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鏑 | 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

2020-09-14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編輯 | 申志瑩

圖源 | 網絡


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


「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


去年暑期,家住北京的周女士準備帶家人到海南旅行。為節省開支,周女士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通過某在線旅遊平臺關注航班動態和價格信息。而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精心策劃竟然被平臺大數據「盯」上了。


「機票第一次搜是一個價格,過一段時間再搜價格就漲了。」周女士向記者表示,最後訂單票價比初次搜索票價高了近1000元,朋友在同天定到的同航班價格也比自己低幾百元。即使考慮機票餘量導致價格變動,自己「顯然也是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



瀏覽手機、使用APP,是移動互聯時代的生活習慣。當移動互聯升級到人工智慧時代,形形色色的大數據平臺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成為市場逐利的工具。


但有些在線旅遊平臺經營者,卻利用大數據手段,收集旅遊者的消費記錄,分析其旅遊偏好,給消費者推送篩選過並對旅遊從業者有利可圖的信息。在此情勢下,消費者不僅失去了貨比三家的選擇權利,在線旅遊經營者也通過不正當競爭破壞了業態公平。值得一提的是,被誤導的旅遊者一旦發現大數據推送的旅遊產品名不副實而發表客觀評價時,則會被在線旅遊平臺刪除和屏蔽。


大數據是個好東西,但是被濫用或變成資本逐利工具,就會異化變質。


所以,人們發現手機越來越智能化了,不僅提供了諸多便利,而且還會揣摩每個人的「心理」——只要打開手機,你最喜歡的新聞、商品、娛樂就會推送到你最容易看到的頁面上。這讓人細思極恐,手機也會「讀心術」了嗎?其實不然,這是各路網站、APP、商業平臺根據每個人的瀏覽喜好和消費習慣,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的「專門服務」。


這固然是好的,但是商業網站平臺一旦以商業功利為前提,將自己和自己有著利益關係的商品推送,人們就會被誤導消費。即如在線旅遊經營者,其用大數據分析,推送的都是符合自己市場利益的旅遊產品,而且刪除消費者的評價。


為規範市場秩序,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印發《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將於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針對「大數據殺熟」等違規使用用戶數據信息的問題,此次出臺的《規定》提出明確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在收集旅遊者信息時,經營者必須事先明示收集旅遊者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旅遊者同意。


「將『大數據殺熟』等行業積弊納入監管,對保障遊客消費權益,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有深遠意義。」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表示,利用行業信息壁壘進行「大數據殺熟」不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對市場競爭秩序造成了巨大衝擊。《規定》的出臺將有利於從根本上遏制這樣的違法違規行為,為品質好、服務好的旅遊產品提供更多市場空間。



虛擬世界不是法外空間,和實體市場一樣也要納入市場監管,更要維持最基本的市場公平。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市場壟斷,是要接受調查乃至被課以天價罰款的。


中國數字經濟已經步入人工智慧時代,各類商業APP利用人工智慧殺熟的手段更「高明」。在此情勢下,必須要給包括在線旅遊經營者戴上緊箍咒,促其善用大數據手段,給數字經濟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創造更公平高效的數字營商環境,而不是利用大數據手段「殺熟」。


不得擅自屏蔽刪除「差評」


除「大數據殺熟」之外,不少在線旅遊平臺之間為爭奪客源進行惡性競爭,不合理低價遊、誘導評價和擅自刪除差評、退訂扣費高和退款不及時等問題頻頻爆出,消費者合法權益遭到嚴重侵害。


為了規範在線旅遊平臺的經營行為,《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提供真實、準確的旅遊服務信息,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旅遊者的評價應保存並向社會公開,平臺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進行評價,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


「對不合理低價遊、評價權保障等熱點納入監管,既體現了行業監管的剛性,也保持了一定的開放性。」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定》對法規適用範圍和主體作出具體說明,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必須接受與線下相同的行業監管,進一步夯實了平臺的企業主體責任。


與此同時,《規定》的出臺也對旅遊主管部門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省淄博市文旅局市場管理科長裴濤表示,《規定》要求旅遊管理部門建立全面的旅遊大數據管理體系,提高旅遊輿情監測管理能力,對旅遊企業、景點相關的新聞報導和行業信息加強收集、分析和處理,主動引導形成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輿論環境。


「《規定》出臺後,旅遊主管部門服務監管平臺與在線旅遊平臺之間將實現數據連通。」裴濤表示,在「政府管平臺,平臺管供應商」的基本思路下,相關部門須進一步拓寬大數據的獲取,建立覆蓋主管部門、在線旅遊企業、景區及遊客等多層次旅遊大數據體系,以數據為抓手對在線旅遊消費實施全程監督。


幫助在線旅遊行業走出困境


在對全行業提出嚴格要求的同時,《規定》的出臺也為在線旅遊經營者送來諸多政策紅利。


「在疫情的衝擊下,僅靠在線旅遊行業龍頭『輸血自救』恐難以為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政策法規中心副主任王天星說,此次出臺的《規定》要求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助力全面復工復產,幫助在線旅遊行業走出困境。


《規定》還提出,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要鼓勵在線旅遊經營者利用平臺和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其在旅遊目的地推廣、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遊大數據應用、景區門票預約和流量控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旅遊數字新基建的重要參與者,我們非常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認為,相關政策一方面為在線旅遊平臺持續創新提供政策保證,同時還有助於平臺發揮在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核心優勢,推動整個旅遊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規定》的出臺將有助於提升在線旅遊行業的整體形象,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和好感度。有業內人士指出,規範化的平臺將促進在線旅遊的快速推廣,尤其是向二三線城市及中老年消費者群體擴展,為更多消費者提供豐富便捷、個性化的旅遊服務體驗。


(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
    為規範市場秩序,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將於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去年暑期,家住北京的周女士準備帶家人到海南旅行。
  • 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
    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旅遊服務體驗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網上中國)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在方便公眾出遊的同時也促進了旅遊消費,但也有一些在線旅遊經營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 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
    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旅遊服務體驗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去年暑期,家住北京的周女士準備帶家人到海南旅行。
  • 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下次還敢
    」特別是在線旅遊平臺的「殺熟」中,其實處在一種難以名狀的「薛丁格的貓」的狀態。正好最近看到了文旅部出臺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預計在10月1日正式執行,其中第十五條的規定就是「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條也就是劍指我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
  • 又被「大數據殺熟」了?
    但不久前文旅部突然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從10月1日起開始施行。今年最熱鬧的旅行黃金周,你被「大數據殺熟」了嗎?長假臨近結束,是時候覆盤合計一下了。
  • 旅遊愛好者的福音來了!「大數據殺熟」的旅遊平臺,終於要被治
    據環球網報導,為了規範在線旅遊行業以及公眾出遊,引導產業良性健康發展,文旅部正式印發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將於10月1日正式施行。換句話說就是,「大數據殺熟」的旅遊平臺終於要被治,旅遊愛好者的福音來了!
  • 遏制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
    2020-09-24 04:20:32 來源:人民日報莊鵬在網上訂酒店、買機票,同一個酒店房型,不同用戶看到的價格不一;同一張飛機票,瀏覽幾分鐘後漲價,這一被稱為大數據「殺熟」的問題飽受詬病。今年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正式施行,明令禁止在線旅遊行業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今後消費者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將有法可依。
  • 「大數據殺熟」
    編者按 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新規,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將於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此,本報刊發《給大數據「殺熟」劃道「紅線」》一文,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現將網友們的代表性見解刊出,以饗讀者。回應了社會熱點■孔德淇所謂「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侵害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文旅部的這則規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回應了社會熱點、行業痛點,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行政規範和市場監管的空白,將對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旅遊行業大數據殺熟被禁!你被「殺熟」過嗎?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說白了就是,作為老客戶(熟客)的你,在網上看到的商品價格,很可能比新客戶(生客)要高得多。青妹為大家列舉一些大數據殺熟的經典案例:在同一家酒店的同樣房型,一個旅遊網站常客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看到的價格貴了百元以上。
  • 明確旅遊平臺責任 監管大數據殺熟等熱點問題
    近幾年,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數量不斷增多。但同時,市場上也現了諸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不合理低價遊、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洩露等問題不斷出現,甚至形成了社會熱點事件,給行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 文旅部發文明確旅遊平臺責任 大數據殺熟等熱點問題有法可依
    平臺經營者,是指為在線旅遊經營服務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平臺內經營者,是指通過平臺經營者提供旅遊服務的在線旅遊經營者。業內專家表示,在以往的在線旅遊市場中,旅遊者不是通過旅行社預定的產品,而是通過各種渠道,安全無法保障,一些渠道甚至連最基本的資質都沒有。
  • 在線旅遊新規能否嚇退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也就是說,在線旅遊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此路不通」。
  • 在線旅遊新規能否嚇退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也就是說,在線旅遊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此路不通」。
  • 旅遊新規出臺大數據殺熟能被反殺嗎
    國慶將到,旅遊高峰即來。不少人點開手機App,尋找心儀的景點和酒店。然而,有人發現,同樣酒店、同樣時段,老用戶明顯要多花錢。為防止「大數據殺熟」,相關部門出臺新規。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提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 旅遊新規出臺 大數據殺熟能被反殺嗎
    國慶將到,旅遊高峰即來。不少人點開手機App,尋找心儀的景點和酒店。然而,有人發現,同樣酒店、同樣時段,老用戶明顯要多花錢。為防止「大數據殺熟」,相關部門出臺新規。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提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換3部手機、出現3種價格大數據仍在「殺熟」國慶節前一周,記者通過一款知名旅行App預訂一家酒店,App出現兩款房型,一款是16平方米有窗雙床房,另一款是16平方米有窗大床房,價格均為189元。
  • 「大數據殺熟」亟待技術監管創新
    對「大數據殺熟」現象,去年北京市消協專門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中近9成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存在,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其中網購、在線旅遊、酒店住宿、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最容易被大數據「殺熟」。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網際網路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真的是「冤案」嗎?
    此事再次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現象的強烈關注。近幾年,從旅行平臺、電商平臺、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多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據北京市消協一項調查顯示,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今相當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你被大數據殺熟了麼?
    在線旅遊經營者包括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自建網站或通過其他網絡服務提供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的經營者。二是壓實了平臺企業責任。遵循「政府管平臺,平臺管供應商」基本思路,要求在線旅遊平臺經營者堅守人身財產安全、信息內容安全、網絡安全等底線,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誠信經營、公平競爭,承擔產品和服務質量責任,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切實維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 還想大數據殺熟?沒門!堅決說不!給大數據殺熟戴上「緊箍咒」
    不少分析認為,這是在給「大數據殺熟」行為畫下禁止的紅線。這兩年,「大數據殺熟」不時引發關注,而且成為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在線旅遊平臺在這個話題中,成為「主角」的頻率不低。一方面,不時有消費者反映,自己遭遇「大數據殺熟」,購買同樣的產品或服務,作為老客戶,需要面對比新客戶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面,相關平臺往往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以技術原因、系統漏洞、享受套餐優惠不同等來解釋價格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