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節氣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節氣到來,標誌著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說法。
小暑時節,最適於艾灸養脾
艾灸講究時令,夏季是一年中的最佳時期。時至小暑,我們馬上將進入「伏天」,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小暑大暑,艾灸補脾」,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凡脾虛之人皆可艾灸脾經原穴太白。若能在脾經主時(上午9至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所謂原穴,就是這條經絡上具有統攝作用的穴位,它對相對應的臟腑十分重要。太白對於我們脾系統的保健來說非常關鍵,按揉、艾灸或者外敷此穴,可以補脾,對脾虛引起的食欲不振、渾身乏力、犯困、水腫、腹脹、腹瀉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之樞機,故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可配合針灸胃經合穴足三裡。脾應於季夏,小暑大暑時節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溼。
此外,在小暑時節進行節氣灸,對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心絞痛、肺氣腫、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腹瀉、凍瘡等好發於冬天、陽氣虛弱的疾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暑節氣飲食養生要正確
1、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鹹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2、蓮子養心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3、章魚補血
章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4、草菇抗癌
草菇蛋白質中,人體八種必需胺基酸齊全、含量高,佔胺基酸總量的38.2%,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特別是對消化道腫瘤有輔助治療作用,能加強肝腎的活力。
5、茄子抗老
夏季對人體的損耗大,茄子中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夠延緩人體衰老。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
【微健康】
【微健康】——為健康更健康,關愛您和身邊的人!大家一起來養生!
關注老闆最受歡迎的健康平臺
馬上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