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晶片依賴進口,印度「抱怨」中企不供貨!最新回應來了

2020-12-08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2020年,半導體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新聞的焦點大多圍繞中美日韓歐這些晶片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然而近日,印度也來「刷了一波存在感」。

95%依賴進口!印度「抱怨」聯發科不給印企供貨

觀察者網12月4日消息,兩家印度本土廠商Lava和Micromax近日聯合指控稱,聯發科在全球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將大部分晶片提供給了中國大陸手機廠商。一位印度手機行業的高管還控訴道,由於聯發科產能優先供給了富有的中國大陸廠商,印度廠商幾乎沒有任何供應。

據印度《經濟時報》12月2日報導,目前印度大部分廠商正面臨因為嚴重的晶片短缺導致的生產中斷困境,為了幫助廠商度過難關,印度政府已與聯發科接觸,希望能增加對印度的晶片供應。

印度之所以「出言抱怨」,與該國半導體行業的進口依賴有關。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嘗試晶片本土化,並將本土晶片開發視為一種戰略需要,但遺憾的是,該國半導體行業始終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痛點」——半導體產品及設備95%依賴進口。其中,聯發科便是該國廠商晶片進口的重要來源。

而針對印度晶片供應短缺的問題,聯發科目前也已回應稱:若產能回升,便會向印度提供晶片組,畢竟「聯發科始終與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平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5月中印發生貿易摩擦以來,印度政府便對中國產品採取了一系列限制及通關延遲措施,企圖減少中國產品的進口,在此情況下,原本被中國手機廠商「打」得幾乎要退出市場的印度本土品牌,也想藉機「捲土重來」,但就在這些品牌準備在本土市場推出新機型時,便遇上了晶片短缺的難題。

據Canalys統計的數據,受困於晶片短缺,三季度印度手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仍被中國廠商佔據。

2025年自給率達70%!我國已在三方面發力

印度晶片幾乎100%依賴進口這一「痛點」,不免使人想到當前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困局,與印度相似,我國在晶片上的進口依賴程度也較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為此,我國還曾定下一個小目標——中國晶片自給率在2025年要達70%

與印度目前的「抱怨」不同的是,我國為了實現70%自給率的小目標,已在多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就在近日,我國還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包括八個方面: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研究開發政策、進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

其次是資本,以半導體行業的募資為例,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11月公布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企業通過公開募股、定向增發以及出售資產的方式已籌集了近380億美元資金,比2019年全年募資總額高出一倍多。

最後是技術,據我國晶片產業「領頭羊」中芯國際11月公布的消息,該公司14nm的量產良率已經達到了業界量產的水準。雖然14nm與當前全球最先進位程5nm還有一定差距,但中芯國際這一消息也意味著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前進了一大步。

俗話說:靠人不如靠己,與印度面對困局時的「抱怨」相比,我國努力實現晶片國產化、晶片去美國化的做法,顯然更為明智。

文 | 李銀蘇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

相關焦點

  • 印度抱怨聯發科:晶片只給中國廠商;陷阱啟動,連鎖反應才剛開始
    這個回應一點毛病沒有,畢竟聯發科的宗旨是:始終與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平等合作。 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缺乏晶片,聯發科不優先給印度,而是給中國企業? 產能方面確實不足,但不是根本 11月10日,中國晶片巨頭聯發科舉辦線上媒體溝通會。
  • 大量晶片供應中國,印度抱怨被聯發科歧視,印媒:將普及牛糞晶片
    據印度《經濟時報》12月2日報導,莫迪政府正在與晶片供應商聯發科公司交涉,尋求該公司增加對印度手機廠商的晶片供應,期間印方代表抱怨聯發科歧視印度手機廠商,認為該公司在全球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優先將大量晶片提供給中國企業。
  • 牛糞晶片無用!印度手機廠高管抱怨:十分短缺還被聯發科等無視
    來源:金十數據印度快報消息指出,印度政府下屬的全國牛類委員會(RKA)主席卡迪利亞10月12日宣布,該國自主研發出了一種由牛糞製成的新晶片,經測試搭載在手機上可防輻射、抵禦疾病。然而,對於印度手機廠商來說,這款牛糞晶片毫無用處,晶片只能依靠中企等的供應。據觀察者網12月4日最新報導,印度手機廠商的高管們紛紛表示,該國的晶片十分短缺,95%的需求都無法滿足。究其原因,高管們紛紛抱怨,聯發科等知名晶片廠商無視印度緊缺的晶片需求,將其大多數晶片產能都供應給富有的中國大陸手機製造商。
  • 8月進口額達120億元!中企開始囤積美產晶片,釋放了什麼信號?
    而從2012年開始,中國便出臺一系列集成電路政策加速國產半導體產業發展,但短時間內中國國產晶片產能暫時還跟不上,加上全球經濟波動明顯,於是中企開始囤積美產晶片。與此同時,中國也做了另一手準備。中企開始囤積美產晶片,釋放什麼重要信號?據外媒12月4日報導,目前中企正積極囤積美產晶片。
  • 中企拿下95億港口項目後,斯裡蘭卡再度拋出橄欖枝!中國回應
    就在上周四(9月17日),斯裡蘭卡就再度向中國市場伸出了橄欖枝,我國也就此作出了回應。中企拿下95億港口項目!比如,2013年斯裡蘭卡將南部鐵路延長線的建設項目交由中企,這是斯裡蘭卡1948年以來的首條新建鐵路;另外,作為東亞通往東非、中東等地的重要樞紐,斯裡蘭卡的漢班託塔港目由中企負責運營——而在中國接手之後,2018年該港的貨物吞吐量增長了160%,從過去的虧損走向快速發展的階段。
  • 多家企業禁給社區團購低價供貨;臺企印度蘋果工廠遭千人打砸;阿里...
    多家企業禁給社區團購低價供貨;臺企印度蘋果工廠遭千人打砸;阿里美團拼多多闢謠退出社區團購......(澎湃新聞)6.紅杉資本和KKR牽頭字節跳動最新一輪融資,後者估值180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紅杉資本和KKR牽頭字節跳動最新一輪融資,對字節跳動的估值為1800億美元,此前字節跳動在二級私募股權市場的估值達1400億美元。對此,字節跳動回應:不予置評。
  • 華為傳來最新消息!日本晶片巨頭成為第八家企業:獲得供貨許可證
    ,可見華為5G技術實力,即便遭到「惡意針對」,不斷地散播華為5G設備的「不安全論」,同時也大力扶持愛立信、諾基亞這兩家百年通訊巨頭,但華為還是可以強勢登頂全球第一,這無疑也是讓美國「顏面掃地」,遭到華為狠狠地打臉。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而日本國內情況則不那麼樂觀,據財聯社報導,由於汽車晶片短缺,本田汽車準備削減產量,在日本國內已經因晶片短缺暫停了部分車型生產,目前本田正通過車型替代(即生產別的車型)來保證產量。對此,大眾汽車集團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已與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相關車輛的交付沒有受到影響。當時據《澎湃新聞》報導,大眾集團(中國)方面回應稱,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 汽車也被晶片「卡脖子」?剛剛,中汽協回應:供應短缺真實存在!
    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只能停產了」,「一汽大眾從12月初起也將進入停產狀態」。兩個大眾12月份的產量合起來超過20萬輛,至於何時會恢復生產,目前還不知道。 對此,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回應,由於全球晶片產業供應短缺,上汽大眾個別車型的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 日媒:38家日企考慮轉移在華供應鏈!越南、印度將「撿漏」?
    關於日企調整亞洲供應鏈又傳出最新消息! 越南的產業鏈非常不完善,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零部件供應依賴中國工廠。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越南從中國進口的核心零部件規模大幅增長,其中進口集成電路增長46.63%,進口變壓器增長40.3%,進口電動機等增長43.15%。不只是核心零部件,就連電源線、螺絲、紐扣等簡單的配件也需要中國工廠來滿足。
  •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比亞迪則表示公司本身具有晶片製造能力,不存在晶片短缺,全部車型正常生產。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所用晶片基本都由國外壟斷,自主品牌車企尤其是高端車型對進口晶片的依賴程度較高。提升國內汽車晶片自主能力,建立安全可控的晶片供應鏈,將成為本土車企下一步的頭等大事。
  • 印度宣稱「自力更生」,向中國進口卻激增至18.7%?
    中國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及進口來源國。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高達6395.2億元,其中印度累計向中國進口了5156.3億元商品,佔兩國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二。因此,今年以來,印度一直宣稱要「自力更生」,然而該國自華進口仍在不斷增長。
  • 印度全球導航系統獲運營批准,落後北鬥多年,由臺企提供晶片支持
    印度認為,這是一項裡程碑式的成就,它象徵著「自給自足的印度」的計劃是可行而且成功的。 IRNSS現在是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WWRNS)的組成部分,其工作方式類似於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據新聞媒體報導,它將提供商船用於在北緯50°,東經55°,北緯5°和東經110°(距印度邊界約1500公裡)內的海洋中航行時的導航數據。
  • 韓企想方設法應對日本原料封鎖
    而且日方表態強硬,甚至計劃將韓國從「白色國家」名單中移除,取消對韓出口優惠國待遇。此外,韓國國內還普遍擔心日本可能利用其他對日進口依賴度高的產品作為籌碼,發起第二輪對韓製裁措施。對於韓國企業來說,一旦生產原料斷供,無疑將面臨重大危機。   更為嚴峻的是,韓企這三種生產原料的庫存根本撐不了太久。根據韓國媒體報導,目前韓國國內的庫存最多能撐三四個月。具體來看,氟化氫供應顯得非常緊迫。
  • 印度限制中國電力設備進口 稱可能存在「特洛伊木馬」
    印度限制中國電力設備進口 稱可能存在「特洛伊木馬」 2020-07-03 22:46:32據路透社3日消息,印度電力部今天出臺新規,要求印度企業從中國進口電力設備和部件將需要得到政府許可。  路透社:緊張局勢之下,印度尋求遏制中國電力設備  報導稱,印度電力部在一份命令中稱,印度將檢查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國家進口的與供電有關的產品,看它們是否構成網絡威脅,「保護戰略上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供電系統和網絡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 默克爾敦促勿過度依賴中國,德國車企的回應很真實
    默克爾敦促勿過度依賴中國,德國車企的回應很真實 2020-10-21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對華進口減少13%,印度「抗拒」中國資本,中企轉而與印尼合作
    中國與印度的經貿合作關係原本相對密切,但由於今年印度明顯「抗拒」中國,導致兩國的貿易出現僵化,這使得中國企業對印度市場的興趣大大減少。隨後,不少中國企業將對印度的投資資金轉至了印尼。
  • 晶片斷供、車企停產,真相是什麼?
    近期,關於汽車晶片斷供、車企停產的傳聞四起。其實並非所有車用晶片都緊張,只是電子控制單元(ECU)或者 說微控制單元(MCU)短期供應緊張了。
  • 泡菜依賴中國進口,韓國卻稱:中國國標不適用於韓國的泡菜
    泡菜依賴中國進口,韓國卻稱:中國國標不適用於韓國的泡菜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泡菜大國,韓國政府也一直以泡菜為傲,處處宣傳泡菜的最高標準是韓國泡菜。但實際上由於原料價格原因,韓國99%的泡菜都來中國,尤其是中國四川、山東和東北的泡菜廠幾乎承包了韓國各類餐廳中的泡菜。尤其是今年受到颱風的影響,韓國白菜辣椒正製作泡菜的原材料價格飆升,中國的泡菜在韓國更是越來越受歡迎。但近日這個泡菜已經依賴中國的國家,卻在中國主導制定泡菜行業標準時回應,稱中國泡菜的國標不適用韓國泡菜。
  • 晶片三巨頭已確認,供貨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受傷害的又何止華為
    除了聯發科申請供貨以外,晶片三巨頭已確認,要在下周開始對華為停止供貨。這三巨頭分別是美光、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幾周之前就說過,到了9月15日就不會給華為供貨了。華為佔據美光10%左右的年營收,失去華為一年至少要損失140億人民幣。這次三星和SK海力士都已確認。有外媒報導,停止向華為供貨,會影響兩家公司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