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堂太遠、離秦國太近,戰國七雄中的吊車尾韓國到底有多慘?

2020-12-19 西府趙王爺

戰國七雄中,韓國可以說是最為弱小的國家了,常年吊車尾。雖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出產的劍也是「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可是,韓國可以說一直是七國中實際領土最小的一個。而且是在一次次的角逐之中,越磨越小,乃至沒有與任何其他一個國相抗衡的實力。

這主要是地理位置所限,韓國位於中原腹地,秦、齊、楚、魏四國夾在中間,是秦東出,齊西進,趙魏南下,楚北上的必經地方,絕對的「四戰之地」。

所以除了早年在昭候時期稍微硬氣了一段時間以外,其餘時候都在挨打。

當時韓昭候啟用法家申不害變法。

內脩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沒辦法,周圍都是狠人,韓國惹不起,這是一種間於齊楚的尷尬。他不能像秦國那樣遠交近攻,沒那條件,所以韓國一直沒能強大起來。

那麼韓國是如何堅持了那麼久呢?

首先韓國畢竟還是有些實力,畢竟能躋身「七雄」,而且韓國確實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弓弩的生產工藝。

有軍事學者認為,幾千年來,人類兵器的進化史,可以視為攻擊範圍、射程的擴張史。在先秦時代,弩和戰車,是衡量一個國家武器裝備的硬指標——因此有萬乘之國(形容能武裝起上萬輛戰車)、千乘之國的說法。

韓國的弓弩,曾經領先於其他六國,此外,韓國的刀劍冶煉工藝也曾經居於七雄榜首,因此韓國有「勁韓」之稱。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等等溢美之詞不難看出韓國武器的優越性。此外,韓國製造的刀劍、戈矛也相當鋒利,「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由此可見一斑。

在當時有一種說法,來形容出自韓國的弩箭之威——萬箭射出之後遮天蔽日,甚至連太陽的光芒都擋住了,距離遠的敵人往往直接貫胸而出、直接洞穿他們的頭顱,若是近距離射殺,敵人的心臟在離開胸腔之前還在跳動。

對於出自韓國勁弩的這種描繪極為兇殘,事實上,早期的韓國確實威風過一段時間,對於周天子所在的地區絲毫沒有任何顧忌,將周天子附近的鄭國給徹底亡國了,並將自己的都城遷到被滅亡的鄭國「新鄭」。

不過韓國最大的問題是地處中原腹地,缺乏戰略縱深,所以一直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在中間, 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相比之下,秦國能吞巴滅蜀、趙國攻滅強國中山、楚國滅強國越國、齊國滅「五千乘之勁宋」,而韓國除了滅掉了一個體量和自己相當的鄭國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可觀的戰績

這個前面也說過,韓國地理位置獨特,位於秦、齊、楚、魏四大強國的包圍之間,屬於四戰之地。這是韓國一直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但是換個角度看,這也是韓國的保命根本,周邊任何一個國家欲進攻韓國則必先思慮自己後方是否安全,以免其他鄰國坐收漁利。

一顆種子再頑強,衝不出土層它就只能永埋地下,限制在天下紛爭的角落中的韓國一直也沒有找到擴張領地的機會,又恰因處於四國交匯,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故其他國家交戰之際,就會牽涉到他。

魏挾韓攻秦,秦挾韓攻楚等戰例比比皆是。

而且作為一個小國,找靠山是很必要的,誰要滅他,就去找他的對手幫忙。比如魏國欺負他,他就找齊國。齊魏馬陵一戰,便是圍魏救韓。

後來秦,楚兩國相爭,韓國又在他們面前打太極,誰強跟誰混。韓國的君王經常阿諛奉承,練就了一項特別的本領——左右逢迎巴結,照著以前的成功經驗,反覆抱大腿,看見秦軍強大就和秦軍合作攻打楚軍,看見秦軍陷入危機馬上就找楚國合作,戰國人特地為其發明了一個成語——「朝秦暮楚」。

當然了,這種無奈的技能非常容易得罪人,畢竟沒人喜歡這麼一個都不得罪其實都得罪的老好人。秦自然對韓國越發厭惡——來自韓國的上黨郡自動投降了趙國,意圖很明顯,需要秦軍自己去拿回來,繼而讓秦趙先拼個你死我活,在韓國上下看來,再次借力打力使得秦趙兩敗俱傷,那韓國豈不是又可以續上一大波命嘛。

再後來,秦國一家獨大,白起把六國都打慫了,韓國被欺負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幫手。於是打不過就認慫,韓王直接像秦王稱臣。所以,所以許多年來韓國雖然吃了不少敗仗,割讓了不少地盤,但好歹沒有被滅。

至於最後這二十年,沒有滅他,與其說是韓國堅持,還不如說是懶得理他。之前嬴政一直才處理呂不韋和他後爹這些內部家事兒,沒功夫滅他。而後又是一隻和趙國死掐,也沒空來滅韓國。

不過後來因為趙國李牧的存在,秦國遲遲拿不下趙國,吃不了肉就先喝湯。畢竟韓國把持著秦軍東進之要道,放那始終是個隱患。

當然,三晉都是當時秦國想要收拾的,都屬於遠交近攻的近攻國家,韓國好欺負一點,就先被滅了。

說到底,韓國之滅亡,主要是因為他有著幾個好鄰居。特別是離天堂太遠,離秦國太近。

相關焦點

  • 告訴你戰國七雄中看似最弱小的韓國到底有多牛
    戰國七雄中提到齊國我們想到孫臏、鄒忌,提到秦國我們想到商鞅、秦始皇,提到魏國我們知道信陵君,提到趙國我們知道趙武靈王,提到楚國我們想到屈原,而提到韓國我們好像想不到什麼名人或者什麼大事,可以說七個國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就是韓國,而從當時的疆域來看,韓國的疆域面積也是最小的,那這個領土弱小、存在感不強而且又是七雄中最先滅亡的韓國,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又是如何在戰國這一諸侯爭霸的亂世中將國祚延續近200年的呢
  • 戰國七雄最全排名,齊國稱霸時間最長,秦國後來居上
    後面排序則就是三晉的魏國、趙國、韓國;秦國排第六。至於燕國,苦寒之地,萬年吊車尾,乏善可陳。事實上,當時天下還有一些較小的諸侯國,比如魯國、衛國。特別是魯國,別看基本上已經是齊國碗裡的肉了,但也還是有幾分實力的,曾在吳起的帶領下,暴捶過齊國。當然了,這個強弱不能單純的以某場戰爭的勝負來計算,不然那沒法算了。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盟友。韓國是三晉之一,甚至有一種說法,戰國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除了韓國之外,趙國、魏國兩個諸侯把諾大的晉國一分為三,三家分晉之後,很快就在魏文侯的帶領下形成了攻守同盟。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有句話說得好,叫「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這其實就是墨西哥如今各種頑疾纏身的源頭之所在。沒辦法,墨西哥的基礎太好了,他不該只考這麼點分的。 首先墨西哥有著豐富的資源,而且具備可開採能力。
  • 戰國初期魏國到底有多囂張,戰國七雄被他打了六個
    說起戰國時期,我們最先想到的國家是秦國,畢竟這個國家在後來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不過在戰國初期的時候秦國可以說是不入流的國家,中原國家都看不起這個國家。戰國初期最威風的國家是魏國。魏國在戰國初期是第一個變法的,是第一個稱霸的。而且魏國的霸業持續了三代人,進行了半個多世紀。可以說戰國初期完全就是魏國的天下。
  • 戰國七雄中,倒數第一的國家,滅亡之前慘到僅剩一郡之地
    三家分晉後,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代,諸侯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齊、楚、韓、趙、魏、秦、燕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戰國七雄中,齊、楚、趙、魏、秦、燕六國,至少都有過一時輝煌,都曾是一時最強之國,唯獨韓國僅有一個「勁韓」之稱,卻幾乎一直備受挨打、從未強過,堪稱倒數第一。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戰國七雄GDP排名如何?秦國不是第一,趙國不是第二,燕國倒數
    【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點評,全文約需3分鐘】戰國七雄GDP排名,在不同時期有著變化,津城沐雨以戰國中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樂毅伐齊之前來排名。GDP第一的諸侯國:齊國。樂毅伐齊前的齊國(不包括齊國滅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最富的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國家。GDP排名第二的諸侯國:秦國。秦國原本是周朝西部邊陲一個貧弱、偏僻的國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制定了獎勵耕戰的法令,秦國開始迅速崛起。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七雄與春秋五霸有何不同之處
    春秋戰國,大家都不陌生,關於那個時代的人和事至今還在流傳著,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分分合合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特色,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卻太過平常,能在其中生存下來的,只有強國!說到春秋戰國,有兩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是春秋五霸外,另一個就是戰國七雄了。那麼戰國七雄是哪七國呢?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有什麼不同之處?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 戰國七雄中,為何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有人可能會覺得疑惑
    了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戰國七雄」,它指的是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把「戰國七雄」與當今世界各國相對應,比如楚國是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俄羅斯相仿,都是剛開始時領土不斷擴大,後來居上。並且秦國也是從附庸國勢、與別國爭鬥、吞併弱小國家,最終統一六國而來。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只有秦國在七雄之爭中崛起並稱霸中原?一、齊國這裡以齊國為例,詳細介紹齊國興衰的整個過程,探尋齊國為什麼不能打敗秦國,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齊國屹立不倒,統治中原的根本原因。
  • 戰國七雄中,韓國弱到何等程度,區區六個字令聞者落淚
    三家分晉後,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代,諸侯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齊、楚、韓、趙、魏、秦、燕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中,齊、楚、趙、魏、秦、燕六國,至少都有過一時輝煌,都曾是一時最強之國,唯獨韓國僅有一個「勁韓」之稱,卻幾乎一直備受挨打、從未強過,堪稱倒數第一。
  • 戰國七雄實力全開:秦國排名第四,齊國排名第二,第一名無對手
    戰國七雄從三家分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經歷了254年的時間,七個國家的國力是此起彼伏,啥時候出一個明君,國家就強盛了一些,也有衰敗的時刻,那麼在這254年時間內,戰國七雄戰力全開,這些國家的戰鬥力排名又是如何的呢?
  • 不然要去的地方離停車的地方太遠了就真的是太慘了
    南國桃園是南海的網紅地方了,都是免費的休閒娛樂場所了,裡面是真的太大太大了啊,車子一定要找好地方了才去挺車了,不然要去的地方離停車的地方太遠了就真的是太慘了,走到腿斷的那種,我們圍著湖邊走,環境是真的好。小孩子也特別愛去玩。
  • 作為戰國七雄之中不起眼的存在,韓國究竟有多浪?答案你想不到!
    秦、齊、楚、燕、趙、魏、韓,戰國七雄之間的合縱連橫、縱橫捭闔,毫無疑問演繹了一段 精彩絕倫的時代。但是在這七雄之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便要數韓國了。如果我們單純只是從歷史課本上了解韓國,那麼這是一個極為容易被忽視掉的國家。但是為什麼偏偏韓國又能夠位列七雄之中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 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答:作為兩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代「七雄」裡版圖面積最小,綜合實力最弱的一家,韓國在整個戰國中後期,主要就給人一大印象——挨秦國揍!被揍的有多慘?換句話說,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奮六世之餘烈」的全過程,就是「踩著韓國」當跳板。而且參考一下秦國的整個戰國時代的戰史,雖然和「戰國七雄」裡的其他幾家也不少打,可「揍韓國」的次數,統計下來就是最多。哪怕韓國多次臣服,幾乎一挨揍就割地,可秦國就是認準了他,逮住機會就是一頓揍。戰國「對手」這麼多,秦國怎麼偏偏這麼喜歡「踩韓國」?
  • 戰國七雄中,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是哪個?是楚國嗎?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既有燕國、楚國、秦國這樣的老牌諸侯國,也即在春秋甚至西周時期就存在的諸侯國,當然也有三晉、田氏齊國這樣剛剛出現的諸侯國。
  • 韓國那麼小,為什麼還是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秦楚燕齊韓魏趙,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歷史與輝煌時期。比如楚國,最輝煌的時候,問鼎中原,其他諸侯國都為之側目;再如齊國,齊桓公時期,任用管仲,將齊國直接送上了諸侯首位(春秋時期);魏國、秦國在戰國時期也有非常厲害的諸侯國,韓國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在申不害時期的韓國,這個時候的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諸侯國,為什麼韓國會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