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敗給茶文化?
□孟凡曉
近日,公眾號「蘭陵首發」上的一篇《山東政府急了》的文章在蘭陵人的朋友圈裡頻頻轉發。
文章提到,7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題為《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的長文,並在「今日關注」欄目中置頂顯示。文章摘選了部分內容,並配上了一些網友的評論,直指山東特色酒文化、政府過度幹預、思想觀念落後等弊端,言辭犀利。
縱觀全國,似乎北方的酒文化就是濃於南方,南方人的茶文化則勝於北方人。
一位網友說:喝酒才能辦事,是山東與南方最大的區別。南方人做事情從來不在酒桌上談。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務實的觀念。這就是差距!
另一位南方的網友說:我們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談事。各種規矩各種喝,喝的暈乎乎的談個啥?大多數的南方人則不同,先過來喝喝茶,然後再談事。深圳更多的是先找個咖啡廳,碰撞一下,合適再深談。酒越喝越混沌,喝到思路都找不到;茶越品越清醒,清晰到細節都摳出來。結果決定導向。
我認識一個村的歸雁人才,他很早就在南方做生意,做得還比較成功,現在回家鄉投資創業。他告訴我,他接觸的南方人都是先坐下喝茶,喝完茶生意也就談的差不多了,所以他也養成了喝茶、收藏茶的習慣,對於酒則是一點不沾。
細細想來,酒是適合交朋友的,俠肝義膽,豪情壯志,似乎喝了就能兩肋插刀;而茶是適合做生意的,香苦濃淡,冷熱溫涼,喝了就能品出人情世態。
咱們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也是酒文化的發達之地。至於蘭陵,更是號稱「先有蘭陵酒,後有酒文化」,可見中毒之深!
說到蘭陵酒,最有名的典故當屬李白與他的《客中行》。
開元年間,李白漫遊東魯,後移家於此,嘗與張叔明、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會於徂徠山中。此時李白雖抱有經世濟民之志,但對隱逸山林也很羨慕,他高歌縱酒,嘯傲山林,怡情自然,懷才自負。正是在這時,他行至蘭陵,為美酒傾倒,遂有詩云:「蘭陵美酒鬱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老李同志自稱是酒中仙,與酒有關的名作佳句層出不窮,比如《將進酒》、《把酒問月》、《月下獨酌》、《金陵鳳凰臺置酒》、《南陵別兒童入京》《金陵酒肆留別》,時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又時而「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久而久之,老李酒場上的朋友越來越多,杜甫成了小弟,汪倫「踏歌」送行,張旭與之癲狂,賀知章為之「金龜換酒」,真是快意人生!
但是,李白就因為喝酒,誤了太多事。首先,醉後不敬楊貴妃、得罪高力士,官場失意;其次,子女不知是因為老李喝酒過多導致的基因問題還是因為老李醉後無暇輔導功課的問題,都是愚鈍無才,寂寥無名;再次,傳說老李又是醉後入湖中捉月,活活淹死了!豈不痛哉!
當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第三次才見到。《三國演義》中寫道:「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你看,人家也是先喝茶再談事情,後來三分天下。如果換成喝酒呢?諸葛亮先提四杯酒到一半,劉備再敬三杯乾了它,張飛說「使勁咧」,關羽說「得穿插下」,喝得酩酊大醉,成功何體統!
不用說南方經濟發展速度多麼快,經濟質量多麼高,招商引資力度多麼大,營商環境多麼好。前段時間跟做加油站的一個朋友交流,他說,現在咱們縣的加油,除了中石化、中石油的,百分九十都是被南方人承包了。為何會這樣?管中窺豹,一葉而知秋啊!
人家提成功學,咱們斥之為心靈雞湯,這就好比清朝的官員們說人家的望遠鏡是奇技淫巧一樣。
文化這個東西,一時半會還真改不了!但是《禮記·緇衣》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覺得要從官場改起,官場不喝酒了,企業家也就不用陪著喝酒了,也就沒有找關係辦事的人去請客喝酒或者送酒了。
所以,咱們的限酒令應該改為禁酒令!嚴禁午間飲酒和工作日飲酒應該改為工作日嚴禁午間、夜間飲酒,非工作日嚴禁聚眾飲酒。
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真的向南方人學學,多喝喝茶,平心靜氣坐下談點正事,少一些推杯換盞,少一些迎來送往。我想,清風才能拂面,幽香才能致遠!
—————————————————————————————
本公眾號主要圍繞蘭陵的文化思想研究、蘭陵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出系列文章,定期更新跟蘭陵有關的評論文章、文學作品、書畫作品、攝影作品等內容,歡迎大家投稿!
投稿郵箱:lanlingmengfanx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