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小區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北京朝陽新城小區的居民們正在被噪聲困擾,在航線與居民區之間,應該如何達成雙贏
我們都曾經有看到飛機經過興奮的經歷,但如果每天都有上百架飛機從家的上空很近地飛過時你還會覺得愉快嗎?近日,接到居民關於飛機噪聲擾民的投訴後,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東五環外東壩的朝陽新城小區。
從天而降的噪聲
3小時飛過78架飛機,朝陽新城深受飛機噪聲之苦
早上9點多,這裡還沒有飛機經過,很多老人和孩子在朝陽新城小區的花園和草地旁休息,小區顯得非常安靜和諧。當記者問正在休息的居民是否存在飛機噪聲擾民的問題時,一群居民圍上來紛紛對記者說:「飛機可多了,每天都有上百架」;「聲音特別大,吵得人沒法休息」……
在居民的指點下,記者來到位於小區A區某號樓6樓的嶽女士家,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在小區安裝的噪聲監測設備就裝在她家陽臺上,由一個指向天空的話筒和若干儀器設備組成。
嶽女士說:「夜裡9點到11點過的飛機挺多的。那影響是挺大的,有時三兩分鐘一架,周五、周六飛得更勤,一分多鐘一架,最多間隔也不超過3分鐘。B區影響比A區還大。」
嶽女士的先生補充說:「原來飛得可低了,在屋裡連說話、看電視都聽不到聲音,每次都有半分鐘的樣子。」據他說,前兩年剛入住時,可安靜了,幾天也聽不見一次飛機聲,可能那時候這兒不是航線經過地吧。
據記者了解,朝陽新城小區距首都國際機場10公裡左右。從今年3月開始,首都國際機場的一條起飛航線從小區正上方經過,飛機爬升時產生巨大的轟鳴聲,每天從早上8點起,一直延續到深夜11點。
經居民推薦,記者找到了比較了解情況的業主吳女士。吳女士拿出專門用來統計飛機從小區飛過情況的本子給記者看。吳女士是從5月8日開始進行統計的。她的統計顯示,5月21日從下午16點21分到22時02分,5個多小時共飛了92架次;5月23日,3個小時有78架次。
她說:「實在是太吵了,五一黃金周期間飛機還要多。有時晚上孩子剛睡著,飛機來了一吵,把一些靈敏點的汽車報警器給弄響了,狗也跟著叫,孩子被吵醒了就哭,院子裡深更半夜還一片嘈雜。好多老人失眠,有心臟病的現在整天把起博器都帶著,實在是受不了。」
吳女士家安裝了四層窗戶用於隔音,據說效果比較明顯,但飛機噪聲依然令人難以忍受。
根本問題難解決
小區建設在前,飛機噪聲出現在後,天空中的噪聲誰來擔責
A區業主楊先生說,他是2004年6月拿的新房鑰匙,同一批拿鑰匙的業主中有從機場附近搬來的,他們搬家的目的就為了躲飛機,購房時還專門問了有飛機航道沒,當時的答覆是沒有。
楊先生說,直到2005年12月開始有飛機從小區經過,3月份開始增多,現在已經嚴重影響了小區兩千多戶居民的生活。小區居民也曾就此問題找過開發商,可是開發商答覆他們說,小區規劃符合各項國家標準,現在的飛機噪聲汙染問題是在房屋已經交付使用後才出現的,噪聲既不是他們造成的,也不是建築質量的問題,所以開發商不承擔責任。
據了解,朝陽新城小區業主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到北京市環保局、民航、機場、政府等各部門反映情況並進行投訴。據楊先生介紹,業主們從3月份就開始找民航反映,打了不下數十個電話。打到民航總局辦公室時,對方讓找信訪辦;找到信訪辦又讓打到投訴科;找到投訴科時,對方又說他們只受理航空服務方面的投訴,噪聲問題得找首都機場;找到首都機場時,對方又讓找民航總局。
5月15日,居民代表拿著一千多居民籤名的《維護我們的權益,讓噪聲遠離家園》和《致北京市環保局、民航管理部門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公開信》以及部分時間段飛機飛過小區上空的時間、架次統計表,送到了北京市環保局噪聲管理辦公室和民航總局信訪辦。北京市環保局相關領導看完材料後表示,將儘快去朝陽新城安裝噪聲監測設備,同時找首都機場協商解決噪聲的問題。而民航總局信訪辦則至今沒有答覆。
據居民介紹,小區維權的事兒有很多人關注,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任文堂給他們建議,讓改成多層窗戶。記者看到,小區裡現在也確實有很多人家都改成了像吳女士家那樣的四層窗戶,可很多居民說:「改了也有聲音不說,大夏天的咱也不能整天都憋著吧。這些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該以改善大環境為主,而不是小窗戶。」
適用標準有分歧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VS《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
記者在朝陽新城小區採訪時,正好碰到在小區B區安裝監測設備和收回A區監測設備的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技術人員。
記者問民航改航線是否需要做環境影響評價,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姓麻的工程師認為,「要不要做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法》有沒有硬性規定的問題。如果沒有硬性要求的話,誰來承擔做改航線環評的費用呢。」
問及此處監測適用何種噪聲標準,她說:「按規定,應該適用《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9660-88)」。旁邊的小區居民質疑說:「我們這兒離機場有十幾公裡,買房和入住時那麼長時間都沒有飛機,我們這兒應該算住宅區,憑什麼要適用機場周圍的標準呢,那不公平。何況機場的標準制定於1988年,到現在都快20年了,它並不符合我們對環境的要求啊。」
按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的規定,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應適用晝間不超過55分貝、夜間不超過45分貝的一類標準。按常規,朝陽新城小區應該適用這個標準。但麻工程師說:「《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劃分的幾類地區主要是針對工廠等工業和廠界噪聲制定的,既然我們現在監測的是飛機噪聲,它既有專門的標準,又規定了專門的監測方法,是不同於普通噪聲監測的,所以應該適用《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而按照這個標準,則是一類區域(特殊住宅區,居住、文教區)不超過70分貝(標準值),二類區域(除一類區域以外的生活區)不超過75分貝(標準值)。
居民說:「如果測了飛機噪聲不超標,但又確實對我們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幾天後記者與麻工程師再次探討標準適用及合理性問題時,她認為,朝陽新城應該適用哪個標準的問題值得進行討論。因為《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規定「適用於測量機場周圍由於飛機起飛、降落或低空飛越時所產生的噪聲」。朝陽新城小區的情況既不屬於飛機起飛和降落時,那低空飛越指的又是多少米呢?另外,就像有的居民說的,這個標準已經制定了十幾年,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還適應目前城市發展和市民對環境質量要求,這都值得探討。
居民反響強烈
抗議飛機噪聲籤名已達5000多人,可能對民航總局提起訴訟
記者在發稿前對負責朝陽新城小區飛機噪聲監測的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先生進行了採訪。他說:「監測已經基本結束,目前正對數據進行處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區域和機場兩個噪聲標準適用問題。」目前,他們已經按照飛機噪聲和區域噪聲兩種監測方法都做了,數據也都採集了。他說,將會把數據報給北京市環保局。朝陽新城小區的飛機噪聲究竟是否超標,他說,一是最終結果還沒出來,另外,這次並沒有讓他們出文字報告,只用出數字報告。
問及更改或擴大航線是否做了環評的問題,王先生說:「航線沒有再做環評。機場環評我看了,朝陽新城所在區域屬於影響比較小的地區。」
記者與民航總局信訪辦聯繫採訪事宜,接電話的女士稱此事由一位姓陳的副處長負責,他正在外地出差無法聯繫,其他人無法答覆。
民航方面尚無答覆,朝陽新城小區居民的抗議噪聲活動卻愈演愈烈。除朝陽新城抗議飛機噪聲籤名的居民已經達到2000多人外,周邊受飛機噪聲影響的北京奧林匹克花園、東壩家園、美然動力等小區的居民,也加入了集體籤名抗議行動。
記者問朝陽新城小區居民希望怎麼解決問題時,居民說,咱們知道讓飛機不飛也不現實,但飛機可以稍稍改一下航線。小區B區往東都是果林,沒有居民區,只要航線往東遷一下不就不影響這些居民了嗎?
也許問題並不像居民想像的那麼簡單。一位研究飛機噪聲的專業人士說,解決飛機噪聲問題需要多方努力。製造商應通過技術措施來降低發動機噪聲;航空公司要利用運行程序,特別是起飛、著陸消音程序,使飛機遠離居民區;機場當局應使用行政手段,包括噪聲限額、宵禁等來減少噪聲影響;城區規劃部門要把機場規劃建在郊區,使機場遠離居民聚集區;土地使用規劃部門也要發揮其作用,使居民遠離機場和噪聲源;建築部門則要承擔起責任,在建築物設計和材料使用上採取隔音措施,使居民免受噪聲之害;當然還需要居民的理解與合作。
朝陽新城業主楊先生說,現在他收到的各小區抗議飛機噪聲籤名名單上已經有5000多人了,到目前為止,他們仍然沒得到民航總局的任何答覆。為了維護居民安靜生活的合法權利,近日他們將可能對民航總局提起訴訟。
17薦聞榜
(《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