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尋味百年—烹飪教科書》之炸鱖魚

2021-02-16 尋味百年


「菱華砌玉巧心裁,鹽爆花椒香滿臺。
不看門前春水漾,盤中只待鱖魚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是我對鱖魚最初的印象。

只是福州這座海濱城市,市場裡不乏各種海裡的魚類,所以鱖魚對於福州人來說,並不是稀罕的食材。


它的身價儘管無法與昂貴的深海魚相比,但我們仍然要正視它刺少肉多、質地鮮嫩的特點,以致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美堪比河豚。


它以小魚、蝦為食,每每吞食後,旋即便會吐出魚刺與蝦殼,由此見鱖魚是少有的高智商魚類。或許正是因為它這一精緻的生活習性,讓它擁有了別的魚類所沒有的營養成分與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鱖魚的肉益氣健脾,治腸風瀉血,美容養顏。


決定復原這道菜之前,劉老師曾表示了他的擔憂,這道菜的成敗由太多環節構成。「外焦內嫩」,永遠只是食客感官上的評判標準。對於廚師來說,「焦」與「嫩」是根據食材的大小、油的多少、火力的調控來判斷放入與撈起的時機,有時分秒的遲早便會是成敗的分水嶺。因此,對食材的了解,成為成功復原的首要因素。我告訴劉老師,從陳衍詩人唯美的個性上推敲,他所追求的「炸」,不應該只是追求現代人口感上的「酥嫩」,而應該對食材的色澤、形態有更高的要求。



「菱華砌玉巧心裁」,成了這道炸鱖魚最後的華美身姿。

菜譜中將炸好的鱖魚蘸自製椒鹽而食用,其味馥鬱。自製椒鹽成為這道菜另一成敗環節。


講到椒鹽就得先了解花椒。「穀旦於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這是《詩經》中對花椒的一段美麗唱詞。上古時期,花椒就被列為頂級香料,因其氣味芬芳,結子滿樹,完全符合了先人對美好姻緣、多子多福的期盼。西漢未央宮皇后所居宮殿,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這便是帝王家最高恩寵的「椒房」。


聽我爺爺說,高祖父陳衍常藉此道菜的良好寓意送予即將婚娶的弟子,包括1932年錢鍾書到高祖父家裡度歲,高祖父更是專門烹飪了此道菜,勸誡錢鍾書「結婚須用新法,舊法不知造成幾許怨耦」,但尋志趣相投之伴侶。1935年錢鍾書與楊絳結婚時,高祖父撰賀聯「一雙同夢生花筆,九萬培風齊鬥楂」,送給這對賢伉儷。就是這麼一道充滿情味兒的菜,浪漫了百年的時光.



焙炒花椒鹽是不斷探索與判斷的過程,花椒與鹽在鍋裡呈現靜默之態,只是因溫度變化而彌散不同層次的香味宣告著焙炒越來越接近味蕾的需求。這時,時間變得很慢很慢,慢到一百年的光陰似乎就在那翻炒之間,只要用手拈一指的椒鹽吮於口中,味蕾感受到的不僅是椒香四溢的衝擊,還有那流轉於指間光陰裡故事的感動……


【尋味路線】

~食材~

活鱖魚    約一斤

花 椒、鹽  2:1

※劉老師的話※  

   這道菜的成敗主要由三點構成:

   1、鱖魚需炸二遍,第一遍使其熟,第二遍使其酥香。


    2、花椒鹽必須自己烘炒,根據自己的嗅覺與味覺來判斷烘炒的深淺,淺一分則味淡,深一分則焦香。


    

3、若覺花椒過麻,可放少許糖與五香粉化解舌尖上的不適。

…做法…

① 將花椒與鹽放乾鍋焙熟,以酥香為度,用料理機打碎,備用。

②將鱖魚洗淨,改刀斜紋小方塊,約1.5釐米。

③ 熱鍋熱油,浸炸鱖魚,至表皮灰褐色,撈出翻面,再炸,至魚色變黃,熟矣。

   
  …食法…

           用筷子將魚夾挑為小塊,沾花椒鹽食用。三五好友,佐以美酒,其樂融融。


            
不比的花光閣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發朋友圈及組群,如需轉載或出版等版權合作,請與作者聯繫獲得授權,無授權謝絕一切轉載。)

相關焦點

  • 「尋味」茶時芬芳 合肥香格裡拉酒店品春季美味!
    茶,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羶膩,可飲可食。茶膳中,又以春茶入饌最為常見。由於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整個冬天的蟄伏,春季茶芽肥碩,香氣最為鮮明,口感則尤為清新。一面是春的鮮爽,一面是春的濃鬱。
  • 尋味:百年桂圓
    一顆百年老樹桂圓是怎樣來的? 數年尋味,最終的收穫得自於機緣和幸運。 百年桂圓林在長江頭,明代的大狀元楊慎正是在這裡,寫出了《三國演義》開篇那首千古絕唱。
  • 鱖魚,貴在哪?
    唐代詩人,神童,協助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的張志和,曾寫下名篇《漁歌子》一句「桃花流水鱖魚肥」,回答了鱖魚什麼時候好吃的問題:江南農曆三月,桃花盛開時節,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滿足這兩個條件的鱖魚最好吃。肥美的鱖魚,歷來廣受歡迎,各地也創造了不同的烹飪鱖魚方法,鱖魚的死法也就多種多樣。
  • 一碗煙火丨徽州四月鱖魚肥
    一路上領略了天下奇觀——黃山的秀美風光,走訪了「中國最具人文情懷的鄉村」——西遞、宏村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建築,感受了屯溪老街的市井風物和民風民俗,百年老街上鱗次櫛比的商賈店鋪更是見證了徽商昔日的興盛與繁榮……旅途中我無時無刻不被徽州(即今之黃山市)如詩如畫的「徽派風情」及悠遠深厚的「徽州文化」所感動著,自然也沒忘了去品嘗一下早已聞名遐邇,位居「中國八大菜系」之列的徽菜。
  • 鶯鶯的食堂之茄汁鱖魚
    鱖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中的一種。鱖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實為魚中之佳品。
  • 王炸!百年創造Kalorik嫩炸魔方「炸」出新食代
    比利時廚電Kalorik嫩炸魔方新派多功能空氣炸鍋今年中國上市,亮相千家萬戶廚房,一出手就祭上王炸,勢必要「炸」出一個新食代。而這款空氣炸鍋也是Kalorik品牌成立90周年(1930年-2020年)的特別禮獻。
  • 「原創」臭鱖魚聞著越臭吃著越香?對我們的身體有壞處嗎
    臭鱖魚作為一道徽州名菜相信大家就算沒有親自品嘗過,但也都應該有所耳聞。今天小安就跟大家聊一聊臭鱖魚為什麼「臭」的秘密吧。我們先去聽聽大傢伙兒怎麼說。臭鱖魚始於安徽黃山一帶,據說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是一道徽州名菜,初次見到的人不敢下筷,因為鱖魚發出的似臭非臭的氣味,讓人不免有些擔心它到底還能不能吃。
  • 鱖魚簡介_淡水養殖(鱖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一些養殖戶看到鱖魚市場價格高行情穩,想投資鱖魚,但苦於對鱖魚市場行情了解甚少,不知如何下手。對此,筆者對鱖魚市場行情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鱖魚是原產於我國的淡水魚品種,口感獨特,肉質細膩,深受消費者喜歡。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鰣,河中鱖」之說。從消費市場來分析,鱖魚的市場定位是:大眾化的高檔魚品種。
  • 如果國內烹飪教科書是張無忌,那麼國外的教科書是郭大俠
    在節間,當我做翻譯家烹飪時,我總是想做一些「出奇制勝」菜,讓家人都能看到。因此我經常閱讀一些國內外烹飪書籍,以及大廚的作品。久而久之,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國內烹飪教科書和書籍,對配料和調味料的介紹非常詳細,但對於一些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較少。
  • 民間尋味:江蘇蘇州特色美食小吃
    馬上走進今天的民間尋味。提到蘇州的小吃,那就得說說當地的松糕 ,它口味香甜,做工精緻,很能體現蘇州人的質。它是用蒸熟的南瓜和糯米粉混和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過篩子,使得材質大小均勻,放入模具,先鋪底層南瓜糯米粉,中間加一層松子和黑芝麻餡料,上面再鋪一層南瓜糯米粉。最後放到蒸籠裡蒸熟而成。
  • 香格裡拉酒店集團邀您「尋味」茶時芬芳,邂逅盎然春意
    中國,2018年3月15日——由香格裡拉酒店集團聯合旗下近30家酒店共同呈現的「尋味茶時芬芳」春季茶韻美饌活動,將於3月26日正式開啟。活動期間,各家酒店的廚師團隊將嚴選本地芬芳鮮嫩的春茶與時令食材相結合,通過巧妙手藝使茶味入饌,製作出精緻美味的茶膳佳品。茶,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羶膩,可飲可食。茶膳中,又以春茶入饌最為常見。
  • 中日合璧 菜有規矩醋熘鱖魚
    淮揚菜有醋熘鱖魚,換成日本地產的石斑、紅石斑、鱸魚等,是中日兩國人都不會拒絕的糖醋口;儘管出產四季有別,但每年10月以後的蟹粉獅子頭也可以做到同步上市。居氏料理研究室是旅日多年的中國淮揚菜烹飪大師居長龍的工作室,主打精緻淮揚菜。上世紀80年代,他就在日本東京的高檔餐廳擔任主廚。
  • 黯然銷魂臭鱖魚
    臭鱖魚貌似一種民間粗鄙化飲食,卻隱含著食不厭精的另一種高級形式。最初食臭魚多是無奈之舉,其實也代表了彼時的生活態度:即便變質也不立即扔掉,是節儉;想方設法地化腐朽為神奇,探索出豐富的味道,是對生活的不馬虎。《太平廣記》中詳細記載著臭魚的做法:「當六月七月盛熱之時,取魚長二尺許,去鱗淨洗。……滿腹內納鹽竟,即以末鹽封周遍,厚數寸。
  • 國宴菜「松子鱖魚」怎樣做才能「頭仰尾翹吱吱叫」?掌握這幾步!
    這道「松子鱖魚」中還用到了松子,松子可以潤腸,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松子和鱖魚,一個潤肺,一個潤腸,二者相得益彰。「松子鱖魚」是道國宴菜,很多人認為烹飪「松子鱖魚」要達到「頭仰尾翹吱吱叫」的效果,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其實只要掌握了幾個步驟,大家在家中也可以做好這道具有潤肺潤腸效果的國宴菜。
  • 傳播使者:張國強@原玉華臺飯莊總廚,分享淮揚經典——幹燒鱖魚
    幹燒鱖魚,是一道經典名菜,一些主流菜系都有這道菜,但烹飪方法各有千秋,不一而同。今天分享是的淮揚菜的做法,由原玉華臺飯莊總廚張國強分享給大家。經典做法,一定要收藏!菜名:幹燒鱖魚製作方法:一、原料:1、主料:淨活鱖魚一尾。
  • 安徽臭鱖魚,臭味食物界的無冕之王
    👆點擊圖片購買!👆廚房小白之光,只要10分鐘,像煮麵一樣簡單就能在家吃到地道安徽臭鱖魚>對於很多異鄉的遊子來說,安徽「臭鱖魚」是靈魂的慰籍,頹到爆炸的加班夜,只需一碗自帶體味的臭鱖魚,就立即能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滿血復活。
  • 松鼠鱖魚太複雜?Q版了解一下!
    酸甜可口 色澤誘人逢年過節常常是蘇州人的鎮桌之菜乾隆大大:說到松鼠鱖魚,朕怎麼能不出場呢?!但或許因為一整條鱖魚太大工序也較為複雜這道菜在日常餐桌上還是相對少見王阿姨把魚肉切成小塊炸制過後狀似一朵朵小巧豔麗的菊花因此得名——菊花魚
  • 松鼠鱖魚,中國名菜!太湖船菜宴,中國名宴!
    、文人雅士爭相品嘗在今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3》中松鼠鱖魚也是大出風頭這次上榜「中國菜」可謂實至名歸太湖船菜宴如果從春秋末年太湖船菜鼻祖太和公算起到今天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以太湖中盛產的白魚、白蝦、銀魚、蟹、鱉等為主料配以相應的副食、佐料用炒、煎、燜、蒸、氽、炸烹飪方式
  • 香芋蒸仔排,蠶豆煎餅,苦藠茄子煲,砂鍋方竹筍,農家燒鱖魚
    2.淨鍋放油,先下姜米、蒜米、豆瓣醬炒香,摻入適量鮮湯並加鹽和白糖,才下炸過的茄條和苦藠,燒入味放雞精和味精,勾芡後便起鍋裝砂煲。砂鍋方竹筍農家燒鱖魚原料:鱖魚1條 青紅椒圈50克 薑片、姜米、蒜米、泡椒末、泡薑末、蔥花、鹽、白糖、雞精、味精、鮮湯、菜油各適量製法:1.把鱖魚治淨,在魚身兩側剞月牙花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