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臘八節與臘八粥的由來

2021-02-27 南安雪峰寺

2018年1月24日


農曆臘月初八 星期三


距離節日還有七天

臘八節是中國民間流傳久遠的一個普通節日。

 

這個節日在中國流傳一千多年來,

 

一直受到歷代宮廷及普通民眾的重視。

 

追溯臘八節的源頭,不僅有佛教的因素,

 

而且還有民俗的成分,因此,

 

這個具有不同由來的節日,不僅為佛教界所重視,

 

也成為我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

 

下面就簡要介紹臘八節的佛教及民俗由來。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

 

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

 

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

 

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信徒普遍認為這一節日來自於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不認同當時婆羅門的階級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出家以後,開始時過了六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祇吃很少的食物,到後來已是衣衫襤褸,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盂的牛奶給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喝了之後,很快恢復了健康。之後他在尼連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並施捨給百姓。「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粥由此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

 

 

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難,

 

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農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

 

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

 

臘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

 

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

 

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

 

一般都為甜味粥。

 

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

 

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又稱「佛成道日」。

 

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

 

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

 

並將臘八粥贈送給信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還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民眾都認為喝了寺院的臘八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在宋朝時,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

「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直到今天,我國仍然有很多寺院依然保存著臘八節煮粥分施寺院周邊居民的習俗。

 

 

據此,漢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臘月初八都要予以紀念。

 

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

 

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

 

 

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缽,

 

沿街化緣,將收集的米、慄、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貧窮人家稱它「佛粥」。

 

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

 

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信眾需要。

 

有些信眾認為,

 

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

 

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一年,

 

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

 

由此而誕生了「臘八節」。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在清代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慄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糯米         適量

 

蓮子         適量

 

紅小棗    適量

 

核桃仁    適量

 

糖水         適量

❶各種食材放入水泡4個小時。

 

❷泡好的糯米放入鍋內煮3分鐘。

 

❸撈出放在籠布裡攥幹水分。

 

❹放在鍋裡蒸20分鐘。

 

❺把棗跟蓮子擺在碗裡。

 

❻把蒸的米飯放在碗裡最後把去了皮裡的核桃仁圍在碗上。

 

❼放在鍋裡蒸20分鐘就好了。

 

❽將蒸好的飯到扣在盤子裡炒鍋放入糖水再放入水澱粉將湯汁收濃些調成蜜汁澆在飯上就好了。

糯米        

 

黑米        

 

花生        

 

白雲豆   

 

赤豆        

 

核桃        

 

蓮子        

 

紅棗        

 

米仁        

 

桂圓肉   

 

白木耳

❶難以煮爛的材料,如我用的材料中的白芸豆、赤豆、白木耳、米仁、紅棗事先用溫水泡30分鐘。

 

❷剩下材料洗洗,統統放電飯煲裡。把泡好的材料也一併倒入。

 

❸加水,按我們平時煮粥的水量差不多就行。

 

❹電飯煲插上電,有煮粥功能的按下煮粥鍵,沒有煮粥功能的按下煮飯鍵,鍋裡煮開後,繼續煮30分鐘(期間要攪動幾次防止粘鍋),然後把電飯煲設置到保溫檔,煲過夜,這樣做出來的粥會非常的香甜濃稠。一般臘八粥是甜的,所以吃前加糖拌勻即可。

❶臘八粥的材料,是各種五穀雜糧。必不可少的米,可以選大米,也可以選糯米。我選用了糯米,感覺更加香濃粘稠些。主料的大米和糯米這類要比其它材料的份量稍多些。其它材料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來選。五穀雜糧有大米、小米、江米、薏仁米、大麥米、紅豆、蠶豆等,粥果有慄子、紅棗、核桃、桂圓肉等。

 

❷煮粥的材料中有些材料是比較難煮酥爛的,比如赤豆,芸豆,白木耳這類,最好事先泡至少半個小時再和其它材料一起入鍋煮,這樣煮出來會更軟糯好吃。

 

❸煮臘八粥,可以用砂鍋、電燉鍋或者像我一樣用家家都有的電飯煲。好吃的臘八粥最好先煮再用微火慢煲,這樣煲出來的臘八粥,香濃黏稠,非常好喝。家裡煮,我就用晚上睡前,把各種材料放電飯煲先煮30分鐘,讓材料受熱都煮開,然後再轉保溫檔讓粥保持在一定的溫度下慢煲過夜,第二天早上起床就能吃到熱氣騰騰,香甜軟糯,黏黏稠稠好喝的臘八粥了。

相關焦點

  • 臘八節與臘八粥的由來
    追溯臘八節的源頭,不僅有佛教的因素, 而且還有民俗的成分,因此, 這個具有不同由來的節日,不僅為佛教界所重視, 也成為我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 下面就簡要介紹臘八節的佛教及民俗由來。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信徒普遍認為這一節日來自於佛教。
  • 臘八節、臘八粥的由來
    今天是臘八節,我們從小就知道臘八節要吃臘八粥,卻不知這個傳統從何未來。所以想藉機給大家普及一下知識以及一些現實的內容。臘八節就是臘月初八,也就是陰曆的十二月初八,古時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本是佛教的重大節日。
  • 臘八節的由來是什麼?臘八節由來故事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今天是2019年1月13日,也是農曆年臘月初八,即臘八節。臘八,作為進入臘月第一個節日,可以說把年的氣氛再提升了一步。然而提起臘八,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所謂的「臘八粥」。但你知道臘八節的由來嗎?臘八及臘八粥與佛教文化的淵源嗎?
  •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的由來傳說及臘八粥的製作方法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2020年1月2日農曆2019年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節顧名思義就是臘月初八,這個節日就是原汁原味的佛教節日。為什麼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呢?臘八除了喝粥還有哪些習俗?
  • 2018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做法
    2018年01月24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星期三,臘八節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 臘八節和臘八粥的由來其實和佛教沒有什麼關係
    關於臘八節和臘八粥的起源,在社會上有一種錯誤說法,說臘八節源於夏曆十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的成道日,而那天佛教寺院僧眾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名曰臘八粥。將臘八節和臘八粥的起源和釋迦牟尼成道連繫在一起,是錯誤的。首先在時間上,釋迦牟尼成道是在西元前550餘年的春秋之時,那時候的印度使用的是印度歷而不是中國夏曆。
  •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臘八節是紀念哪位高僧?臘八節由來吃臘八粥的寓意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的由來及傳說!
    古人在臘八節這一天祭祀活動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臘八節祭祀。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用水煮了煮熬成了一大碗「五穀粥」,恰好那天又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五穀粥」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艱苦又特殊的日子,於是他把那一天定為「臘八節」,又把自己那天吃的「五穀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 臘八節到了,你對臘八節了解多少,你知道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嗎?
    臘八節,是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年的1月2日就是臘八節。俗語稱,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臘八節的到來,年味也越來越濃。大家都在忙著泡臘八蒜、喝臘八粥,今年的臘八節,你又是怎麼過的呢?你對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又了解多少呢?
  • 臘八節的由來,這一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呢?
    俗話說,過完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臘八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月是祭祀之月,慶祝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古人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將年終祭祀大典「臘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祭的風俗起源於周或秦漢時期。
  •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故事盤點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簡介
    今天是「小寒」,又恰逢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一碗香甜軟糯的臘八粥大抵是最好的選擇。每逢臘八,家家戶戶都會做臘八粥、醃臘八蒜,合家分享,饋贈親友。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臘八開始,要掃房、祭灶、寫春聯、趕年集、買年畫、備年貨…今天,一起喝碗臘八粥,「蒜蒜」新年怎麼過~  臘八節是幾月幾日?臘八節有哪些傳統習俗?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來歷?又是誰發明的臘八粥呢?
    古代很多節日都是因為紀念某些名人或者歷史事件,就比如咱今天所講的臘八節,這個我們都知道臘八節是要喝臘八粥的,在古代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煮臘八粥喝,還有一個民謠是這麼說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那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臘八節的由來。
  • 臘八節手抄報簡單資料大全 臘八節的由來風俗故事50字介紹
    臘八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宗教、農祀節日。南北朝佛教傳人中國後,與佛教節日相重合,又稱「佛成道節」。各個地方的臘八節習俗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你可知道關於臘八節的習俗及傳說故事有哪些?傳說一: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
  •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臘八節各地習俗風俗有什麼不同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
    再過幾天就是臘八節了,每年的臘八節我們都會煮臘八粥,然後轉眼就到年上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過了臘八,就是年」。那麼每年都過的臘八節,你知道它的由來嗎?臘八節,除了喝臘八粥還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
  •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故事傳說簡單點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30字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50字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
  • 2018年臘八節是幾號?臘八節的由來有哪些美食習俗
    2018年臘八節是幾號:2018年1月24日  農曆臘月初八,臘月第一個節日「臘八節」就要到了。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此日,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打掃房屋,祈福迎春。此外,家家戶戶還會做臘八粥、醃臘八蒜、吃臘八豆腐…關於臘八,還有哪些美食習俗?
  • 【臘八吉祥】• 臘八節---相約寧國│食臘八粥
    2020年1月2日農曆己亥年臘月初八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說文解字》中記載,冬至後的第三個戍日就是臘八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逐漸形成喝臘八粥的習俗。
  • 臘八節的臘八粥與冰糖葫蘆
    ——《臘八節民謠》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進鄰裡感情,老虎橋社區、華光社區聯合書千閱讀服務中心開展臘八節主題親子活動。《臘八粥》講了山裡的小女孩嫣兒在臘八節與媽媽和奶奶一起煮臘八粥的故事,結尾處,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和嫣兒一起,唱起了臘八節的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