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2020年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幫扶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
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指導全國旅遊景區繼續實施疫情防控、穩步做好恢復開放相關工作;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出臺了19條措施促進消費擴容提升,其中文旅休閒消費被重點提及。這些幫扶性政策從供給方面推動了旅遊的恢復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梁留科
疫情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文旅消費觀念及產品選擇方式等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疫情對旅遊產業體系產生了變革性、結構性、全方位的影響。全國政協委員梁留科認為,隨著疫情防控的趨穩向好及旅遊市場的復甦的不斷增強,如何通過構建後疫情時期現代旅遊產業體系、推動旅遊產業實現恢復性安全增長成為值得深思的重點問題。
鑑於此,梁留科提出以下建議:
築牢基點,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未來一個時期旅遊業發展的主題、主旋律,是貫穿整個旅遊行業的總要求,疫情後我國現代旅遊產業體系的構建要牢牢把握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這個基本點、主基調,主要從高科技賦能、高品質旅遊產品創新、高水平安全治理現代化、高顏值旅遊空間營建、高標準公共服務供給、高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面構築現代旅遊產業體系。
打造亮點,注重科技賦能與創新驅動。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表明,旅遊產業只有依靠科技賦能、依靠創新引領,才能提高抵禦疫情風險的能力,提高耐衝耐撞指數。這次疫情倒逼旅遊業網上旅遊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大的亮點。建議通過政策設計,支持旅遊企業將科技滲透到旅遊產品的資源整合、創意研發、傳播渠道、消費體驗等各個層面和環節,以促進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科技與旅遊業加速融合。
找準突破點,率先發力國內生態和康養旅遊市場。從疫情後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生態遊、康養遊、線上遊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建議從創新產品設計、營造安全環境和強化智慧管理等方面推進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高質量發展,推出鄉村遊、康養遊、自駕車旅遊、體育旅遊等「治癒系」產品,促進傳統的「遠程低頻」觀光遊向「近程高頻」休閒遊轉向。
突出重點,儘快實現恢復性安全增長。新冠疫情已對超過1000萬旅遊從業者的就業帶來巨大影響,並對旅遊中小微企業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旅遊業依賴程度高的地區出現居民收入下降、就業無法保障等問題,經濟發展陷入短期停滯。建議加快制定國家層面的旅遊業振興行動方案,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做好旅遊業短期幫扶、長期振興的整體計劃,以儘快實現其恢復性安全增長。
攻克難點,大力推進旅遊治理現代化。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旅遊治理水平的一次全面考驗,建議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旅遊應急制度保障,構建基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代旅遊治理體系,完善智庫媒體科學研判發布機制,提升應對大規模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推進國家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破解痛點,鍛造旅遊產業的韌性。旅遊產業具有脆弱性特點,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產業的影響都非常直接、嚴重,行業風險很高。疫情倒逼旅遊企業要通盤考慮與投資相對應的風險係數,謹慎建設旅遊投資項目,儘量開展複合型、多元化經營業務,化解迴避旅遊單一行業風險,淘汰一批沒有生命力、發展前景的企業,鍛造行業韌性。
消除危險點,做好旅遊過程中疫情擴散的防控應對。要做好旅遊業復甦中的疫情防控應對,通過智慧旅遊、高科技手段增強安全監管和預警能力,利用限量、預約、分流等措施控制旅遊客流,保證旅遊場地的平穩、安全、有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