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服裝史

2021-02-13 巧裁縫定製

古羅馬發祥於狹長的三面環海的一個靴形半島-義大利半島,古羅馬的時代區分與古代其他文明不同,上文我們講過古埃及是以王朝更替來區分,西亞是以民族交替來區分,古希臘是以文明發展來區分,而古羅馬則以其政治形態的變遷進行時代劃分。可分為:

一:王政時期,這是古羅馬從原始公社制向階級社會的過渡階段

二:奴隸制共和國時期,這時羅馬羅馬已經在義大利地區處於領導地位,而後羅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到屋大維當政時羅馬進入到元首政治時期,共和國瓦解。

三:帝國時代,奴隸制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羅馬進入鼎盛時期。但隨著奴隸主與奴隸、平民矛盾的激化,公元3世紀奴隸制出現危機。

四:君主立憲制,雖然在君士坦丁在位時皇權得以加強,統治中心東移到拜佔庭(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但隨著奴隸制危機的加深和反抗運動的廣泛開展,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日趨衰落,終於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民族滅亡。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則在整個中世紀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延續到1453年。


從文化形態上看,希臘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而羅馬人只不過是對希臘文化的繼承。但羅馬人卻發展了這種文化,取得了希臘所不曾有的成就。如果說希臘的文化特性是「藝術性和多樣性」,那麼羅馬的服裝文化則可以說是「社會性和統一性」,兩者具有同樣的價值。

古羅馬服飾的風格特點及成因 :

1、以懸垂的線條來表現人體的自然美

古羅馬的服飾在穿用時,只須將長方形布折成兩折, 頭、手伸出,前後搭在肩上,然後用扣環和飾針等加以固 定,讓其自然下垂形成松坦的衣褶,完全不用裁剪,這樣 的衣服一旦離開人體,僅是一塊布而已,造型上簡練樸素, 追求自然。因此美是屬於人的,必須通過人體而成型。人 體美通過服裝得到了更好的顯現,古羅馬的服裝正是以其 優美懸垂的線條來表現人體的自然美。託加的衣褶沉重而 有深度,尤其羅馬男子穿著,更顯出他們的威武和高傲。 這一特點受到當地哲學思想的影響。從古希臘哲學開始, 西方哲學就習慣於把主觀和客觀相分開,明確提出「主觀」 為我,「客觀」為物,「物」「我」是相互對立的。這種以自 然為本追求外界以獲得真理和法則的觀念,以及追求外界 自然的傳統,表現在藝術上則是對客觀實在的美以及自然 規律的承認和探求。服裝作為一種藝術,就自然地會表現 出對人體美、客觀形式美的追求。


2、在穿著方式上以「貫頭型」和「掛覆型」為主

在穿著方式上,古羅馬主要盛行「貫頭型」和「掛覆型」。所謂的貫頭型就是在一塊布的前後左右的中央剪出一個洞,從頭上套進,使布垂於身體的胸前背後,如佩奴拉。掛覆型就是以肩為支點,用布披掛於身體上,羅馬的各種、鬥篷,披肩等就屬於這種類型。這是兩種比較簡單的穿著 方式,它的出現是與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較低相適應的,此後就一直被沿用。


3、身份地位的象徵

古羅馬的服飾是身份、地位、等級的象徵,不同等級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嚴格規定,並以顏色上的變化作為標誌。託加袍只有羅馬的公民才能穿,奴隸和外邦人不能穿。普通成年公民所穿的託加袍,是簡樸而沒有裝飾的,是天然羊毛樣的顏色,平民的服色多為深灰、淺灰或褐色,只有參加選舉的候選人才穿著純白色的託加袍,以便在集會場中更加顯眼。古羅馬貴族們的服色多為深紅、鮮紅或乳白,高級行省官員、議員和上層社會 16 歲以上的男子可穿鑲有紫紅邊的託加袍,獲勝的將軍穿飾有金黃色邊的紫色託加袍,元老們穿著一種寬大的紫色條紅的託加袍,只有皇帝才能穿全紫色的衣服。

服裝的顏色還反映著裝者的不同職業和寄託某種象徵意義,如哲學家身穿藍色的長衣,象徵他們的學識像海洋、宇宙那樣深邃淵博;佔卜者、星象家身穿白色的長衣,表示他們誠實可靠,從不欺騙別人,因為白色是純潔正直的象徵;神學家身穿黑色的長衣,告訴信徒他們作為上帝的使者,是莊嚴、公正、值得依賴的;醫生身穿綠色長衣,寓意病危的人會轉危為安等等。

這一風格特點的成因與古羅馬的社會政治是相關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公元前509年羅馬由王政時期進入共和時期,真正的大權由貴族控制,實質是貴族共和國。公元前 27年由共和時期進入帝國時期,這時實行元首政治,它實質上是一種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這一時期一切都要為政治服務,藝術亦不例外,服飾更多地表現了貴族的愛好。

古羅馬還是一個等級界限非常嚴格的社會。它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兩類,公民又分為貴族和平民,非公民是奴隸、外邦人。公民享有特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參加政治選舉和其他社會活動;奴隸的處境則更悲慘,他們被用於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這一社會現實影響了羅馬的服飾,使其刻上了等級、地位的象徵意義。


4、注重審美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義大利半島雖然三面臨海,但海岸平直,良港很少,航海業和跨海貿易不發達,但半島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這一特殊的地理特徵,使羅馬成為一個農業民族,而且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都保持著重實用、務實的品質,這一品質對其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它的服飾。

古羅馬優良的道路為羅馬人出外旅遊提供了便利,為了舒適羅馬人在旅行時會隨身帶有各種各樣的鬥篷,這種旅行鬥篷身前中央有一開口,上端有一頂凸出的罩帽,遇到惡劣天氣,帶上罩帽可以起到防寒、擋雨、保護身體的作用,又豐富了旅行鬥篷的外形上的層次感和形式感,從而實現了審美和實用的統一。


古羅馬服飾受到伊達拉裡亞和古希臘服飾的影響,後來亦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但它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它們,而是根據本民族的特點、地理環境、審美意識等因素,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飾風格和類型,羅馬服飾的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羅馬的興衰,從對其成因的分析中,透視出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現實狀況。古羅馬服飾因其特有的魅力,並沒有隨著古羅馬的滅亡而銷聲匿跡,而將其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甚至是以後的歷史。

相關焦點

  • 《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中國服裝史》在京首發
    11月27日,「華夏衣冠:李薇《京劇服飾製作技藝研究》與賈璽增《中國服裝史》首發式暨明代禮服和首飾展示活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功舉行。該活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與東華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
  • 西洋服裝史丨04古羅馬服裝
    古羅馬的時代區分與其他古代文明不同,古埃及(王朝更替),西亞(民族交替),古希臘(文明的發展階段),而古羅馬是以其政治形態的變遷來進行時代劃分的。 義大利從文化形態上看,希臘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而羅馬人只不過是對希臘文化的承襲。但是羅馬人卻發展了這種文化,取得了希臘所不曾有的成就。
  • 古羅馬廣場曾一度是古羅馬的「神經中樞」!
    公元前的人類歷史在許多地方是貧乏而無趣的,而在古羅馬卻已奇異詭譎,多彩迷人。從公元前753到公元前27年,古羅馬政體就嘗試了君主國,共和國和帝國,自由民主與十一;戰爭,謀殺,浪漫……所有現代電影的重要元素早就在古羅馬歷史中真實地上演著。
  •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
  • 古羅馬競技文化特性研究-評《古羅馬競技文化研究》
    >摘要:楊弢教授所著《古羅馬競技文化研究》是一本關於古羅馬競技文化溯源的一本研究性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學價值。古羅馬文化是西方奴隸制度高度發展的代表,也是古羅馬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本文以古羅馬競技文化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古羅馬競技文化的社會作用,分析了古羅馬競技文化主要類型,並以古羅馬競技文化中角鬥競技為例,對古羅馬競技文化特性及其對現代體育的影響進行了進一步剖析。
  • 仿如與古羅馬人對話的時空交錯感——古羅馬大渡槽
    古羅馬大渡槽大約修建於公元1世紀,全長728米,最高處達28.5米,由167個花崗巖砌成的石拱支撐。大渡槽建造的目的是將17公裡外山頭上的冷水河(Fuente Fría)水源,經過大渡槽自流並引入塞哥維亞城區,最後送達古城中心的城堡(Segovia Alcázar),以供市民使用。而古羅馬大渡槽的這種功能,近兩千年來一直運作良好,直到1884年。
  •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學員問題】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解答】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古羅馬浴場興衰記
    古羅馬浴池是從古希臘的公共浴池演變而來的。熱愛競技的古希臘人認為,洗浴不僅能清潔身體,而且可以放鬆心情,振奮精神,磨鍊意志。因此,古希臘公共浴池大多採用冷水浴。古希臘人甚至為每個體育場安裝了簡易浴池,以供運動員在運動後衝涼。與古希臘一樣,古羅馬早期公共浴池也比較簡陋,提供坐式浴盆,分為多個房間,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在這一時期,洗浴還並不是羅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古羅馬共和制時期的教育體系
    古羅馬文化是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者,因此古羅馬的教育體系也深受古希臘教育的影響。不過在集納古希臘教育文化的同時,羅馬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璀璨的古羅馬文明。也是西方自古希臘時期後,生命力最為旺盛的文明。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寺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古羅馬時代建築》啞巴虧-聯合拍攝
    古羅馬時代建築【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金華業餘攝影師傅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江蘇區域拍攝古羅馬時代建築【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肇慶業餘攝影師鈄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瀋陽區域拍攝古羅馬時代建築【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江西業餘攝影師雙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江西區域拍攝
  • 古羅馬人與現在的義大利人有何關係?古羅馬的純正後裔現在在哪?
    逐漸的羅馬被日耳曼化了,真正屬於古羅馬血統的人們卻越來越少了。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義大利人不就是原來的羅馬人?但是大家要知道,古羅馬可不止一次被外族侵略統治過,真正留在羅馬的古羅馬純種人基本上已經見不著了,那麼他們都去了哪裡呢?關於純種的古羅馬血統的人去了哪裡,說起來可能大家還不相信,就是現今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及基輔一代。
  • 古羅馬建築的藝術特點
    直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修建的紀念性建築使用的仍是當地容易得到的石頭,屋頂鋪著陶瓦。對於大面積的建築外表和臺階,建築者開始使用一種砂粒和灰漿混合物,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混凝土,這種混凝土在羅馬的建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
  • 古羅馬圖書館在德國「重見天日」
    一座歷史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藏書預計最多可達20000卷的古羅馬圖書館遺蹟近日在德國科隆市中心出土。據悉,這將成為德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德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座古羅馬時期圖書館。  這片遺址在去年就被發現,但當時考古學家只能斷定這是古羅馬時期的遺蹟,並不清楚具體的用途,直到最近他們發現了牆壁上有過壁龕的痕跡。 「我們花了一段時間來測量這些壁龕之間的距離,可以發現這些壁龕對於容納雕像來說面積過小,但對於盛放書籍和捲軸來說卻是正正好好,這些痕跡非常典型,與著名的古羅馬時期圖書館塞爾蘇斯圖書館的遺址一模一樣。」
  • 晉江的「古羅馬劇場」,了解一下?
    從古羅馬鬥獸場到萬神廟,從凱旋門到羅馬劇場;古羅馬建築,憑藉驚豔全球的璀璨成就,在世界建築史上,擘畫著獨一無二的的宏大篇章。 斯特恩一直在追尋世界建築足跡,更從古羅馬建築中汲取設計靈感,為晉江再造一座「羅馬大劇場」!古羅馬劇場,王室與公爵的遊樂園
  • 法學為何產生於古羅馬
    然而不可否認,法學在古羅馬的產生與興盛,都得益於古希臘這些關於法律,關於哲學方面有著巨大成就的設計大師。法學在古羅馬的誕生德國法學家耶林曾經說過:「羅馬帝國曾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 巴西利卡-古羅馬的王者之廳
    古羅馬建築給西方建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萬神廟、鬥獸場、古希臘柱式等等,當然還包括本文要介紹的巴西利卡。在古羅馬時代,巴西利卡是一種公共建築,比如法庭、會議廳以及交易市場等,巴西利卡整體外觀呈長方體,周邊有柱廊環繞,屋頂由條形拱券構成。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教堂的設計也沿襲了巴西利卡的形制。現在我們更傾向於把巴西利卡作為一種建築風格,因為不管它作為建築的功能屬性如何變化,它的設計風格總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們能夠把它抽象出來研究的基礎。
  • 氣勢恢宏的古羅馬引水大渡槽
    離開馬德裡,我們前往馬德裡以北約70公裡的塞戈維亞,那裡有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舉世聞名的塞戈維亞古城和古羅馬引水大渡槽。離開馬德裡,我們前往馬德裡以北約70公裡的塞戈維亞那裡有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舉世聞名的塞戈維亞古城和古羅馬引水大渡槽
  • 去感受古羅馬的恢宏與榮耀
    今日,「永恆之城——古羅馬的輝煌」文物展將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盛大開幕。此次展覽將再次架起文明交流的橋梁,古代西方強盛的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的成都輝煌將展開時空對話。今日記者提前帶你進入展廳,去感受古羅馬文明的輝煌。
  • 探秘:古羅馬「億萬富翁」的澡堂
    古羅馬浴場的主體建築都很宏大。公元217年建成的卡拉卡拉浴場可容近兩千人;戴克利先浴場則可容納三千人。溫水廳用三個十字拱覆蓋,是古羅馬結構技術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探秘:古羅馬「億萬富翁」的澡堂  浴場在古羅馬並不單為沐浴之用,而是一種綜合社交、文娛和健身等活動的場所。