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便利店為什麼會成功?商業模式分析

2021-01-10 友數連鎖

便利蜂連鎖便利店通過三年的時間,目前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開出了上千的門店,擴張速度相當的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有著很領先的優勢。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雪糕品牌鍾薛高「網紅雪糕」,通過便利蜂連鎖便利店,為電商產品「網紅雪糕」打造線下零售渠道,實現引流到店的同時,也給產品提升了銷售渠道,可謂是互利互惠。下面就來具體來看看下是怎麼做的吧!

細分市場,有針對性的選品

這一點是便利蜂不同於其他連鎖便利店的特色,這也是鍾薛高在這麼多便利店品牌中選擇便利蜂的原因。

這一點意思就是,通過數位化運營新零售便利店,商家可以及時、精準掌握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消費者喜好,從而實現「千店千面」。

從而便利店商家便可以根據消費者喜好,有針對性的選擇線上營銷商品,打造出所謂的「網紅雪糕」,為線下帶來真實的引流數據。

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給顧客驚喜感

其次,通過給顧客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讓用戶形成驚喜感,從而產生用戶黏性,目前的便利蜂通過新零售系統來對商品進行精選與搭配,從而展示給進店用戶最需要的商品,從而引流到線下。

未來便利蜂還將在差異化服務上,拓展更多的服務內容,豐富服務種類,解決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比如探索推廣洗衣代收、快件代收代發、複印傳真、送貨上門、代辦交通卡、如廁等更多的便民服務功能,努力把服務做到極致。

簡單的總結就是細分市場,挖掘消費者的需求,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營銷的精準度,也可以節省高昂的運營成本。

相關焦點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
    但是,日系便利店特別是7-11賴以成名的加盟制,便利蜂卻沒有繼承。在便利店過去的邏輯裡,加盟制與開店速度相輔相成,這也符合商業一般規律。在中國的快遞市場也是如此,直營的順豐,網點覆蓋能力其實不如三通一達,但是產品溢價可以做得高一點。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虎嗅網
    便利蜂在北京的便利店圈是個另類存在。從2017年開始創業至今,不僅開店速度驚人,三年北京一座城市達到了500多家門店。而且公司採用全直營的模式。這兩點做法都是打破常規的。 在便利店圈內,便利蜂是公認比較接近日系風格的,比如熱餐島這個做法,就是北京7-11的首創。但是,日系便利店特別是7-11賴以成名的加盟制,便利蜂卻沒有繼承。
  • 便利蜂便利店盈利靠的是什麼?
    目前連鎖便利店行業,引人注意的就是便利蜂宣布正式盈利的新聞了,便利蜂連鎖便利店誕生三年多,憑何在這麼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歸根到底還是他們的新零售轉型之路布局的順利。提供智能化運營,大大減少人力成本首先,便利蜂的成功轉型,就在於它的智能化運營,他們所涉及到門店運營工作,除了顧客服務、商品上架、衛生打掃都是無人模式,顧客進入門店,從選購,到結帳都沒有員工參與。
  • 算法「淘汰」便利店店長,便利蜂正在殺死「解憂雜貨鋪」?
    科技浪潮下,傳統商業模式在被新技術不斷改造和取代,原有的客戶需求和行為正在被一串串數字重新定義和解讀。便利店行業同樣也被捲入其中。沒有情感的算法,能夠真正讀懂人嗎?店長和算法,誰更「靠譜」?傳統便利店的核心是人,而便利蜂的核心是算法。相比較之下,便利蜂自從誕生下來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基因。這也註定著,在數位化的路上,便利蜂的自然生長與傳統便利店斷臂求生的改革會有著不同的效果。
  • 便利蜂變革便利店,新國潮如何「乘風破浪」?
    與此同時,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催動便利店商品供應鏈的進化,昔日7-11式的集中匯總式配送已經不再奏效,如今,地處不同區域門店的消費光譜可能大相逕庭。從這個角度來說,便利店想要在一線城市存活,僅憑商品的流行還遠遠不夠,商業模式的創新,才是這裡未來的「潮流」。而藉助於數位化技術,便利蜂正在將人們期待中的潮流變為現實。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 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便利蜂模式分析:為疫區千裡送盒飯的供應鏈從何而來?
    在資本夾持下,高鑫零售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阿里巴巴,Whole Foods超市交給了亞馬遜,沃爾瑪選擇自建+第三方模式延伸在線訂單,便利蜂則是大膽地選擇了純自建。我集中去便利蜂消費是在2018年秋天,當時便利蜂上海正在準備接通外賣。那個店選址在上海寶地廣場,附近遍布銀行與外企寫字樓,周圍也有盒馬、全家、快客便利店等。
  • 便利蜂「猜想」
    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一位便利店行業大佬最近公開表態說:便利蜂的數位化,讓他感動,但是他也很「同情」便利蜂。便利蜂靠數據選址、選品,指揮人幹活。即使是同樣崇尚數位化的同行,也認為便利蜂走的太遠了。
  • 便利蜂突圍 好鄰居放開加盟,北京便利店格局要變
    與好鄰居一樣,北京也是便利蜂的大本營,不過,北京的便利店飽和度一直落後於上海、廣州、深圳,2018年多個便利店品牌更是在北京宣布停業,此番好鄰居的蓄勢待發和便利蜂的突圍,是否將引發北京便利店格局的新變化?好鄰居急了?
  • 便利店與好生意之間,或許只差了一個便利蜂!
    便利店是不是門好生意?這是近幾個月以來,金江經常會聽到的疑問。的確,目前,有一些便利店們正在經受磨難。此前,7-11、羅森、好德等便利店品牌都做過關店調整,鄰家便利店也曾一度出現停業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門店數佔比最大的北京地區,便利蜂在運營兩年後已實現門店層面盈利。因此,也有消息稱,便利蜂或將於今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門店營運層面的季度盈利。總之,比起其他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的日子似乎好過不少。
  • 「我被便利蜂控制了!」
    隨著對便利蜂了解逐步加深,我發現數學對便利蜂而言完全不是噱頭,而是一種「信仰」和制度。從便利蜂誕生那一刻起,硬核的量化思維和管理就深深地烙進這家便利店的基因裡,並被運用在生產、銷售、運營的各個細節中。比如便利蜂每月會抽查店員服務錄像,如果在對客人微笑、打招呼等指標上不合格,店長就會被開除。
  • 全時便利店遭遇「敦刻爾克」 便利蜂、7-11和蘇寧小店誰能殺出重圍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丹昱)訊,在全時便利店宣布5月底前關閉京津門店,並努力澄清資金鍊斷裂消息之際,誰能接手其京津店鋪也在業內引發熱議。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全時退出北京市場後,便利蜂或將收下部分店鋪藉機擴張。
  • 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注被忽視的便利店食用油安全
    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面對便利蜂的逼宮,原以為全家、711等傳統便利店會陸續表態,結果卻集體沉默。「許多便利店熱餐用的是餐飲專用食用油,成分中多了棕櫚液油。
  • 從蘇寧小店、便利蜂、7-11、紅旗連鎖,看連鎖零售便利店品牌的困境...
    處於鮮食導入期的中系便利店和成熟期的日系便利店,則在門店投入和人效上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便利店的困局 連鎖便利店困局:商業地產去庫存在便利店密集區域帶動「到家模式」迫使到店需求下降,供應鏈體系受困。
  • 便利蜂宣布盈利的真實目的
    這次,他看到了便利店行業的機會。在東亞地區,便利店模式已經得到驗證。從需求量來看,韓國大約1500個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日本大約是2200個人;中國臺灣地區是2000-2400個人,泰國是2500人。面對這些便利店行業的普遍性問題,從7-ELEVEn挖角過來的便利蜂和莊辰超,還是最相信他網際網路背景的數位化算法來解決。便利店的「數位化管理」,即對生產、物流、門店、消費者進行全鏈路數位化採集,再通過算法分析從而做出運營指導。這樣一來,便利蜂可以解決擴張難的問題。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開放加盟是日系便利店扭虧為盈的主要路徑。觀研天下《2018年中國連鎖便利店行業分析報告-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顯示,日系三大便利店本土加盟比例均超過95%,平均淨利率高於6%。在成熟市場,三大便利店統一採用高加盟比例經營模式,7-11、羅森、全家在日本本土的加盟店佔比分別高達 98%、95%、97%。
  • 便利蜂逆勢擴招2000人 便利店抗風險能力凸現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便利店行業平均增速達18%,無論從銷售額還是門店量看,都是零售業中發展最為迅猛的業態。在這次疫情中,便利店成為各地民生保供的基礎設施,抗風險能力凸顯。疫情衝擊下,便利蜂逆勢擴招,體現出便利店行業整體的市場需求。
  • 便利蜂將建最大鮮食基地 便利店競速鮮食賽道
    北京商報訊(記者 閆巖 趙馳)鮮食成為各大品牌便利店比拼的賽道。近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在天津競買到一土地的使用權,將用於建設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項目建成後,結合便利蜂在北京的供應基地,未來華北的整個供應能力將能夠滿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 用數據思維找女朋友創業,便利蜂創始人成功秘訣,不信命運信概率
    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很厲害。 18歲時,莊辰超就被保送北大,之後三次創業三次成功。 他創辦的去哪兒網被百度收購後,身價達數十億,又創立了便利蜂進軍便利店行業。 莊辰超在商場所向披靡,不是運氣,靠的是數據和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