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芒種南風揚,夏季雨滿塘,是什麼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2020-12-18 九零育兒寶典

農村俗語:芒種南風揚,夏季雨滿塘,是什麼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眼下麥子已經成熟,各地都開始準備收割麥子了。阿寧小時候也有幫助大人收麥子的情況,收麥子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了。而農民們這個時候也很關心天氣,在阿寧的家鄉就流傳著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芒種南風揚,夏季雨滿塘。

這句話說得是芒種時期如果颳起了南風,預示著接下來雨水充足。在北方芒種意味著麥收來臨,這是農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候,接下來就要種玉米了,在南方芒種意味著隨收隨耕隨種。因此,芒種時節的天氣情況直接影響一年的收成。

其實這句話還有上半句:芒種刮北風,旱情會發生。如果芒種那天刮北風的話,那麼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比較少,很有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的旱情。還有類似的說法是,「芒種刮北風,旱了不會輕」。

從科學角度分析,我國的東面和南面都是大海,南風容易帶來雨水。而我國北方是蒙古和西伯利亞高原,北風帶來的雨水非常少。所以,一年之中如果北風持續的時間長,代表著今年天氣乾旱,如果南風的時間長,則預示著雨水充足。

一般來說,農民喜歡雨水而不喜歡乾旱,雨水足代表著好收成,當然,收麥子的時候名農民還是不希望下雨的,麥收過後,下不下雨就無所謂了,當然乾旱也不好。所以,阿寧認為,我們還是需要提前看下天氣預報,及時的做好防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後來改變自己的現狀,好讓自己有個美好的人生,當然這裡所知的知識不單單是課本上的,更多的是平時在社會中的積累,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就必須要全方位的發展自己,這樣方能走得長遠。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文/農夫也瘋狂小滿節氣已經到了,而下一個節氣就是芒種了。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有些人也比較好奇,小滿節氣以後,為什麼是芒種,而不是「大滿」,以前農夫也有過這樣的疑惑,當時聽老輩人說起過,之所以用芒種來取代「大滿」,這是因為在這個節氣的時候,農民都是非常忙碌的,夏收作物在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收割,而夏播秋收作物則要忙著下地種植。總結起來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所以「芒種」一詞其更能反映出農忙現象。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所以用芒種要比大滿更好。
  • 農村老人言:南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南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但是現在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都開始到城市發展了,而且現在中國科技力量發展的也是非常的快,所以有很多人都不會太在意俗語了,漸漸的越拉越多的人都開始忘記了農村的俗語,有時候在說道俗語的時候,有些農村人甚至連它的意思都不知道,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農村的俗語,看看大家在自己家鄉的時候有沒有聽過。
  • 農村俗語:「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不要去質疑有關氣候的農村俗語,它比天氣預報還準確,天氣預報能預測是冷冬還是暖冬嗎?某些人說「過了冬天就知道是冷冬還是暖冬了」,呵呵呵呵。有關氣候預測的農村俗語人們長期農業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經過長時間反覆驗證才總結出來的。「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啥意思呢?芒種下雨好嗎
    芒種節氣到,也是農民最為忙碌的時刻,芒種芒種,忙收忙種。在芒種期間是北方大部分地區夏糧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秋糧的時刻。所以芒種節氣的到來,農田裡面是相當忙碌的,在芒種期間,也有很多農村的俗語,大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夠帶來好的收成。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清明求天晴
  • 農村俗語「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是什麼意思呢?準不準確?
    農村俗語:「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是什麼意思呢?準不準確?至於說「大寒脫衣裳,清明雪打秧」是什麼意思,說的就是大寒這一天天氣非常暖和,不僅不冷反而還要熱得脫衣服的話,只不過如果出現這種反常天氣,那麼到了清明的時候就會下大雪打在秧苗上面了。
  • 農村俗語: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什麼意思?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先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一直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由於當時沒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這些農村俗語也一度作為知道農民耕作的參考依據,可見,這些俗語對於先人們的重要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俗語「小滿18天,不熟自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南方,小滿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雨季的到來,也就是到了多雨的日子,有句俗語叫做「小滿江河滿」。在北方,小滿的到來則意味著北方的小麥籽粒趨於飽滿,也就是八成滿。小麥籽粒要達到十成的飽滿,要等到大滿。但是24四節氣中卻沒有大滿,取代大滿節氣的是芒種。
  • 農村俗語「小滿十八天,不熟自幹」這句話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今天是小滿,小滿的節氣也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小滿的節氣也是代表著雨水從這個時候就開始增多了,對於農村的節氣也是農民按照種地的農時來總結出來的,啥時候的節氣就有啥樣的天氣,這個也是和我們農民種地息息相關,畢竟農民在農村種地也是按照節氣來規劃的,眼看著小麥即將成熟,農村有句俗語叫「小滿十八天
  • 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
    摘要:春分將至,春分「分」的是什麼?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3月份下旬了,而在3月20日就要迎來春分節氣了。那春分是啥意思,到底「分」的是什麼呢?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二十四節氣,農村的老人還是非常重視和熟悉,現在雖然有天氣預報了,但是有些老人依然還會通過節氣來預測後面的天氣和一年糧食的收成好壞,其中有些還是比較準確的。而春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其時間是在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而今年的春分節氣是3月20日。
  • 俗語「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啥意思?有道理嗎?如今農民風景優美如畫,如果你也有山水山居情懷,你可以抽空來到農民領略大好美景。農村的房屋是越做越好看,樣式和風格極具現代化個性,各類小別墅一樣的造型,加上套院,農民生活真是檔次很高了,但是,農民在蓋房子的時候還是要先理解這句老俗語「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
  • 俗語「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農民風景優美如畫,如果你也有山水山居情懷,你可以抽空來到農民領略大好美景。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關於農村選地址、建房子的風水可真是多,小編整理了幾天都沒整理完。其中不乏充滿道理的農村老話和風水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還有一些就有點帶有迷信、恐嚇的色彩,之所以寫這個系列不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而是讓大家辨別清楚這些究竟是糟粕還是精華。
  • 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人們對於房子都有很深的執念,而在農村也是這樣,農村的人們認為蓋房子是很重要的事情,房子也是以後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場所。還有一句俗語「不怕屋前鬧嚷嚷,就怕屋後腳板響」也說的是房子最好是大門是朝向路。那麼今天小慄要聊的是另外的一則特別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樣的意思,具體指什麼,又有蘊含著什麼特殊道理呢?聽到這句俗語,很多人都會問依山傍水的房子不是最好的嗎,而這樣的房子也是人們更嚮往的田園風光不是嗎?
  • 在農忙時節,農村有4個關於農事的諺語,很多人不知道,但很實用
    不過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就是以前農村沒有現在的時間計時器,尤其在農村,那麼農民朋友都是根據什麼來了解農忙時節的一些農事活動的呢?2、麥子入場晝夜忙,快打、快揚、快入倉這句諺語幾乎在現代已經很少用到了,主要是有了聯合收割機的原因,以前收割麥子都是使用的鐮刀,而麥子收下來有秸稈還有麥殼,那麼就需要揚場(找個空地去殼),一般白天收麥子,到了晚上其實才是最忙的時候,因為麥子收下來了要緊接著要脫殼,這裡說的快打就是說的快點打場的意思,而快揚就是以前揚麥子,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俗語:「一日南風三日暖,三日南風狗鑽灶」,是啥意思?
    農村有不少俗語,關於飲食的,關於天氣的。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說「一日南風三日暖,三日南風狗鑽灶。」當時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只知道大人們一這樣說,就說明要變天了。後來理解了這句話的氣象原理,不得不感慨老農們對天氣總結的真到位。這句話整體是針對北方來說的。意思就是說冬天的時候,刮上一天的南風,接下來的三天都會比較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