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鄉村迎來世界建築大師 「藝術活化鄉村」籤約保羅安德魯

2020-12-17 齊魯網

6月6日,在山東沂源龍子峪村桃花島,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

保羅·安德魯在世界範圍內以50餘座機場的規劃設計而聞名,並成為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建築大師之一,戴高樂國際機場、中國國家大劇院、巴黎新凱旋門、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終點站、日本大阪海事博物館、山東省會大劇院都出自他之手。

保羅·安德魯致辭。

齊魯網淄博6月7日訊6月6日,山東沂河源頭第一村、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中法建交"50年50人"獲得者、中國國家大劇院之父保羅·安德魯。

當日,在龍子峪村桃花島,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董方軍先生本著公益的目的,擬出資在山東沂源縣桃花島建設具有世界水準的「藝術活化鄉村」示範基地,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社區典範。保羅安德魯成為第一位籤約加盟創作的國際大師。

小鄉村迎來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

6月6日下午,山東沂源下起了濛濛細雨,氣溫比平時低了很多。簡單的黑色外套,一雙休閒鞋,今年已經80歲的保羅·安德魯(PaulAndreu)一來到這個小山村便引起不小的轟動,不熟悉他的人或許無法想像,眼前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法國老頭兒是一位知名建築大師。

這些宏大的建築讓保羅·安德魯蜚聲海內外,但他卻從未對自己的藝術才能感到滿足。近幾年,他一直痴迷於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創作,跨界投身於文學及繪畫創作。安德魯說,東西方的美是一致的,建築再美,本質上還是為人的需求服務;雖然東西方美學有著根本的差異,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同,但在現代建築設計美學上,他力求達到中西統一。

對於桃花島這個地方,保羅·安德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連連稱讚。「不管是在法國還是在中國,我們文化的根基都是在鄉村,可是人們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向城市,我們應該返回來關注鄉村,幸運的是,鄉村都還在,我們還有機會重新挖掘它。」對於將來要在桃花島打造的「藝術活化鄉村」項目,保羅·安德魯充滿了期待,他表示最近還有再回到這裡尋找靈感,慢慢確定設計方案,「我也不知道將來它會是什麼樣子,大家拭目以待吧」。

首位大師籤約加盟「藝術活化鄉村」項目

在當天的籤約儀式上,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

匯泉桃花島,位於沂河源頭第一村,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山水相依、綠水青山,素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譽。

「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將通過邀請世界最具改造經驗的日本藝術家福武總一郎與世界各國藝術家一道,在龍子峪村啟動福武中心「鄉土復興與文化重塑」首個項目。福武總一郎曾耗時30年,把當代藝術帶到人口嚴重外流、老化的直島,讓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荒島在世界舞臺煥發耀眼生機。

據介紹,「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將以直島和越後的藝術活化鄉村案例為示範,以龍子峪村作為福武中心的第一個項目落地試點村,結合試點鄉村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蘊含的藝術開發價值,進行藝術重塑與鄉土的綜合復興與文化生態保護。在福武總一郎先生和北川富朗先生現有的理念和經驗基礎上,進行中國村鎮本土化的實踐,並充分利用以上兩位大師所能提供的智力與藝術資源以及資金的支持,在龍子峪村啟動福武中心「鄉土復興與文化重塑」。

公益慈善助力 董方軍加入「捐贈誓言」

鄉村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以藝術介入鄉村建設,成為「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的一大亮點,而慈善和社會力量參與成為激發該項目最大的能量和有效的建設性。

此前的5月30日,由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夫婦發起的「捐贈誓言(GivingPledge)」項目公布了全球14位最新加入這一慈善行動的重磅名單。在這一名單中,中國籍企業家董方軍排名第四位。這是繼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之後,第二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慈善家宣布加入該慈善行動。

「捐贈誓言」是由沃倫·巴菲特、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起的一項全球倡議,致力於鼓勵全球最富有的個人和家庭,捐出50%以上的個人財富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以解決當前最緊迫的社會問題。迄今共有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168位宣誓人承諾將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1972年出生的董方軍是沂源人,系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財經大學理事會副理事長,現任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

與所有加入「捐贈誓言」的企業家、慈善家一樣,董方軍表示,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直面解決全球環境、能源、健康等棘手問題,改變弱勢群體的命運和未來。

山東企業家董方軍在公開的捐贈誓言中說,回顧了自己在山東農村的童年經歷:出生農民家庭,家族中有9名烈士;幼年吃不飽飯,27歲遭遇嚴重車禍致殘。

董方軍在捐贈誓言中說,這不僅是他長久以來的深切希望,「更是我整個家族的集體榮耀——他們為我的決定感到無比自豪。」

董方軍說:「我想通過加入『捐贈誓言』,和所有有志於推動中國慈善界『革命』的慈善家們,用四兩撥千斤的勇氣和努力,把有限的財富和精力,投入到從中國慈善事業頂層設計到民間普及的發展軌道,促使更多的慈善家關注和加入『捐贈誓言』,帶動更多國人參與慈善公益,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慈善公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董方軍表示,願景和期望固然很美好,但推動中國慈善界「革命」並非易事,因其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頂層設計、政府引導、社會呼應、全民參與,才有可能完成。他願意將壓力變為動力,以一己之力,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嘗試,承擔考察、調研、設計以及推動的中國慈善「革命先行者」。

相關焦點

  • 中國小鄉村迎來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藝術活化鄉村」籤約保羅▪...
    齊魯網淄博6月7日訊 6月6日,山東沂河源頭第一村、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中法建交"50年50人"獲得者、中國國家大劇院之父保羅·安德魯。當日,在龍子峪村桃花島,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董方軍先生本著公益的目的,擬出資在山東沂源縣桃花島建設具有世界水準的「藝術活化鄉村」示範基地,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社區典範。保羅▪安德魯成為第一位籤約加盟創作的國際大師。
  • 山東桃花島·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啟動 重新發現鄉村原始美
    福武財團董事局主席、福武藝術慈善中心首席顧問福武總一郎先生親臨現場,與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董方軍會長等領導嘉賓參加「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籤約儀式,隨後一行來到當地村落,實地考察了民俗。鄉村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以藝術介入鄉村建設,成為「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的一大亮點,而慈善和社會力量參與成為激發該項目最大的能量和有效的建設性。
  • 直島模式:藝術活化鄉村
    (本版圖片來源:《靈感日報》)其間,作為藝術活化鄉村的典型國際案例,日本「直島模式」在相關研討會上被多次提及,希望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可資借鑑的範本之一。直島是日本曾經的煉銅企業生活區,隨著產業衰落而走向沒落。日本前倍樂生控股董事長、執行長福武總一郎運用藝術慈善實踐,實現了破敗鄉村島嶼的社區復興。
  • 沂源這個小山村吸引了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你或許不知道這位老人姓甚名誰,但想必聽說過法國的戴高樂國際機場、中國的國家大劇院、山東省會大劇院吧?這些建築都是這位老人設計的。  沒錯,他就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
  • 匯泉桃花島籤約 攝影創作基地和「最美鄉村中國行」網紅攝影地
    匯泉桃花島籤約攝影創作基地和「最美鄉村中國行」網紅攝影地    中國風景區攝影網與山東沂源匯泉桃花島正式籤約攝影創作基地和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日本直島用藝術活化鄉村提供了哪些借鑑?
    本文2920字, 訂閱讀者尊享  【財新網】(實習記者 樊朔 記者 汪蘇)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對農村工作最重要的部署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見財新網報導:劉守英:鄉村振興戰略是對重農業輕鄉村的矯正)。
  • 建築詩人保羅·安德魯為中國家居藝術貢獻藝術人生
    他在北京設計的「水上巨蛋」中國國家大劇院曾引發了激烈的爭議,而今卻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他對中國有著很深的情結,他讀莫言、餘華和更老一些的中國小說,上海收藏著他最多的中國建築作品。建築是凝固的詩,保羅·安德魯就是深情的建築詩人。斯人已逝,他卻為我們留下動人詩篇。
  • 浦江800年小村落迎來蝶變,東西方三大建築大師擬聯合發起「登高...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立冬日,一場藝術盛典在浦江縣仙華街道登高村舉行。「望鄉·登高雅集」活動,讓這個樸素原始的古村和中國其他傳統文化好好碰撞在了一起。追尋山水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最後匯成發展之美。華夏古風神韻在浦江一個小村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 中景恒基與金谿縣政府合力活化古村落 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1月8日,中景恒基-金谿縣古村落合作開發項目籤約儀式在金谿縣行政中心舉行。中景恒基投資集團與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人民政府將合力對金谿縣霞麓村等7個閒置古村落進行保護性建設、開發、運營,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 當藝術遇見鄉村?他們在山東沂源探索新項目,專家說…
    「沂源匯泉桃花島藝術活化鄉村」設計項目合作籤約儀式啟動。  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將為桃花島「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奉獻才智,以高水平的設計支持項目實施,並為學生提供教學的實踐基地,提升辦學的高度和品味。山東省政協常委、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山東財經大學副理事長董方軍表示:「我們願意把這種產學研真正的用到具體的經濟項目上來,『藝術活化鄉村』項目是一個可以傳承可以複製的項目。
  • 鄉村活化的關鍵是什麼?遂昌這個偏遠山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2019-06-01 21: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雷曉雲茶園村6月1日,遂昌縣龍洋鄉西灘村茶園自然村一派火熱景象:「鄉村振興之空心村活化群英會」在這裡如期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嘉賓等齊聚一堂
  • 山東沂河源:鄉村振興與國際接軌
    魯網9月1日訊 青山綠水、果樹草坪、石板翠竹,形成鄉村振興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山東沂源縣魯村鎮的沂河源田園綜合體,感受最深的是這裡中西方文化藝術和諧共存和城鄉文化生活的有機融合。我們以慈善感召天下英才下鄉,以資本吸引優質產業進村,以藝術活化美麗鄉村,立志打造『中國藝術振興鄉村』的標杆,成為世界農村、農民、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談及鄉村振興,省政協常委、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董方軍信心滿懷。
  • 鄉村振興|日本鄉村驛站,如何成為活化鄉村的綜合平臺
    日本的鄉村驛站興起於城鄉聯動交流背景下,依託驛站這一平臺,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與鄉村的生活文化資源相結合,通過區域內農戶、企業和社會團體等的合作,實現了區域差異化發展。此外,鄉村驛站還帶動了鄉村生產和生活功能的重構和活化,助推了日益衰退的鄉村再生。日本鄉村驛站建設的諸多經驗,對推動我國的城鄉統籌及鄉村活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打造市區鄉村風光帶 廣東江門:廢棄建築「活」起來
    廣東省江門市四九鎮望崗村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將村內空置的老僑屋等改造成文化共創空間和民宿。圖為由碉樓改造成的特色民宿。經濟日報 記者 龐彩霞攝破舊不堪的小學變身「四九書院」,閒置學校被活化為「藝術部落」,村內空置的老僑屋、舊洋樓改造成文化共創空間……這些構成了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江門故事」。作為「中國第一僑鄉」,廣東江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3項世界級鄉村旅遊品牌以及50多個國家級鄉村旅遊品牌等。
  • 藝術+鄉村=?桐廬的答案是「大地藝術節」
    記者很是好奇,要說藝術氣質,桐廬許多其他的村莊可能比引坑村更加適合。北川先生緣何會相中如此偏遠的村莊?「自古以來,藝術都是誕生在面臨問題的地方。大地藝術節從誕生之初,就背負著『解決問題』的使命。」北川富朗說。如何用藝術讓鄉村煥發生機,如何用藝術實現鄉村振興,便是大地藝術節要解決的核心的問題。
  • 重塑鄉土文明,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深圳拉開序幕
    為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華僑城模式」,並為此戰略目標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參考,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聯合主辦,華僑城策劃規劃聯盟、華僑城創新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深圳」,將於2019年10月16日於深圳華僑城開幕,並正式發布「華僑城美麗鄉村戰略」。
  • 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為打造網紅街區支招
    昨日(12月11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聯合主辦《從城市更新到鄉村振興》學術講座,邀請了「日本藝術鄉村振興之父」北川富朗與國內鄉村振興領域知名專家共同開展學術交流,並為廣州市較有代表性的黃埔古村、蓮麻古村的活化發展「支招」。
  • 永春:鄉村文物資源活化的山海經
    編者按:我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美麗鄉村·精神家園」建設,6月1日《福建日報》以《鄉村文物資源活化的山海經》為題對此進行跟蹤報導
  • 日本專家濟南揭秘「直島模式」,為山東鄉村振興支招
    在山東叫響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背景下,來自中日兩國鄉村建設領域的1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4月22日齊聚濟南,參加了由山東財經大學、國際公益學院、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等聯合舉辦的「中國鄉村振興」國際學術論壇——「文化藝術振興鄉村」主題研討會。
  • 哀思:安德魯--世界建築設計大師把最後的作品留在沂源
    安德魯先生曾表示,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偉大,傳承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責任,如今中國正逐漸變為更強大的國家,把世界的文化藝術帶進中國同樣是一種責任。為此他在山東桃花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保羅·安德魯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