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濱江含湖,湖泊眾多,蓮藕種植歷史悠久。2012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熱播嘉魚珍湖蓮藕後,全縣蓮藕產業快速發展,現已納入湖北省蓮藕產業集群五個重點建設縣市之一,具備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的良好基礎。結合全市「六大」活動,我先後深入田間地頭、加工車間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邀請省市專家把脈獻策,對嘉魚蓮藕產業高質量發展有了更新的認識、更深的思考。
一、現狀與優勢
嘉魚蓮藕(蓮藕、野藕、蓮子、藕帶)是嘉魚區域特色明顯的優勢農產品。近年來,嘉魚縣把發展蓮藕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產業特色加快凸顯。目前,全縣蓮藕種植面積4.85萬畝,其中蓮藕1.6萬畝(畝產約4000斤),野藕1.3萬畝(野生藕畝產約500斤,規模化種植野藕畝產1500斤),蓮子1.3萬畝(畝產約280斤),藕帶0.65萬畝(畝產約800斤);蓮藕系列產品總產量3.99萬噸,其中蓮藕3.2萬噸、野藕0.35萬噸、蓮子0.18萬噸、藕帶0.26萬噸。按2019年市場均價蓮藕3.6元/kg、藕帶10元/kg、蓮子18元/kg、野藕16元/kg計算,實現產值24472萬元,種植戶畝均收益超過1500元;通過龍頭企業開展蓮藕產品深加工,實現年加工蓮藕1.45萬噸、蓮子0.5萬噸,藕帶0.26萬噸,實現加工產值24900萬元。通過蓮旅融合,開展採摘、休閒、餐飲及倉儲、電商服務等,實現產值7000萬元。2019年全縣蓮藕產業實現綜合產值56372萬元。發展蓮藕產業特色優勢有:
1.地理區位優越。嘉魚地貌為「一山三水四分田,兩分道路與莊園」,境內大小湖泊16個,湖畔野生蓮藕資源豐富;嘉魚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熱冬冷。夏熱,有利於蓮藕夏季旺盛生長;冬冷,有利於蓮藕冬季田間自然貯存;嘉魚緊鄰武漢,武深高速、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貫穿全境,以嘉魚為中心200公裡半徑範圍內的嶽陽、洪湖、漢川、江夏等都是蓮藕原料優勢主產區,有利於深加工企業落戶。
2.生態環境良好。全縣平原湖區、丘陵畈田、魚池面積均適合蓮藕、蓮子、藕帶生長,且農業生產用水資源豐富。縣域內無汙染工廠企業,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水生動植物腐殖質含量豐富,土壤和農產品的重金屬含量、農藥含量檢驗遠低於國家標準。從2017年起,經過三年創建,嘉魚成功入選第二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3.品牌特色明顯。「嘉魚蓮藕」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珍湖蓮藕」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蓮連蓮」牌湘蓮榮獲第十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珍湖雪」純藕粉榮獲第十六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泡藕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和湖北省十大名優農產品。近三個月來,通過各大平臺直播帶貨,電商銷售泡藕帶60萬包,在同類產品中全網銷售排名第一。「湖地野藕」通過選取斧頭湖、西涼湖等湖畔野生藕種,經規範化種植後,品質更好,已進入盒馬鮮生、永旺超市等平臺,受到高端消費市場青睞;「陸溪野藕」被評為首屆鹹寧市十大特色食材品牌。
4.加工初具規模。全縣現有6家涉及蓮藕、野藕、蓮子、藕帶加工企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縣市區中屬加工品類最齊全的加工產業鏈,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湖北聯創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蓮子5000噸,產值9700萬元;新上年加工1萬噸現代化生產線投產後,將佔全國總加工量的六分之一,屬全國規模最大的蓮子加工企業)、湖北嘉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年加工蓮藕3500噸、藕帶2600噸,產值8300萬元)、湖北鴻富公司(年加工出口蓮藕9000噸,其中清水藕片進入海底撈、小龍坎等知名連鎖企業供應鏈,年產值5800萬元)。
5.文化底蘊厚重。據縣誌記載,嘉魚蓮藕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嘉魚古謠有「長江的魚,嘉魚的藕,皇帝、才子吃了不想走」。相傳唐明皇坐御舟下江南,暢遊南嘉水景,飲食了當地的特產「子午魚燉藕湯」,一時高興地韻頌《詩經·小雅·南有嘉魚》,賜名「嘉魚」。同時,結合我縣「二喬故裡,詩經嘉魚」等歷史文化,挖掘了系列與蓮藕相關的故事題材。
二、問題與不足
調研發現,嘉魚蓮藕產業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在規模種植、品牌效應、職業農民隊伍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短板。
1.基地規模不大。全縣蓮藕面積雖有近5萬畝,但湖泊周邊野生蓮藕就佔了1.1萬畝,如遭受內澇,水位淹沒荷葉後,將導致減產甚至絕收,產量得不到保證;種植面積與加工企業產能不匹配,如蓮子、藕帶加工企業在本地收購的原料只佔25%左右,大量收購的是洪湖、仙桃、漢川、江夏等地的原料產品;安徽、廣西老闆因在簰洲灣鎮土地流轉難度大,在現有種植面積5000畝的基礎上,至少還有5000畝缺口,導致加工企業不能落地,蓮藕採挖後只能直接裝車運至廣東加工出口;在疫情期間,武漢興盛優選社區團購平臺欲在我縣每天訂購15000斤的湖地野藕,受種植面積影響,達不到連續供貨要求,野藕企業無法接單。
2.品種結構不優。本地長期種植蓮藕老品種,引進新品種較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例如本地藕帶品種參差不齊,既有野生藕帶、又有蓮子藕帶,目前市場俏銷的「蘆林湖」、「白玉簪」等藕帶品種種植較少,不利於統一品種加工;近年新出的顆粒大、水分足、味甘甜的水果蓮蓬「滿天星」品種,電商銷售10元兩個,而我縣本地嫩蓮蓬每個只能賣到1元多,差價相距甚遠;本地傳統早熟蓮藕品種「六月暴」,6月中下旬即可上市,但產量較低,新品種「珍珠藕」、「賽珍珠」等早熟品種皮白、外觀好、產量高;另外粉質煨湯的系列品種市場前景看好,這些新品種急待引進,從而優化我縣蓮藕的品種結構。
3.種植模式不新。目前,我縣蓮藕種植仍然採用的是「一種一收」的傳統模式,缺少早藕─晚稻、「藕─蝦共作」等新模式,藕農種蓮得蓮,種藕得藕,每到收穫季節,蓮藕產品集中上市,遇上市場行情波動,就會出現「藕賤傷農」現象。例如:「藕─稻連作」一田兩收模式,每畝收益達4000元,而傳統的「一種一收」每畝收益僅為1000多元。同時,由於同一田塊多年種植同一品種,重茬嚴重,進而造成病菌、害蟲數量逐年積累,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影響蓮藕產量和品質。
4.產業技術不強。蓮藕種植戶採用傳統種植技術,農藥化肥使用較多,導致蓮藕產量不高,品質不好。例如我縣的藕帶種植、採收均較為粗放,導致浮萍封塘、光照不足、減產降質,畝產只有700斤左右,而仙桃的藕帶種植採用深挖「井字溝」、放養一定規格數量的草魚苗吃掉浮萍等技術,抽藕帶能控制到每平方米的採收量,畝產達到1000餘斤;蓮藕水槍衝洗採挖人員70%都是安徽、四川等地的外來務工者,每天採挖量達1600斤左右,本地人工一天只能採挖1000餘斤。同時,蓮藕保鮮儲藏技術不夠先進,缺乏專業的物流分銷通道,不能滿足電商銷售及銷售期延長的需求。
5.品牌推廣不夠。雖然嘉魚蓮藕曾在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同時也註冊了「珍湖蓮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且「嘉魚蓮藕」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但這些品牌和商標均未得到大力宣傳和充分利用,特別是還沒有啟動「嘉魚蓮藕」區域公用品牌的申報工作,沒有放大品牌效應和擴大市場影響,導致嘉魚蓮藕影響力與洪湖、蔡甸、漢川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對比洪湖,該市已投入200多萬元,申報創建了「洪湖蓮藕」區域公用品牌,現正在央視宣傳「洪湖蓮藕」廣告。例如,近期嘉魚電商潛龍灣公司在天貓、拼多多等平臺每天銷售新鮮藕帶2000多斤,全網銷售排名第一,雖出自嘉魚,但大部分消費者都以為是洪湖產品。
三、思考與對策
推進蓮藕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業轉型升級和經營模式創新為主線,依託現有優勢,充分發揮特色,合理優化布局,統籌推進蓮藕產業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構建生產穩定發展、產銷暢通、質量安全、協調發展的現代蓮藕產業體系,打造湖北乃至中國蓮藕產業強縣。
1.突出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扶持。一是明確發展定位。縣政府把發展蓮藕產業作為農業的主導產業,科學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縣蓮藕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蓮藕5萬畝,野藕1萬畝,蓮子3萬畝,藕帶1萬畝。總產量15萬噸,產業綜合產值實現20億元。二是優化產業布局。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蓮藕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重點支持陸溪鎮建設萬畝「蓮藕小鎮」,簰洲灣鎮建設萬畝蓮藕出口基地,渡普鎮建設萬畝蓮子基地,新街鎮建設萬畝野藕、藕帶基地;支持高鐵嶺、官橋、魚嶽、潘家灣等鎮因地制宜發展蓮藕、蓮子、藕帶、野藕種植。三是出臺扶持政策。政府應加大蓮藕產業的支持力度,設立蓮藕產業發展基金,引導加大藕田流轉力度,整合相關項目資金,支持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對特色鮮明、示範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或補貼;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在信貸、稅收、出口退稅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探索蓮藕產業政策保險,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2.注重科技創新,強化提質增效。一是建立科技創新聯盟。密切與省內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一系列蓮藕技術培訓和田間生產指導,引導全縣蓮藕向標準化生產發展。建立嘉魚蓮藕產業研究中心,設立院士工作站;組建嘉魚蓮藕協會,形成科研、企業、協會三者緊密聯合的科技創新聯盟。二是提高科技種植水平。積極發展設施蓮藕、溫棚藕帶,全面提高蓮藕產出效益;大力推廣「早藕晚稻」連作和「藕─漁」、「藕─稻」等種養模式,著力提高綜合效益。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努力提高種植大戶種植水平,著力打造一支蓮藕產業的職業農民隊伍。三是大力推廣優品。積極發展野藕規模化種植面積,著力打造「嘉魚野藕」品牌;大力引進推廣水果蓮蓬「滿天星」、早藕新品「賽珍珠」、藕帶新品「蘆林湖」、「白玉簪」等鮮嫩品種,通過標準化生產、保鮮、包裝,將以上嫩藕、嫩蓮蓬、嫩藕帶打造成「網紅」嘉魚蓮藕產品。
3.加大宣傳推介,強化品牌效應。一是建立品牌體系。積極申報「嘉魚蓮藕」區域公用品牌,構建以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企業產品品牌為主體的蓮藕品牌體系。政府統一制定蓮藕品牌目錄和相關標準,全力推介,讓「嘉魚蓮藕,嘉藕天成」廣告語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同時支持鼓勵市場主體做大做強自主品牌。二是宣傳推介品牌。定期舉辦嘉魚蓮藕節,開展評選挖蓮藕、採蓮蓬、抽藕帶等特色比賽活動,宣傳推介蓮藕品牌。加快申報打造「嘉魚蓮藕」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嘉魚蓮藕」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品牌推廣力度。組織蓮藕生產經營主體「走出去」參加全國農博會、農交會等展會,擴大嘉魚蓮藕影響力。三是用心保護品牌。建立全程可追溯質量安全體系,推行「五統一」(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栽培品種、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管理、統一產品銷售)生產模式,建設一批高標準的蓮藕種植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探索統一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建設。加大蓮藕產品的生產、監管力度,防止以次充好,確保嘉魚蓮藕產品均為貨真價實的優質農產品。
4.創新營銷模式,強化市場拓展。一是電商銷售。鼓勵嘉珍蓮藕、聯創蓮子、湖地野藕、潛龍灣等市場主體,在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自營專店;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在電商平臺開設嘉魚農產品旗艦店,主推嘉魚蓮藕產品;加大蓮藕扶貧產品認證力度,上線中國社會扶貧網,新增政府預算單位與職工福利定向採購。二是社區團購。利用嘉魚緊鄰武漢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武漢「興盛優選」「食享匯」「田農匯」等社區團購平臺的緊密對接,擴大蓮藕產品的銷量與影響。三是直播帶貨。通過政府領導、企業老總、帶貨達人等全方位開啟直播活動,催生「網紅」效應,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嘉魚蓮藕銷售市場,增強嘉魚蓮藕的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
5.推進三產融合,延伸產業鏈條。一是推行訂單生產。建立種植戶與加工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訂單農業,以銷定產,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保底型合作機制,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利益共享,讓農戶能放心擴大種植規模,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發展。二是發展精深加工。加大蓮藕深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使農業真正成為工業的「第一車間」,工業成為農業的「後置車間」,發展蓮藕產品深加工,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蓮藕汁、藕湯、蓮子酒、蓮芯茶、荷葉茶等新特優產品,延伸蓮藕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三是推進蓮旅融合。結合蓮藕規模種植的良好生態效應,推進蓮藕產業與觀光旅遊、文化創意、休閒康養、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深度開發。在渡普鎮斧頭湖畔謀劃建設「夢裡水鄉」萬畝荷花樂園;在陸溪鎮結合三國文化,謀劃建設「三國蓮藕小鎮」;在新街鎮結合果蔬採摘打造集遊、娛、購一體化的野藕產業觀光園。
作者:嘉魚縣政府副縣長 華紅
1
3
原標題:《嘉魚蓮藕 「嘉藕」天成----關於嘉魚蓮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