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它從一家夫妻檔,做成現在名聲大噪的網紅店,每開一處新店排的長隊足以讓你懷疑人生,甚至有單店日流水能達六位數;
苦心經營16年,它卻只開了40家直營店,而市面上居然有高達1000家山寨,真金試煉,在質疑和被山寨中成長,如今估值數10億。
它就是中國第一網紅麵包店——鮑師傅!
壹
人紅是非多!
相信網紅糕點品牌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是最感同身受的。
成為一家網紅店,應該是當下這個所謂「消費升級」的時代,幾乎所有店老闆都夢寐以求的。
而鮑才勝憑藉著第一家小店,用5年時間在北京掙了一套房。但如今火了以後反而痛苦了,因為市面上假的鮑師傅太多了。
據統計,鮑師傅因為堅持只做直營不做加盟,所以目前全國直營店也就堪堪40家,但全國山寨店數量居然一度高達1000多家!
「十個鮑師傅九個假」。鮑才勝苦心經營16年,本想「悶聲發大財」,做成百年老店,沒想到山寨愈演愈烈,搶了生意不成還要吞了招牌。
根據中國商標網數據,截至目前,與「鮑師傅」有關的商標共有171件。
而鮑師傅品牌方名下共有52件「鮑師傅」相關商標,也就是說,其餘的119件「鮑師傅」相關商標在多家企業或者個人名下,且已有部分商標已經註冊成功。
是可忍孰不可忍,飽受山寨困擾的鮑才勝迫不得已開始了維權之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光明必將掩蓋黑暗!
終於,「鮑師傅」商標之爭落下帷幕:
日前,鮑師傅就在一起商標維權案中勝訴,一審獲賠6.5萬元。
另長江日報獲悉,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最終成為第30類(糕點類)鮑師傅商標的持有人。
而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第32類(飲料類)、第43類(餐飲服務類)鮑師傅Bao Shi Fu及圖商標被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定無效。
那么正宗鮑師傅商標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白底金字,無圖像,註明漢字「鮑師傅」,「糕點」中英文,且標有「鮑才勝原創」字樣。
正宗鮑師傅門頭是這樣的,簡約大氣的白底金字,無任何圖像,鮑師傅標有註冊商標,且標有「鮑才勝原創」字樣。
貳
烏雲遮不住太陽,真金不怕火煉!
去偽存真,留到最後的往往才知道真相。
數據顯示:國內的烘焙餅店實際估量達到8萬-10萬家,每年市場容量增長率近30%。近年來行業相繼湧現出眾多的網紅品牌,鮑師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鮑才勝的老家是江西資溪縣,這裡素有「中國麵包之鄉」的稱號。
而鮑才勝從十幾歲就開始做糕點,上世紀80年代,他在江蘇、河南、安徽等多地開過麵包坊。
期間由於太年輕,對於行業還不是十分熟悉,再加上管理問題。第一次創業,最終以虧損100萬元告終。
不過鮑才勝並沒有就此氣餒,他在河南信陽開了家麵包店。起早貪黑地工作,花了五年時間終於把債務還清。
按理說可以靠著這家店過上安穩日子,可他卻主動選擇了關店,並堅定地認為要想將生意做大,就得去大城市。
跟所有的北漂一樣,鮑才勝認定大城市更有發展潛力,於是在2003年冬季鮑才勝帶著妻子來到了北京。
也許當時北漂的他,估計做夢也想不到今天自己的品牌會紅遍全國。
鮑師傅第一次亮相是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當時十分不起眼,店面只有五六十平米,賣麵包、西點。
彼時的北京城,味多美、好利來等麵包品牌已經風靡,鮑師傅想要出頭談何容易。
多年的創業經驗告訴鮑才勝,店鋪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改頭換面」、「走特色路線」。
叄
最終,鮑才勝選擇了避開味多美、好利來等精品麵包的線路,定位在傳統中式蛋糕零食化和零售化。
首先,取自己的姓氏「鮑」字創立了「鮑師傅」品牌,算得上早期的個人IP。而且「師傅」這個詞,聽起來顯得既專業又親切,能降低顧客的購買壓力。
其次,從鋪店轉向「窗口式銷售」,取消一般烘焙品類的堂食區,這與目前市面上普遍的大店模式有所區別。它通過傳統的零售方式,將坪效做到極致。
最後就是產品方面。
鮑才勝先是砍掉原先店裡的生日蛋糕類產品,留下深受學生群體喜愛的肉鬆類小糕點。隨後又逐步推出海苔、蟹黃等口味,並將其統一命名為「肉鬆小貝」,成為其拳頭產品。
2005年研發出了鮑師傅的拳頭產品肉鬆小貝問世,這一下就火了。
2008年,開始在雍和宮、長椿街、阜成門開了3家小店。
到2013年,鮑才勝逐漸開始對門店進行擴張,每年開業至少3家左右,並且據稱鮑師傅有一個門店的日流水能達到六位數,十萬以上日銷售額。
不過真正讓鮑師傅成為全國網紅店,還是2017年。
那時,上海店首家分店開業,一時間在滬上人氣爆棚,一則「上海人民廣場鮑師傅糕點店排隊7小時,黃牛高價倒賣排號」將其推上風口浪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鮑師傅火了,壓力就來了,是非也就多了。
肆
2017年,鮑師傅接受了曾投資周黑鴨、奈雪的茶等品牌的天圖資本上億元人民幣融資,品牌估值因此達到10億元人民幣。
按理說,有了資本的加持,鮑師傅應該是「風口上的豬」了!可是並沒有。
鮑師傅在很多人眼中看起來很傻:不加盟、不快速開店,放著大把的加盟費不要,上億的投資放銀行裡不用,一定要苦了吧唧地自己一個個開店,假店都一千多家了ta們才40家,而且還開得特別慢,根本沒有一點快速複製的樣子。
終於,在真假「鮑師傅」的較量中,衝突不出意料地爆發了。
2018年5月一篇「黃牛排隊」的文章火爆網絡,其中提及「鮑師傅」有僱人排隊嫌疑,隨後,「鮑師傅」發出對僱人排隊的道歉聲明。
但此事件中的「鮑師傅」是一家名為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並非鮑才勝所創立的鮑師傅品牌。很顯然,這次的僱人排隊事件再次讓鮑才勝和他的鮑師傅躺槍。
就好像寒窗苦讀十年,最後卻被別人走後門了,你就說這些良心企業心塞不心塞?
另外,鮑才勝還算了一筆帳,北京易尚對鮑師傅的加盟費9.8萬,區域加盟商費用近80萬。
「300多家店,至少獲利幾千萬。要不去制止我們這些搞實業的還要不要做了,辛苦做起來的牌子就要被砸了。」
迫於無奈之下,鮑才勝走上了打假維權之路。
截至目前,鮑才勝公司對北京易尚加盟店進行證據保全的有162家,立案了147家,涉及北京、南京、蘇州、揚州、南通、西安等多個城市。現判決和調解結案的已達61家,鮑才勝公司全部勝訴,全部由被告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伍
身處網際網路之中,但鮑師傅又似乎游離在網際網路之外,比如從來不做用戶調研,從不做營銷和推廣。但鮑才勝強調自己是吃貨,認為自己離消費者最近。
那麼,鮑師傅火爆的原因在哪?
1、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只做直營,手工優先,品質優先;
2、迎合時下消費者對於糕點新鮮度的追求:現做現賣;
3、價格親民,做到極致性價比;
4、準確把握女性消費者心理:女性購買力即強,又很有傳播性。
近年來,通過餐品「實力」走紅的「網紅」品牌層出不窮,而在「網紅光環」的照應下,不少品牌或因經營不善、品牌意識薄弱、資金鍊斷裂等問題,最終被市場淘汰。
所以鮑師傅這一事件,也給我們敲了一席警鐘:一直深耕實體商業的人,甚至是正在創業的實體商業人,註冊商標要趁早,對於山寨模仿,要儘快扼殺在搖籃裡。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品牌更需要通過提升自身供應鏈、外包裝、門店裝潢等方式,進一步拉開與山寨店的差距,最終成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人無信不立,產品也是如此,一個沒有信任狀支撐的產品,就無法支撐價格,也就更別談基業長青了。
最後再提醒一句:創業有風險,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對於那些沒有烘焙經驗想加盟一個品牌特別是網紅品牌的創業者,三思而行!
參考資料:
零售商業評論《鮑師傅:估值超10億的網紅店「打造記」!》、
中國企業家雜誌《真假鮑師傅大作戰:創始人曾遭死亡威脅,被山寨店逼宮》、
贏商網《10多年一直在排隊 直營33家店 山寨店高達1000多家 鮑師傅忍無可忍!》、
新電商研習社《鮑師傅:排隊7小時,莫名成為網紅店!其實我們已經開了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