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最大蓮藕種植基地豐收 記者體驗挖藕工艱辛

2020-12-13 半島網官網

  

挖藕工稱一支大的藕能長到10多斤。

  

挖藕工向記者展示勞動成果。

  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

  每年冬天,一鍋香噴噴的蓮藕燉排骨都是餐桌上暖胃暖心的大菜,但其實蓮藕的採摘卻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前不久,島城最大的蓮藕種植基地即墨正麗家庭農場的150畝蓮藕進入收穫期。11月20日,記者來到位於即墨市大河套村的這處蓮藕種植基地,體驗了一把挖藕工的不容易。穿上防水服在泥塘裡行走都困難,還要小心,不要將藕挖斷讓泥沙跑進去,同時要忍受泥水的冰涼。據了解,這個農場今年預計收穫35萬公斤蓮藕,跟南方藕相比,本地藕口感更面,更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體驗

  挖藕急拔腿,差點兒栽泥塘

  聽說島城最大的蓮藕種植基地開始豐收了,11月20日一早,記者趕到即墨市大河套村,來到正麗家庭農場,當了一把挖藕工。《舌尖上的中國》曾介紹過南方挖藕工的工作和生活,的確挺不容易,但記者親自感受了一下才真正有體會。

  挖藕需要穿上連體的防水服,全副武裝好才不容易被水給淹了。而挖藕工王師傅更是在防水服的手套裡面還套了兩層橡膠手套,他說這樣一是防止手套漏水,再就是水溫很低會很快帶走身上的暖意,多套幾層手套能起到保溫的作用。

  有這麼困難嗎?記者穿上防水服,跟著王師傅下了水。這一腳下去心裡就後悔了,王師傅輕鬆到達藕塘中央,開始挖藕了,記者卻被塘泥給困住了,沒到小腿的塘泥牢牢地將記者吸住了,好不容易扭來扭去把腳拔出來往前邁一腳,又陷了進去,簡直是寸步難行。記者急著拔腿出來還差點兒栽到泥塘裡。

  跟記者的狼狽相比,王師傅顯得很從容,用水槍在水底下找到一支藕,順著它生長的方向用水槍給衝開,稍微一用勁就挖出來一支碩大的蓮藕。這一支藕還挺有分量,大的可以長到10多斤,即使是小個兒的也有三四斤重。  

■艱辛

  結冰時早上砸冰下午挖藕

  「現在挖藕還是容易的,再過兩天溫度零攝氏度以下就更冷了,挖藕都先要砸冰。」王師傅邊挖藕邊跟記者閒聊,此時他為了方便伸手到水裡摸出藕來,不得不將身子完全坐到水裡,胸部以下都浸沒在涼水裡。當天水溫也只有幾攝氏度,很快一股涼意就透過防水服侵入身體,時間長了會感覺很冷;而等過些天水面結冰後,水溫能降到零攝氏度,挖藕工會更難受。據他說,結冰最厚的時候能達到10多釐米,那時候就要早上砸冰下午挖藕了。

  記者拿過水槍來嘗試挖藕,但是水槍本身就有一股反衝的力道,必須要用胳膊夾住才能控制水噴出的方向。控制好了水槍還要找到水底下的蓮藕,要順著它的長勢噴水,從而衝開旁邊的泥土;不能對著藕噴,否則藕的表皮會被衝破導致不好保存。這真是個技術活,不會幹的人一會兒就累得氣喘籲籲。

  挖好的藕往身後一扔,它就飄在了水面上,然後再用一個小船收集起來,拖到岸上去。在收集的過程中,王師傅會將看上去不大的藕節掰下來,再埋到塘泥裡去,而一些老了的藕節直接掰斷扔掉,留下的都是渾圓飽滿的蓮藕了。  

■口感

  南方藕更脆,本地藕更面

  記者注意到,跟市場上看到白白淨淨的蓮藕不同,這裡產的藕都有一層紅紅的泥鏽。正麗家庭農場管理負責人高妮妮介紹,這跟藕生長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因為這些蓮藕是生長在沙土地中,不像南方很多藕塘都是黑泥土,土壤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並且該農場種藕用的是農家肥,而不是化肥,也會導致這一層泥鏽。「但是這層泥鏽反而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我們試驗過,擦掉泥鏽的蓮藕第二天就會變色,而保留著這層泥鏽,過幾天吃都是白淨淨的。」高妮妮說,這層泥鏽很容易洗掉,所以他們往外賣的時候都保留著,這也是他們蓮藕的一種特色。

  高妮妮介紹,現在他們的藕塘裡種了十多個品種的藕,包括雪蓮、鄂蓮9號、娃娃頭、水果藕、花藕等,其中花藕主要用於觀賞,其他的都是食用品種。「這些品種大都是從南方引進的,所以跟南方的品種也差不多,但是口感卻不同。南方的藕比較脆,而我們本地生長的藕比較面一些,並且不同品種的口感也不太一樣。」她說,這跟蓮藕生長的土壤也有關係,他們種植的蓮藕一般都是山嶺地,是沙土土質,澱粉含量也會高一些。

  記者也嘗了嘗這種本地藕的口感,先把藕切片,下水焯過後撈出,再用白砂糖拌一下,一盤美味的涼拌藕片便上桌了。的確,這種藕吃上去口感會更面一些,更適合北方人的美食習慣。  

■前景 家庭農場建起產業小循環

  北方種藕本來就少,而在沙土山嶺地上種藕的更少,為什么正麗家庭農場會選擇種藕呢?2010年,高妮妮和家人建起了遠帆養殖場,專門養雞、養鴨,發展了幾年後,經濟效益不錯,但是大量產出的雞糞處理起來又是個難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聽說可以用來養藕,就開始調研蓮藕的種植。2014年,經過前期調研,正麗家庭農場開始試驗小面積種植蓮藕,從南方進了藕種,又將自家養殖場的雞糞經過發酵以後作為藕塘的肥料。沒想到第一年蓮藕長勢喜人,取得了成功。

  之後這個農場不斷擴大蓮藕的種植面積,又從南方引入了多個品種的藕種,擴大到了現在150畝的規模。當然,將沙土山嶺地改造成藕塘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種的時候投入比較大,一畝地都要投入七八千元,平常也不用打農藥用化肥,150畝地只需要僱兩個人看著就好了。」

  經過三年的種植,今年該農場的蓮藕終於可以大批量豐收並上市了。高妮妮說,每畝地都不會少於4000斤藕,今年總的收成預計能達到35萬公斤。現在剛開始收穫還不會太多,過年前後將是蓮藕大量上市的時候,那時候也是農場最忙的時候。而這個豐收季將一直持續到明年清明節前。

  高妮妮說,他們的藕質量好,不用農藥化肥,口碑在即墨地區已經小有名氣了,他們還專門註冊了一個品牌,叫「佳藕田呈」。現在這些蓮藕主要靠在微信朋友圈裡銷售,定價就是4元1斤,每個點兒聚集了幾十斤的需求量農場就會分裝好了給送過去,還有很多單位的食堂也直接從他們這裡進貨。「未來我們也在考慮在即墨市區或青島市區設幾個點兒,現在也有超市跟我們對接了,下一步也有可能會進超市銷售。」

  高妮妮說,養殖場的糞肥滋養著藕塘,藕塘裡還下了泥鰍苗,「不過現在泥鰍還沒有大量捕撈,不知道是否成功。」但是他們希望自己的農場能真正成為一個循環,所有的資源都物盡其用。農場裡還養了幾箱蜜蜂,今年夏天算是蜂飛蝶舞,荷花連天,美不勝收。「我們也考慮開個鄉村遊的路線,弄個農家宴之類的。我們希望自己的蓮藕種植成功後,帶動村裡的人也一起來種,讓更多的人享受實惠。」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焦點

  • 鹽鹼地變身蓮藕種植基地 慈谿新慈湖畔開建荷文化園
    藕芽朝上、藕頭向外,按照一定的間隔種植……近日,在慈谿市現代農業開發區耘湖東路南側,浙江恆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員工們在水田裡種藕。「我們將在這裡建一個蓮藕種植基地,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總面積約3500畝。4個多月後,這片蓮藕可迎來豐收季。」項目總負責人顧斌斌說。  慈谿市現代農業開發區是我市「網紅」旅遊打卡地之一。
  • 樂至最大食用蓮藕地成2020年旅遊品質宣傳月活動分會場 中國種植能手在這裡與藕結緣
    「我們這裡有樂至最大面積的食用蓮藕地,將作樂至縣2020年旅遊品質宣傳月活動的分會場之一,屆時遊客可乘坐觀光車環遊或步行蓮藕產業園,觀賞一望無際的荷花。」7月24日,樂至縣盛池鎮鎮長唐暉向記者介紹將於8月7日拉開帷幕的樂至縣2020年旅遊品質宣傳月活動時,一副「荷花百態生,人在花中笑」的山水畫在他腦海中徐徐展開。
  • 東營印象·美食|黃河口蓮藕:佳「藕」天成美名揚
    種好了以後放水,咱黃河口蓮藕都是用黃河水灌溉,這也是獨特之處,蓮藕的芽得露著。6 至 8 月份施肥大概三四次,黃河口蓮藕的種植全程都不需要打農藥,屬於真正無公害食品。大約到了 9 月中旬,蓮藕就逐漸成熟了,挖藕期可一直持續到來年的 5 月份。大面積的種植可以用挖藕船,小面積的就可以用人工了。
  • 片片荷塘,蓮藕飄香,炎炎夏日正好喝碗蓮藕湯!
    有經驗的農戶表示,蓮藕很講時效性,剛摘下來的新鮮蓮藕口感極好。尤其是大鰲蓮藕,生吃時清甜無渣,涼拌時口感清脆,煲湯時粉糯香甜……廣東人喜歡用蓮藕加上花生、豬骨煲湯,有補中益氣、潤肺養胃的作用。如今,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種植有4000多畝的大鰲蓮藕,第一造於近日上市。在大鰲鎮的荷塘內,荷葉如傘,朵朵荷花點綴其間,豐收的大鰲蓮藕也讓正在採收的農戶笑逐顏開。
  • 武漢蔡甸:夏日荷田挖藕忙 為市民餐桌添美食
    清炒、燉湯、涼拌……最近市民的餐桌上,藕的「出鏡率」越來越高,成為菜場裡的新寵。炎炎夏日,不少菜市場和超市的蔬菜攤位上都擺滿了鮮嫩的新藕。8月11日,記者在武漢白湖家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蓮藕種植基地的藕塘邊看到,專業採藕工人正在抓緊採挖蓮藕,經過清洗、搬運、裝車後,再送到人們的餐桌上。在白湖家園蓮藕種植基地的藕塘裡,挖藕工人從早上6點鐘就開始下塘忙碌起來,蓮藕工人每天搶挖作業,採挖近千斤鮮藕上市。
  • 這裡是寧波|慈谿3000多畝蓮藕豐收
    戴上保暖帽,穿上防水服,拿上水槍、編織袋……今天上午,來自安徽蕪湖的職業採藕人王師傅吃完早飯後,與5名同伴前往慈谿現代農業開發區的恆海 怡荷園挖藕。近期,隨著園區3000多畝鹽鹼地蓮藕陸續成熟,他們每天要在藕池裡忙活一整天。
  • 汪賢彪的種藕經——蓮藕套種讓致富翻番
    為了賺錢,汪賢彪想外出去上海打工,可打了一段工之後,他發現也沒賺到錢。汪賢彪分析自己,自己會做能做的,只有種藕,上海人又喜歡吃藕,藕粉圓子、糯米藕、藕餅都是餐桌上喜聞樂見的食物,市場不容小覷。回家商量後,汪賢彪做了一個決定:借錢在上海包地,大面積種植蓮藕。
  • 鄉村振興 | 蓮藕迎來豐收季 千畝荷塘開啟採收模式
    眼下正值蓮藕收穫季節,在中江縣南華鎮南山村荷塘蓮藕基地裡,每天有上萬斤鮮藕銷往全國各地,「荷花經濟」成了助力村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 杭州有人靠挖藕買下三套房?蕭山58歲的種藕王最近有點紅
    但種植水稻沒給盛業存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那時候,他要經常出去打零工貼補家用,「24塊錢一天,做水泥工搬磚,不問幹什麼多少錢,當時我只要給活就幹。」這樣的日子過了5年。2001年,盛業存做了很多農業的功課後,決定改種蓮藕。
  • 聞喜官莊村:金秋時節挖蓮藕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這兩天在聞喜縣官莊蓮藕種植基地,農戶們忙著採挖新鮮的蓮藕,對外銷售。點擊播放 GIF 0.5M記者 劉麗麗秋收時節,這裡的蓮菜已經豐收,當地的蓮菜種植戶正在抓緊時間採挖成熟的蓮菜,滿足各地客商和消費者的需求
  • ​嘉魚蓮藕 「嘉藕」天成---關於嘉魚蓮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
    目前,全縣蓮藕種植面積4.85萬畝,其中蓮藕1.6萬畝(畝產約4000斤),野藕1.3萬畝(野生藕畝產約500斤,規模化種植野藕畝產1500斤),蓮子1.3萬畝(畝產約280斤),藕帶0.65萬畝(畝產約800斤);蓮藕系列產品總產量3.99萬噸,其中蓮藕3.2萬噸、野藕0.35萬噸、蓮子0.18萬噸、藕帶0.26萬噸。
  • 聚焦 | 藕!燃!仙臺壩打造生態旅遊小鎮~
    近年來,略陽縣仙臺壩鎮把發展蓮藕種植業作為「產業富鎮」的突破口,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資源,打造集蓮藕種植、生態觀光、農業體驗為一體的旅遊小鎮,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奠定鄉村振興基礎。
  • 倉集河西:夏賞荷花冬賣藕 農民錢袋鼓起來
    走進藕塘,一派繁忙景象,七八個專業採藕工人一字排開,並排作戰,大家正使用高壓水槍對準蓮藕根部進行衝挖。平均15秒,一根蓮藕便提出水面,興奮不已,大家你追我趕,忙得不亦樂乎。
  • 【三農】挖藕人泥裡「撈金」每天工作8小時月收入上萬元
    為了保持蓮藕的新鮮,挖藕人凌晨就要下田採挖。  8月3日清晨7時,記者來到蓬安縣石樑鄉祝家嘴村,只見一群挖藕人不時地彎腰、直立,不一會兒就收穫了一大堆蓮藕。來自廣元的張老闆正往車上裝藕,他告訴記者:「這裡的藕不但品相好、口感好,而且質量好,我每天都從這裡買藕,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拉上萬斤。」
  • 挖藕季廣東僑鄉臺山人烹菜煲湯溢荷香
    番葛(涼薯)片炒藕片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0月15日電 題:挖藕季廣東僑鄉臺山人烹菜煲湯溢荷香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進入挖藕季,在廣東僑鄉臺山,當地人愛用蓮藕烹菜煲湯。
  • 非虛構|《挖藕人》
    2018年11月,CCTV《豐收中國》於2019年專程趕赴拍攝這位「野藕牛人」。在5公裡外的珍湖,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湖底貢品走上了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自然的饋贈」。藕, 這份來自湖北人餐桌上樸實的味感,記錄著湖北田頭到餐桌的舌尖記憶。挖藕人,這個古老的職業如今仍然沿用至今,沒有哪一種機械可以代替藕田裡的開墾。
  • 大型蓮藕種植場,蓮藕怎麼清洗?告別人工清洗舊時代
    蓮藕不僅生食也可以做熟菜,藥用價值也高,在全國各地都有大型蓮藕種植場,以中國湖北最為盛產,蓮藕有許多品種,但是蓮藕都有一個特點那都是在沼澤地藕田裡,從田裡挖出來的蓮藕都是帶有大量的淤泥,一般都是需要人工用高壓水槍噴洗的方式把蓮藕洗淨,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蓮藕清洗機
  • 山東致富人物:張志龍的蓮藕種植致富經
    別人賣藕,他賣蓮蓬;別人賣蓮蓬,他加工蓮花茶,賣蓮花盆景--張志龍念活蓮藕種植經。山東魚臺縣八戶村村民張志龍200餘畝蓮藕水田裡,這時候也跟著熱鬧了起來。不少人前來欣賞蓮花美景,更多的人則是前來採購新鮮蓮蓬,買蓮花茶。  「我這裡的蓮蓬按個買,每個3元。雖然比市場上的蓮蓬貴不少,但是很脆很甜,消費者一般都是買來送人。」張志龍笑著告訴記者。200餘畝地種兩大品種  據介紹,15年前,張志龍就開始了他的種植蓮藕之旅。用他的話說,打小就愛蓮。
  • 致富 淺水蓮藕用高壓水槍?這裡有他的財富秘密
    1000多年前,蓮藕的種植,在這裡就已相當普遍,人工挖藕的方式也延續至今。難道現在還有更省事的挖藕方式嗎?在曹大哥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片荷花塘……記者張苑:你看我這裝備都準備好了,那咱們就開始吧。曹京立:小張,不用這個,不用這個。
  • 挖藕工人冰天雪地工作照震撼網友心靈(組圖)
    很大部分的藕要在冬天出售,為了保質,他們會把藕塘灌上滿滿的河水。受僱的挖藕工早上8、9點就準備鑿冰下水,下午4、5點才收工,要在冰天雪地裡工作8個小時。水深一米多,挖藕工要用雙手在堅硬的凍土裡找藕,然後挖出來洗乾淨。挖藕工的活太累了,但較之其他相關工作,收入還好,包吃包住,一個月的工資有3000多。一位姓李挖藕工,來自安徽,已在這幹了4年了。嘴上一直在嘀咕:這活傷身體,不能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