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注被忽視的便利店食用油安全

2020-12-18 界面新聞

記者 | 方園婧

5月初,便利蜂在華東地區發起便當買一送一活動。幾天後,全家推出低價便當積極回應,而羅森雖然沒有「迎戰」,但其中國高層仍不忘隔岸點評,刷了一波參與感,讓外人見識了便利店市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6月中,便利蜂的收銀小票上多了幾行字:「本店熱餐食材優選,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自此,便利蜂成為國內第一家採用金龍魚油製作熱餐的連鎖便利店。面對便利蜂的逼宮,原以為全家、711等傳統便利店會陸續表態,結果卻集體沉默。

「許多便利店熱餐用的是餐飲專用食用油,成分中多了棕櫚液油。一些散裝油的最低價格,比家庭用油便宜了近一半。」 一位餐飲界人士道出部分原委。也就是說,同樣分量同樣品牌的大豆油,一個「非」字之差,價格幾乎相差一半。

一份便利店熱餐十幾塊錢,屬於平價多銷。一位長期觀察便利店的業內人士認為,便利蜂宣布全線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無形中抬高了行業門檻,尤其是食材成本的增加,這對於全家、711這樣的傳統便利店無疑是致命的。

「全家、711是便利店1.0的代表,他們通過控制成本追求毛利率最大化,如果使用昂貴的食用油,除非提高銷售價格,否則將會損傷收益。」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而便利蜂在使用高檔餐館同款用油的同時保持價格穩定,不僅讓利消費者,也是便利店2.0時代善於借力科技的表現。」

記者在便利蜂門店發現,食材升級不只在用油上。在熱餐區的菜單上,肉末茄子、水煮肉片、麻辣香鍋等熱菜都特別註明使用品牌企業豬肉,宮保雞丁則標註「選用恆順香醋」。

同一款熱餐,選擇更優質的食材和用油,使品質得到了提升,而價格卻並沒有圍繞價值的變化出現上下波動,便利蜂這種「改寫」經濟學原理的底氣來自對數據和技術的高效運用,實現做極致食材的同時,又使得總成本不變。

作為一家算法驅動的便利店,便利蜂在很多領域的運營成本比傳統便利店低很多。毫無疑問,便利蜂的熱餐業務也是建立在算法基礎上。

便利蜂有一個數據化的熱餐評價矩陣的模型,創意一道新菜首先要滿足熱餐評價矩陣的基礎條件,這包括色、香、味、鮮,食材營養均衡等,然後再經過市場數據調研、工業轉化改良、專業試吃品鑑等環節,最後和消費者見面,並且通過消費者購買的頻率數據,決定菜品停留在店的時間。

數據化運營還包括對不同地域消費者偏好的大數據統計,從而對菜品的投放進行靈活調整,如果傳統便利店隨機的投放菜品造成一半浪費的話,在數據驅動的便利蜂模式中,這一部分節省出來的成本就可以被用到食品安全和質量上去。

前段時間,日中經濟協會攜數十家日本企業代表到便利蜂北京總部進行考察交流。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巖永正嗣直言,在數位化方面,日系便利店沒有很好發展,反而是便利蜂用數位化驅動便利店的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據上述業內人士觀察,全家、711等便利店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運營模式,雖有現成路數,卻因缺乏科技參與而效率不高,在成本控制上也差強人意。「相比之下,他們就像雅虎,而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便利店善於擁抱變化,更像Facebook,兩者格局不同,誰更懂得未來,更懂得用戶,誰就能擁有用戶,擁有未來。」

相關焦點

  •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便利蜂堅持規範用油
    近日,在全國食品安全周期間的「第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便利蜂憑藉其智能作業系統在便利店食品安全管理升級的探索與嘗試,斬獲「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稱號。同時,便利蜂還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保障生產及銷售的食品的安全性,作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首批決策之一,便利蜂表示,將在自產熱餐中全線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油。
  • 便利蜂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自產熱餐全線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
    擁有700家連鎖便利店的便利蜂日前宣布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同時宣布在自產熱餐中全線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油,以保障便利蜂所生產及銷售的食品的安全性。餐飲企業食用油消耗量較大,為節約成本引發的問題不斷。2010年,下水道流淌的「地溝油」被曝搖身變成餐桌上的「食用油」。近年來,「口水油」屢禁不絕,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記者了解到,便利蜂此次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員會由公司高管出任委員會重要職務,進行監督。自產熱餐中全線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油,就是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首批決策之一。「食品安全是我們的起點和底線,別的一切都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
  • 便利蜂逆勢破浪,多元衍生賦能「便利+」
    近年來,便利店市場競爭越發焦灼。而便利蜂成立3年,從北京、上海、南京到深圳、廣州、濟南、青島、合肥逐步落地覆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顯示,便利蜂門店數量達1585家,位居第12名。
  • 從便利蜂變身小企業食堂,透視中國便利店熱餐演變史
    但不管是哪種方法,都無法迴避建食堂人力成本高、發飯補不夠吃,叫送餐難以保證食品安全的尷尬,對於人員總數少於80人的小公司來說更是進退維谷。在一個答案中,一個40人小企業的老闆提供了一種解決方式——他把自己公司員工午餐問題包給了樓下的便利蜂。公司出錢建帳戶,員工在便利蜂裡消費購買熱餐,既得到了與集體食堂相同的菜品與服務,又把食品安全問題交給了更專業的機構保障。
  • 全家便利店「食品安全風波」帶給全行業的啟示
    這是筆者近日在辦公樓下的便利蜂買早餐時,見到的一個偶然事件。便利蜂的店員告訴這位消費者,他手裡的皮蛋瘦肉粥,剛好過了售賣時間,不能再出售了。說完這些,店員順手又把剩下的兩份給撤下貨架了。這起偶發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當日上午9點半,這家便利蜂門店的粥也隨之售罄。這些粥的售賣起始時間,是每天早晨5點半。對於便利蜂的熱食安全標準來說,沒做密封處理的熱食,只有4個小時的售賣時間。
  • 一場食用油引發的便利店進化戰爭
    對於同一款熱餐來說,食用油的變化,無疑使品質得到了提升,而價格卻並沒有圍繞價值的變化出現上下波動,讓人好奇便利蜂「改寫」經濟學原理的底氣在哪裡。最終我們發現,便利蜂「炫肌」動作只能歸結於,對數據和技術的高效運用。也就是說,做極致食材的同時,又要使得總成本不變,依靠的是對後者的有效控制能力。一張購物小票上對食用油變化的標註,也就此成為行業壁壘突現的前哨。
  • 獨角獸便利蜂入鄭爭奪小店經濟「蛋糕」
    便利蜂入鄭落戶自貿區4月16日,河南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註冊成立,標誌著新型連鎖便利店便利蜂正式進入河南。據悉,便利蜂成立於2016年,總部設在北京,目前已在全國開出1500餘家24小時直營便利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
  • 獨角獸便利蜂入鄭 爭奪小店經濟「蛋糕」
    便利蜂入鄭落戶自貿區4 月 16 日,河南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註冊成立,標誌著新型連鎖便利店便利蜂正式進入河南。據悉,便利蜂成立於 2016 年,總部設在北京,目前已在全國開出 1500 餘家 24 小時直營便利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
  • 上海便利店可以賣快餐了 便利蜂、聯華超市等在考慮
    市食藥監局在大調研過程中發現,深入到城市角角落落的便利店,可以開設快餐區域,這樣不僅可以方便市民就近就餐,也能保障食品安全。目前,相關標準已經制定完畢,正在徵求意見,預計4月正式出臺。這幾天,上海市中心的一些便利店正在進行內部改裝。在這家便利蜂內,可以看到超市一角已經開闢出一個小廚房,蒸烤箱、水池等一應俱全。未來,這裡可以像快餐店一樣,提供十幾種熱菜,讓顧客隨意選擇。
  • 濟寧市成立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濟寧報導為強化全市食品藥品安全統籌協調,經濟寧市政府同意,濟寧市將原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調整為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簡稱市食藥安委)。近日,市食藥安委印發《關於公布濟寧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濟食藥安委字〔2020〕1號),公布了市食藥安委成員單位和人員、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等。經過此次調整,市食藥安委新增了濟寧市醫保局、濟寧市畜牧業發展中心2個成員單位,這一舉措對進一步夯實食品藥品基礎、把好食藥安全監管關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便利蜂便利店盈利靠的是什麼?
    目前連鎖便利店行業,引人注意的就是便利蜂宣布正式盈利的新聞了,便利蜂連鎖便利店誕生三年多,憑何在這麼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歸根到底還是他們的新零售轉型之路布局的順利。便利店成立之初,也是便利店同質化最為嚴重的時期,但是那時的他們,打出精準差異化的玩法,通過大數據和智能門店管理系統,來為用戶提供更為精準個性化的服務。這也就是後面所說的新零售轉型。
  • 便利蜂突圍 好鄰居放開加盟,北京便利店格局要變
    與好鄰居一樣,北京也是便利蜂的大本營,不過,北京的便利店飽和度一直落後於上海、廣州、深圳,2018年多個便利店品牌更是在北京宣布停業,此番好鄰居的蓄勢待發和便利蜂的突圍,是否將引發北京便利店格局的新變化?好鄰居急了?
  • 全家和711為何遲遲不迎戰便利蜂?
    面對便利蜂的逼宮,原以為全家、711等傳統便利店會陸續表態,結果卻集體沉默。「許多便利店熱餐用的是餐飲專用食用油,成分中多了棕櫚液油。一些散裝油的最低價格,比家庭用油便宜了近一半。」 一位餐飲界人士道出部分原委。也就是說,同樣分量同樣品牌的大豆油,一個「非」字之差,價格幾乎相差一半。
  • 濟寧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立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統籌協調
    原標題:濟寧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立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統籌協調   為強化濟寧市食品藥品安全統籌協調,經市政府同意,濟寧市將原市食品安全
  • 便利蜂將建最大鮮食基地 便利店競速鮮食賽道
    北京商報訊(記者 閆巖 趙馳)鮮食成為各大品牌便利店比拼的賽道。近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在天津競買到一土地的使用權,將用於建設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項目建成後,結合便利蜂在北京的供應基地,未來華北的整個供應能力將能夠滿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 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佟大為現場點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熱餐是便利蜂當前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作為現代數位化便利店代表,便利蜂將系統驅動、大數據、AI算法等融入全鏈條,讓熱餐實現標準化。同時,便利蜂對熱餐品類不斷創新,適時推出川菜樟茶鴨腿、河南胡辣湯等「家鄉菜」,滿足消費者的胃。
  • 憑藉技術打破傳統便利店頂層模式便利蜂用算法優化運營
    其中,便利蜂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便利蜂用算法來優化運營,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應用保障食品安全,對整個零售行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據報導,便利店想要實現規模化,首先要先把一個區域扎得最深,然後再去開發周邊的市場。而對於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消費場景,便利店也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 在「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盈利了
    不過,就在這個「便利店的荒漠」,便利蜂宣布它的門店已經盈利了。今天有消息稱便利蜂完成新一輪融資,便利蜂方面在回復媒體消息時提到,便利蜂北京門店去年已經實現盈利。放下融資消息,我們可以先看看盈利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諸如「北京是便利店荒漠」這樣的認知,可能會讓你對於便利店這個業態的前景產生誤解。 便利蜂的玩法便利蜂究竟是如何盈利的?便利蜂公司對此並未給出更多細節。不過,我們可以先看看便利蜂有何特點,它又是如何在「荒漠」裡生根發芽的。
  • 便利蜂入駐鄭州,首店與本土便利店「悅來悅喜」僅一牆...
    【計劃6月5日開業,和對手做24小時「好鄰居」】據悉,便利蜂鄭州首店在二七區正弘凱賓城,計劃於6月5日正式開門營業,為24小時便利店。值得關注的是,便利蜂在鄭首店的「鄰居」悅來悅喜也是24小時便利店,兩家店面不僅是鄰居,而且幾乎「只隔了一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