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一位寺院住持和4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每一個繁華都市的背面,都有一個陽光無法抵達的世界。

「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變成這個世界的一員」

「那天晚上,我推開了14樓的窗戶,我想所有的一切都不會再經歷了」

……

有著孩童般的面龐和純淨的聲音、手握念珠的水衛三講述著自己成為癌病患者的過往。

水衛三,某知名媒體的編輯,也是廣州大佛寺癌症康復營的第二期學員。從年輕編輯到成為癌症病人,從打開14樓的窗戶想跳下去到勇敢生存下來,這種強烈的掙扎,如今已經無法從她平靜的臉上透視出來。

據統計,中國每天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是健康人所無法想像和體會到的。

作為慈悲為懷的出家人,面對癌症的高發和病人的痛苦,廣州大佛寺住持耀智法師說,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所以,我們樂意幫助癌症患者這個人群,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這便是大佛寺癌症康復營創辦的緣起。為此,耀智法師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康景軒教授團隊,創立癌症康復營。

2016年,廣州大佛寺首期癌症康復營開營

從2016至今,大佛寺癌症康復營已經連續舉辦12期,400多位學員受益。

在這裡,義工們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學員們建立了深厚的情緣,這些情誼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很多癌症患者,一生中只有一次癌症康復營的遇見。

癌症康復營每期兩周,成本三十多萬元,學員不需要支付分文。

癌症康復營第十期學員董哲說:

來這裡之前,我在想天上不會掉餡餅,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免費吃住,請的都是頂尖的大師,我一看那些大師,我覺得不可能,背後一定是有商業的東西在裡面。但來了沒三天就打消了我的這個念頭,我發現他們做的太多事情,我就像幼兒園的寶寶一樣,記憶中我媽媽都沒有給到我這麼周到這麼細心的照顧。還有耀智大和尚,他的睿智,他們給到我的東西,我能用心感覺得到,沒有任何私念,我為我之前那一閃的念頭感到特別羞愧。

在大佛寺癌症康復營,每一位學員都會得到最好的照顧。無論是抽檢、化驗、營養餐、營養素,還是禮請專家學者、高僧大德前來授課,耀智法師做出了很多努力。

鳳凰網佛教對話耀智法師

耀智法師說,「運動治療是癌症康復營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美國醫學界近20多年來一直推動的。中國的傳統運動,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內養功很具代表性,所以,要邀請德建禪師加入進來。」

德建禪師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1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是位隱居多年的高僧,他傳承的禪武醫非常神奇。為此,耀智法師特地爬上一千多米高的嵩山禪院,邀請德建禪師下山。

德建禪師在紀錄片中分享這段受邀下山經歷

耀智法師的這種慈悲,感動了很多知名度很高的老師。

除了德建禪師,佛光山副主持、南華大學副校長慧開法師,佛光山宗委、江蘇省鑑真圖書館總執行長慧寬法師,曹山寶積寺住持、2016世界佛教卓越領袖獎獲得者養立法師,美國莊嚴寺方丈、巴利佛教博士法曜法師,上海癌症康復俱樂部會長袁正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解剖學專家蘇國輝,生命教育專家、臺灣南華大學教授紀潔芳,四川大學教師、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尹立,國內著名消化科專家、腫瘤治療專家徐克成,心理學博士、澳門城市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導師申荷永,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歷史學博士、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副院長何方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宣方,哈爾濱工程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姚晶宏等也加入到大佛寺癌症康復營導師團隊。

在耀智法師的努力下,癌症康復營將佛學與科學結合,融合東西方文化,開啟了全新的療愈方式。

導師授課(大佛寺紀錄片截圖)

導師授課(大佛寺紀錄片截圖)

耀智法師引進了以西方心理學為主導的心理支援義工團,有非常專業的心理專家團隊和心理學技術,為癌症康復營學員服務,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信仰西方文化還是崇拜東方文化,他們都能全方位為學員們解決心理問題。

耀智法師說,從佛教的疾病觀或者中國中醫的傳統來講,身體與心理是聯動的,是互動的。身心都要健康,不能偏重哪一方面。

大佛寺特設了沙盤室,用沙盤遊戲,從心理層面幫助患者。

除了科學知識,耀智法師還引入了書法課、繪畫課、插花課、音樂課、茶藝課等等。水衛三來到這裡,一下子就被這些幾千年歷史的東方文化傳承所吸引。她發現,重病的生命,原來也可以活得很好看。

死亡教育,在康復營裡是一個重要課題。學員們從東方的傳統思想裡,重新認識死亡。

「我們比任何人都要更接近死亡,我們中的有些人已經與死亡同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真正活出價值和意義?如何既能苟延殘喘,又能擁有尊嚴?」

耀智法師通過佛法,幫患者自信抗癌,超越生命。

2018年,廣州大佛寺舉辦普覺論壇「生命教育之終極關懷」高端交流大會,耀智法師在大會上發言

佛教認為生命是延續的,不僅僅是這一世。佛教的因果觀,把人生的重點放在未來。

水衛三參加大佛寺懺悔和禪坐的修行後說:「康復營的大多數學員是為了尋找奇蹟而接近宗教的,然而宗教的世界比我們之前短短人生所熟知的世界壯闊浩瀚許多,從我進入康復營開始,我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但是奇怪的是無比歡喜的感覺竟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進入了我的生命。」

很多人受耀智法師慈善思想的影響,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80多歲的熊奶奶,進入癌症康復訓練後,接受了傳統文化思想生死觀的洗禮,對癌症治療和康復的想法,有很大的轉變。她說,進入訓練營後最大的轉變就是心理的調解。如今她已與癌症並存了24年。送走了正常往生的老伴,依然能吃能睡,活得好好的,像個孩子般樂呵呵的,仿佛和健康人沒什麼不同。她說,心平靜了,病就好了一半。

熊奶奶,她沒有宗教信仰,但看到耀智法師這個大家長,心裡感覺有了依靠,她說:耀智大和尚身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光明,讓人感到信心滿滿。

不信佛的熊奶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希望。她覺得,她的生命還可以綻放。

雖然年事已高,又身患癌症,但她受到耀智法師慈悲為懷的影響,執意加入義工團隊,用實際行動來奉獻他人。就這樣,熊奶奶的生命,在簡簡單單的遇見裡改變了方向。

佛教發展到現代,在西方文化的席捲潮流下,東西方文化融合併行,才能讓更多人通過慈善的光芒,得到佛法的利益。耀智法師倍感欣慰之餘,也感覺肩上的責任更加沉重了。

耀智法師會和康景軒教授一起分析往屆學員的康複數據,以確定康復營是否需要調整課程。

耀智法師和康景軒教授(大佛寺紀錄片截圖)

據統計,癌症一年內復發率高達90%,三年內出現復發的概率為55%,而超過5年,復發率將下降到10%。因此,只要癌症病人度過5年生死關,在日後的生活上不過於勞累,情緒上不受嚴重打擊,一般來說,癌症就不再容易復發,在臨床上也就算是被治癒了。

從第二期癌症康復營結營後的兩年多時間裡,熊奶奶和水衛三,身體狀況和心態一直處於穩定狀態,比兩年前初進康復營時強大很多,這也影響著正在度過第一個5年的如秀。

如秀參加完第五期癌症康復營後,經歷第一個5年生死大關,她一直用抄經來度過這段重要的時期。她覺得,真的是佛菩薩的慈悲指引,康復營的課程的設計和設置,對癌症病人三大核心理念的教育和培訓,感覺自己的身心靈有一種重塑的感覺。

參加康復訓練營的學員和義工個個都有太多話要說。

癌症康復營第十期學員龔銳說:

兒子三次打電話,說有這麼一件事情。我自己是教師,而且是帶博士的教師,我自己都是博導,還需要去聽嗎?可當我一跨進大佛寺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安詳的、清淨的、能給予人力量的地方。

癌症康復營第七期學員陳贊明說:

我覺得在大佛寺,有兩件事對我的推動是最大的,一個是康式的飲食體系歐米加3,是立竿見影的,另一個就是佛學讓我的身心得到安頓,更加堅實地邁向穩定的康復。

癌症康復營第十期學員伍姣娥說:

到這兒來以後,我覺得什麼都放下了,我沒有那麼焦慮,我很輕鬆,我很享受,我很感恩。

水衛三說:

安寧的大佛寺,變成了我們共同的家,我不再孤身一人,你不再孤身一人,我們不懼現在,不懼未來,不懼癌症,不懼死亡……

因信菩薩住世間,能將苦海化福田

祈願所有有情遠離一切苦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寫在最後:

耀智法師希望癌症康復營能辦得越來越好。為此,他在「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中,特意籌辦了「都市佛教中國化的探索與實踐-生命與醫療對話」。

正如耀智法師所說:「明白了生死觀,才能觀照我們生命的本質,才能究竟的明白生死問題。」

這是一場有關生命的對話,對話嘉賓包含靜波法師、耀智法師、徐梅教授、尹立教授、申荷永教授等著名法師、學者、醫生。

這場對話的時間是2020年12月19日,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受邀主持這場對話,鳳凰網佛教也將全程直播這場有關生命的對話。

這場對話現公開徵集問題,如果你有關於生命、關於生死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廣州大佛寺第十二期癌症康復營開營 現場座無虛席
    國內外專業領域頂尖科學家、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善心人士300多人參與了此次開營典禮。癌症康復營項目自2016年1月啟動,三年來有超過50位以上國內外知名的大德法師、專家教授親身參與康復營方案制定與授課,直接利益了近400名癌症患者和家庭。
  • 德建禪師應邀參加廣州市大佛寺第十二期癌症康復營活動
    2019年11月2日,備受關注的癌症康復營第十二期在大佛寺弘法大樓大講堂舉行。活動由廣州市大佛寺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脂類醫學和技術研究室聯合主辦。國內外專業領域頂尖科學家、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善心人士300多人參與了此次開營典禮。
  • 方丈住持首座和尚 揭秘這些「武林高手」的真實身份!
    對他們的描寫通常是內力深厚、武功出神入化,擁有金剛不壞之身,統領名門正派抵抗魔邪,守護武林江山…… 但畢竟虛構≠真實,今天小編帶您認識這些僧人的真實身份~  一、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們是寺院的最高領導者,同時有老師的職責。 佛教原用以指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
  • 26歲女孩懷孕5月查出癌症,每一個母親和孩子之間,都是生死之交
    每一個母親和孩子之間都是生死之交26拖著被癌症折磨的身體,張麗君儘可能地讓寶寶在自己的身體裡多待幾個月,因為一旦早產,孩子的存活率就會變得很低。7個月的時候,張麗君的身體再也撐不下去了,咬著牙,接受了剖腹產。
  • 晚期癌症患者被勸退出院 生命最後為何難留尊嚴
    「在生命的終末期,很多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或者延長生存期意義不大,我們寧養院也無法挽救他們的生命,但期望通過人性化服務緩解臨終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使活著的人心安,將死之人了卻遺憾,做到生死兩相安。」李麗梅說。  然而,很多時候,許多家屬的一廂情願令臨終病人雪上加霜。
  • 陪酒女,名校生,富二代,癌症患者,夜幕下的東京
    陪酒女,名校生,富二代,癌症患者。光怪的組合,夜幕下的東京導語大多數人喜歡給其他人,生活,加上標籤兒,一種非黑即白的描述,大概是懶漢最省力的一種思維方式。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組合的精彩和無奈。透過這個節目我們,來到了,日本東京普通人的家裡,將他們最隱秘的生活和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真人秀,它的本質,在於真實,而不在於作秀。日本這檔真人秀節目,以赤裸裸的真實,展現了,東京夜幕下。生活的百態。夜幕下的陪酒女,在東京有一條街道,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它的名字歌舞伎町一番街,在這裡,東京電視臺,遇到了一個醉酒的女孩兒,洋子。
  • 臺灣癌症患者分享瀕死經驗
    臺灣癌症患者分享瀕死經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4日 23:51 來源: 來源:中國日報網然而在臺灣,瀕死經驗多被認為怪力亂神,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雖曾在二○○三年出版「重新活回來」一書,收集八位臺灣案主的故事,但出書後,許多當事人因受到家人、外界壓力,後來多不願曝光。    脊椎 一路崩落碎散    趙翠慧可說是臺灣極少數勇於分享瀕死經驗的人士。藉著述說經驗,她要說的更是自己對生死的體悟。
  • 寧波慧日禪寺住持傳喜法師一行赴印尼、新加坡弘法之旅圓滿
    大眾念誦《放生儀軌》,不僅希望動物們遠離被宰割之命運,也希望它們獲得真實自在,擺脫生死疲勞,斷十二因緣,離畜生身,當下離苦得樂,超越三界。法會在眾人齊心協力放歸物命中圓滿結束,與會信眾歡喜無量,與法相融,將佛陀的智悲帶回家,利益更多的有情。祈願生者皈依三寶,發菩提心,求生淨土,往生者蓮品高升,永脫六道輪迴的苦海,往生極樂世界,同踏大寶蓮臺,回向世界和平,災難消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通過龍潭寺的住持了解當時的寺院和僧兵情況
    通過龍潭寺的住持了解當時的寺院和僧兵情況,大河劇《女城主直虎》中,乍一看,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登場人物。市原隼人飾演的傑山宗俊。從他剪頭髮剃光的禿頭可以想像出來,他是僧侶。但是,身為侍奉佛祖之身,在NHK的官方網站上,對出家了的前鋒來說相當於兄弟。武藝高超,時常擔任保鏢,在背後支持城主直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嵩山最神秘的寺院,有幸進來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清涼寺一帶自建國後不久,就被部隊佔用,半個多世紀間,外人很少進入,因此對外人來說,就顯得更加神秘了。創建於金貞祐年間之前,歷代多有修葺,現僅存山門和大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琉璃瓦頂,殿之內外簷下均施三踩鬥拱。殿內屏壁上有金代風格的彩色壁畫。殿前有月臺。該大殿平面方形,用真昂,梁架結點用袢間、坐鬥、大型覆盆柱礎等均為早期手法,這在河南古代木構建築中很有價值。寺內還有古碑3通,其中金貞祐四年(1216年)《登封重修清涼寺禪院記》,記述金代重修清涼寺的緣由和經過,是研究該寺的珍貴資料。
  • 中國最特別的寺院:史上第1個尼姑就在此出家,現住持曾是空姐
    中國最特別的寺院:史上第1個尼姑就在此出家,現住持曾是空姐眾所周知,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國家有著5000多餘年的歷史,單單就只論這一點的話,世界上是鮮少有國家能夠比得過我們,畢竟世界上曾經有過的4大文明古國,至今仍舊一直延續且發展尚足的就是我們國家了
  • 杭州唯一女眾寺院 智圓法師榮膺法鏡講寺住持
    杭州三天竺法鏡講寺,昨天隆重舉行智圓法師住持晉院慶典。  智圓法師,寧波人,1960年6月29日出生。曾先後擔任法鏡講寺副寺、監院,昨天的慶典,則是她擔任法鏡講寺住持的「就職儀式」。  法鏡講寺是天竺三寺裡歷史最久、興盛最早的寺院,始建於東晉鹹和五年(公元330),原名為下天竺翻經院。
  • 直面生死、敬畏生命,紀錄片《生生》裡的「愛」與「勇敢」
    紀錄片《生生》直面癌症,採用全紀實的拍攝方式講述16個與抗癌息息相關的真實故事,帶領大家觸摸生命中最真實、最掙扎卻也最有力量的「重要關頭」,共同探尋生命的價值。
  • 與患者共享痛苦和煩惱,日本湘南鎌倉綜合醫院創辦「癌症沙龍」
    怎樣幫助癌症患者減少焦慮?日本湘南鎌倉綜合醫院定期召開「癌症沙龍」。  湘南鎌倉綜合醫院是日本最大的醫療集團——德州會所屬的旗艦醫院,每年為眾多日本國內和國際患者提供綜合性醫療服務。由於醫療費用在日本頂級醫院中相對較低,不少中國患者也會到這家醫院尋求治療。
  • 汶川地震12年 說說這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駐唱歌手肖蘭離開成都前往什邡,在遭遇男友的閉門之痛後決定引產,沮喪之時突遇地震襲擊。醫護人員全力保護全院孕婦緊急轉移至安全區域羅漢寺,自此寺院變產院,禪房變產房。這期間,肖蘭親歷了災難中人性極限的撕裂與挑戰,同時也見證了108個生命在極端時期的輝煌誕生。
  • 麗江最重要的寺院,木氏土司後裔曾任住持
    當今社會分分秒秒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相信大家也和小編一樣的都在關注,因此每當有爆炸式的新聞和事情出現,小編都會把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在第一時間送給大家,給各位看官帶來新奇與驚喜,話不多說請開始您的閱讀! 麗江最重要的寺院,木氏土司後裔曾任住持
  • 九華山99座寺院之99:大覺禪寺
    啟事是當時大覺禪林住持智融法師發的,文筆相當優美,對大覺禪寺風景之描述,足夠圈粉無數。他說,大覺禪寺所在之地,是當年閔公靜修之地,道明和尚誕生之地。這裡崇山擁抱,曲水圓環。面臨平天岡,北負缽盂峰。平岡積雪,可是九華十景之一。當時有一位居士看中這裡的幽潔,便築舍於此,入住數夕,竟祥光屢現。於是決定把施捨給智融法師,作為寺院。
  • 麗江地位最高的寺院,木氏土司後裔曾任住持
    在拉市海騎馬經常會路過這個寺院。指雲寺不收門票,任意參觀,這不代表它的平凡。相反,指雲寺在麗江的地位很高,曾經統攝麗江所有寺院,還是東寶仲巴活佛的駐錫地。從麗江前往藏地,必過拉市海。曾經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在路過的時候,會到指雲寺祈禱一番。麗江屬於三江併流之地,向西過了金沙江便是迪慶藏族自治州。那裡的寺院以頌讚林寺為首,多是格魯派。
  • 雞鴨魚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這些中醫治療的誤區要避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雞、鴨、魚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年滿古稀的劉大爺是一位肺癌患者,在確診一個月後,身體消瘦明顯,檢查顯示蛋白降低。醫生追問病史得知,劉大爺在確診後,聽「江湖名醫」指導禁食了78種食物,其中包括魚肉、雞肉等「發物」。
  • 一位晚期骨癌患者在南山寺奇蹟康復重生
    廣東化州的南山寺是一個屢創奇蹟的地方,許多被醫院判了死刑的癌症患者在這裡得到重生。這位來自廣州番禺區的69歲老人韋福初就是這樣的一位在南山寺被改寫命運的幸運者。1年半前,韋福初被廣州幾家大醫院宣判了死刑,只有3個月左右壽命的他,居然不做手術、不化療而癌症自愈呢?他的靈丹妙藥就是「到南山寺打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