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二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
大暑,已到來
大暑正值「三伏」中
氣溫最高,日照最強
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盛夏時節的螢火蟲,因產卵於枯草上,孵化以後從枯草中飛出,被古人誤會為是腐草變成的。
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
自入伏以來,風雷暴雨時而大作,大暑時節更加肆掠,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荷葉薄荷粥: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將荷葉洗淨、切碎,薄荷洗淨,加入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即可食用。
部分地區雨量豐沛,溼度較大,體內溼氣重。在上則頭重如裹;在中則胸脘脹滿、胃納不香;在經絡則周身困重,四肢、關節酸痛沉重;因此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在於"養脾、祛溼"
暑邪:讓你氣陰兩虛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出汗過多會流失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則導致氣陰兩虛。
暑熱:讓你咽痛失眠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
暑溼:讓你肢體困重
大暑時節,雨水逐漸增多,溼邪最易乘機而入。
暑溼侵害人體會出現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不僅皮膚感覺黏黏的,連內臟也黏滯起來,導致有些人出現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等不適,甚至舊病復發。
脾胃差:讓你胃腸難受
大暑前後溼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對減弱。如經常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或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凌,則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出現食欲不振等症狀。
適當吃些苦味食物,既能健脾開胃,還能預防中暑。另外,苦味食物還具有醒腦提神、解除疲勞的作用,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回復精力和體力,減輕乏力感。
推薦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等。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人容易疲勞和食欲不振。因此,應注意攝入健脾養胃的食物。
推薦食物:綠豆湯、蓮子等,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桑拿天,天氣溼悶,容易耗氣傷陰,出現虛弱無力等症狀,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增強體質。
推薦食物:建議多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此外,山藥、大棗、雞蛋、蜂蜜、蓮藕、木耳等也有滋陰功效。
大暑至,熱至極
在大暑這個時節
注意飲食健康也極為重要
都看到這裡了,幫我們點個「在看」唄!
科學養生,長壽康寧
艾灸360
保健養生號中的一股清流
掃碼關注
了解更多中醫艾灸健康養生知識
⊙註:本公眾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