面循環:買房的人越多,房價漲得越快越高;房價越貴越漲得快,更加刺激購房需求激增。
疫情爆發後,這種循環顯著加速。7月,首爾的住宅成交量同比狂飆了118%,環比也大幅增加了37%。
首爾市的公寓平均售價首次超過了10億韓元(約合580萬人民幣)這一重要心理關口,2013年初還只有5億多一點。七年來,這座城市的房價幾乎翻了一番。豪宅雲集的江南區(Gangnam)住宅平均售價在7月份首次突破20億韓元整數關口,達到20.2億韓元(約合1200萬人民幣)。
首爾一處高層公寓樓盤推出110套房源,但購房者居然超過37400多人,競爭比例高達340:1,刷新了首爾市樓盤預售史上的最高紀錄。
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為應對疫情帶給本國經濟的負面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再度進入寬鬆模式,大範圍的「降息潮」再起。三月,疫情爆發後,韓國將利率進一步降低了0.5%的歷史低點。
在利率下調和房價接連攀升的情況下,大量資金以驚人的速度湧入韓國樓市。除了本國人,在搶購韓國房產的買家隊伍裡,也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外國人。今年1月至5月,外國人在韓國購買了3514套公寓,同比增加近三成;成交額總計1.25萬億韓元,同比大增50%。很多外國業主都擁有美國、加拿大和一些亞洲國家國籍。
其實不光是韓國,美國的房價在疫情期間也在上漲。7月22日,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發布公告稱,6月份成屋銷售總額環比增長20.7%,創近半個世紀來最大增幅;6月成屋價格中位數錄得295300美元,同比增長3.5%。
7月,美國全國範圍內房屋庫存同比下降了32.6%,與6月份的27.4%相比下降速度更快。與去年7月相比,這相當於減少了44萬套待售房屋。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初的低點以來,美國購買者的住房價格指數已經上漲了60%。
從全美房市的變化中可以看到疫情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的影響,部分地區的表現要好於其他地區。紐約市在最初幾個月受到疫情的嚴重打擊,一些居民選擇搬到偏遠的郊區—甚至遠至費城,以尋求更多的空間和更安全的環境。受此影響,費城的房價以每年8.4%的速度上漲,大量紐約客的湧入令該市受益匪淺。
中國的房價同樣不免漲勢。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5647元,同比上漲10.4%。分城市來看,江陰、珠海、成都等城市1-7月份房價漲幅排名居前。其中江陰房價同比漲幅最高,達26%,珠海次之,漲幅為25%。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二季度,包括紐約、洛杉磯、倫敦、東京、首爾、多倫多、新加坡、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全球10大都市房價指數連續兩個季度「逆勢」上行。大城市特別是國際大都市的房產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被視為帶動包括韓國在內多國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貨幣史無前例大放水,多國利率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各國股票、房產、黃金等多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漲。(本文匯總自華爾街見聞、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