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客家茶果,怎麼在惠州混?

2021-03-05 吃喝惠州

歷史上客家先民5次遷徙,輾轉奔波自稱為客,惠州本地居民中客家人也佔了多數。在客家人的日常飲食中,尤其是節慶佳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茶果。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做客家茶果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茶果」為何物。


而這一次,我們驅車前往仍圖。到尋常百姓家,去探尋關於茶果的點點滴滴。


提到客家人,就不得不說說茶果,很多客家人在春節、元宵、清明都保持做茶果的習俗,它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飲食文化內涵。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於是以糯米製作成甜鹹糕點,邊吃邊談,由於它配茶吃最適合,所以將其命名為「茶果」。


」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比如清明節吃的艾粄、五月初五吃的粽子、十月初一吃的餈粑、冬至吃的蘿蔔粄,過年吃的大籠粄、祈福嫁娶吃的喜粄。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許多誘人米食,我們統稱為「粄」。


【鳴謝仍圖的張阿姨,提供自家廚房展示茶果手藝】

 艾 粄  | 清明前後必不可少的傳統茶果  

有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用艾草做成的艾粄不僅可以祛風祛溼,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溼的春天食用。(阿姨說,艾草有分細葉、大葉的,細葉的艾草味更濃,做出來的艾粄呈鮮嫩的深綠色。)

採摘來的嫩綠艾葉,洗淨濾幹,煮爛剁碎。將煮好的艾葉加入準備好了的糯米粉和粘米粉中,開始和面。面和得越久越均勻,艾粄就越好吃。

然後將和好的麵團一個一個揉搓成需要的形狀,放到墊好芭蕉葉的鍋中。(有的地方會包入花生粉和芝麻作餡料,也是很美味)

放入蒸籠之前,先把水燒開。放入艾粄,蒸15分鐘左右,就可以出爐了。

蒸熟後的艾粄色澤翠綠喜人,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吃到嘴裡會有一種艾草的清香,入口是軟軟的,嚼起來又非常有勁道,非常「小清新」。

  大 籠 粄  | 屬於客家人的傳統年糕 

大籠粄是客家著名小吃,有的地方叫做」甜粄「、」黃糖粄「。傳統的大籠粄要有大鍋,最好燒柴,但是自己在家順手方便就好。先用用黃糖加一點點油熬成水,有人會加加紅糖、冰片糖或白糖,看個人口味。


把熱糖水加入糯米粉中,把粉漿「猜」成絲狀就ok了。(「猜」是客家話揉面的諧音,理解為攪拌揉搓好了)


把麵漿倒入這種淺一點的鐵盤裡,蒸大概1小時就OK了。


大籠粄是過年的食品,民間習慣在蒸好的大籠粄上貼一張小紅紙,作祭品或相送親友。


現在自己做大籠粄的人越來越少了,多數會到市場上去買。大籠粄蒸熟後可放一段時間,吃的時候可以通過煎或蒸重新加熱。


  餈 粑  | 想起就很甜蜜的濃濃鄉情 

惠州有一句俗語:「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農曆十月初一有吃餈粑的習俗,剛做好的餈粑是挺熱的,有些燙手,所以說「碌碌燒」。

無論走到哪裡,只要聞到餈粑香,都會感到特別親切和自豪。餈粑裡面的餡料一般會放花生碎+芝麻+糖粒,很香甜。

備好餡料,就準備麵皮。把糯米粉加水搓成一片一片,放進煮開的水裡蒸熟。然後撈起來放進盆子裡,用木棍連搗帶翻動,講究快準狠穩,用力得均勻,糯米才打得瓷實。

加上粘米粉捏成皮,包進餡料,就大功告成了。


那麼多人愛餈粑,大概是因為它即使經歷打擊,依然保持溫柔香甜。


  蘿 卜 粄 | 沒吃過蘿蔔粄的客家人並不完整 

每到冬至和春節,客家人都特別愛吃「蘿蔔粄」。客家人有個說法:「冬吃蘿蔔夏吃薑,蘿蔔勝過人參湯」,老一輩的客家女人,大多都會製作蘿蔔粄,一般從自己的母親那裡學會的。


臘腸臘肉都是自家醃製的,加少量生抽、蠔油調味,香氣出來後把臘肉盛起來。然後加入豬肉、腐竹翻炒一會,再把臘肉重新加進去爆炒。(還可以加蝦米、香菇丁等材料)

瀝乾水分的蘿蔔絲也加進去,客家人必不可少的是胡椒粉,喜歡可以多加點。翻炒均勻後就可以盛起來做餡料了,香氣撲鼻,看著都流口水。

粄皮的製作跟艾粄有點相似,加點艾草進去口感更好。麵團要趁熱取出,反覆揉搓,分成小劑子。

包餡料的時候也很考功夫,有的地方會包成圓的,更多人喜歡把蘿蔔粄做成長長的樣子。據說這樣的皮最薄,餡最多最肥美。


最後,上爐蒸20分鐘就大功告成了。蘿蔔粄一蒸好,滿屋飄香,全家人都坐不住了。



蘿蔔粄有三種吃法:蒸、煎、煮。三種做法,三種不同風味。除了吃直接蒸好的,還可以用花生油煎蘿蔔粄,兩面成微黃,外焦脆裡綿。或者加一些鵝血和配料煮一個有湯的蘿蔔粄,湯甜粄香。  


張阿姨還會做很多不同種類的粄,像喜粄也是很經典的一款茶果。客家人辦喜事時必備的食品,寓意喜慶甜蜜。口感軟糯有嚼勁,很多老一輩的人特別喜歡吃。

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勤勞的客家人,代表了一種地道獨特的客家風味。

做粄的時候通常是全家姑嫂出動,一邊聊天一邊幹活,心裏面卻是熱鬧的。這一幕溫柔美麗的場景,值得細細品嘗。藏在茶果裡的情,不是一句兩句可以道清。


做完粄後,仍圖本地人還帶我去市場轉了兩圈。據說鎮上最老的餅店就是這家,本地人都是到這裡買花生糖、油角之類的小吃。

店裡真的挺簡陋的,倒也很接地氣。有散裝包裝的,7塊錢一袋。罐子包裝的就精美一些,比較適合送人,10元一罐。


  眉州東坡肘 | 在38年歷史的深圳吃千年名菜  

這裡賣的小吃都是自家做的,作坊一副很原始的樣子,有很多傳統的設備,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

他們家最出名的是米餅,有甜的和鹹的兩種,口感是偏硬的,米香很濃鬱。


仍圖的釀豬皮也是聲名在外,臨走前,朋友還特地帶我到這家餐廳買了兩斤豬皮肉丸,回去切一切煮點什麼就很美味。或許,這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如果你下次到這裡來,一定要試試啦。



客從何來,家在何方。深入他鄉,即為故鄉。

希望這種飽含家鄉情感的美食,能夠被更多人熟知。

希望傳統文化能得以保存,不斷煥發生機,發揚光大。

如果想和婷瘋有更多接觸交流

歡迎添加她的私人號

👇

相關焦點

  • 沒吃過客家茶果,怎麼在惠州混?
    歷史上客家先民5次遷徙,輾轉奔波自稱為客,惠州本地居民中客家人也佔了多數。
  • 惠州淡水有一種特色小吃,叫做「茶果」,你吃過嗎?
    在惠州淡水鎮老街,有早餐店、茶果店、糖水店等,各種傳統的手藝讓這淡水老街常年飄香。茶果可以說是客家人的經典,以前逢年過節才會做茶果,才有茶果吃。客家茶果是一種傳統美食,品種較多,有餈粑、印粄、蘿蔔粄、艾粄、油角等不下十種。淡水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淡水老街的茶果遠近馳名。
  • 惠州淡水有一種特色小吃,叫做「茶果」,你吃過嗎?
    在惠州淡水鎮老街,有早餐店、茶果店、糖水店等,各種傳統的手藝讓這淡水老街常年飄香。茶果可以說是客家人的經典,以前逢年過節才會做茶果,才有茶果吃。客家茶果是一種傳統美食,品種較多,有餈粑、印粄、蘿蔔粄、艾粄、油角等不下十種。淡水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淡水老街的茶果遠近馳名。
  • 惠陽淡水老城故事(42)‖淡水老城的客家茶果
    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於是以糯米製作成甜鹹糕點,邊吃邊談,由於它配茶吃最適合,所以將其命名為「茶果」。淡水老城裡的客家茶果已有幾百年歷史,傳統節日的小吃很多,清明節吃艾粄、五月初五吃粽子、十月初一吃餈粑、冬至吃蘿蔔粄、過年吃年糕等。還有傳統吃喜粄,每逢初一、十五過節過年,做好事都要用喜粄供神、祈福、回禮。
  • 客家小吃茶果的正宗做法
    茶果是深圳寶安松崗、沙井的一種漢族民間小吃,是祭祀時才特別製作的食品,現已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客家小吃茶果怎麼做?
  • 人在惠州沒吃過酥丸就不算來過惠州
    人在惠州沒吃過酥丸就不算來過惠州,本地人都這樣說!黃金酥丸製作工藝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在惠陽淡水傳承。黃金酥丸製作工藝以純粹手工製作為本,既延續了客家人製作肉丸的傳統技法,又承載了惠陽地區的歷史人文,形成了有別於一般客家肉丸的獨特製作工藝。一直以來,每逢年節、紅白喜事、家人團聚等,當地客家人便會製作、食用黃金酥丸。
  • 賣了30年的客家茶果,藏在農家小院裡!
    在小平房裡還能看到兩個大蒸爐,需要人拉,每天都會從這裡出不同的茶果...茶果都是當天現做的,但一般在下午2點時候品種最全,來的話要找準時間了!剛出爐的雞屎藤粄有種淡淡的甘香,吃起來帶點嚼勁,裡面還塞了花生,會更香點。
  • 走進客家,吃遍美味客家菜,體會濃濃客家情
    那麼,小編身為一個惠州的客家人,可是深深喜愛著我們客家的每一道菜餚的,每一道客家菜都有我對家鄉獨特的記憶。那麼,今天吃貨選手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客家人餐桌常見的菜餚吧。客家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釀菜了。萬物皆可釀:釀苦瓜,釀豆腐,釀冬菇,釀蓮藕,釀青椒,釀茄子,釀豆腐泡等等等等。釀菜就是將肉餡加上其他配料剁它個198次,不要298隻要198!
  • 吃過惠州這8道最好吃的特色小吃,你才算是真正去惠州
    1、惠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之濱,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惠州小吃梅菜東坡肉,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名廚赴杭州西湖學藝,學成後蘇東坡請他們仿杭州東坡扣肉,用惠州傳統特產梅菜烹製成「梅菜東坡肉」,爽而不膩,果然美味可口,一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佳餚。2、炒豬大腸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客家特色美食。3、惠州小吃沿海水餈,水餈是惠東沿海人春節必做的「年餈」。它風味獨特,很受當地人的喜愛。食時切成小塊,可煎可炒,鹹甜隨意。
  • 惠州博羅傳統美食「大籠粄」,是惠州客家人的年糕,你吃過嗎?
    在廣東惠州,「上燈」是客家民俗之一,惠州博羅很多地區都保留著這一習俗,每每「上燈」,大籠粄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大籠粄北方人稱為「年糕」,客家人稱為「甜粄」,「大籠粄」則是博羅當地居民方言的特稱,是用大籠蒸煮之意。
  • 惠州客家文化藝術團原創節目走出國門
    「這就是我們專門為馬年惠州春晚打造的,經過全市範圍內多輪海選PK,我們共有8個節目進入演出目錄,這些節目全都是由本地題材加工創作而成的。」惠陽客家文化藝術團團長周春庭介紹說,再過10來天,市民就可在演出現場和電視上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了。
  • 惠州旅遊攻略:惠州的美食你都知道哪些呢?絕對有你沒吃過的!
    惠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之濱,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 傳統客家美食,你吃過哪些?
    自古民以食為天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今天丸子妹就帶大家看看來自客家的傳統美食,快來看看你吃過哪個?梅州醃面+三及第湯醃面對於梅州這座城市真的算是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會對自己的朋友說:來梅城我請你吃醃面!梅城人的早餐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它們,或許吃醃面已經成為一份情感和習慣。
  • 客家美食齊登場 麒麟熱舞鬧中秋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育鑾 通訊員 肖海強 吳玲敏 文/圖)舞麒麟、吃茶果、品黃酒……充滿濃濃的坪山客家民俗風。昨日上午,「茶果大比拼·黃酒醉濃情」客家傳統美食展會,在坪山新區大萬世居舉行。記者看到,現場設有坪山舞麒麟、客家黃酒、客家茶果、大萬祭祖和客家舞龍等展位,全方位向街坊展示坪山客家文化。
  • 客家四大特色美食,第三個菜一半中國人都吃過,你吃過嗎
    就拿客家的飲食文化來說,這客家的美食就有很多很多。今天小妖就跟大家說說這客家四大特色美食,相信第三道美食是大部分的朋友是吃過的。這第一種就是客家的特色美食,釀豆腐了。這道美食應該有朋友聽說過吧,這道美食是用水豆腐炸開之後在裡面塞入一些肉餡後去蒸的一道美食。這在客家地區,尤其是在惠州,梅州等地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客家美食,有些地方在過年的時候也會做這道美食。
  • 美味的客家茶果:惠州潼湖傳統小吃製作技藝爭霸賽上演舌尖上的狂歡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 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來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贛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會被風味萬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闊別家鄉多年的海外遊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於品嘗留在童年記憶裡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齡的海外老華僑曾動情地說,嘗盡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瓊漿,都不如家鄉的農家菜好!
  • 走進客家,吃遍美味客家菜,體會濃濃客家情
    那麼,小編身為一個惠州的客家人,可是深深喜愛著我們客家的每一道菜餚的,每一道客家菜都有我對家鄉獨特的記憶。那麼,今天吃貨選手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客家人餐桌常見的菜餚吧。客家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釀菜了。萬物皆可釀:釀苦瓜,釀豆腐,釀冬菇,釀蓮藕,釀青椒,釀茄子,釀豆腐泡等等等等。釀菜就是將肉餡加上其他配料剁它個198次,不要298隻要198!
  • 廣東惠州獨特客家習俗「上燈」儀式傳承千年
    廣東惠州獨特客家習俗「上燈」儀式傳承千年   中新社惠州2月11日電 題:廣東惠州獨特客家習俗「上燈」儀式傳承千年  作者 陳綺 李春鳳  點花燈,打鞭炮,送祝福……在廣東惠州市這個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一項特別的傳統客家習俗——「上燈」儀式已傳承千年。
  • 舌尖上的惠州必吃的特色美食
    惠州是東江中下遊的中心城市,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惠州資源豐富,物產豐饒。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惠州的特色美食,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東江鹽焗雞是招牌客家菜。龍門米粉是廣東惠州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產自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用優質冬米配以獨特泉水精製而成,屬於粵菜系。絲透明,幼滑、爽口,不易斷,用沸水泡片刻,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作主食老少皆宜,作早餐更是幹吃或配上上湯均可,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是不可多得的特產。釀春即是釀蛋,舊時孩子過生日加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