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動搖了 國內葡萄酒消費根基

2020-12-16 和訊

  [ 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1~9月份實現收入21.9億元,同比下滑38.3%,淨利潤則下滑了45.5%。 ]

  一場疫情,讓國內市場的葡萄酒一夜入冬,在苦等遲遲未到的「報復性反彈」的同時,行業內逐步意識到,國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蛋糕,並沒有如同前幾年的進口數據一樣快速增長,為了消除賺不到錢的焦慮,「白染紅」的行業趨勢再次被「紅染白」或「紅染醬」所替代。

  在業內看來,未來2~3年,行業整體低迷狀態或難馬上改觀,國內葡萄酒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尋路如何紮根市場,做大蛋糕。

  進口商的焦慮

  天津的葡萄酒進口商張偉(化名)這大半年來焦慮感都如影隨形。

  今年上半年,疫情導致國內終端銷售幾乎暫停,葡萄酒銷售大幅下滑,他為去庫存焦慮;而到下半年,市場在9~10月份中秋旺季曾一度銷量追平去年同期,讓他感覺有了回補的希望,但11月以來一直不溫不火的銷售,又讓他對今年兩節(元旦和春節)旺季的成色感到擔憂,畢竟後者也是葡萄酒的主銷期。

  今年10月旺季的表現,張偉信心滿滿地加訂了十多條貨櫃的葡萄酒,但隨著歐洲疫情的二次暴發,歐洲港口人手缺乏和貨櫃「空箱危機」,張偉訂購的葡萄酒都出現了1個月左右的延誤,預計將推遲到2021年1月份才會陸續到貨,而那時年前旺季已接近尾聲,他又開始發愁銷售的問題。

  張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1月往往是備貨季,由於國內出現零星疫情,經銷商要貨都很謹慎,整體來看,今年葡萄酒的銷售比往年少個二至三成已成定局,生意總有起落,但更讓他感到焦慮的是看似這樣的局面短期內還不會結束,而為避免後續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公司的其他合伙人已經聯繫了茅臺(600519)技開公司,準備推出一款醬酒產品。

  而另一家山東綜合酒商盛明的情況也類似,前兩年葡萄酒熱,原本做白酒的他加大了生意中葡萄酒業務的比重,並取得了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的高級品酒師認證,但今年下半年,葡萄酒和白酒生意的反差,讓他又重新跑起了茅臺鎮,做起了醬香定製酒。

  在前幾年,進口葡萄酒市場紅火的時候,圈內討論的往往是「白染紅」,白酒大商們紛紛轉向葡萄酒領域淘金,而2020年,這一趨勢則上演了逆轉,在今年12月上旬在杭州舉行的2020中酒展第五屆全球葡萄酒G50峰會上,「紅染醬」已經成為公開討論的議題,紅酒商轉做當下概念火熱的醬酒來增加利潤,渡過難關。

  這樣的變化也反映出今年葡萄酒市場的疲軟。

  疫情後,國內市場各酒種都受到衝擊,但市場恢復的情況卻完全不同,相比之下,白酒和啤酒行業的恢復速度明顯更快,葡萄酒行業復甦則明顯滯後。

  從上市酒企的三季報可見,白酒第一、二梯隊的代表性企業五糧液(000858)、瀘州老窖(000568,股吧),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數據已轉正,第三季度同比還有兩位數的增長;啤酒企業龍頭青島啤酒(600600,股吧)前三季度的營收回追至下降1.9%,淨利潤也增長了15.2%。相比之下,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的恢復進度則更慢,第三季度的情況有所好轉,收入下滑21.1%,跌幅收窄,但1~9月份實現收入21.9億元,同比下滑38.3%,淨利潤則下滑了45.5%。

  疫情暴露行業問題

  國內葡萄酒消費並沒有準確的統計,一般行業以進口葡萄酒數據的變化,作為行業景氣與否的參照指標之一。在2013年之後,國內進口葡萄酒的數據就一路向好,特別是在2015年之後,到2017年,連續3年國內進口葡萄酒總量和金額雙增長,讓外界產生了進口葡萄酒市場爆發的判斷。

  當時行業中認為,中國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隨著其對健康飲酒的關注,自然而然會從烈酒向葡萄酒消費轉向。在進口數據和掙錢效應下,大量的資金湧入葡萄酒行業,造就了更好看的進口數據。

  易酒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殷凱就曾提出一個疑問,中國的市場很大,因此很容易找到一些好看的數據從而做出樂觀的判斷,但實際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轉變是不是和數據一樣的樂觀?

  如今看來,當時進口數據所反映的並非消費趨勢上的繁榮,從2018年8月開始,國內進口葡萄酒的進口數據就開始下滑,而疫情無疑讓數據快速「返璞歸真」。

  在中酒展第五屆全球葡萄酒G50峰會上,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透露,今年前7個月,國內2升以下瓶裝葡萄酒進口金額為9億美元,同比下降31%,雖然下半年的下滑有所收窄,但預計全年或也將維持這一水平,進口企業數量預計也將出現5年來的首次下降。

  在業內看來,相較於其他酒種,葡萄酒行業今年的表現,暴露出國內葡萄酒消費並未真正「紮根」於消費市場,特別是在疫情後,隨著聚飲、商務宴請等消費場景的逐步恢復,葡萄酒依然不是恢復最快的酒種,也說明葡萄酒其實還缺乏「群眾基礎」。

  深圳智德營銷總經理王德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於其他酒種,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是以高端入市,長期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大多將葡萄酒和身份、品味、儀式感等高端概念聯繫在一起,這反而阻礙了葡萄酒的普及,這也導致市場消費難以真正的打開。

  另一方面,進口葡萄酒的上下遊非常分散,而且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較低,導致國內進口酒市場的成熟和蛋糕做大的速度相當緩慢。

  WBO葡萄酒商學院院長楊徵建看來,葡萄酒行業賽道沒有問題,出問題的是選手和比賽規則,相比於白酒的品牌力和酒精度的性價比,葡萄酒明顯處於弱勢。

  行業寒冬仍將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這一輪葡萄酒行業的調整稱為寒冬,但在行業內看來,這一輪冬天或才剛剛開始。

  王德惠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甚至未來幾年,國內葡萄酒行業整體發展都難言樂觀,由於國際疫情和國際形勢尚無定數,未來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市場很難再出現集體繁榮的場景。

  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葡萄酒,國內葡萄酒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做大市場蛋糕,大河有水小河滿,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因為未來市場的競爭是葡萄酒和其他酒種之間的競爭,而目前葡萄酒消費的總量只佔國內酒類消費的4%,並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但這也是目前國內葡萄酒行業面臨的一個尷尬。在此前的第24屆葡界論壇上,張裕總經理孫健曾提出,當下葡萄酒企業應努力擴大基本盤,做大整個葡萄酒市場的蛋糕,之所以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背後的原因還是葡萄酒企業大都是「窮孩子」,拿不出太多推廣費用。

  另一方面,中國葡萄酒以前的發展屬於集體無意識期,很多貿易商、經銷商只是跟隨行業紅利賺錢,當好渠道「搬運工」,但很少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此外,由於國內酒商和國外酒莊的合作模式大多是代理模式,因此也並不願意做品牌,這也導致國內葡萄酒行業品牌化發展面臨瓶頸難以突破。

  與此同時,當下「紅染白」、「紅染醬」的變化,有部分經銷商是無奈之舉,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部分國內葡萄酒經銷商的非專業性和投機性。

  不過這樣的調整也不都是壞效果,長期以來國內葡萄酒市場由於入行門檻較低,整個行業呈現碎片化和無序競爭的狀態,泥沙俱下,而這樣的調整無疑是最好的過濾器。在王旭偉看來,調整之下,葡萄酒行業將進入一種擠壓式增長,可以讓更多經營不專業和實力不強的企業被淘汰,這樣才會給頭部和創新性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比如在疫情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哀鴻遍野,比如近兩年剛剛崛起的寧夏西鴿酒莊在疫情中的銷售不降反增,今年5月份時,西鴿經銷商籤約銷售額就達到約3億元。

  楊徵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事實證明,葡萄酒行業以個性化規避品牌化的做法並不正確,疫情也是一次行業的自我修正,短期內葡萄酒商要活下來,則需要尋找頭部或準頭部品牌來熬過寒冬。長期來看,當下行業面臨的問題無法立竿見影的解決,除了品牌化之外,市場蛋糕要做大也還需要寄希望於新一代95後消費者的成長,到那時行業或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疫情動搖了國內葡萄酒消費根基
    一場疫情,讓國內市場的葡萄酒一夜入冬,在苦等遲遲未到的「報復性反彈」的同時,行業內逐步意識到,國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蛋糕,並沒有如同前幾年的進口數據一樣快速增長,為了消除賺不到錢的焦慮,「白染紅」的行業趨勢再次被「紅染白」或「紅染醬」所替代。
  • 疫情戳破國內葡萄酒消費繁榮的假象
    一場疫情,讓國內市場的葡萄酒一夜入冬,在苦等遲遲未到的「報復性反彈」的同時,行業內逐步意識到,國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蛋糕,並沒有如同前幾年的進口數據一樣快速增長,為了消除賺不到錢的焦慮,「白染紅」的行業趨勢再次被「紅染白」或「紅染醬」所替代。
  • 疫情之下的天鵝莊:一個進口葡萄酒品牌的應對與勇氣丨觀察
    中國葡萄酒市場亦是如此。在李衛看來,疫情對於行業的衝擊是短期的,中國葡萄酒消費長期向好的趨勢並不會改變。從健康消費的角度思考,本次疫情對葡萄酒行業或許是一大機遇,呼籲行業一起來進行傳播,對個人消費葡萄酒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對整個行業也許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 疫情影響歐洲葡萄酒產區 或有更多酒商轉戰澳酒
    就國內渠道而言,由於終端消費尚未「解套」,部分酒行已近兩個月銷售停滯,一些進口葡萄酒分銷商資金回收困難,團購渠道銷量也未達預期。在此情況下,部分酒商轉向網紅帶貨、電商渠道及社區營銷等模式,但效果並不明顯。
  • 世界不是連續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動搖了經典力學的根基
    量子講堂第十二期:世界不是連續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動搖了經典力學的根基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世界不是連續的及量子等相關概念,這篇文章會採用較為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講解,儘可能少使用讓大家頭疼的數學公式。
  • ...上葡萄酒市場分析概況:銷量持續走高,90/95後消費群體成為購買...
    在疫情之前,中國葡萄酒銷量有至少20%是線上渠道貢獻的,一些市場調研機構甚至認為,線上渠道要佔到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三分之一。各個市場調研機構對中國葡萄酒銷售市場的數據有一定差異,綜合各方數據,中國線上葡萄酒市場大概是200億人民幣的規模。天貓和京東兩家平臺無疑佔了大頭,但微商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而且微商擁有更加穩定的回頭客。
  • 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要「銳意開拓」,就是為了強調堅持這一基本國策不動搖,要求在全面擴大開放上保持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當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深度低迷和動蕩調整。  然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
  • 行情低迷、消費重構,西班牙葡萄酒為何能堅守進口榜單前五?
    近年來,葡萄酒在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湧入,葡萄酒的消費群體逐漸擴大,越來越多國家、產區被消費者熟知。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來葡萄酒板塊正處於新的調整期,消費群體、消費趨勢發生改變,新舊世界、產區之間也將再次洗牌。面對這一局勢,西班牙葡萄酒仍然十分強勢,在國內發展漸入佳境。
  • 國內葡萄酒市場逆襲 法國波爾多產區葡萄酒發力「高性價比」
    近年來,國內葡萄酒市場不斷崛起,逐漸向葡萄酒消費大國過渡。據波爾多葡萄酒行業聯合委員會發布的波爾多葡萄酒《2017年經濟數據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法國本土外最大的市場,銷量達到8400萬瓶,同比增長14%。
  • 50年回首,全球葡萄酒消費有哪些變化?
    Past 50 Years 摘要: 綜觀1961至2005年間全球葡萄酒的消費情況
  • 西班牙瞄準國內中高端葡萄酒市場
    西班牙瞄準國內中高端葡萄酒市場 2013年04月19日 10:38 來源:中國葡萄酒信息網 ,也可能成為西班牙葡萄酒最大的進口國了,因為西班牙最大的葡萄酒出口產區卡斯蒂利亞·拉曼恰正在瞄準國內巨大的葡萄酒市場。
  • 葡萄酒消費習慣大起底 葡萄酒越來越平民化
    ,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葡萄酒行業巨頭嘉露酒莊(E. & J. Gallo Winery)對美國1,001位葡萄酒愛好者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大多數為年輕人。近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購買過盒裝葡萄酒。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購買易拉罐裝的葡萄酒。
  • 美國又一次動搖世界根基,164國劃分兩大陣營,中俄站在了一起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像一輛失控的汽車在世界地圖上橫衝直撞,一次又一次動搖世界的根基,政治上,他退出《伊核協議》,軍事上他退出《中導條約》,現在他又打算退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下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石化企業演講時再一次提及到WTO,稱如果有需要的話,美國將退出WTO。
  • 亞馬遜中國開啟國際葡萄酒節 權威葡萄酒地圖解析消費趨勢
    亞馬遜中國大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尤其在節慶期間,禮品型採購促進葡萄酒銷量高峰;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消費者中的歡迎度日益上升;從全國區域劃分情況來看,北京、上海持續領跑進口葡萄酒消費,其2016年葡萄酒銷量均達到排名第三的廣州兩倍,深圳、瀋陽、成都、杭州、蘇州、南京、天津也位居葡萄酒消費十大城市之列。
  • 葡萄酒:國內灌裝冒充原瓶進口
    新華社發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的持續升溫,消費者們欣喜地見到進口葡萄酒有了越來越多價格平民化的產品,產地也越來越多,提供了豐富又實惠的選擇。進口葡萄酒憑藉高性價比,以接近國產葡萄酒的價格大量湧進消費者的購物單,然而,進口葡萄酒是否真的如此「價廉物美」呢?市場:消費者買酒看花眼「買白酒,十幾分鐘就搞定了,可買紅酒就難了。
  • 臺灣航運業根基動搖?
    兩大海運巨頭「暴虧」,臺灣航運業根基恐動搖,來源: 臺海網(廈門))近日,臺當局祭出高達560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救助計劃,希望幫忙穩住臺灣航運業根基。但成效究竟如何,短期內還很難說。「水面」之下 海運業困境觸目驚心復興航空因巨額虧損無預警解散,讓不少臺灣民眾嚇了一跳。臺灣媒體也開始追蹤其他幾家民營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生怕復航的悲劇再度上演。
  • 疫情不改信心,西班牙葡萄酒持續加碼中國市場、WFS推廣再升級
    對此,葡萄酒大師Sam Harrop MW曾解釋道:「由於西班牙酒莊大多不會在市場推廣方面進行大量投入,這使得他們的葡萄酒性價比是超乎尋常的。」 這一優勢在和其他的主要葡萄酒出口國相比,更加突出,對於在國內有著豐富的市場經驗和較完整的銷售布局的酒商商來說,極具吸引力。深究西班牙葡萄酒的高性價比,除了市場投入的不多,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當地自然條件的優渥,在種植過程中無需過多幹預。
  • 索羅斯:川普令美不堪一擊 節儉政策動搖歐盟根基
    關於歐盟為何脆弱的問題,索羅斯說,歐盟現在出現了很多政治家和運動,他們都在動搖著歐盟成立之初的價值觀。 這首先在兩個國家政府上得到了體現,匈牙利和波蘭。而事實上,這兩個國家也是歐盟恢復基金的最大接受國。 但索羅斯表示,他目前對歐盟最大的擔憂則是義大利。
  • 疫情下的全球旅遊業該何去何從?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經濟仍處在寒冬之中,有多少企業無奈破產,又有多少家庭處於失業之中,這其中的損失已經難以用經濟數據估量。目前世界各國傾全國之力抗擊疫情,人民的生命健康永遠是首位,經濟發展只能屈居後位。
  • 國產葡萄酒價格品質「卡脖子」?明年或迎「牛轉乾坤」!
    快速增長的國民消費規模卻遭遇連續五年不斷下降的產量,近年來國產葡萄酒究竟被誰「卡脖子」?如何破解?而另一方面,曾經在國內市場上風生水起的國產葡萄酒卻面臨葡萄種植面積下降,產量不斷減少,市場逐步萎縮的困境。2015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08.8萬千升,而2019年則跌至45.1萬千升,跌幅達60.7%。產品在消費市場也屢屢遭遇瓶頸。 消費量和產量所形成的巨大空間,無疑為進口葡萄酒所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