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來臨後,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隨之大增,同時也帶動了人工智慧晶片需求的高速增長。這是時代發展下帶來的改變。有行業相關人士指出:採用專門為人工智慧領域設計的處理器,是支撐人工智慧應用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除了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晶片在AR/VR、智能音箱、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均有涉及,可見其應用的廣泛性。同時,在消費電子行業中,應用場景也更加廣闊。從雲端溢出到邊緣端,或下沉到終端。而無論應用在哪端,都離不開智能晶片對於「訓練」與「推理」任務的高效支撐。
於是在邊、雲、端的多方協同應用趨勢下,晶片廠商僅提供某一類應用場景的人工智慧晶片,顯然是難以滿足用戶需求的。晶片廠商只有具備豐富的產品和多樣化的生態布局,才能更有競爭力。
以國內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為例,成立只有四年多時間,但早已是AI晶片裡的獨角獸。究竟為何?在產品方面,寒武紀已經布局了雲邊端產品線,分別為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並為上述三個產品線所有產品研發了統一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包含應用開發平臺)。這就大大滿足了不同領域的應用場景。
並且,寒武紀還在智能晶片及相關領域開展了體系化的智慧財產權布局,為公司研發的核心技術保駕護航。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其中境內專利50項、境外專利1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正在申請中的境內外專利共有1,474項。
前不久寒武紀在A股科創板上市後,亦是備受關注。這不僅體現了資本市場對賽道的看好,更是對「賽手」的青睞,而這主要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賽道上來看,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與越來越多的行業實現融合,人工智慧晶片將從中獲得廣闊的應用市場。
其次,從賽手技術表現來看,寒武紀是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初創企業中少數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也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全面系統掌握智能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數據中心、雲計算等諸多場景。
再次,從未來的市場競爭來看,市場需要BAT、華為這樣的巨頭,行業也需要寒武紀這樣的更純粹的中立廠商,不會存在「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的情況。這樣也能更好的促進AI晶片的發展,讓整個行業更有活力,創新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