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2020-12-16 第一財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通過《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草案)》,維護其合法權益;部署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必須加大金融支持,發揮中小銀行不可或缺的作用。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一是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保就業能力。二是以支持補充資本金促改革、換機制,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持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三是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銀行及股東主體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在全面清產核資、排查風險並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穩妥推進補充資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資源潛力給予支持。四是加強監管和全過程審計監督。對專項債合理補充資本金建立市場化的到期及時退出機制,嚴防道德風險。

會議指出,當前穩住經濟基本盤,要著力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的法規、維護其合法權益,迫在眉睫。會議通過《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草案)》,對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合同訂立、資金保障、支付方式等作出規定,規範付款期限,明確檢驗驗收要求,規定不得以負責人變更、等待驗收、決算審計等為由拒絕或遲延支付,並建立支付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將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合同數量、金額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或公示,設定了違約拖欠投訴處理、失信懲戒、處分追責等條款。會議要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要帶頭做落實法規、保障支付的表率,國有企業、大型平臺企業也要嚴格執行法規規定。對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典型案例要公開曝光,國務院辦公廳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督查,確保法規執行到位。

會議指出,國家高新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對示範引領更大力度改革開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於促進「雙創」和大學畢業生就業。一要在國家高新區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相關改革試點政策,加強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放寬海外人才長期多次籤證、居留許可等規定。二要加大國家高新區開放力度,鼓勵與國外園區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三要鼓勵商業銀行在國家高新區設立科技支行,支持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高新區開發建設主體上市融資。

相關焦點

  • 專項債注資進行時!溫州銀行獲50億補充資本金 山西將為合併新設的...
    均借道地方政府投資平臺注資 未來方式待觀察此前12月7日,廣東省發行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發行額度100億元,支持1家農信社和3家農商行補充資本,是首個披露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細節的省份。和廣東一樣,浙江省、山西省也選擇了通過地方政府投資平臺對中小銀行進行注資。
  • 專項債注資進行時!溫州銀行獲50億補充資本金,山西將為合併新設的...
    文 | 財聯社 記者孫詩宇、高萍在首單中小銀行專項債花落廣東後,又有兩個省份的專項債即將落地。根據公開信息,山西省、浙江省將分別於12月23日、25日發行153億元、5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分別用於補充銀行資本金。
  • 發行地方專項債 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再添新探索路徑
    來源:上海證券報 繼廣東省百億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落地後,連日來,多個地區披露了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發行計劃。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昨日公告,浙江、山西、廣西已發布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相關發行文件,披露了此類債券發行規模、兌付方式,以及擬注資的銀行等。從細節來看,各地專項債體現出不同特點。比如,浙江省擬發行50億元專項債,由溫州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通過間接入股的方式補充溫州銀行資本金。
  • 100億中小銀行專項債落地廣東 粵財控股間接入股1家農信社和3家...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劉佳 北京報導首個地方政府發行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專項債出爐。12月1日,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2020年廣東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信息披露文件》。
  • 粵開李奇霖:如何理解專項債注資中小行
    7月1日,國常委會召開,市場關注的是專項債可以給銀行補充資本金。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一是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保就業能力。二是以支持補充資本金促改革、換機制,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持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
  • 首地專項債注資銀行細節曝光:廣東發行100億專項債 4家銀行受益
    時隔小半年,首地公開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細節!  12月1日,廣東省披露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細節。根據中國債券網,12月7日,廣東省將招標發行100億元支持4家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
  • 專項債發行量新高背後:符合條件的基建項目越來越少
    記者日前經調查發現,隨著專項債規模日漸增大,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投資相對不足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突出問題,並造成專項債被「濫用」「亂用」的風險逐漸增大。為控制地方政府專項債風險,應著重從源頭上下功夫,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發掘更多有一定現金流的符合專項債要求的項目,一行一策穩妥推進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金。
  • 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銀行實力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作為銀行做生意的「本錢」以及經營的基礎,資本金補充問題再受高度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此後,中國人民銀行也提出,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
  • 明年新增專項債宜控制在3.2萬億左右
    伴隨近幾年專項債的大幅擴容,尤其今年在抗疫情、穩增長需求大幅加大的背景下,新增額度超常規提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所上升,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率(專項債務餘額/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也已攀升至100%以上,專項債務風險已不容忽視。與此同時,專項債募投項目迅速攀升,但由於專項債項目存在制度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的不足,項目全生命周期中仍面臨較多風險,例如資金閒置及挪用風險、項目收益不及預期風險等。
  • 吳曉靈牽頭專題報告: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6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貸款難度進一步降低。
  • 中誠信國際:建議加快地方債發行和使用進度 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率
    與此同時,地方債到期高峰即將來臨,償債壓力進一步加大,近年來財政支出用於債務付息的累計增速普遍高於10%,其中專項債付息支出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已達到7.3%,較高的償債付息規模將加劇當前地方財政壓力。  伴隨經濟逐步修復,2021年規模型財政政策或可邊際收縮,但積極基調仍需延續,不宜馬上退出、回歸常態。
  • 安徽農信系統十餘人被查 中小銀行系統風險被「點名」
    在金融系統人事整頓的同時,財政部安徽監管局的一篇《中小銀行系統風險情況分析和建議》文章揭露了安徽省中小銀行總體經營情況。據媒體報導,12月9日,財政部安徽監管局在官網「調查研究」欄目公布了一篇名為《中小銀行系統風險情況的分析和建議》文章顯示,安徽省高風險機構集中在15家中小銀行,主要分布在安慶、蚌埠、宿州、六安、銅陵等地區。
  • 招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小銀行零售業務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丁安華:目前我國中小銀行數量為4000多家,總資產規模接近80萬億元,佔到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的近三分之一。中小銀行一直是支持地方經濟,特別是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主要金融機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造成明顯衝擊,加之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局限性,中小銀行面臨一系列挑戰。
  • 資本消耗壓力大 銀行急發永續債補血
    近日央行也發聲表示,下一階段,相關部門還要繼續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進一步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近來永續債的發行還是與銀行資本補充迫切有關。永續債發行相對簡單,但也面臨流動性相對較差、市場活躍度有待提升等問題。
  • 金華多個重大涉鐵項目專項債資金獲批
    ,佔全市專項債資金的42%。這是今年國務院提出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助推重大項目建設以來,金華市樞紐辦搶抓政策「窗口期」,積極跟進鐵路專項債資金報批工作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 國常會部署人身險發展舉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
    國常會部署人身險發展舉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20-12-09 19:46 來源
  • 「NIFD季報」2020Q2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研究
    為緩解財政吃力狀況,政府通過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發專項債、松解城投債等債務組合政策支持民生及基礎建設。■地方政府債務的擴張在緩解經濟衝擊的同時也加大了政府的債務風險,債務還本付息的加重及財政收入的難以為繼進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另外,為緩衝疫情採取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只是暫時延緩了風險爆發的時間,但卻增加了未來潛在風險的爆發概率,同時也加劇了各個區域之間的債務不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