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基因組變異分析不支持華南海鮮市場是源頭

2021-01-12 新湖南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起來,病毒溯源工作基本圍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初期的大多病例和該市場有關聯。不過,新冠病毒起源地目前仍充滿爭議。之前,《柳葉刀》刊發的最早一批41例患者中的部分患者,以及2019年12月1日發現的第一例患者,並沒有證明和該市場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學者最新的基因組變異研究,關於新冠病毒是如何進入人類社會的,有了新的見解。其結論包括:一、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二、新型冠狀病毒在2月12日(論文數據截止時間)之前發生過2次明顯的種群擴張 ;三、現擴散的病例至少來自於3個途徑 ;四、新冠病毒基因組尚未發生明顯重組事件 。

這些結論來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韶關大學英東生物與農業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CIBR)團隊。他們另闢蹊徑,從病毒基因演化角度試圖描繪出病毒傳播路徑,並找出誰有可能是「零號病人」。

該項研究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鬱文斌,論文標題為「使用整個基因組數據解碼新冠病毒的進化和傳播」。研究最早於2月19日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 ChinaXiv 上,2月21日更新發布第二版。

武漢樣本中沒有祖先單倍型,或從其他地方傳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來自GISAID EpiFluTM資料庫的93個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其中中國患者樣本有54個,包括重慶3個樣本、廣東18個樣本、湖北22個樣本、中國臺灣2個樣本、浙江4個樣本,另外其他5個省份有1個樣本。中國境外包括亞洲其他國家、歐洲、大洋洲、北美洲的39個樣本。樣本採集時間為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5日。

通過對93個樣本的全基因組數據解析,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大小在29782bp-29903bp 之間,來自GISAID的EPI_ISL_402131基因組(即bat-RaTG13-CoV)也被列入,目前它的序列被認為最接近新冠病毒。研究團隊基於8個編碼區120個變異位點(包括79個非同義替換和40個同義替換,42個非同義替換改變了胺基酸的生化性質),得到58種單倍型(基因類型)。未檢測到明顯的重組事件。

圖1 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單倍型,紅色圓圈表示華南市場樣品,藍色圓圈表示與市場無關樣品。

具體來說,這58種單倍型其中被分為5組。其中三個中心單倍型為H1、H3、H13,分別為A組、B組、C組,這三種單倍型被認為是古老超級傳播者。D組和E組的中心分別是兩種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即H56和mv2。

58種單倍型中,H13和H38都可能是祖先單倍型,是系統發育中最基礎的分支。兩者均通過H3衍生出H1,即兩條主要的演化路徑為H13-H3-H1,或者H38-H3-H1。論文提到,兩種情況都表明,H3是祖先單倍型到H1之間的關鍵。

但值得注意的是,武漢的樣本中都沒有H13和H38這兩種祖先單倍型。

作者們認為,H13和H38可能通過一個假設的中間單倍型mv1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關聯,由於目前的樣品中沒有第一例感染者的樣本和12月初的早期感染者的樣本,最早的祖先單倍型可能還沒有被發現。演化網絡表明,假設的單倍型mv1可能來自中間宿主或第一個被感染的人。

武漢現有的樣本中沒有一份編碼A組中的單倍型。A組的單倍型在遺傳上只與來自武漢的單倍型H3有聯繫(只有1份EPI_ISL_406801),但該病例與華南市場沒有聯繫。值得注意的是,華南海鮮市場的所有的樣品均有H1單倍型或其衍生(H2, H8-H12),說明該市場在短期內即發生了傳播感染。

作者們認為,可能的情況是,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播過來,或者至少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原始來源。有可能是受感染的人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了市場的工作人員,然後在市場上迅速傳播。擁擠的市場增加了新冠病毒對去過該市場人群的傳播,並於2019年12月初傳播到整個城市,這與估計的種群擴張時間相一致。

而祖先單倍型H38的樣品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的病患(美國首例),該患者於1月15日結束武漢探親回到華盛頓州。

研究團隊認為,現有武漢樣本中沒有檢測到H13和H38單倍型,可能是因為現有樣品主要採自幾家定點醫院,而且樣品採集時間局限於2019年12月24日和2020年1月5日。如果能在武漢其他醫院早期的病患檢測到這兩種單倍型,將對於尋找病毒來源非常有幫助。

擴散病例至少來自3個途徑

將58種單倍型分成了五組後分析顯示,廣東的病毒可能有三個來源,重慶和臺灣的病毒有兩個來源。

在中國的54個樣本中,重慶3個樣本、廣東18個樣本、湖北22個樣本、臺灣2個樣本、浙江4個樣本,其他5個省份有1個樣本。

武漢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5日的樣本編碼了13種單倍型,屬於C類和B類。這些關係表明,新冠病毒在武漢的傳播處於早期階段。H1和H3是湖北以外地區單倍型的祖先。

從2020年1月10日至1月23日採集的18個廣東樣本,編碼了15種單倍型,屬於A、C、E組,表明有多個來源輸入廣東。三個單倍型(H14、H15、H17)可能在本地演化,表明新冠病毒最初蔓延到深圳時即發生了人際傳播。來自臺灣的兩個樣本編碼H3和H24,分別屬於B組和D組,重慶的三個樣品編碼H1、H40和H45,分別屬於B組和C組,顯示這兩個省或地區輸入了兩種來源。C組4個浙江的4個樣本編碼H1、H24,屬於C組,顯示僅從H1單倍型來源輸入。

中國境外總的樣本編碼了31種A-E組的單倍型。其中,2個來自泰國的樣本是H1單倍型,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的1個樣本是H3單倍型,1個來自美國的樣本是H19單倍型,1個來自新加坡的樣本是H40單倍型。

來自亞洲5個國家的12個樣本編碼了10個單倍型,7個和武漢有關,3個和深圳有關。在日本東京,人際傳播可能發生到H53單倍型患者到H52單倍型患者身上,患者此前從武漢撤回日本。

澳大利亞患者的5個樣本分別編碼B、C和D組的6個單倍型,均與武漢有關。病例(H3)、病例(H25、H26)、病例(H55,和H1有關)直接來自武漢,H25到H26發生了人際傳播,來自昆士蘭同一旅遊團。H56患者與H27患者之間的聯繫不明確,因為H56患者於1月25日從武漢飛往雪梨,H27患者於1月15日從武漢飛往墨爾本。

一種可能是有一個中間傳播者,他也傳播了新冠病毒,並且傳染給了法國、美國和中國臺灣的其他病人。

8個歐洲樣本編碼了7個單倍型,來自四個國家的病人。比利時和德國的患者均有武漢旅行史。英國的患者沒有報告與武漢有關,但有發現從H28到H29的家族性傳播。法國的患者可能是通過三種不同的途徑感染,即與武漢有關的H44、與重慶或新加坡有關的H43,以及與中間傳播者有關的H30。

來自美國的13個樣本中,有3個來自華盛頓的同一名患者,編碼了相同的單倍型H38,另外3個樣本編碼了8個單倍型,覆蓋了A-E 5組,因此輸入性感染的來源很複雜。3個單倍型(H1、H19、H38)與武漢相關,3個(H19、H35、H42)與5個(H41、H58)可能與廣東相關。其餘的單倍型(H36、H37、H57)與非中國患者(H54,越南;H56,澳大利亞)有關,這兩例患者來自武漢。

總體來看,廣東深圳一家人在早期就通過人傳人進行了傳播。有較多樣本的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美國,他們的患者感染源至少有兩個,尤其是美國包括了五個來源。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H56這個超級傳播者單倍型,它同時是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以及我國臺灣患者的傳染源。其他國家患者因為樣品比較少,大多數的來源比較單一,他們除了是武漢旅遊輸入或在武漢感染外,有一些人可能是在廣東、新加坡等地被感染。

圖2 58種新冠病毒單倍型的演化關係和地理分布(A, B)。基於進化分析和流行病學研究,作者們推斷出單倍型演化路徑(C)和可能的傳播和傳播路徑(D)。

研究還發現,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單倍型樣本的多樣性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國家樣本的單倍型多樣性較高,可能是因為其採樣日期大多在2020年1月22日之後,而中國的樣本則在2020年1月22日之前。此外,作者推測,國際長途航班時的低水平輻射暴露可能加速了新冠病毒的突變率。

研究團隊最後強調,使用傳統方法對新冠病毒進行流行病學研究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些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的感染者在11月底和12月初可能被忽視。此外,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發源地的華南海鮮市場,自2020年1月1日起已關閉。

他們提到,由於目前可獲得的樣本不包括12月初發現的第一例感染患者和其他更多患者,因此可能會漏掉最常見的祖先單倍型。如果有來自這些患者的冷凍樣本,就可以進行系統流行病學研究的基因組測序,以幫助確定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地。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發源地或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中國科學家通過構建新冠...
    通過遺傳學分析方法,鬱文彬等發現,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應該是從其他地方輸入的。換句話說,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不過,華南海鮮市場應該是新冠肺炎的引爆點。 我們都知道,自從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之後,科學家和醫生紛紛猜測,華南海鮮市場就是新冠肺炎的源頭。在2020年元旦,華南海鮮市場被關閉。 不過,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黃朝林教授及其同事,1月24日在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上披露的首批41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相關信息[2],挑戰了上述假設。
  • 新冠病毒起源在什麼地方?新結論:不一定都出於華南海鮮市場
    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發現了病毒在症狀消失後的1到8天內還會繼續保存於體內,但是並沒有研究說明出這個時段是否感染新的群體,所以該研究希望在治癒康復後再把隔離延長一到兩周。同時目前尚不清楚其結果是否適用於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患者,因為研究的是中位年齡為35.5歲的人群。
  • 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發源地,11 月下旬可能存在人傳人:中科院團隊...
    論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 新冠病毒在 2 月 12 日之前發生過2 次明顯的種群擴張; 新冠病毒基因組尚未發生重組事件。 這三個結論分別是怎麼得出的?讓我們來一一解讀。
  •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但缺乏足夠證據支撐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論文通過對2020年6月北京疫情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揭示了該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提出冷鏈運輸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 新冠疫情源自美國?這是臺灣節目斷章取義的陰謀論
    該節目談及新冠病毒源頭,結論赫然將源頭指向美國。其主要依據正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機構於 2 月 19 日在 ChinaXiv 網站上發布的那篇論文。在那篇論文裡,研究人員分析 93 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基因組數據後得到 58 種單倍型(基因類型)中,其中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患者樣品單倍型與 H1 有關,而作為更古老的基因類型樣本 H3、H13 和 H38 則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作者認為,這印證了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的推論。。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有冷鏈傳入可能
    論文通過對2020年6月北京疫情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揭示了該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提出冷鏈運輸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新途徑。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華南海鮮市場有大量通過冷鏈運輸的進口產品。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楊佔秋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華南海鮮市場曾有進口海產品交易,那麼新冠病毒通過冷鏈運輸的產品傳入是存在可能性的。《環球時報》記者查閱公開報導發現,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多家賣進口生鮮的商鋪,出售包括帝王蟹、北極貝等海產品以及來自巴西、德國的需要冷鏈運送的肉類產品。
  • 前瞻基因:冰島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病毒變異速度或加快
    針對一人同時感染兩種新冠病毒變體的情況,斯特凡松介紹稱,「我們發現一個人感染了兩種病毒變體:其中一種是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另一種是沒有這種變異的病毒。而後來感染的人都只感染了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 對此,他續稱指出,「這可能只是巧合,但也可能意味著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比沒有變異的病毒更致命。我們現在不能確定是哪種情況。」
  • 《柳葉刀》再登中國疾控中心論文:新冠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有關
    其中一篇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武桂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施文芳等人,該論文通過對9名受到新冠肺炎感染的武漢病患的遺傳基因分析,首次具體得出「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源頭與舟山蝙蝠最為接近」這一結論;另一篇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麗等人所著,更側重臨床病例分析。該論文通過對99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的數據,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早期特徵。
  • 盧洪洲: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源頭 中國不可能再現新冠大流行
    這一次,一邊持續救治在院病人,一邊繼續從事新冠相關科研,盧洪洲對我國應對新發疫情的能力滿懷信心。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源頭就在一個月前,2020年12月15日,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再獲國際表彰。盧洪洲與瑞金醫院陳賽娟院士共獲法國「夏邦克-杜博賽」獎。這是法國醫學科學院設立該獎項以來,首次授予他國科學家。
  • 武漢解封,華南海鮮市場如今是這個樣子,很少有人行道過
    武漢離漢通道解除管控後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什麼樣呢?4月9日,華南海鮮市場依舊處於封鎖狀態,很少看到行人,有輔警在執勤。延伸閱讀: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疫源地?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報送國家衛健委的《關於湖北省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不明原因發熱肺炎疫情的病原學調查報告》,以及武漢市衛健委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方案》,華南海鮮市場均被視為新冠肺炎疫源地,並成為「眾矢之的」。
  • 華南海鮮市場曾熱銷冷鏈食品,武漢最初病例或從海外傳入?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曾暴露在全世界聚光燈下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一年前,那裡是否同樣存在境外冷鏈食品?進口冷鏈食品此前作為新冠病毒輸入載體的可能性是否被低估了?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武漢走訪,基本可以確定一年前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境外冷鏈商品。
  • 北京新發地疫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專家認為與捷克等地病毒相似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新發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數據 三條基因數據採集時間均為6月11日 6月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上發布了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 世衛組織:華南海鮮市場可能只是一個擴散的,而不是源頭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人們最開始普遍認為這一次疫情的源頭是中國武漢。於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極盡其能來抹黑中國,以降低自己防疫不力的影響。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武漢很有可能並非疫情源頭,新冠肺炎早就在全球範圍內出現,這一發現無疑洗清了中國的冤屈,揭露了新冠背後的真相。
  • 最新《柳葉刀》:基因序列分析探討可能的病毒源頭
    本篇將介紹病毒基因組帶來的一些新洞見。 這9名患者中,有8名在華南海鮮市場有著暴露史,表明他們有可能是在市場內接觸到了感染源。然而,第9名患者卻從未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如何感染病毒尚不明確。
  • 華南海鮮市場將徹底消失?主體建築不會被拆
    日內瓦時間2月28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新冠肺炎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範科霍夫表示,去年12月的一些初始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另一些初始病例並沒有與該市場有接觸。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間宿主,但尚不清楚細節。
  • 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新發地,疫情總出現在生鮮市場說明了什麼?
    本來關注度已經持續降低的新冠疫情,因為近幾天來北京出現了新的疫情,再次牽動了很多朋友的心。今天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但就近幾天的數據來看,北京的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50人,而且這些新增確診病例,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很多朋友聯想到了武漢疫情爆發之初,華南海鮮市場也曾經是疫情發生的重災區,為什麼總是生鮮市場容易成為病毒的傳播地?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次的疫情發生與武漢地區疫情爆發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仔細的分析一下。
  • 全國已有3地發現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確診患者
    據山東省衛健委通報,1月4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對青島報告的1例英國輸入病例樣本全基因測序分析,經比對,與近期高度關注的英國變異株序列高度同源。該病例為山東省第一例輸入的新冠病毒VUI-202012/01突變體感染病例。
  • 英國新冠病毒,危險的變異
    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 詹涓當地時間12月19日,在確認新出現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可能會極大地增加傳染性後,英國政府宣布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國廣泛地區實施四級封鎖,艾莉森當天從倫敦趕往東北部。艾莉森意識到她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病毒擴散:「聖誕節是我們家最重要的日子,考慮到這一年對我們來說是多麼艱難,死亡、失業、我本人感染新冠,我只想回家安慰我媽媽。如果你認為我的離開是魯莽或自私的行為,我願意接受。」根據給英國政府提供建議的研究人員的說法,英國這種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可能比其他正在傳播的變體高出40-70%。
  • 韓媒:韓國境外輸入性新冠病例中發現3例病毒變異
    中新網8月10日電 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0日表示,從境外輸入新冠確診患者體內檢測出的病毒中,發現3種影響傳染的「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變異事例,計劃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相關情況並進一步進行分析。
  • ...中心團隊最新論文登上《柳葉刀》:新冠肺炎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
    其中一篇作者為武桂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施文芳等人,該論文通過對9名受到新冠肺炎感染的武漢病患的遺傳基因分析,首次具體得出「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源頭與舟山蝙蝠最為接近」這一結論;另一篇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麗等人所著,更側重臨床病例分析。該論文通過對99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的數據,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早期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