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蘇楓

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這樣的平靜,倒是符合錢鍾書先生本人願望的。先生一向反對借他之名組織的各種活動,甚至不贊成研究其創作。1998年在88歲米壽之年更是留下遺囑,喪事一切從簡,不留骨灰。

錢鍾書與夫人楊絳「世間最好的愛情」,令人感喟,兩人同甘共苦,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紀念 值此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之際,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也許是摒棄紛擾,潛心讀一讀他的著作。

愛情的味道

楊絳初晤錢鍾書於清華園,那是1932年春天。是年因為上海「一·二八」之役,蘇州東吳大學停課,一部分學生到北平各大學借讀,楊絳借讀於清華大學,因而結識這位「數學零分,外語則無師自通」的清華才子。

楊絳在隔了半個世紀後回憶說:「我初識鍾書的時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翩翩』。」當年的清華師生都樸素,陳寅恪、俞平伯也都是經年一襲青衫。

1933年秋,楊絳考取清華外文研究所,錢鍾書已自清華畢業,在上海光華大學教書,兩人訂婚。

1935年夏,錢鍾書與楊絳結婚,雙雙從上海啟程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

1937年5月,獨生女錢瑗出生於牛津。她出生時渾身青紫,經護士搶救才活了過來,這是在牛津出生的第二個中國嬰兒。護士們因為她啼聲響亮,便給她起了個有趣的代號:Miss Sing High(高歌小姐)。

一直想要個女兒的錢鍾書十分欣喜,一天來了醫院四趟,真是有點手足無措了。他仔仔細細地看了女兒,很得意地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此時的錢鍾書,其實正在緊張地準備論文答辯,他仍舊每天到院探望,直到妻子出院。

面對妻子的堅強,錢鍾書也「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妻子楊絳出院那天,她回到家裡,公寓雖然一團亂,卻充滿一股熟悉的香味。灶上燉著一鍋泛著金黃色油光的雞湯,湯中有點翠綠,那是錢鍾書特意剝的嫩蠶豆瓣——那是他和妻子的家鄉無錫,在五月會吃的應季風物。他盛好雞湯,端著催她喝下。那一刻,她記了一輩子,很多年過去,他已駕鶴西去,女兒也撒手人寰。她還是記得那個中午,她喝著雞湯,他看著她。

人生的知己,有時候可能不在學問,而是體現在一粥一飯,點點滴滴。

當境厭境,離境羨境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句話大概是錢鍾書先生最常被後人稱道的一句話。

小說《圍城》的長年暢銷,使得錢鍾書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在小說中,圍城這一意象點出在第三章。最初是借小人物之口帶出哲學家羅素稱引的英國古語:「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說隨即又借蘇小姐之口引述法國俗語點出了這一中心意象:

「婚姻如同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這就是作者借小說人物在客廳議論中點出的「圍城」意象,所述尚以婚姻為主。而在第五章,又借主人公方鴻漸之口對這一意象作了呼應:

「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

《圍城》序裡開宗明義地說:

「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是『動物』之說源於希臘柏拉圖。人最基本的毛病是人的獸性,人性的自私,用《圍城》的一個比喻來講,是人的猴子尾巴。這個尾巴不但掛在中國人的身上,也掛在西方人的身上。」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錢鍾書夫婦倆在巴黎時認識了一個年輕人A,那時A尚未結婚,有一次他說,喜歡「天仙美」的女子,不喜「妖精美」。但A的朋友B剛好相反,卻喜歡「妖精美」的女子。有一次B對一個牽狗過街的風塵女子很有興趣,本想找她來聊聊天的,結果沒有,不知何故。後來楊絳回憶說,有一晚,他們一群人同坐咖啡館,看見那個牽狗的女郎進另一家咖啡館去了。「天仙美」的愛慕者對「妖精美」的愛慕者自告奮勇地說:「我給你去把她找來。」他去了好久不見回來,錢鍾書說:「別給蜘蛛精網在盤絲洞裡了,我去救他吧。」 錢鍾書跑到那家咖啡館,只見「天仙美」的愛慕者獨坐一桌,正在喝一杯很燙的牛奶。四周都是風塵女郎,在竊竊笑他。楊絳說,鍾書「救」了他回來。從此大家都在笑他,說在這種場面,至少也該喝杯啤酒,不該喝奶的。

在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季進看來,錢鍾書高超的反諷藝術和豐沛的知識素養背後,有一條往往被普通讀者忽略的線索,那就是對人的「生存境地」的徹悟。無論是《寫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點評,還是《人·獸·鬼》對人性弱點與心理的探索,抑或是《圍城》對一種人生境遇的揭示,莫不如此。

在《圍城》中,錢鍾書把對人性的揭示,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婚姻到人生,都是「被圍困的城堡」,用《談藝錄》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當境厭境,離境羨境」,這不正是一種人類生存的普遍性困境嗎?

錢鍾書對世界的洞察,與西方存在主義的理念相契合,顯示了他作為一個世界主義者的視野。或許由於這樣的原因,並沒有什麼主動的推介,《圍城》在西方世界獲得了很大反響,躋身《企鵝經典叢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代表。

正如《圍城》的主旨——人生萬事如圍城,城內人想出去,城外人想進來。「圍城」心態根源於人的欲望,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欲饜願償,樂即隨減」。

「閉門家裡坐,病從外國來」

錢鍾書後來在《管錐編》中闡發人生的「無出路之境界」或「人之生世若遭拋擲」,也都可以拿來與《圍城》的人生境遇相對照。

先生晚年的巨著《管錐編》,通過評論《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等十部古籍,立足於中國文化,匯通融合了不同語言、不同學科的文化話語。既有中國的經史子集、小說戲曲,也有西方的歷史哲學,還旁涉人類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四面交響,就是為了尋求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世界主義的立場與視野,顯示出他作為一代學術大師的風範與氣度。《管錐編》代表了當代中國參與世界文化對話的聲音。

德國學者莫芝宜佳認為:「先生最大的功勞可能是這一點:他把長期禁錮了的中國文化重又展示給世界,並使之生動起來。錢鍾書正像一位神氣的媒人一樣,通過千百個角度的洞察,溝通了中西文化,展示了精神與人性的交流。在他之前,無論中國或西方,都未有人敢去一試。他的著作在未來將進一步證實這一點。」

對於世界上眾聲喧譁的 「錢鍾書研究」,如果先生恰巧在俯視眾生,可以想像,他會有些什麼表情。

據楊絳說:「一次我聽他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來看望他的人多了,成為一種負擔,使他不堪其苦,有時自我解嘲一番。有一次錢鍾書致書友人說:「十日前有美學者夫婦惠過,攜其兒來,兒感冒未痊,傳染內人,即波及我,咳嗽引起哮喘。閉門家裡坐,病從外國來。」

來客帶來諸多麻煩,他輕鬆地說:「虛名之帶來災害,如是如是!」這些絡繹不絕的訪客,直到先生臥病住院才中止。

值此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之際,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也許是摒棄紛擾,潛心讀一讀他的著作。靜下心來,真正進入錢鍾書的世界,可以感受到特別的人文力量,我們也許會產生或深或淺的認識,在內心燃起希望。

參考資料:《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錢鍾書傳:營造巴比塔的智者》(作者張文江);《錢鍾書(逝世二十周年修訂版)》(作者湯晏)。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上旬刊

相關焦點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蘇楓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
  • 錢鍾書:縱逸自如的治學氣派為文風範
    資料圖片【追光文學巨匠】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可能由於疫情的影響,暫時沒有看到什麼紀念活動,也少見專門的紀念文章。這樣的平靜如常,想來倒是符合錢鍾書本人願望的。錢鍾書一向反對借他之名組織的各種活動,甚至不贊成研究其創作與學術。
  • 錢鍾書《圍城》:用700多處絕妙比喻,帶你讀懂婚姻,品味人生
    提到錢鍾書先生的名作《圍城》,相信大家對下面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有意思的是,錢鍾書先生在他的這部作品中,巧妙的用了700多處比喻,帶我們讀懂婚姻,品味人生。讓一起來看看他書中都有哪些絕妙比喻?1、寫不壞的孫太太的惡毒話語: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 《圍城》中的絕妙語言,看錢鍾書教我們玩轉比喻
    《圍城》中的絕妙語言,看錢鍾書教我們玩轉比喻《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新儒林外史」。這部小說也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堪稱中國文學的瑰寶。作者通過對主人公方鴻漸人生經歷的描寫,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知識分子的人生百態。除了傳達出的人生哲理,作者在小說中的語言也很值得稱道,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諷刺令人回味無窮。據說未稱重的比喻有六百多處,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錢鍾書先生是如何玩轉比喻的。其一,豐富的比喻。比喻通常可以使人的言語描述更加形象。
  • 讀錢鍾書的《圍城》是什麼導致了方鴻漸的人生悲劇
    方鴻漸是錢鍾書先生《圍城》裡的男主人公,出生於鄉紳之家,依靠其丈人的資助,得以留洋國外。他回國之後,很是得意過一陣子。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便開始屢屢失意,原因究竟何在呢?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的序言說:「在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中4句話,讓我見識了人性的陰暗面
    錢鍾書是文學界的非凡人物,清華大學畢業,他有一個毒舌的稱號聞名於世界。因為他獨特的口才,被大家稱為「毒舌大師」錢鍾書,他的毒舌不僅僅表現在與人交往當中,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小說當中。《圍城》這部小說便是其中之一,這本書可以說是錢鍾書最經典的作品,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的諷刺經典,錢鍾書的「毒舌」體現的淋漓盡致。
  • 《圍城》中唐曉芙的原型,錢鍾書曾愛過,楊絳稱是自己,其實不是
    錢鍾書楊絳夫婦,常被視為神仙眷侶。但,錢鍾書的一生,真的只愛過楊絳一人嗎? 一、「唐曉芙」的原型錢鍾書的代表作《圍城》中,有個完美的女性角色——唐曉芙。但人生福禍相依,或許正因為這場襄王有夢、神女無心的錯過,成就了楊絳和錢鍾書的伉儷情深。愛過誰並不重要,陪伴一生才是佳話。
  • 今天是朱塞佩-梅阿查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這個名...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今天是朱塞佩-梅阿查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這個名... 今天是朱塞佩-梅阿查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這個名... 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 08-23 19:25 今天是朱塞佩-梅阿查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這個名字是烙印在足球文化裡的圖騰,藍黑夜空中最璀璨的那顆星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中3句話,讓我深刻見識了人性的暗面
    錢鍾書作為中國文壇的毒舌大師,在其作品中幾乎「罵」了整個文壇。他不僅在國內很有名,而且還知道中國有一個「毒舌大師」。如果說哪一部作品最能代表錢鍾書,那一定是《圍城》了。《圍城》以諷刺著稱,其中錢鍾書的毒舌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 清華大學舉辦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田姬熔 常志東 崔文瑞)12月6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陳旭表示,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清華大學也將迎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階段。我們要繼續學習和弘揚以華羅庚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清華應有的貢獻。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錢鍾書僅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卻成了不朽的經典。所以,這也不是一般的「雞蛋」。然而,《圍城》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情節小說,其深刻的內涵,多層次的主題意蘊,的確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才可能逐一領會的。人生無處不「圍城」楊絳先生,在《圍城》的扉頁上寫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 讀錢鍾書的《圍城》有多少人竟然沒讀出「圍」的真正含義?
    寫這篇文章源於這幾天平臺推送的幾條問答,有一條關於錢鍾書的《圍城》讀後感,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回答的內容裡,幾乎千篇一律的說圍城之外的人想進去,圍城之內的人想進來,大概就是這樣的話,如同一個模子套出來的一樣。
  • 這樣一種藝術人生,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今日開幕
    拂去歷史的煙塵,宋步雲先生的作品一件件呈現出來,細細品味,「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些歷史」。2020年11月25日下午,「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110周年,此次展覽是宋步雲先生的藝術作品與相關文獻首次「回到」中央美院面向師生與公眾展出。
  • 紀念王樂軒誕辰110周年書畫展在濰坊市美術館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9 日訊 (記者 孫小茹)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紀念王樂軒誕辰110周年,2019年8月18日,由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紀念王樂軒誕辰110周年書畫展」在濰坊市美術館開幕。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紀念黎雄才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開幕
    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今天上午在肇慶美術館開幕。 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共同主辦「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
  • 錢鍾書《圍城》講的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但讀過《圍城》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未必是這一句。《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講述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圍城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評論家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小說語言犀利幽默,充分展示了錢鍾書先生的才情。
  • 畫壇「竹王」誕辰110周年 申石伽書畫展將在滬舉行
    東方網通訊員汪凡7月28日消息:今年是著名書畫家、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浙江省文史館名譽館員、美術教育家、詩人、有畫壇「竹王」之稱的申石伽先生誕辰110周年。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和上海筆墨博物館主辦的《紀念申石伽誕辰110周年——西泠石伽書畫作品展》將於7月30日至9月18日在福州路429號上海筆墨博物館二樓舉辦,以紀念這位蜚聲畫壇的美術教育家。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華西都市報2020-12-20 04:19:03.0當代書評   今年是費孝通(1910 年—2005年)先生誕辰 110 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的中國,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與其他20世紀的思想者一樣,他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為中國找尋現代之路。
  •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第一次讀《圍城》這本書,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印象中覺得很是精彩,對一群知識分子的不動聲色的辛辣諷刺,看得讓人過癮。對於方鴻漸和孫柔嘉進退兩難的婚姻之路,留下深深的失落和無奈。今天我來分享《圍城》中的一段生活場景描寫,一起看看語言大師錢鍾書獨特的語言風格和魅力吧!假使真灌成片子,那聲氣譁啦譁啦,又像風濤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間還夾著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嫋嫋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