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避暑養生重養氣,自有清風駐心間

2021-02-17 明倫書院

腐草為螢,桐始結花,

靜坐聽雨,臥聞蟬鳴,

芭蕉綠染窗紗。

至大暑,一年過半,

守靜篤,清涼自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大暑,六月中。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

月初為小,月中為大,

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

是一年當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為應對「伏氣」。

東漢劉熙在《釋名》裡這樣解釋:

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

燻蒸其中為溼熱。

從《說文解字》看字義關係,【卷十.大部】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也;【卷七.日部】暑,熱也。從日者聲。《說文解字》解熱字為溫,古字「溫」「蘊」通用,蘊是包裹鬱積,寒冬包裹是溫暖,炎夏包裹就是燠溽難耐。溫風就是熱風,溽是被熱風焐蒸著溼氣不斷。溼邪致病,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必須通過合理的飲食、起居對溼氣進行調節。。

相信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是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

有句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對於小暑來說,天氣更加的炎熱。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天熱到極點。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為溼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髒,也就稱"齷齪熱"。

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於星鬥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別有一種清涼詩意。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腐草為螢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

三候,大雨時行

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就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飲食

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餚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髒,整隻放進滾湯的鍋裡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棗莊是有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閒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農村有什麼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只羊,不捨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著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你家閨女接回來了,我家也不能拉後,也蒸新面饃饃,也殺只羊,也把閨女接回來,吃伏羊。於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臺灣大暑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另外,大暑前後就是農曆六月十五日,臺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大暑民俗

浙江地區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

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大暑養生


第一關:養陽關

大暑天裡,人們陽氣外洩,,這將導致元氣嚴重不足,機體的功能嚴重的下降。比如,出汗太多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免疫機能也會隨之下降,免疫功能一旦下降,感冒等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簡而言之,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溼熱關

夏天多暑多溼,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覆發作。而對於體質溼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溼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飲食以清淡為主,這樣便於消化。飲食中應該多食用一些消熱利溼的東西,像綠豆粥和紅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與蓮葉燒湯喝。不過大家還要注意保持房間中的溼度。

第三關:睡眠關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第四關:飲食關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儘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適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溼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相關焦點

  • 大暑至|心若自在 清風自來~
    2020年7月22日農曆六月(小)初二16時36分44秒大暑至今日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即夏天最熱的時候。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關於大暑的古詩詞詩句都有哪些 描寫大暑節氣的詩詞詩句句子賞析
    今天大暑入中伏,7月22日23時15分,正式迎來大暑。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於星鬥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別有一種清涼詩意。關於大暑的詩詞詩句你都了解嗎?小編整理了下描寫大暑的古詩詞佳句,一起來欣賞下。
  • 【大暑】黃山避暑三寶:山風、清茶、WIFI
    ,老人家都說,一但迎來大暑,這一年最熱的時候也就要到來了。一提到避暑三寶,人們不免想起西瓜、空調和網絡,在黃山避暑三寶有了新的形式:清茶、山風和WIFI,專屬於夏日黃山獨特的魅力。這個夏天,來黃山避暑著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35首大暑詩詞:何以銷煩暑,詩中尋清風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何以銷煩暑,詩中尋清風。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赤日炎炎,亂蟬嘶叫。
  • 今日大暑:炎炎夏日長,詩中尋清風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在這個炎熱的季節,不妨跟著詩人們一起過大暑哦。
  • 會心慧養——大暑養生
    7月23日,農曆六月廿七,大暑第一天,夏季的最後一個節令,十五天後,秋天開始。 小暑、大暑,不但是暑熱時節,也是防澇的重要階段。 民諺有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北京全天陰沉,不知道大暑會不會真的烈日當頭。 大暑包含了頭伏和中伏的各一段,伏即是陰氣潛伏於地表,逐漸上升之時,這就是中醫的陰陽互相轉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
  • 大暑節氣吃什麼可以養生 大暑養生禁忌
    建議食療保健身體,那麼大暑節氣吃什麼養生呢?大家快花點時間來看看。大暑節氣吃什麼養生1、西紅柿說到西紅柿很多人只知道它具有祛斑美白的效果,卻不知道它其實還能夠解暑熱、幫助消化的功能,因為它性微寒,歸脾胃經,高溫天氣很容易中暑,不妨吃些西紅柿幫助清熱解毒。
  • 今日大暑丨詩意由心生 浮躁自然去
    相傳晚清時期,大暑期間台州一帶病疫頻發,民間傳聞是五大兇神所致。民間開始建五聖廟、定大暑日為供奉日。漁民將漁船裡塞滿貢品,眾人相抬行走於街道,送到江口外,點燃祭船,向五聖祈福,希望消災除病 。吃荔枝荔枝盛產於南部地區,營養價值豐富,福建莆田人會吃荔枝等來度過大暑。大暑當天採摘新鮮荔枝浸泡於冷井之中,冰鎮享用,涼意沁人心脾,解暑一大妙招。荔枝也是大暑天走親訪友的好禮物。
  • 熱熱熱熱熱……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來了!
    清爽的西瓜、飽滿的葡萄嬌豔的桃子、晶瑩的荔枝大大地咬上一口甜在嘴裡,美在心裡今日大暑不覺間已到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滋陰養氣的山藥和大棗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所以在夏天,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除了及時補水,還需要長期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來增強體質。例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 大暑這樣養生,補脾健胃養心還消暑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 大暑喝茶,你必須知道的事
    盛夏悶熱大暑節氣已至此時此刻如果有一碗清心香茶不僅清熱解暑還不失夏日生機
  • 益盛堂養生百科:大暑節氣養生——只要記住這六個字就夠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大暑為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初二)。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鬥指丙;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民間有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 大暑節氣至 | 梅雨霽,暑風和
    一般地,農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來,大暑緊隨其後,之後天氣便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且此時溼氣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時節。因此,大暑節氣養生應注重防暑祛溼,清火養心。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
  • 今日大暑!2020大暑具體時間幾時幾分?大暑習俗由來盤點 大暑飲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大暑時間幾時幾分?①今日16時37分,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大暑至;②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送大暑船在浙江台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動,此活動已歷經幾百年的歷史。相傳「晚清時,台州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為嚴重。世人認為是五聖所致〔相傳五聖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於是人們建五聖廟,有病向五聖祈禱,祈求驅病消災,事後以豬羊等供奉還願。
  • 「節氣」今日大暑|苦熱皆是歷練,來日自有甘甜
    時光匆匆轉眼已經來到夏天的最後一站,大暑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正值「三伏」天這也是夏的終章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這個階段也有放手一搏的辛苦在抗洪一線有人日夜守護家園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有人披星戴月請相信夢想堅定,路就在腳下寒暑相推,歲月成詩篤定前行,心自澎湃
  • 今日大暑,最後的夏天
    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大暑,天熱到極點。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為溼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髒,也就稱"齷齪熱"。
  • 二十四節氣——大暑養生篇
    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曆書》記載: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今日大暑,《黃帝內經》夏季養生之飲食養:夏季對應五臟中的心、五行中的火、五色中的紅、五味中的苦、十二時辰中的午。
  •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大暑
    用唐代詩人權德輿的說法,是:「倦眠身似火,渴歠(chuò,飲)汗如珠」,是「悸乏心難定,沉煩氣欲無」。唯一的辦法,是期待降雨,「何時灑微雨,因與好風俱」。大暑時節什麼最暢銷?宋代《歲時廣記》中記載唐代盛夏時冰塊之緊俏:「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每頒冰雪,論筐,不復償價,日日如是。」雖然我們的意念之中,古人是以涼亭、樹蔭、蒲扇、清茶的方式消暑,但實際上很多人往往也是和現代人一樣嚼冰塊兒,喝冷飲。唐代詩人李群玉《文殊院避暑》有言:赤日黃埃滿世間,松聲入耳即心閒。
  • 明日大暑,古人消夏避暑的方式中,還是最佩服白居易
    明日大暑節氣,北京持續的高溫燒烤模式和免費的「桑拿天」,讓小編也是消受不起,每天躲在空調屋,吃著冰棍,喝著冰水,貌似唯有用這種方法來消夏避暑。我們不禁好奇,古人面對這種天氣,是如何避暑的呢?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大暑天氣,如此炎熱,該怎麼度過這酷暑呢?白居易坐在庭院中間卻能悠然自得。眼前沒有任何遮陰的東西,但是臨風窗下,偶爾會吹來一陣清風。
  • 大暑 | 心靜自然涼
    圖片|網絡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矣」,此時不妨聽聽舒緩的音樂,如雲水禪心,讓煩躁的心平靜下來。《黃帝內經》記載「心在聲為笑」,適度地笑可以疏通心氣,心為君主之官,從而也能協調各臟腑機能。因此,保持心情舒暢尤為重要,要有「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心境,諸事看淡一點,想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