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這樣養生,補脾健胃養心還消暑

2021-02-12 艾灸360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二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

大暑,已到來

大暑正值「三伏」中

氣溫最高,日照最強

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盛夏時節的螢火蟲,因產卵於枯草上,孵化以後從枯草中飛出,被古人誤會為是腐草變成的。

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

自入伏以來,風雷暴雨時而大作,大暑時節更加肆掠,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荷葉薄荷粥: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將荷葉洗淨、切碎,薄荷洗淨,加入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即可食用。

部分地區雨量豐沛,溼度較大,體內溼氣重。在上則頭重如裹;在中則胸脘脹滿、胃納不香;在經絡則周身困重,四肢、關節酸痛沉重;因此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在於"養脾、祛溼"

暑邪:讓你氣陰兩虛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出汗過多會流失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則導致氣陰兩虛。

暑熱:讓你咽痛失眠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

暑溼:讓你肢體困重

大暑時節,雨水逐漸增多,溼邪最易乘機而入。

暑溼侵害人體會出現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不僅皮膚感覺黏黏的,連內臟也黏滯起來,導致有些人出現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等不適,甚至舊病復發。

脾胃差:讓你胃腸難受

大暑前後溼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對減弱。如經常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或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凌,則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出現食欲不振等症狀。

適當吃些苦味食物,既能健脾開胃,還能預防中暑。另外,苦味食物還具有醒腦提神、解除疲勞的作用,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回復精力和體力,減輕乏力感。

推薦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等。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人容易疲勞和食欲不振。因此,應注意攝入健脾養胃的食物。

推薦食物:綠豆湯、蓮子等,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桑拿天,天氣溼悶,容易耗氣傷陰,出現虛弱無力等症狀,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增強體質。

推薦食物:建議多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此外,山藥、大棗、雞蛋、蜂蜜、蓮藕、木耳等也有滋陰功效。

大暑至,熱至極

在大暑這個時節

注意飲食健康也極為重要

都看到這裡了,幫我們點個「在看」唄!

科學養生,長壽康寧

艾灸360

保健養生號中的一股清流

掃碼關注

了解更多中醫艾灸健康養生知識

⊙註:本公眾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大暑應喝3種「度暑粥」來消暑,治熱病、護脾胃、養心血,營養更美味
    今日大暑,正好處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後,和民間的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呼應,此時的氣候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時候。在《皇帝內經》中有這樣的說法:「藥以去之,食之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講的就是「藥粥療法」,以粥來治病,達到強身的目的,而在此時最宜喝「度暑粥」,也是一種藥粥,可防治百病。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大暑養生,補水為首大暑時節,如何保陽、祛溼,健康消暑,中醫有這些「妙招」。01春夏養陽立夏時節,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生,養生要因勢利導,夏季養陽還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顯著振奮機體陽氣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
  • 大暑喝茶,你必須知道的事
    盛夏悶熱大暑節氣已至此時此刻如果有一碗清心香茶不僅清熱解暑還不失夏日生機
  • 大暑節氣吃什麼可以養生 大暑養生禁忌
    今天是大暑節氣,這可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小編提醒,它的到來意味著人們將迎來高溫酷熱的天氣,而且雷雨、颱風天氣會變得頻繁。而且該階段正屬於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若是不注意保健的話,身體很難適應這樣的高溫天氣,從而容易出現疾病。
  • 香芹包燒茶樹菇,溫陽、補脾、驅寒,應對嚴寒剛剛好!
    一份香辣的香芹包燒茶樹菇,健胃、補氣、助陽,吃完人體像在春日裡一般的溫暖舒暢。 食材:芭蕉葉、鮮茶樹菇、香芹、鹽、姜、糖、幹豆豉1匙、黑胡椒碎、小紅椒3隻、生抽、素蠔油。 步驟:1、香芹、紅辣椒切段,茶樹菇掰絲,姜切片。2、熱鍋,茶樹菇煸幹水分,出鍋備用。
  • 夏至養生 宜服消暑祛熱湯(圖)
    電風扇變成電吹風,睡涼蓆好像睡電熱毯,呆在空調屋就再也不想出門……  為了解暑,不少人開始大量食用冰棍、冷飲、涼菜等食物,反而損害了自己的身體,那麼夏至後,該吃些什麼養生呢?生活起居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大暑小暑,嘗酸吃苦(養生必看)
    適當吃些酸味食物,有利於生津止渴、健胃消食。這裡為大家推薦兩種酸味食物:1、烏梅《本草綱目》記載:「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為烏梅。」中藥當中的烏梅,不同於零食裡的話梅。大暑節氣製作烏梅飲,能安神除燥,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2、 陳皮《本草匯言》記載, 「陳皮善散能開氣;是理氣之藥。」大暑節氣,極端天氣多發,外邪極易侵入人體。與內邪交結,就容易產生痰、瘀、溼、毒。
  • 今日大暑 雨天相伴 願君夏安
    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建議小口多飲,而不是一次性飲水過多,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同時,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 二十四節氣——大暑養生篇
    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曆書》記載: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四季養生之秋季養肺《立秋》送到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早上喝熱粥還可以逼自己出點「養生汗」。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
  • 艾節氣︱小暑:一年中最需要補脾的時節,把握好時機哦!
    「小暑大暑,艾灸補脾」,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凡脾虛之人皆可艾灸脾經原穴太白。若能在脾經主時(上午9至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所謂原穴,就是這條經絡上具有統攝作用的穴位,它對相對應的臟腑十分重要。太白對於我們脾系統的保健來說非常關鍵,按揉、艾灸或者外敷此穴,可以補脾,對脾虛引起的食欲不振、渾身乏力、犯困、水腫、腹脹、腹瀉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 日盛三伏暑氣燻,大暑節氣食物禁忌!
    不過,最好要適量否則傷胃大暑時節人們出汗多而易丟失津液,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斂汗止瀉祛溼,還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炎炎夏季,人們喜食生冷,若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哦大暑靚湯推薦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綠豆湯」夏季當推綠豆湯
  • 中醫養生 大暑養生降暑粥 各地大暑節氣風俗大搜羅
    天熱汗多,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重視補水,平時喝開水最好,必要時,則應該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所必需。此外,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還應重視以粥養生。  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為主。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健脾養胃食物則為赤小豆、薏米、南瓜等。以下就介紹幾種典型的度暑粥。
  • 作品 | 2017大暑,品牌及地產熱點稿合集
    多樂士#大暑# 熟,能生巧。大象#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宜吃冰棒……真果粒小暑過去是#大暑# 藍朋友幫你消消暑海爾打開我,大暑變大雪#今日大暑##今天沒有大暑# 搜狗輸入法#大暑# 二十四節氣之一,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在這樣的酷暑之日,除了吃涼性食物消暑以外,也為自己的手機換上一款清涼的手機皮膚吧!
  • 明兒大暑,是一個相當相當厲害的日子!
    然而,大暑才是一年中最「危機四伏」的時刻:大 暑外 文 名:Great Heat代表寓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候特點:高溫酷熱風俗活動:曬伏姜,燒伏香風俗食物:飲伏茶養  生:補脾健胃三  候: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特  點: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最為頻繁
  • 大暑節氣到,大暑養生全攻略搶先看!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節氣後「蒸煮模式」即將開啟,40℃以上極端高溫天氣最易在大暑出現。營養專家表示,大暑時節飲食宜「清補」,保持情緒平和。這一份微信上說得最全的大暑養生寶典,一定要收好啦。7月22日大暑到,那麼大暑的習俗,你知道有哪些嗎?今天為你盤點大暑的習俗:吃「仙草」、飲伏茶、貼三伏貼、喝暑羊……這些習俗你聽說過嗎?
  • 「大暑」巧逢「中伏」第一天,消暑去溼健脾!
    有清涼消暑,除煩熱,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但哈密瓜性涼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引起腹瀉。大暑喝什麼湯?大暑節氣正值高溫季節,多喝湯水可以消暑補水,那麼大暑喝什麼湯,你知道嗎?祝福君為您介紹五種最適合大暑節氣喝的養生湯。1、綠豆湯
  • 益盛堂養生百科:大暑節氣養生——只要記住這六個字就夠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大暑為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初二)。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鬥指丙;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民間有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 福建十六道消暑小食,讓你清涼一夏!
    這樣的一種食物用特製調料醃製後再快速冷凍,那吃起來冰涼沁心的口感,真的很容易就讓人上癮了。閩侯·酸棗糕酸甜可口 開脾健胃夏日小食除了能帶給人一瞬的清涼感受外,有的還具備祛火、開脾健胃等調節腸胃的保健功效。閩侯南嶼的酸棗糕就是這樣一種美食。
  • 在福建,這些才是咱們最經典的消暑方式,都是記憶!
    這樣的一種食物用特製調料醃製後再快速冷凍,那吃起來冰涼沁心的口感,真的很容易就讓人上癮了。閩侯·酸棗糕酸甜可口 開脾健胃夏日小食除了能帶給人一瞬的清涼感受外,有的還具備祛火、開脾健胃等調節腸胃的保健功效。閩侯南嶼的酸棗糕就是這樣一種美食。
  • 蓮子不僅能補脾止瀉,還能養心安神
    《本草綱目》記載:「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以其權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