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養生篇

2021-02-27 小藍鯨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曆書》記載: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今日大暑,《黃帝內經》夏季養生之飲食養:夏季對應五臟中的心、五行中的火、五色中的紅、五味中的苦、十二時辰中的午。飲食要訣:

應季,吃開花結果的食物順潤心,如花瓜果茄類;應行,食心形食物舒心,如蕃茄、桃等;應色,食紅色食物順心,如紅辣椒、西瓜等;順味 ,增鹹減苦,吃開味鹹味食物清心,如毛豆、蓮子芯等;順陽,夏天表陽裡寒,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多吃薑有利於身體陽氣的生發而養心。

忌太苦、太鹹、太油、太冷之物。

小藍鯨健康俱樂部祝福您夏安!

四季養生之秋季養肺《立秋》送到


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鴨、鴿、童子雞等均是上等溫補品。

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早上喝熱粥還可以逼自己出點「養生汗」。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夏天用之取其順勢而為。

多吃健脾化溼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溼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溼功效卻一般。

1、薏米紅豆粥:薏米、赤小豆準備好泡上幾個小時,放入鍋中用足量的水燒開。後在鍋裡燜半個小時,再開火燜半個小時。此粥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2、茯苓粥:取粳米100克淘淨,與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熬至稠爛,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攪勻即成。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溼的功效。

3、冬瓜粥: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淨,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利尿祛溼,同時也是消暑佳品。


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食物,飲食與我們的健康也息息相關,吃對食物可滋補身體,吃錯食物可能就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有不少的名人,他們之所以事業有成並且獲得高手,主要得益於合理的飲食養生經。下面就一起跟著名人學飲食。

張友漁生前是中國法學會名譽會長、著名社會科學家,他能活到94歲,與他在飲食養生上主張順其自然有關:他有什麼吃什麼,到了什麼季節吃什麼,吃8分飽而從不挑食。他到飯館吃飯,覺得什麼都好吃,不論東南西北,古今中外,什麼風味都品嘗。他是山西人,山西人多嗜醋。但他離了醋也能吃得很香。有人到蘇聯吃不慣魚子醬,他卻照吃不誤。他吃過非洲菜,也愛吃日本菜。他吃細糧,也不拒食粗糧。


郭老注意飲食多樣化,主食以大米為主,兼吃粗、雜糧、如蒸發糕時要廚師加點玉米面。夏天,粥中加綠豆,可解暑。他既吃麵條、米飯,也吃餛飩、餃子與燒餅。他不忌口,不偏食,為調配飲食,避免五味過偏,除辣味菜外,也吃北京風味菜。他拒食油膩太多的葷菜,喜歡「清炒油菜」、「海米炒芹菜」、「清蒸魚」與「醋椒魚」等。他主張菜餚不要擺滿一桌,要「少而精」。


民俗學專家鍾敬文在83歲高齡時仍在大學中文系任教,精力也很充沛。別人向他討教養生之道,他說,由於戴上了假牙,吃飯時常吃軟爛易消化之食,如米粥、麵條、爛飯等。平時他注意飲食清淡,常吃青菜、魚與豆製品,紅肉類葷菜吃得不多。他愛喝湯,這是廣東人的傳統習慣。廣東人認為多喝湯水對身體有滋補作用。他最愛「羅宋湯」。他又認為,醬豆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下飯最好。

夏季養心

主料:豬心

輔料:毛豆米、蕌頭


冰鎮蓮子米

主料:蓮子米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荷花盛 蟬聲鳴 大暑至 夏正濃大暑二十四節氣,是人們關於時節輪迴、鬥轉星移的獨特智慧,是古人棲居於山川自然的偉大創造。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依時而農,依時而食,依時而醫。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荷花盛 蟬聲鳴 大暑至 夏正濃大暑二十四節氣,是人們關於時節輪迴、鬥轉星移的獨特智慧,是古人棲居於山川自然的偉大創造。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依時而農,依時而食,依時而醫。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二十四節氣 大暑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每年7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應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曆書》記載:「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古書《二十四節氣解》中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這足以說明了這個節氣的炎熱程度。
  • 大暑節氣:養生與傳統文化(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暑時節」】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養生,今天講解大暑
  • 與二十四節氣同行(大暑)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給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宋]趙昌    寫生蛺蝶圖(局部) 戊戌歲大暑節氣檯曆
  • 二十四節氣丨大暑養生防暑溼 飲食清淡莫貪涼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這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大暑時節,不僅要防止暑溼乘虛而入,導致免疫力低下,更要當心中暑、熱中風、肩頸疼痛,胃腸道疾病等疾病。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大暑處在中伏裡,大暑熱氣猶大也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二十四節氣表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24節氣藥膳食療藝術】 大暑養生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
  • 二十四節氣大暑圖片大全手繪,小清新大暑手繪插畫圖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啦,大暑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日,也是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到來了,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相信大家應該能理解這個「極」的含義。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十四節氣大暑手繪插畫圖片大全,一起來感受下插畫世界裡的唯美大暑吧!
  • [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大暑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 節氣由來  每年的7月22日前後,即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
  • 大暑節氣吃什麼可以養生 大暑養生禁忌
    今天是大暑節氣,這可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小編提醒,它的到來意味著人們將迎來高溫酷熱的天氣,而且雷雨、颱風天氣會變得頻繁。而且該階段正屬於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若是不注意保健的話,身體很難適應這樣的高溫天氣,從而容易出現疾病。
  • 益盛堂養生百科:大暑節氣養生——只要記住這六個字就夠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大暑為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初二)。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鬥指丙;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民間有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大暑處在中伏裡,大暑熱氣猶大也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大暑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我國各地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司空見慣,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大暑經常出現40℃的高溫天氣,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也多,所以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
  • 大暑節氣幾月幾日具體時間 大暑吃什麼養生 大暑是最熱的時候嗎
    大暑節氣幾月幾日具體時間 大暑吃什麼養生 大暑是最熱的時候嗎­  新華社天津7月21日電「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3日5時零分,「大暑」節氣將正式登場。專家提示,此時節是一年裡最熱的時候,公眾在飲食起居上,宜多喝水常食粥,晚睡早起適當午睡,祛除暑熱待秋來。
  • 中國石油書協主席於恩東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大暑》
    大暑 2020年7月22日申時(15-17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從夏至到小暑、到大暑,地面吸收熱量不斷增加,到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因此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之說。大暑的物候表現: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所以,大暑高溫酷熱,時有颱風、暴雨和洪澇災害發生,抗洪救災,搶收搶種,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頭等大事。
  • 二十四節氣養生藥膳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遠在春秋時代. 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你知道民間流傳著哪些二十四節氣美味食譜麼 一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 宜食辛甘發散之品. 不宜食酸收之味. 肝主春. 肝屬木. 木性可曲可直. 條順暢達.
  •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節氣:大暑
    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大暑7月22日 ,農曆2020年六月初二,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等諺語。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