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山東沂源龍子峪村桃花島,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
保羅·安德魯在世界範圍內以50餘座機場的規劃設計而聞名,並成為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建築大師之一,戴高樂國際機場、中國國家大劇院、巴黎新凱旋門、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終點站、日本大阪海事博物館、山東省會大劇院都出自他之手。
保羅·安德魯致辭。
齊魯網淄博6月7日訊6月6日,山東沂河源頭第一村、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中法建交"50年50人"獲得者、中國國家大劇院之父保羅·安德魯。
當日,在龍子峪村桃花島,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董方軍先生本著公益的目的,擬出資在山東沂源縣桃花島建設具有世界水準的「藝術活化鄉村」示範基地,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社區典範。保羅安德魯成為第一位籤約加盟創作的國際大師。
小鄉村迎來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
6月6日下午,山東沂源下起了濛濛細雨,氣溫比平時低了很多。簡單的黑色外套,一雙休閒鞋,今年已經80歲的保羅·安德魯(PaulAndreu)一來到這個小山村便引起不小的轟動,不熟悉他的人或許無法想像,眼前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法國老頭兒是一位知名建築大師。
這些宏大的建築讓保羅·安德魯蜚聲海內外,但他卻從未對自己的藝術才能感到滿足。近幾年,他一直痴迷於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創作,跨界投身於文學及繪畫創作。安德魯說,東西方的美是一致的,建築再美,本質上還是為人的需求服務;雖然東西方美學有著根本的差異,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同,但在現代建築設計美學上,他力求達到中西統一。
對於桃花島這個地方,保羅·安德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連連稱讚。「不管是在法國還是在中國,我們文化的根基都是在鄉村,可是人們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向城市,我們應該返回來關注鄉村,幸運的是,鄉村都還在,我們還有機會重新挖掘它。」對於將來要在桃花島打造的「藝術活化鄉村」項目,保羅·安德魯充滿了期待,他表示最近還有再回到這裡尋找靈感,慢慢確定設計方案,「我也不知道將來它會是什麼樣子,大家拭目以待吧」。
首位大師籤約加盟「藝術活化鄉村」項目
在當天的籤約儀式上,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法文化藝術研究專項基金與保羅安德魯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
匯泉桃花島,位於沂河源頭第一村,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山水相依、綠水青山,素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譽。
「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將通過邀請世界最具改造經驗的日本藝術家福武總一郎與世界各國藝術家一道,在龍子峪村啟動福武中心「鄉土復興與文化重塑」首個項目。福武總一郎曾耗時30年,把當代藝術帶到人口嚴重外流、老化的直島,讓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荒島在世界舞臺煥發耀眼生機。
據介紹,「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將以直島和越後的藝術活化鄉村案例為示範,以龍子峪村作為福武中心的第一個項目落地試點村,結合試點鄉村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蘊含的藝術開發價值,進行藝術重塑與鄉土的綜合復興與文化生態保護。在福武總一郎先生和北川富朗先生現有的理念和經驗基礎上,進行中國村鎮本土化的實踐,並充分利用以上兩位大師所能提供的智力與藝術資源以及資金的支持,在龍子峪村啟動福武中心「鄉土復興與文化重塑」。
公益慈善助力 董方軍加入「捐贈誓言」
鄉村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以藝術介入鄉村建設,成為「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的一大亮點,而慈善和社會力量參與成為激發該項目最大的能量和有效的建設性。
此前的5月30日,由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夫婦發起的「捐贈誓言(GivingPledge)」項目公布了全球14位最新加入這一慈善行動的重磅名單。在這一名單中,中國籍企業家董方軍排名第四位。這是繼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之後,第二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慈善家宣布加入該慈善行動。
「捐贈誓言」是由沃倫·巴菲特、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起的一項全球倡議,致力於鼓勵全球最富有的個人和家庭,捐出50%以上的個人財富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以解決當前最緊迫的社會問題。迄今共有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168位宣誓人承諾將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1972年出生的董方軍是沂源人,系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財經大學理事會副理事長,現任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
與所有加入「捐贈誓言」的企業家、慈善家一樣,董方軍表示,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直面解決全球環境、能源、健康等棘手問題,改變弱勢群體的命運和未來。
山東企業家董方軍在公開的捐贈誓言中說,回顧了自己在山東農村的童年經歷:出生農民家庭,家族中有9名烈士;幼年吃不飽飯,27歲遭遇嚴重車禍致殘。
董方軍在捐贈誓言中說,這不僅是他長久以來的深切希望,「更是我整個家族的集體榮耀——他們為我的決定感到無比自豪。」
董方軍說:「我想通過加入『捐贈誓言』,和所有有志於推動中國慈善界『革命』的慈善家們,用四兩撥千斤的勇氣和努力,把有限的財富和精力,投入到從中國慈善事業頂層設計到民間普及的發展軌道,促使更多的慈善家關注和加入『捐贈誓言』,帶動更多國人參與慈善公益,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慈善公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董方軍表示,願景和期望固然很美好,但推動中國慈善界「革命」並非易事,因其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頂層設計、政府引導、社會呼應、全民參與,才有可能完成。他願意將壓力變為動力,以一己之力,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嘗試,承擔考察、調研、設計以及推動的中國慈善「革命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