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丨華強北成美妝代購大本營,去不了海外的都來這兒了,故意撕掉...

2020-12-20 騰訊網

作者 | 陳弗也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劃重點:

  • 1在專櫃,一款迪奧的口紅售價310元,免稅店是210元左右,但在明通市場只要103元,而且可以批量銷售。
  • 2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代購」不能去海外拿貨,也會來他們這裡拿貨,通過代購銷售出去的貨,可能比電商渠道還要多。
  • 3在明通甚至華強北,都沒有上午營業一說。下午開市時,會執行前一天的價格,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價格出來。
  • 4華強北商圈兩萬多個商鋪,如今有超過10%的檔口轉型賣化妝品。其中,轉型最早、最成功的就是明通數碼城,1200多個檔口,幾乎全部轉型做了美妝。

「刺啦——」

幾聲清脆的膠帶撕扯聲後,一個個裝滿了阿瑪尼、資生堂、紀梵希口紅、面霜的紙箱被封口,扔進一旁的小拖車。隨後,滿載紙箱的拖車哐當哐當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路邊,一輛輛快遞貨車已等候多時,準備開往全國各地。

這裡是8月19日凌晨3點的深圳華強北。整個城市進入了睡鄉,只有位於華強北商圈的明通市場,燈火通明。

「至少要忙到天亮,只有上午才能消停一會。」守在明通市場後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作者。

詢價、訂貨、打包、裝箱,瀰漫在空氣裡的還有汗水的味道和機器的收款聲,這樣的情景在過去十幾年裡反覆上演,只是,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男人們痴迷的電子產品,而是女人們追逐的化妝品。

凌晨時分的明通市場,紙箱裡全是各類化妝品

「匯聚全球美妝品牌,一站式美妝採購中心」——明通市場的外牆如今貼滿了這樣的形象展示語,旁邊陳舊的「明通手機配件城」的招牌已顯得格格不入。

一位當地政府部門的人士提供給作者一組數據:華強北商圈兩萬多個商鋪,如今有超過10%的檔口轉型賣化妝品。其中,轉型最早、最成功的就是位于振華路上的明通數碼城,1200多個檔口,幾乎全部轉型做了美妝。

曾經盛極一時的中國電子第一街——深圳華強北,正迎來新的標籤:中國最大的高端化妝品批發市場。

價格低、貨源足、種類全,是他們能從全國各大化妝品批發市場脫穎而出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這裡的貨品幾乎都是國際一二線品牌。

但一直被外界忽視的一個事實是,華強北是一個多元化的商圈,共有手機、電子配件、鐘錶、服裝等27個專業市場。

如今,美妝市場的崛起,讓這個沒有邊界的商圈,又多了一種進擊的可能。

明通市場如今的外牆模樣

買口紅如同炒股票

「迪奧001口紅多少錢?」

「103。」

「來50支!」

隨後傳來一段鈴聲:「XXX收款,5150元。」一單生意就這樣做成了。

在專櫃,這個型號的口紅售價310元,免稅店價格是210元左右,但在明通市場只要103元,並且可以批量銷售。很少有人討價還價,費那個口舌的時間,可能已經做了好幾單生意。更重要的是,如果買家猶豫,過不了多久,就不是這個價了。

「在這裡買貨,就跟炒股一樣,一天好幾個價。」來自東北的陳麗(化名)向作者感嘆。

陳麗有電商、微商和實體店的渠道,需求量很大。之前,她經常會從日本、韓國的代購團隊那裡拿貨,但疫情把這條路給阻斷了。華強北美妝市場的崛起,讓她找到了新渠道。她在這裡已經考察了幾天,就是想找到固定、靠譜的貨源。

晚上8點,已經逛了半天的她從明通市場裡出來透氣,站在臺階上抽了一根煙,很無奈地對身邊的姐妹說:「昨天的那個價,今天拿不下了。」

由於拿貨量大,如果一件化妝品的價格有10塊錢的波動,陳麗可能就有幾千塊錢的盈虧。

在明通甚至華強北,都沒有上午營業一說。每天下午兩點之後,明通市場才「甦醒」過來。一位檔口服務員告訴作者,市場裡化妝品的價格一直是波動的,下午開市時,會執行前一天的價格,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價格出來。

一款名為「明通找貨」的小程序,如今成為了買家找貨和看價的平臺。小程序由市場方開發,但是上面的存貨量和價格主要由檔口老闆們來發布,每一款化妝品,不同的檔口,價格也可能不同。

「明通找貨」小程序是目前明通市場官方認定的找貨平臺,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上搜索檔口或者化妝品名字,找到貨源和價格

就跟股市一樣,價格的波動,讓這個批發市場有了炒貨的可能。

8月18日下午,溫州人王孝校找了幾個檔口,都沒有找到SK2潔面乳。當時,正臨近七夕,這款化妝品備受追捧,成為了各大電商平臺的主打產品。這樣的信息,早早就被傳遞到了華強北。他判斷,市場上可能已經賣斷了貨,有人趁機在囤貨,等價格高了再出手。

從背包客到行李箱客

王孝校是華強北的「背包客」。他在這裡沒有檔口,也沒有為某個檔口打工。過去幾年,開淘寶店、寫知乎,讓他積累了不少顧客和「下線」。現在,他每天的工作是在朋友圈、微信群裡發化妝品價格,有朋友需要的話,他去檔口裡拿貨,找快遞發出去,賺取10%—20%的差價。

每天,王孝校都背著一個軍綠色的大布袋穿梭在各個檔口間,他稱自己只是這個市場裡的一個「小蝦米」,但行情好的時候,一天也能從明通市場採購幾萬塊錢的貨。

8月19日凌晨1點,明通市場的後門依然繁忙,大批的貨物從這裡運出,然後發往全國各地。

電商、代購是這些化妝品的主要分發渠道。根據檔口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會與一些電商商鋪合作,為他們提供貨源,有的檔口還貼上了「支持更改寄件人」的字樣。

據明通市場管理方一位人士介紹,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代購」不能去海外拿貨,也會來他們這裡拿貨,通過代購銷售出去的貨,可能比電商渠道還要多。為了滿足代購的需求,一些檔口會把貨物的中文標籤給撕掉,只保留原來的外文標籤。

這裡逐漸成為了「代購者」拿貨的大本營。

不過,並非每一個代購者都會親自來這裡拿貨。這裡甚至還有一批人,做上了代購的「代購」。

王孝校就是其中之一。

夜晚,不少代購的年輕男女坐在明通市場門口的臺階上,對著手機或本子檢查是否已經完成當天採購。

作者發現,在微信群、貼吧、微博上也有不少人將自己的聯繫方式公布出來,稱他們可以代勞來市場拿貨。有的人做的比較大,拖著行李箱來裝貨,他們有更固定的銷售渠道,如線下實體店、電商平臺等,每天都可以保持著數萬元的銷售額——這是市場中級別更高的「行李箱客」。

王孝校就期待幾個月後,客戶多了,能夠升級成「行李箱客」。

在明通市場裡,各個檔口還貼滿了「支持一件代發」的信息。所謂「一件代發」,就是指即便買家只要一件貨,賣家也可以發貨。而且,批發和零售,都是一個價。

有熟悉該市場的人士預估,明通市場每天的銷售額至少1億人民幣。不過,作者向上述明通管理方求證,他表示市場方沒有統計各個檔口的銷售數據,對這個數據不做置評。

「絕地求生」的轉型

市場的火爆推高了檔口的租金。此前有自媒體寫道,明通市場A座的檔口,每個月的租金已經炒到了5萬多,轉讓費在100萬左右,但即便如此,也是一鋪難求。

上述明通市場的管理方向作者表示,目前,明通市場的檔口已經租滿,要想進場,只能從檔口老闆那裡轉租。

不過,在這位人士看來,目前的租金價位和轉讓費並不算太高,甚至還追不上華強北當年高光時刻的水平。早些年手機配件市場火爆時,一個一米長的櫃檯,一個月都要幾千塊錢租金,而現在十幾平米的檔口,租金也就幾萬塊錢。

「被炒起來的租金和轉讓費,受益的是轉租的檔口老闆們。」這位管理方向作者表示,今年6月22日,明通化妝品市場B區開業,釋放了四層的檔口,目前也已經飽和。

其實,對於明通市場來說,這一次轉型屬於「絕地求生」。由於修建地鐵,這裡一度被封了四年路,再加上電子市場的式微,過去幾年,整個華強北商圈都出現了衰落的跡象。

知情人士向作者透露,早在2017年,明通數碼城的副總林創侄就萌發了轉換賽道的想法。

當時,在明通市場的一樓,一些檔口開始轉做美妝產品微商。40多歲的林創侄從其中看到了商機,他說服了市場的管理層,帶著團隊去杭州、廣州、中國香港、韓國等地考察市場,並做出了「差異化」發展的決定。

事實上,在華南地區,廣州是重要的化妝品集散地,但走的是低端、國產化妝品的路線。

但明通市場一開始主打的就是高端化妝品的批發。這主要是發揮了檔口老闆們的「找貨」優勢。電子產品時代,那些老闆們就能夠從海外渠道大量購買手機,再銷往內地;如今,只是把貨從手機變成了化妝品。

上述知情人士稱,剛開始轉型時並不容易,賣手機的檔口老闆們對化妝品行業、貨源、質量都不太了解,這些只能靠自己摸索,也有一些老闆最終選擇了離開。

王孝校的一個朋友曾在明通市場的三樓開檔口,賣電子配件。由於不看好化妝品市場,去年,他把檔口轉讓了出去,轉讓費30萬。當時來看,還是一個不錯的交易,如今,這個朋友想再回到這個市場,就要付出高几倍的轉讓費了。

「電子產品市場已經這個樣子了,銷量在減少,利潤在變低,如果還在這個方向尋求轉型,很難有出路。」上述明通市場的管理方感嘆道,這一次也是顛覆性的轉型,「幸虧化妝品市場做起來了,要不在今年會很難,出租率會更低。」

風口中的潮汕商人

如今,明通市場化妝品生意形成規模之後,越來越多的檔口和市場就跟風過來了。據前述知情人士稱,現在那些售賣化妝品的檔口老闆,絕大部分都是幾年前賣電子產品的商家。

這裡的檔口老闆大多來自廣東潮汕地區,那裡以盛產富商而馳名,比如李嘉誠、姚振華、王來春等。

在華強北,潮汕商人是一個圈子,對市場敏感,喜歡跟風,願意探索,也很擅於抱團,就連僱傭員工也都喜歡招潮汕老鄉。「誠招潮汕小仙女,會電腦者優先」的招聘廣告貼滿了市場。

這個圈子不僅僅是在明通,還覆蓋了整個華強北。於是,周邊的商場也被帶火了。現在,華強北商圈的曼哈、紫荊城、遠望、女人世界、龍勝等幾個市場也開始做美妝生意。

「華強北一直都有跟風潮,一個市場發展起來了,馬上會有別人跟上,跟得早了,就能賺一波。」王孝校向作者感嘆。2015年10月,大學畢業後,他就來到這裡謀生,雖然只度過了5年華強北時光,但已經經歷了山寨手機、電子配件、二手手機幾波浪潮。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商圈之一,整個華強北的發展一直都由市場和私人老闆主導,他們可以打造「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名片,也可以打開其他領域的市場。

作者從權威人士處得知,曼哈有97家店鋪轉型做了化妝品;紫荊城有121家化妝品經營戶入駐;遠望有15家商鋪裝修完畢開始經營;女人世界尚在裝修,但轉型決心很大,之後會提供600家商鋪做化妝品;龍勝則規劃了150家商鋪轉型化妝品市場。

曼哈市場也跟著轉型,但依然保留了一半傳統市場,一邊做美妝,一邊做電子產品

目前,電子產品仍是華強北最大的標籤,但華強北也一直都在多元化發展。

除了明通等幾個市場轉型做化妝品之外,還有別的市場尋求其他賽道的轉型,比如,附近的紫荊城就轉型做了進口美食,市場門口插滿了「全球進口食品交易中心」的旗子;明通市場B區的四樓也是專門做進口美食的區域。

華強北商圈的紫荊城市場轉型做進口食品市場,門口掛滿了進口食品交易中心的旗幟。

海外代購大本營

這些化妝品是不是正品?貨來自哪裡?一線品牌們為何會如此便宜?幾乎每一個來華強北拿貨的人都會有這些疑問。

這不僅是買家關注的焦點,也是深圳市政府關注的焦點。作者從相關政府監管部門了解到,華強北轉型做美妝被媒體報導後,一度得到了深圳市主要領導的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關注華強北化妝品的貨源和正品問題。

對於檔口老闆來說,量大、便宜的貨源來自哪裡是他們的商業機密。作者在華強北詢問了多家店鋪關於貨源的問題,他們都給出同樣的答覆:在海外有代購團隊,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以及海南等地的免稅店、折扣店裡刷貨等。

上述明通市場管理方向作者透露,市場上貨源主要有免稅店、品牌方自己報關、海外電商平臺、海外代理商等幾個渠道。在他看來,檔口老闆們都是批量拿貨,與零售價相比,拿到的價格要低很多。

不過,前述知情人士表示,那裡也存在著不少「水貨」——比如,很多檔口裡擺放著大量的沒有中文標籤的產品。

「化妝品的稅很高,如果省去這些稅的環節,那麼他們的價格肯定就降下來了。」這位知情人士向作者分析。

不過,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無論是檔口老闆還是市場方,他們都很清楚:這裡經受不起假貨的衝擊,如果變成假貨的集散地,市場很快就會死掉,他們就要再次去選擇轉型。

上述明通市場管理方向作者表示,化妝品與手機配件不同,如果消費者買到假貨,他們的維權欲望會很高。因此,市場方從一開始,就嚴厲打擊售假行為,並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團隊,與公安、工商部門聯合打假。

作者發現,幾乎所有檔口都貼有「保證正品 假一賠十」的標籤,並張貼《不經營無合法來源、假冒偽劣商品責任書》:如果售賣無合法來源、假冒偽劣產品,沒收租金、保證金等。

華強北的市場監管部門也增加了打假力度。作者從近期公開報導上看到,他們提高了抽檢頻次,要求商戶做好入場出場的臺帳,保證貨源可查,並與商戶籤訂《一次性淘汰制度》。

公開報導顯示,近年來,深圳市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華強北的復甦,如打造「夜間經濟」示範區,將主街區建設成3A級景區等。如今,化妝品市場的興起,為華強北的復甦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你的「海外代購」美妝可能來自深圳華強北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2020年底,一起涉案金額超6億元的化妝品走私案,令深圳華強北產生「地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幹預下,上千家美妝店幾乎「一夜之間」全部關閉,休業整頓。自2018年以來,迫於傳統通信電子市場衰落,華強北的明通、曼哈、遠望等多座數碼城先後轉型美妝城,美妝業一時呈瘋漲之勢,攤位一鋪難求。
  • 「海外代購」美妝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 ——揭秘深圳華強北超...
    查獲的走私化妝品   新華社照片新華社深圳1月13日電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隨著華強北美妝市場的產業集聚,越來越多的微商、代購選擇直接來這裡拿貨。「朋友圈的那些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自己出國,實際上可能只是去華強北轉了一圈。」竇紅說。2020年末,深圳海關緝私局聯合公安等部門,對華強北多座美妝城涉嫌走私的店鋪進行查緝,摧毀一個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刷單」走私化妝品等貨物入境的走私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6名,案值超過6億元。
  • 「海外代購」美妝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 華強北超6億元走私案...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2020年底,一起涉案金額超6億元的化妝品走私案,令深圳華強北產生「地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幹預下,上千家美妝店幾乎「一夜之間」全部關閉,休業整頓。自2018年以來,迫於傳統通信電子市場衰落,華強北的明通、曼哈、遠望等多座數碼城先後轉型美妝城,美妝業一時呈瘋漲之勢,攤位一鋪難求。
  • 揭秘華強北的美妝生意:價格不及專櫃三分之一,靠微商代購年入過億
    你沒看錯,這正是當下華強北異常火爆的美妝生意。而這樣的戲碼,在號稱「拿貨天堂」的華強北每天都在上演!從電子到美妝,「拿貨天堂」華強北的轉變「華強北打一個噴嚏,可以讓全國電子產品市場感冒。」這句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華強北昔日的光輝歲月。曾幾何時,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佔據深圳9成以上的電子產品交易額,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
  • 凌晨3點的華強北,是快遞小哥、潮汕商人與迪奧香水的邂逅|稜鏡
    更重要的是,如果買家猶豫,過不了多久,就不是這個價了。「在這裡買貨,就跟炒股一樣,一天好幾個價。」來自東北的陳麗(化名)向作者感嘆。陳麗有電商、微商和實體店的渠道,需求量很大。之前,她經常會從日本、韓國的代購團隊那裡拿貨,但疫情把這條路給阻斷了。華強北美妝市場的崛起,讓她找到了新渠道。
  • 昔日電子第一街悄悄轉型,你從海外代購的大牌美妝可能來自這裡!
    美妝產品正在重塑華強北華強北,不再是數碼產品的天堂。從深圳華強北地鐵站A口走出去,再沿著振華路往東走,短短的500米路程,就有四五個化妝品批發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華強北開始被美妝產品佔領。再後來,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價格越來越低,華強北的山寨手機流失了大量客戶。形勢越來越嚴峻,華強北不僅吃不上肉,連湯都喝不著了。以前的手機電池等零件還可以拆開賣,現在基本都是整機,手機零件市場也沒有了。
  • 從山寨到走私,你的美妝代購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2020年底,一起涉案金額超6億元的化妝品走私案,令深圳華強北產生「地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幹預下,上千家美妝店幾乎「一夜之間」全部關閉,休業整頓。自2018年以來,迫於傳統通信電子市場衰落,華強北的明通、曼哈、遠望等多座數碼城先後轉型美妝城,美妝業一時呈瘋漲之勢,攤位一鋪難求。
  • 電子產品沒落,美妝轉型遇阻,華強北重回十字路口
    但隨著電子產業在這裡的沒落,從2017年開始華強北掀起了向美妝轉型的熱潮。鼎盛時期,甚至有一半都變成美妝店鋪。 從那時起,置身華強北,你可能聽到的不只是一串數字或者版本代碼,還有神仙水、口紅等各類國際美妝產品,由於價格較低,吸引了很多自稱「海外代購」的商家。
  • 「美妝聖地」華強北:供貨全國網紅,沒100萬別想開店
    華強北老闆們轉行了。從2018年開始,這些嗅覺靈敏的華南生意人們發現,手機賣不動了。經濟實力不足的人選擇撤離,但更多人則轉行開始賣起了美妝。如今,華強北大樓的各個檔口前依然人山人海,絲毫看不出疫情也曾席捲過這裡。只是檔口前的人從電子產品販子變成了美妝代購。
  • 在華強北賣美妝的男人們
    一是因為王強們主要做批發生意,不直接面對消費者。他們的顧客大多是批發商,或者是代購,詢價、拿貨、付錢、走人,這是華強北從手機批發時代就延續下來的習慣。 二是日韓化妝品的單價比較便宜,利潤也低,投入大量精力去講解不划算。一般價高的美妝產品像SKII,才有必要聘請專門的人做講解。
  • 華強北轉行做美妝真相!
    一個學妹前幾天問我,你在華強北做手機嗎?可見華強北在這些95後心裡的定位了,很多做手機的同行都在感嘆手機現在不好做了,以微商模式做市場越來越做不動了。部分同行收拾行李回老家幹別的去了,有些腦袋靈活善於改變的開始轉戰自媒體,包括我也是一樣。
  • 被絞殺的代購讓手機批發商看到希望,美妝行業「強勢」席捲華強北
    在2018年年初華強北商圈內有一座市場幾乎全面被改造成為「美妝市場」各種化妝品海外正品代購的檔口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陸續開業。華強北這些水貨手機商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來自各個國家的渠道。這也是為什麼能夠輕鬆轉型輕鬆將美妝行業加入自己的事業中來,成本低利潤卻能控制不錯的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 華強北電子街變「美妝城」!進貨價僅專櫃價三成,還能再賺50%
    這些店家告訴e公司記者,目前全國的「代購」都是在華強北這裡拿貨,他們同時也都幫「代購」們直接寄貨到消費者手裡,不用中間環節的「代購」們再發一次快遞。「你想把寄件地址填成哪裡都可以,他們(消費者)不會發現是從華強北寄出的。」某位店家對偽裝成「代購」的e公司記者如是說。
  • 不賣iPhone賣美妝 華強北悄悄開始轉型
    華強北內正在被拆分的美妝。在華強北,越來越多李曉敏這樣的美妝批發商戶。而其中,有八成是廣東潮汕人,他們向來有「抱團」做生意的傳統。「姑姑之前在華強北賣數碼產品和電子零配件,但漸漸地手機賣不動了,華強北這片市場沒落了,從去年開始,就改成在明通做進口護膚品批發。「王冉說。除明通外,今年暑假,她們將門店拓到了隔壁華聯發廣場。「目前門店共三家,倉庫六個,都是做進口美妝。基本上每天都在發貨,面膜一天成百箱的批發。」
  • 瘋狂的華強北美妝:價格便宜一半 工資你說了算
    樓頂的「曼哈美妝廣場」六字在夜色中格外明亮,撲面而來的化妝品氣息,已經包裹著這棟大樓。旁邊的明通數碼城,曾經的口號是「沒有你買不到的手機」,如今搖身一變成「匯聚全球美妝品牌」。夜晚十一點,仍是明通最繁忙的時段,市場裡燈火通明,人流湧動,掃貨聲、推車聲、膠布撕扯聲、支付寶到款提示聲,匯聚在一起,都是造富的聲音。化妝品正在重塑華強北,成為這裡的主角。
  • 華強北電子街變「美妝城」!進貨價僅專櫃價三成 還能再賺50% 全國...
    這些店家告訴e公司記者,目前全國的「代購」都是在華強北這裡拿貨,他們同時也都幫「代購」們直接寄貨到消費者手裡,不用中間環節的「代購」們再發一次快遞。「你想把寄件地址填成哪裡都可以,他們(消費者)不會發現是從華強北寄出的。」某位店家對偽裝成「代購」的e公司記者如是說。
  • 揭秘華強北美妝市場超低價套路:神秘的返點公司與刷貨團
    8月,時代財經曾走訪深圳華強北,發現多個批發市場已轉型美妝生意(閱讀點擊《從電子重鎮到美妝聖地從不放過風口的深圳華強北》),其中明通商城(下稱「明通」)最先成功切入賽道。如今的明通儼然已成為國內代購的貨源新「聖地」,美妝生意火爆,從下午兩點一直到深夜才消停。
  •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結果……
    「海外代購拉著行李箱說要出國,可能只是在華強北轉了一圈。」2020年底,一起涉案金額超6億元的化妝品走私案,令深圳華強北產生「地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幹預下,上千家美妝店幾乎「一夜之間」全部關閉,休業整頓。自2018年以來,迫於傳統通信電子市場衰落,華強北的明通、曼哈、遠望等多座數碼城先後轉型美妝城,美妝業一時呈瘋漲之勢,攤位一鋪難求。
  • 深圳:華強北路美妝城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該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今年1月,深圳政府要求美妝店鋪必須要有銷售進出記錄,尤其是進貨記錄,各店鋪均在按照政府要求在準備相關資料,料過幾天就會恢復正常運營,「都有商家陸續開門了。」  明通美妝城有店鋪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海關、工商、公安三個部門在聯手查帳,該店鋪目前在關閉中,短時間內還開不了。
  • 深度|起底深圳華強北美妝走私產業鏈:以跨境電商之名造假通關
    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公安等部門聯手對華強北化妝品檔口走私和售假等行為展開大檢查,明通化妝品市場、曼哈美妝交易中心等多個大型化妝品市場即日起便處於歇業整頓狀態。整頓後,時代周報多次走訪華強北明通美妝市場、曼哈美妝交易中心、遠望商場等地,這些商場都已懸掛起「反走私、打假冒、樹誠信、促發展」的條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